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书院”
书院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了1000多年,为中国古代教育史留下了一份珍贵遗产。
书院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起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
据考,唐玄宗开元六年,乾元院被改为丽正修书院,“书院”二字遂出现于史籍中。
开元十三年,丽正修书院更名为集贤殿书院,书院主管人员的职责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兼做皇帝的侍读,“以质史籍疑义”。
书院的流行与兴盛,出现于宋初。
唐末五代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官学废弛,教育事业多赖私人讲学维持,宋初的统治者仍在忙于军事征讨,无暇顾及兴学设教,于是私人讲学的书院遂得以进一步发展,形成影响极大、特点突出的教育机构。
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吕祖谦所撰的《白鹿洞书院记》记载:“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
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
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
”宋初著名的书院很多,这些书院一般是由私人隐居读书发展为置田建屋,聚书收徒,从事讲学活动。
由于书院所选地点多在山林僻静处,所以书院负责人亦即现代意义上的“院长”均被称为“山长”,直至清末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才被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