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
康复指 导
01
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超 声心动图等检查,以监测心脏 情况和疾病的恢复情况。
02
调整生活方式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以促进康复。
03
心理支持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 疾病,患者可能需要心理支持 来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04
0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根据典型的前驱感染史、相应的临床 表现及体征、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 阳性所见和免疫学检查,可作出临床 诊断。
确诊
需进行血培养或超声心动图阳性发现 以及相应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
实验室检查
பைடு நூலகம்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核 左移现象。
血培养
病理生理
由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致病力强的化脓菌的侵犯,首先引起急性 化脓性心瓣膜炎,导致心瓣膜破坏和穿孔,引起急性心瓣膜关闭不全。
同时也可引起急性心肌炎和急性心包炎等心脏其他组织病变。这些病变 可导致心脏功能严重受损,使心脏排血量急剧下降,引起全身组织器官
严重缺血、缺氧。
在此情况下,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和恶心呕吐 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休克和心力衰竭。
病理变化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致病力强的化 脓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 菌和肺炎球菌等首先侵犯二尖瓣和主动
脉瓣,引起急性化脓性心瓣膜炎。
这些病菌可引起心瓣膜化脓性炎症,造 成心瓣膜破坏和穿孔,引起急性心瓣膜 关闭不全。同时,这些病菌也可侵犯心 瓣膜的心内膜和腱索,引起急性心瓣膜
病。
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由于致病力 强的化脓菌的侵犯,还可引起急性心肌 炎和急性心包炎等心脏其他组织病变。
手术治疗
心脏瓣膜置换术
对于严重瓣膜损伤或赘生物形成 的患者,需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
术。
赘生物摘除术
对于赘生物较小且位置表浅的患 者,可进行赘生物摘除手术。
其他手术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 他相关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
等。
其他治 疗
支持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进行支持治疗,如强 心、利尿、纠正心律失常等。
预防再次感染
患者应采取措施预防再次感染, 如避免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 注意个人卫生等。
06
感染性心内膜炎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诊断依据
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史,长期存在心 脏杂音,发热,血培养阳性。
治疗建议
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控制 心衰,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病例二: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长期影响
治愈后,患者可能存在长期影响, 如持续的心脏瓣膜病变、肾功能 不全等。这些影响需要在康复过 程中密切关注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01
治愈率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愈率取决于 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和患 者自身状况。一般来说,大多数 患者经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治 愈。
02
03
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引起各种并 发症,如心脏瓣膜损伤、心力衰 竭、脑膜炎等。这些并发症可能 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预防复发
患者出院后需定期复查,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免疫力, 以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
05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与预后
预防措施
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对于某些高风险人群,如心脏瓣膜病患者, 在接受牙科、呼吸道或消化道手术等操作前,
应接受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以降低感染性心 内膜炎的风险。
控制基础疾病
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头和注射器进行静脉 注射毒品,以减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传播。
此外,人体某些部位,如拔牙、扁桃体摘除 和插管等手术时,也可引起急性感染性心内 膜炎。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另一重要致病因素是 人体本身存在某些疾病,如心脏瓣膜病、先 天性心血管畸形、人造瓣膜置换术后等。这 些患者由于心脏瓣膜或心血管畸形,使心脏 血流动力发生异常改变,为致病菌的侵入和 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等。
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内膜炎
如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等。
0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 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菌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 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以
控制感染。
抗凝治疗
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 形成和栓塞事件。
免疫治疗
针对自身免疫性心内膜炎,可采用 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进行治疗。
阳性结果可确诊本病,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 排除本病。
免疫学检查
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如抗心磷脂抗体、 抗β2糖蛋白抗体等。
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
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
超声心动图
阳性结果可提示心内膜赘生物的存在,并可发现二尖瓣、主动脉瓣等瓣膜关闭 不全。
鉴别诊 断
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变
临床表现
症状
发热、乏力、贫血、肝脾 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
体征
心脏杂音、脾肿大、皮下 出血点、Osler结节等。
并发症
心力衰竭、脑出血、肾衰 竭等。
02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与病理
病因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致病力强的化脓菌,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 菌等引起。这些病菌常存在于人的皮肤、咽 喉、肠道和呼吸道,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 如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和肺炎等,病菌可乘 虚而入,进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和急性感染 性心内膜炎。
诊断依据
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史,如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等,发热,血培养阳性。
VS
治疗建议
积极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同时应用抗生素 控制感染,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病例三
诊断依据
患者有心脏瓣膜置换史,出现发热、心脏杂音、血培养阳性等表现。
治疗建议
立即停用可能引起感染的药物,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教学课件
目录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与病理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与预后 • 感染性心内膜炎典型病例分析
01
感染性心内膜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一种由致病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避免静脉注射毒品
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助于降低感染性心内膜 炎的发生率。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 运动、充足休息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 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易感性。
预后情况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复发的风险, 特别是在治疗不彻底或存在持续 感染源的情况下。因此,患者需 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力强的微生物引起的心脏瓣膜或
心壁内膜的感染性疾病。
分类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慢性感染 性心内膜炎。
流行病学
01
02
03
发病率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 较低,但随着医疗技术的 进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 势。
发病年龄
多见于中老年人,但也可 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地域分布
全球范围内均可发生,但 不同地区发病率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