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市社区高血压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六安市社区高血压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摘要】目的了解六安市金安区社区高血压流行状况及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方
法于2013年在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进行现场调查,采用标准化问卷形式了解
居民人口学,高血压患病以及治疗情况,并进行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的测量。
分析人群高血压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结果共调查20岁及以上者500人(应答率为90.4%),高血压人群占40%。
在高血压人群中,单纯性高血压占16.3%,高血压伴体重指数异常者占40.3%,与无高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人群体重指数
明显增高(P<0.05)。
结论社区高血压人群中,单纯高血压少见,超半数患者存在
代谢综合征组分。
体重指数与高血压发病率有一定关系。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209-02
高血压与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症候群,而且是其他系统疾病的高危险因素,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
但研究表明,高血压常常与代谢综合征的其
他症候群(如肥胖)合并存在,可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1]。
为此,我们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对金安区乡镇,社区人群进行了调查,并对该资料中
的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其肥胖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六安市社区高血压防治提供
必要的信息和思路: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设计及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以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常住在六
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20岁以上的自然人群作为调查对象。
采取现场调查,先抽
取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2个自然村、3个城镇社区,共600例为样本进行调查,
对各种原因引起资料不全的对象予以剔除,共获得完整资料500份,其中男221例,女279例。
1.2 方法:参加调查者均为经过培训的医师、护士或者实习医师。
检测患者
身高,体重。
血压的测量按推荐的标准方法进行,使用汞柱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血压,受试者取坐位,在测量前30min内应该避免引用咖啡,茶和酒,忌吸烟和剧
烈运动,每位受试者测3次血压,每次间隔最少1min,取平均值。
1.3 人体测量身高体重测量均采用标准方法[2],并计算BMI,BMI=体重/身高
2(kg/m2)
1.4 结果判定 (1)高血压的定义[3]:平均收缩压≧140mmHg或平均舒张压
≧90mmHg或已确诊高血压。
(2)超重诊断标准超重采用我国标准
[4]:BMI≧24kg/m2。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
样本t检验,相关性检测采用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一般资料本次共调查500例,男性221例,女性279例。
此次调查共筛
出高血压患者147例,平均年龄 (45.6±19.3)岁,其中男性51例,女96例。
肥胖
人数207人(41.4%),98人患不同程度高血压(47.3%)。
2.2 高血压患病率的比较由表1可以看出,女性总的患病率高于男性(χ2=
7.63,P<0.05),尤其在60-70岁年龄组最为显著,但在20-30岁年龄组男性患病
率高于女性(χ2=4.01,P<0.05)。
表1 六安市金安区各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
2.3 高血压与BMI的相关性图1显示,高血压人群其BMI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但两者无明显相关关系(r=0.433,P=0.541)。
图1 不同人群BMI值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以及肥胖
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本研究表明,受试者高血压患病率达79.2%,肥胖发生率35.0%,两者已经共同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健康问题。
本研究显示高血
压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这可能与人随着年龄增大,血管弹性减退有关。
同时,50岁以前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但50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
于男性,可能与激素分泌有关。
BMI作为肥胖简易诊断指标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与腹内脂肪含量相关。
WHO
报告显示超重与肥胖诊断标准大致为[5]25≤BMI≤30为超重,BMI≥30为肥胖。
但
亚洲人民更倾向于腹部肥胖或内脏性肥胖,也有学者推荐肥胖的亚太标准
25≤BMI≤27为超重,BMI≥27为肥胖。
我国学者根据国内外资料以及调查研究建立了我国人群的诊断标准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该标准已广泛应用
于临床实践和研究工作中[4]。
本研究采用这一诊断标准,以便更加客观全面的反
应六安市金安区人群的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为居民保健和疾病治疗提供翔实的资料。
国内外研究表明,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同时,大量文献报道,肥
胖促进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我国一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与人群高血
压患病率相关;随着受试者体重增加,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超过半数人群为
肥胖,控制体重对预防高血压有重要意义[6]。
本研究对人群高血压以及BMI数据分析提示高血压人群BMI指数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但两者无明显相关性,这与国
内外报道相符,同时,也揭示进一步研究BMI与高血压关系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Salvetti A, Brogi G, Di Legge V, Bernini GP.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hypertension.Drugs.1993, 46 Suppl 2:149-159.
[2] Physical status: the u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anthropometry.Report of a WHO Expert Committee.World Health Organ Tech Rep Ser.1995;854:1-452.
[3] 李天资.现代内科医学心血管分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77-289.
[4]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3 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
杂志,2002,23:5-10.
[5] Obesity: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World Health Organ Tech Rep Ser.2000;894:i-xii, 1-253.
[6] 陈捷,赵秀丽,武峰,等。
我国14省市中老年人肥胖超重流行现状及其
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中华医学杂志.2005, 85(40):2830-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