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策略
发布时间:2022-12-25T14:53:25.170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2月下作者:王静[导读] 在现代基础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有效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整体学习特点的把握,以此提高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效性。
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设计对学生个人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教师重视不够、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学习兴趣有限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本
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策略,以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王静邻水县城北镇长安中心学校四川广安 638500
【摘要】在现代基础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有效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整体学习特点的把握,以此提高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效性。
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设计对学生个人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教师重视不够、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学习兴趣有限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策略,以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活动;开展策略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12-208-01
课堂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活学活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个人文化基础,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形成情感共鸣,给学生探索问题知识和推演问题结果的空间。
指导和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
由此可见,创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科学的指导下动起来,是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
一、立足学生生活,设计学生活动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
那么数学课程教师想要在此过程中推动学生动起来,就要在设计数学课堂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明确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主题,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选择能够激发学生个人好奇心的实践活动,增强数学课程内容的深度。
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领域,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分数知识的数学课堂活动设计工作为例,教师想要深化学生对分数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就要立足于学生生活中的分数知识,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中探索分数的性质与应用。
那么,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数学探索小组,在充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到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中寻找身边的分数知识。
通过这种实践性的课程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贴近现实生活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可以分享不同的探究结果,让学生们看到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组织合作学习,设计学生活动
教师想要开展高效的数学课堂活动,关键在于为学生营造实用的数学知识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实用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一定的创造能力。
学生的数学创造力主要体现在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数学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师应开展开放式数学课堂活动,让不同的学生有效参与数学知识学习活动,以数学课程理论为基础拓展实践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四则运算”相关课程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在线学习资源平台。
在划分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
将学生分成学习活动组后,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四则运算计算题目。
在组织学生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不同的问题设置分数,并记录不同学习小组的课堂活动分数。
通过这样的课堂实践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应用四项算术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个人计算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分层开展教学,设计学生活动
教师设计数学课堂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应立足于数学的人文特点,针对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设计针对性的活动内容。
例如,针对学习意识好的孩子,可让他们开展一些基本的实际探究项目,提高他们实验技能与理论知识运用水平的能力。
针对学业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开展简单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活动,有助于他们夯实专业知识功底。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主题,为学生设计了“探索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主题活动。
例如,A组的主题活动设计为“设计以平行四边形为主题的板报”;B组的任务是“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推导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点”;C组的内容是“在生活中寻找平行四边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在开展不同的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我不仅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还对学生的探索活动给予了相应的指导,根据针对不同学习群体的不同特点,设计具体的数学活动内容,从而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在新课程标准改革深入推进的教育背景下,根据教材需要创新设计数学教育实验活动的教学内容,以形成对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分析,进一步探索数学课程内容的新特色,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强调数学课程活动的趣味性。
那么,教师从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三方面出发,丰富了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内涵,并创设了学生参与性较高的数学课堂活动内容,以推动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邹颖潇.以人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生(下旬刊),2022(10):37-39.
[2]付玉萍.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然”与“和谐”[J].学周刊,2022(3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