【教育资料】第三单元 第2课学习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目标导航]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英勇反抗,形成一场场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发展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拉开了14年抗战的序幕。
②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2)简况
①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捷重创日军,歼敌1万人。
②敌后战场:消耗和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
(3)意义
①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②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3.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1)起因:意大利为控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埃塞俄比亚。
(2)概况
①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不宣而战,入侵埃塞俄比亚,意军速胜企图没有得逞。
②1936年5月,意军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3)败因
①意:准备充分,装备先进。
②埃:军队装备陈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③英法:对意侵略活动采取纵容政策。
[思维点拨]
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一种姑息纵容的政策,它们打算祸水东引,把
矛头指向苏联,这使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战争的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西班牙内战
1.背景
(1)西班牙于1931年成立共和国。
(2)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上台执政,打击了保守势力。
2.爆发:1936年7月代表西班牙右翼势力的佛朗哥将军发动叛乱,内战爆发。
3.各种势力的态度
(1)德、意向叛军提供装备,并派出军队直接参战。
(2)苏联向西班牙共和政府提供援助。
(3)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54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组成“国际纵队”开赴西班牙。
4.性质: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5.结果:1939年,共和国政府灭亡,佛朗哥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
[概念阐释]
1.轴心国: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及与它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
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与纳粹德国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2.国际纵队:指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许多国家的工人、农民等为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对佛朗哥反动军队和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所组成的志愿军。
后泛指为反对侵略,不同国籍的人志愿组成的军队。
[易混易错]
1.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战争,因此,西班牙内战既是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也是有国际力量参与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2.法西斯势力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而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疯狂地对外扩张却麻木不仁,对其采取了纵容姑息的态度,则进一步导致了他们的联合。
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背景:德、意、日三国在对外扩张中加快了相互勾结的步伐。
2.过程
(1)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2)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3)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3.影响:初步形成一个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威胁世界和平。
[思维点拨]
“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的形成,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侵略集团的形成,加强了法西斯国家在对外侵略扩张中的合作,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知识图示]
主题一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史料一埃塞俄比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然资源丰富。
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不仅能把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连接起来,还可以控制英法从红海到印度洋的航道,加强其在地中海东部的势力。
所以,墨索里尼上台后,处心积虑地准备入侵埃塞俄比亚。
[史料解读]
(1)说明意大利法西斯看重埃塞俄比亚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此侵略埃塞俄比亚。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西斯国家侵略埃塞俄比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埃塞俄比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并且自然资源丰富。
法西斯国家企图控制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扩大战争做准备;遏制英法,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势力。
史料二国际纵队由54个国家的反法西斯主义者组成。
国际纵队的战士在志愿参与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时,都在一份誓言中签过名,这一誓言的结尾是这样的:“我自愿来到这里,为了拯救西班牙和全世界的自由,如果需要,我将献出最后一滴血。
”
[史料解读]
(2)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许多国家的工人、农民等为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对佛朗哥反动军队和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所组成的志愿军。
[问题思考]
(2)据史料二指出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
答案得到了世界各国反法西斯人士的支持,形成了专门的反法西斯军事组织。
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败原因与特点
(1)原因
①力量对比:法西斯国家力量强大,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无法单独取得斗争的胜利。
②大国政策: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使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③国际环境: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2)特点
①从作用上看:对法西斯的扩张具有一定抵制。
②从过程上看:在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都受到英、法、美绥靖政策的抑制,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③从结果上看: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国力弱,而且各自为战,很难取得斗争的胜利。
主题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史料一协定签订后,希特勒对他的党羽说:“我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
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
[史料解读]
(1)体现了德国利用反共旗号暗地里发展武装力量,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控制。
[问题思考]
(1)史料一中的“协定”指的是什么?德日的这一策略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答案“协定”:1936年11月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
原因:这一策略表面上打起了“反共”的旗号,好像站在了英法的一边。
史料二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指出:“尽管日本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个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对抗美国。
”
[史料解读]
(2)体现了日本的图谋就是打破原有的国际体系,试图称霸世界。
[问题思考]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二中吉田茂为什么说德、意、日要联合起来对付英法和美国?
答案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英法和美国主导,德、意、日三国受到束缚。
随着三个法西斯国家势力的增长,它们加快了侵略扩张的步伐,注定最终会打破原有的国际秩序。
法西斯轴心国同盟的实质、形成特点与原因
(1)实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意、日结成的侵略集团。
它们自称是“改造世界的轴心”,故名“轴心国”。
三国轴心集团是法西斯国家勾结反对共产主义、反对世界和平的法西斯军
事侵略集团。
(2)特点:德、意、日法西斯以“反共”的旗帜掩盖自己突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行为和同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具有伪装性和麻痹性。
(3)原因
①英、法、美等国仇视社会主义,它们对德、意、日的侵略扩张推行“绥靖政策”。
②德、日、意都有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强烈愿望,在对外扩张中需要其他法西斯势力的支持。
1.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际联盟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一国投赞成票。
这件事情说明()
①德、日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了英法的绥靖意图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④反映了国联的虚伪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考虑当时的国际形势。
当时德国已经退出国联,所以应排除含①的选项,由此可得答案选D。
2.(2019·琼州高二检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最终建立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党放弃了反共立场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国人民的全力推动
D.民族危机的加剧
答案 D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根本原因”。
伴随着日本的一步步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故选D。
3.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以德国空军轰炸格尔尼卡创作了名画《格尔尼卡》,其目的在于() A.揭露西班牙政府的腐败
B.展示自己艺术上的成就
C.控诉法西斯分子的暴行
D.控诉西班牙内战的罪恶
答案 C
4.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
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
材料二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
”“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
(1)材料二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1)不是“好心肠”。
理由: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
不是“安全的”办法。
理由:“中立”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野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
(2)回忆录具有主观性;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证。
解析(1)从这种“中立”政策导致的后果来思考,注意要结合相关史实论述。
(2)涉及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要明确史料不同于历史实物,具有主观性,不可盲目相信,所以要去伪存真。
[基础达标]
1.从下列两幅图片中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上前线的埃塞俄比亚军队埃塞俄比亚皇帝前往
国联控诉意大利侵略
①埃塞俄比亚军队缺乏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②埃塞俄比亚军队没有屈服于法西斯势力③国际上大力支持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④埃塞俄比亚皇帝寻求国际干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④
答案 B
解析③本身说法不正确,并且无法从图片中得到此类信息,排除;①②④符合史实,故选B。
2.1940年日本天皇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队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
B.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C.中国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的主要军事力量
D.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答案 C
解析A、B、D虽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和作用,但与题干材料的观点不符。
3.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
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希特勒这一意图体现在()
A.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B.武装介入西班牙内战
C.吞并苏台德地区
D.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布尔什维主义”“反对赤祸”“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等可以推断出是《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缔结,故D正确。
4.20世纪30年代各国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相继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B.都没有得到国际援助
C.法西斯势力较早实现了联合
D.各国反法西斯的力量相对弱小
答案 B
解析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和力量,成为法西斯势力侵略的帮凶。
反法西斯国家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况,力量相对较小,但并非都没有得到国际援助,如西班牙内战期间,西班牙人民就得到了苏联及“国际纵队”的援助。
5.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
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
B.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
C.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
D.英国实际上与法西斯国家结成了反西班牙联盟
答案 B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共产主义传染病”可以看出,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
盾之一,英国统治者视消灭“共产主义传染病”的德、意为其“最有益的朋友”,说明英国的态度仍是推行绥靖政策。
6.20世纪30年代有一场战争被人们称为“小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B.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C.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
D.日德兰海战
答案 C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哪些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有:①规模大,卷入战争国家多;②反法西斯战争;③反法西斯力量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结合以上几点,选项中只有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符合条件。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其他的环境中,西班牙内战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国际事件。
使它成为一个国际事件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意大利,它刚刚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取得了胜利,这使地中海的战略地位更为突出,因此意大利欢迎有一个加强它在西地中海地位的机会;第二个原因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种观念已经得到发展,即一个国内体制建立在某种政治学说之上的国家期望鼓励和支持这种学说在其他国家也取得胜利……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以多少不能令人信服的理由,即作为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之间的斗争而介入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表现出一场发生在西班牙领土上的欧洲内战的方方面面。
——[英]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内战成为一个国际事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内战如何体现了“欧洲内战的方方面面”。
答案(1)原因:意大利加强自身在北非地位的意图;德意推广法西斯意识形态的野心;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势力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2)分析:德意以反对共产主义为名介入西班牙内战,激化了轴心国与苏联的矛盾,暴露了英法等国与苏联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英法在西班牙问题上的绥靖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解析第(1)题原因,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第一个原因是意大利”,加强自身在北非地位的意图;“第二个原因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种观念已经得到发展,即一个国内体制建立在某种政治学说之上的国家期望鼓励和支持这种学说在其他国家也取得胜利”,这种观念就是法西斯意识形态;“作为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之间的斗争而介入西班牙内战”,表明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势力之间矛盾尖锐。
第(2)题重点理解“欧洲内战的方方面面”,第一,德意等轴心国与苏联有矛盾;第二,在意识形态上,英法与苏联也有对立;第三,英法对西班牙问题采取绥靖政策,希望祸水东引到苏联,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