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初一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初一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句子默写
1.根据提示或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2)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4)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5)策勋十二转,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6)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答案】箫鼓追随春社近闻说鸡鸣见日升荡胸生曾云隔江犹唱后庭花赏赐百千强苔痕上阶绿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箫、荡、曾、庭、苔”等字词的书写。

二、选择题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
....的一项是()
A.累.赘劳累.拖累.B.露宿.宿.舍星宿.
C.禁.止禁.酒囚禁.D.模.拟模.样模.型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A.累赘(léi),劳累(lèi),拖累(lěi);B. 露宿(sù),宿舍(sù),星宿(xiù);C. 禁止(jìn),禁酒(jìn),囚禁(jìn);D. 模拟(mó),模样(mú),模型(mó)。

故选C。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拽.出(zhuài)告馨.(qìng)战栗.(lì)怏.怏不乐(yàng)
B.蹒.跚(pán)阴霾.(mái)毋.宁(wú)毛骨悚.然(sǒng)
C.烧灼.(zhuó)吞噬.(shì)炽.热(zhì)白雪皑.皑(ǎi)
D.点缀.(zhuì)贏.弱(léi)遨.游(áo)芸.芸众生(yún)
【答案】C
【解析】
【详解】
C.炽.热(chì),白雪皑.皑(ái)。

故选C。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史事。

B.“说”是古代的一种体裁,它可以叙事,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

C.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D.“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朝人,欧阳修等六位是宋朝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项“《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5.短语结构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我的老师人类的语言济南的冬天
B.竞选州长记一辆纺车纪念白求恩
C.蚊子和狮子怀疑与学习想和做
D.范进中举曹刿论战最后一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短语结构的掌握与辨析能力。

汉语短语的结构类型有: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定中关系、状中关系)、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复指短语等。

A项都是偏正短语;B 项都是动宾短语;C项都是并列短语;D项“范进中举、曹刿论战”是主谓短语,“最后一课”是偏正短语。

故选D。

6.(2017·自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

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篇章,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②油然地生长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③不自觉地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
④让观众在触摸中国诗歌的宏伟版图之时
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D.④②③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句子的排序。

本题通过空前提示语“浓缩”首先确定含有“展示”和其并列的首句①,排除CD项,然后确定②③的先后,很明显③中的“诗歌情怀”“渗透”和②中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生长”构成递进关系,先③后②。

正确的的顺序为①④③②,故答案为A。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记叙了主人公哈利和朋友被迫流亡在外,一起寻找并销毁魂器,最终与黑魔王伏地魔展开惊心动魄较量的故事。

小说探讨了爱和zhěng救、忠诚和背叛、善恶共生等话题。

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主线下,信任与背叛、恐惧与迟疑等情感波lán围绕着主人公和他的伙伴们展开,人物性格的多面化被着.重刻画。

语言方面,英式幽默贯穿全书,让读者在提心吊胆时还能莞尔一笑。

(1)根据文中读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3)“幽”的第二画是?。

(4)请说出“莞尔”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1)拯澜(2)dàng zhuó(3)撇折(4) 微笑的样子
【解析】试题分析:(1)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拯”“澜”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间架结构合理。

(2)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如“着重”:表示动作的重点方面。

在这个意思上念“zhuó”。

(3)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

先撇后捺:“人”“八”“入”。

先横后竖:“十”“王”“干”。

从上到下:“三”“竟”“音”。

从左到右:“理”“利”“礼”“明”“湖”。

先外后里:“问”“同”“司”。

先外后里在封口:“国”“圆”“园”“圈”。

先中间后两边:“小”“水”。

“幽”共9划: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弯、竖。

(4)考查词义。

可根据语境来解释词语的意思。

莞尔一笑:微笑的样子(多用来指女性的笑容),微微一笑。

而“莞尔”的意思就是微笑的样子。

8.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
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

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窝,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④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1.选文记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通过第①段划线句子,说一说你对叶圣陶先生的认识。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一定
...,四道台阶
....,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还是走过三道门
4.第④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案】1.修改文章、恭送客人、作文坚守写话风格。

2.①不同语言形式的说话,可以体现叶圣陶待人的宽厚,与人亲近,与人方便;②“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可以体现叶圣陶的严于律己。

3.①“一定还是”可以体现叶圣陶的坚持,对人的恭敬;②“三道门,四道台阶”表明送别的路程之远,“才”体现送别时间之长、真心待人;③这些加点词语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4.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内容上:由叶圣陶待人的宽厚转入到严于律己的内容。

(承接上文叶圣陶待人的宽厚,引出下文对他严于律己的叙述。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需要补充旳事件:我同叶圣陶先生修润课本,心生敬意。

叶圣陶先生送客,注重礼节。

2.本题是对句子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

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突出了……,为下文……作铺垫。

句子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本文画线句承接上文“待人厚”,引出下文“律己严”。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一定”表现叶老送客的坚持,“三道门,四道台阶”表现距离之远。

表现出叶圣陶老先生送客时注重礼节,体现他日常交往上,待人宽厚。

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张中行的文章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所以可以说“及格了”。

9.阅读小说《驿路梨花》,完成下列小题。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

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

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我们推开门进去。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

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

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

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

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

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打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

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

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钱,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

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

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主人家是谁?”
“不晓得。


“粮食交给谁呢?”
“挂在屋梁上。


“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

”停了一会,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

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

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

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

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

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

多好的梨花啊!
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

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茸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

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

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

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自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综合把握文章内容和小说情节,参照示例,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2.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都没有出场,他们的故事是通过插叙的方式展示的,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巧妙之处。

3.两处划线句子,描写“梨花美景”,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加以赏析。

4.文章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怎样的妙处?请简要货析。

【答案】1.发现并修葺小茅屋建造小茅屋照顾小茅屋
2.还原故事的真实面貌,补充故事,使得情节更完整
3.①提供人物活动场景:“梨花林”营造了美丽、温馨而又和谐的氛围,为小茅屋的出现和人物活动提供了美丽、舒适的活动场景;②衬托人物心情:梨花美丽、灿烂而又馨香,给人以美的享受,衬托人物兴奋、惊喜而舒适的心情。

(能联系小说的要素简析,意思到即可)
4.①引用方面:引用陆游的诗句,增添文采,吸引了读者;②线索方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得文章一线贯穿,文脉清晰;③象征方面:寓意深刻,象征鲜明。

“驿路梨花”既是哀牢山瑶族地区自然界的梨花,又是解放军、梨花姑娘等美丽精神的象征,“梨花”的含义丰富而多元,主题含蓄而深沉。

(写出两个方面意思即可得满分)
【解析】
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

如一空,写“我”和老余发现并修葺小茅屋;二空,写解放军战士建造小茅屋;三空,写梨花照顾小茅屋。

注意,组织语言时,一定要有“小茅屋”这一关键词。

2.本题是在考查学生对插叙的理解。

本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

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3.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以自然环境美烘托出不平常的小屋。

把读者带入优美的意境之中,并着意于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

如第一处“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老余在山区生活多年,经验丰富。

所以当他发现梨花时,第一反应是有了梨花就有了人家,有了人家我们今晚就有宿营的地方了,所以我们迫不及待的沿着梨树林继续前进。

梨花是希望的象征。

这处的梨花是自然界美丽洁白的梨花,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再如第二处“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烘托人物兴奋、惊喜和舒适的心情,使自然界的梨花和人物相映生辉。

4.考查标题的妙处。

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它是作者“我”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

“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

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

从结构上看,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得文章文气贯通,浑然一体。

根据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点睛】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0-9]{1,}.(9分)[0-9]{1,}.(9分)[0-9]{1,}.(9分)
四、文言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______)
(2)出游泥而不染.(______)
(3)可远观而未可亵.玩焉(______)
(4)陶后鲜.有闻(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意思。

.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文中体现菊花高洁、质朴的句子?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
(3)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
4.作者在文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莲”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

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答案】1.(1)多(2)污染(3)亲近而不庄重(4)少
2.中间贯通,外面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3.(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出淤泥而不染(3)香远益清
4.写出花名,有自己的理由。

用文中的花名、观点正确也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蕃”:多。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染”在现代汉语里也有“沾染”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

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

2、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

3、语法推断法。

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

4、音形推断法。

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

从形旁可推知字义。

5、邻词推断法。

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蔓”“枝”等字词的翻译。

3.试题分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文中体现菊花高洁、质朴的句子可提取“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作为答案。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可提取“出淤泥而不染”作为答案。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可提取“香远益清”作为答案。

4.试题分析:文言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

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

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某种花的象征义,并能联系实际写出喜爱的原因即可。

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