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明清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狱,受酷刑死于狱中。
直到思宗即位,杨、左等人
才沉冤得雪。杨追谥‚忠烈‛ ,
左追谥‚忠毅‛。
• 第一段:左光斗勤于政事,善 于发现和选拔人才。
• 第二段:左光斗为阉党陷害,
身陷狱中而坚强不屈。 • 第三段:史可法秉承左光斗遗 志,严于治军,恪尽职守。
• 第四段:史可法敬事左光斗家 眷的情形。 • 第五段:说明逸事的由来。
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 ‚靖难兵‛起,攻入南京,命其 起草登极诏书,不从,遂被杀, 宗族亲友坐株者八百七十三人。 著有《逊志斋集》。
他主张为文‚道明而辞达‛, 其文醇深雄迈,文笔畅达。
深虑论
Shen lü lun
此文题目‚深虑‛是颇有 深意的,似有谏阻建文帝急于 削藩之意。方孝孺以一代儒宗, 对历史的经验有深刻的认识。
顾炎武
Gu yan wu
顾炎武
(1613—1682), 初名绛,清兵破南京,更名炎武, 字宁人,号亭林。 昆山(今属江苏)人。
早年参加复社,清兵南下时, 积极参加抗清斗争。明亡后,曾游 历山东、河北、山西诸边塞,考察
山川形势。晚年定居华阴,卒于曲
沃。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
病书》、《亭林诗文集》等。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 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 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 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 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耻 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 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 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 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 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 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 ‚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吾有 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 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 此伏事公卿,无不宠
篇400-600字的读后感。
后期近代之文
湘乡派:曾国藩等
桐城派余绪
魏源、龚自珍等 随笔直书,笔力遒劲,开近代 散文之新风
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
“五四‛时期文体改革 的先导梁启超《清代学术概 论》二十五:
“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 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自 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 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 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 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 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 魔力焉。‛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
左忠毅公逸事
Zuo zhong yi gong yi shi
“逸事‛也叫‚逸事状‛,是 人物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载散 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 多指未经史书正式记载者。
写逸事状的目的有三个:作为官修 传记的参考;为死者向朝廷请求谥 号;为写碑文提供素材。所以有以 下两个特点:
李祖陶《亭林文稿文录引》: 运以深心,行以大力,振以高格, 出以简裁,有王介甫之老健而去其横,
有苏子瞻之畅达而无其荡。
廉耻
Lian chi
《五代史·冯道传》论 曰:‚礼义谦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 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 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 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 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 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 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 不亡者乎!‛
1、不求全面,但求典型。
2、所记之事应详细、确实,不可道 听途说。
明熹宗天启年间,太监魏忠 贤把持朝政,明代阉党之祸,危
害愈烈。天启四年(1624年)六
月,左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劾魏忠
贤二十四条大罪。左光斗等人参
与其事。
左光斗随后又上书,劾魏忠 贤三十二斩罪。熹宗俱不听。次
年,杨、左等人被魏罗织罪名下
晚明小品文作家 • 公安派
• 竟陵派
• 徐渭、陈继儒、王思任、祈彪佳等
• 张岱
– 晚明小品文之集大成者
– 小品文集:《陶庵梦忆》、《西湖 梦寻》
方孝孺
Fang xiao ru
方孝孺(1357—1402),字希 直,一字希古,别号逊志, 人称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
宋濂弟子,建文帝时召 为翰林侍讲,迁侍讲学士, 为《太祖实录》等书总裁。
中期盛世之文
桐城派:清代最大的散文流 方苞、刘大櫆、姚鼐
方苞“义法”说:
“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
刘大櫆“神气”说: “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
姚鼐:
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一体
阳湖派: 恽敬、张惠言等桐城派分支 骈文派: 汪中、胡天游、袁枚、邵齐焘、刘星 炜、孙星衍、吴锡麒、洪亮吉、曾燠、 孔广森等
Fang bao
方苞(1668-1749),清 代著名散文家,桐城派的创始 人。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 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 曾因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 入狱,后得赦。官至礼部侍郎。
方苞论文主张‚义法‛, 即‚言有物‛和‚言有序‛, 追求内容醇正和文词雅洁。其 文多为经说及书、序、碑、传 之类,选材精当,以凝练雅洁 见长。著有《望溪集》。
中期:
• 前、后七子的诗文革新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 ‚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
有光等将复古革新运动推向高潮
后期:
• 李贽
–‚童心说‛:‚夫童心者,真心也。‛
•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性灵说‛: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
–‚幽情单绪‛、‚幽深孤峭‛
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 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 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 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 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 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 媿哉!
廉耻关乎国家存亡
其中‚耻尤为要‛
世道衰微之际 尤应行己有耻
文字质朴 气脉流畅 开宗明义 论点鲜明 引经据典 恰如其分
方苞
建文帝新立,首削宗藩, ‚始则发谋于卓敬,继则属事 于齐、黄,未几五王递废,湘 柏自焚,君臣固谋,以图燕棣, 不及数年,酿成巨祸。‛此文 欲防患于未然,终未能就。
此文颇有哲理:人们注意到 一种主要倾向时,往往忽视被掩 盖着的另一种倾向,往往顾此而 失彼,最终依旧一败涂地。国家 如此,一家一人亦如此。当深谋 远虑,防患未然,方能立于不败 之地。
•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 也,纪政事也,察民意也,乐道人之 善也。”(《日知录·文须有益于天 下》)
• 诗主性情,不贵奇巧
• 反对明代以来文人拟古风气
“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仿‛
(《日知录· 文人摹仿之病》)
‚终身不脱依傍二字,断 不能登峰造极。‛
(《容醇正,极力褒扬左光斗
刚强不屈和爱护人才的品格。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明暗双线贯穿始终 ,条理清
晰,详略有致。
•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书诸公逸事,阴阳
消长所系,不惟足传懿
节而已。
(清)马钧衡《望溪先生集 外文跋》
1、明清散文是中国散文史上
又一个辉煌时期,请概略说说
其总的成就如何。
2、就附录的《拙效传》写一
方孝孺《深虑论》 顾炎武《廉耻》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 •
明清散文概貌 晚明小品文的主要代表作家
•《深虑论》的写作特色
•《廉耻》一文的主要内容
•《左忠毅公逸事》的结构特点
前期:
• 明初宋濂、刘基、高启、方
孝孺的散文创作
• 明初散文创作的繁荣期
• 杨士奇、杨荣、杨溥所倡导
的‚台阁体‛
• 明代散文步入低潮
其古文则以法度为主。尝谓周秦 以前,文之义法无一不备,唐宋以后 步趋绳尺,而犹不能无过差。是以所 作,上规《史》、《汉》,下仿韩、 欧,不肯少轶于规矩之外。虽大体雅 洁,而变化太少,终不能绝去町畦, 自辟门户。
然其所论古人榘度与为文之道,颇能沈 潜反复,而得其用意之所以然。故虽蹊 径未除,而源流极正。近时为八家之文 者,以苞为不失旧轨焉。
文章推出论点自然而不突兀,
论证以时间线索为脉络,总结历 史的经验教训,论证十分有力。
其末又反驳‚不能自结
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
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 亡‛之观点,文章以反问煞 尾,耐人回味。
前期易代之文
学人之文: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
顾炎武《日知录·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
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
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 一篇之益也。”
文人之文:
“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
汪婉
《四库全书提要》:
“国初风气还淳,一时学者始复
讲唐宋以来之矩矱,而(汪)琬
与宁都魏禧、商丘侯方域,称为
最工。宋荦尝合刻其文以行世。
然禧才杂纵横,未归于纯粹,方域体 兼华藻,稍涉于浮夸,惟琬学术既深, 轨辙复正,其言大抵原本六经,与二 家迥别。其气体浩瀚,疏通畅达,颇 近于南宋诸家,蹊径亦略不同,庐陵、 南丰固未易言,要之接迹唐、归无愧 色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