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活动《睡觉安全》教案(优秀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安全活动《睡觉安全》教案(优秀3篇)小班安全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知道火柴、打火机、厨房灶具等用品使用不当会有危险。

2、不碰触易燃、易爆的用具,教育幼儿不玩火。

3、学会如何应对火灾,知道如何在火场逃生。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
变换动作。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
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打火机、蜡烛、纸张等实验用品。

2、湿毛巾、灭火器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身上穿红袍,脾气真暴躁。

惹起心头火,一跳八丈高。

(火)
请幼儿讨论火有什么用处:可以帮我们做饭,可以取暖,可以放烟花,可以烤干衣服,可以烤熟食物等等。

使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知道粮
食来之不易。

那火除了对我们有好处,有没有害处呢?
请幼儿讨论火的危害:火能烧掉房屋、家具,火能烧死人,火可以烧
掉森林等。

二、认识生活中的易燃物品和家中的主要火源。

1、观察小实验“纸的燃烧”,帮助幼儿了解有些物品很容易被引燃,认识火源和易燃物品。

2、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火源?(打火机、火柴、鞭炮、蚊香)那些东西可以燃烧?(纸、棉花、衣服、煤炭、汽油等)小结:在我们的家中经常会有打火机、火柴、煤气炉等火源,还会有
抹布、纸张、塑料、木制品等易燃物品。

火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是如果不会正确使用火,火娃娃也会生气,给我们带来伤害。

所以小朋
友不能玩火。

3、出示并认识“严禁烟火”、“安全出口”标志,教幼儿知道其特
殊含义并懂得预防火灾。

4、讨论如果发生了火灾,我们应怎么办?如何逃离火灾现场?
三、消防逃生演练
在教室里点燃废纸,让幼儿迅速用湿毛巾捂住嘴巴,老师手提灭火器
灭火,孩子迅速按逃生路线逃离现场。

教学反思:
家长对幼儿安全用火知识传授得较少。

活动从给幼儿介绍火的用处入手,引导幼儿对火进行了解。

然后带动幼儿一起动手、动脑,逐步让幼儿
知道遇到火灾时该怎样灭火、怎样保护自己。

通过活动幼儿对火有了更进
一步的认识,知道危险使用火带来的灾难。

简单知道了灭火的一些方法,
同时初步掌握了遇到火灾时的自我保护。

孩子对一些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强,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可以尽快的提高孩子们对新事物认识。

幼儿小班安全常识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了解玩具塞入器官的不良后果,指导玩具不能塞进耳朵等身体器官。

2、知道发生意外是要去医院。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男孩木偶。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1)小朋友们,你们玩过穿珠游戏吗?
(2)明明也来玩串珠,发生了什么事呢?
2、教师操作木偶表演故事情景。

(1)木偶表演:
旁白:游戏时间到了,明明选了自己最喜欢的穿珠游戏。

明明:小珠子,真有趣。

(明明把小珠子塞到了耳朵里。


(2)教师:明明玩串珠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觉得明明这样做
对吗?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挂图,继续讲述故事。

(1)教师:我们来看看后来怎么样了。

珠子塞在耳朵里出不来了,
老师赶紧把明明送到了哪里?医生是怎么做的?
老师送明明到医院,医生挖出珠子。

医生还告诉明明,下次可不能再
把珠子塞到耳朵、鼻孔、嘴巴里了,那样做耳朵和鼻孔会流血,还有可能
会发生危险。

(2)教师操作木偶,模仿明明的声音说:我再也不把玩具塞到耳朵
里了。

4、拓展幼儿经验。

(1)教师:我们身体上有一些小小的孔,如:耳朵、鼻子等等,这
些小小的孔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不能把东西塞进这些小孔里。


想看,还有什么东西像小珠子一样小?什么东西比小珠子还小?它们可千
万不能塞进我们身上的小孔孔里呀。

(2)教师总结:教室里的小珠子、小插粒、小磁钉,家里的小纽扣、小橡皮都不能塞进我们的耳朵、鼻孔、嘴巴里,如果不小心掉进去,一定
要马上去医院请医生来帮助我们。

家园共育家长应将家里的细小物品摆放在幼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同
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反思
在这个环节可以发现有些小朋友知道的安全知识比较多,作为一个小
班的幼儿但也知道一些常规安全知识。

我又顺势引导着她们知道,当发生
了意外要去医院找医生。

小班安全教案篇三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认识日常生活中几种容易误食的东西(如:药、玻璃球、樟
脑丸、干燥剂),了解误食的危害性。

2、尝试制作禁止食用的安全标记,提高安全意识。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场地:草丛、执教教师及配班教师带羊村长,灰太狼头饰扮
演角色;幼儿带喜(美、沸、暖、懒)羊羊头饰扮演角色、课件《药丸不
是糖豆豆》。

三、活动过程
1、羊村长播放课件《药丸不是糖豆豆》,教育小羊不能乱吃药。

(1)羊村长带小羊围坐在草地上:小羊们,今天森林里出了一件事。

小超人卡卡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
看看。

(2)播放课件《药丸不是糖豆豆》。

内容:小超人卡卡把药丸当成糖豆豆吃进肚子里,结果被救护车紧急
送往医院抢救。

提问:小超人卡卡为什么送往医院抢救呢?(卡卡把药丸当成糖豆吃
进肚子里了)
(3)教育小羊不能乱吃药。

羊村长:药丸看起来像糖豆,但不能乱吃。

没有生病的人吃了药反而
会生病的。

2、灰太狼来到草地上,撒下"糖果"等待小羊误食。

羊村长:小羊们,灰太狼来了,大家赶紧躲在草丛里。

灰太狼拎着糖果袋来到草地。

灰太狼:好久没有吃小羊了,肚子真饿呀。

瞧,又香又甜的糖果,这
可是我精心为小羊准备的。

那群傻羊们要是把它们吃到肚子里,就会头晕
眼花、肚子痛的在地上打滚,到那时我再把它们一起抓住吃掉。

(灰太狼
分发糖果袋在草地上)好,我待会儿来、小羊学习认识这些"糖果"的名
称用途,了解误食的危害性。

(1)每只小羊拾起一包糖果袋,打开认一认里面的"糖果"是什么。

羊村长:灰太狼已经走远了,小羊们快出来吧。

瞧,这么多的糖果袋,里面装了什么呀?能不能吃呀?现在每只小羊去拿一包糖果袋,打开看看。

小羊自由议论。

(3)小羊一一认识它们的名称及用途,了解误食之后的危害性。

3、小羊制作禁止食用的安全标志。

(1)羊村长:小羊们,现在赶紧把这些不能吃的东西都装回糖果袋
里吧。

你们瞧:我这里有一个禁止食用的安全标志,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
嘴巴和一个X,表示不能吃。

把它贴在糖果袋上,就可以提醒其他的小动
物们都不要吃。

你们也来动手做做吧。

(2)小羊制作粘贴禁止食用的安全标志。

4、灰太狼回到草地,羊村长拉响礼炮将灰太狼赶走。

(1)灰太狼回到草地,小羊们赶紧躲回草丛。

灰太狼:咦?怎么一
只小羊也没有?
(2)羊村长拉响礼炮将灰太狼赶走。

小羊们欢呼。

羊村长:小羊们,以后看到自己不认识的东西时,虽然它看上去很漂亮,闻起来很香,但也千万不要吃,而是要先去问问大人,同意了你再吃,知道吗?
(3)羊村长带小羊们离开草地回家。

四、课后反思
我觉得从小对孩子进行这样的安全教育史很必要的,安全教育应该渗
透在每日活动中,应不断强化孩子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建立牢固的自我防
护意识。

特别是对小班的幼儿,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本活动用游戏形
式贯穿始终,幼儿的参与性、积极性很高,避免的单纯说教的枯燥无味,
通过游戏,让幼儿更深的体会到误食的危害,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在活动
中还有几点需要改进:
1、教师示范操作材料应该要比幼儿实际操作的材料要大,幼儿能更加清楚地认知。

2、对于误食的危害性这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可以更深入些,让幼儿更加感同身受。

总之,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除了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相互监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以保证幼儿的在园安全。

还要切实做好家长的安全工作,让家长配合班级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告诉幼儿一些安全知识以及一些防范措施,让我们的孩子都能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