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地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地理
《GIS应用技术》课程思政课堂教学
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二、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地理配准的概念和方法;
2.理解和掌握地理配准的操作流程。
能力目标
1.熟练进行地形图地理配准的能力;
2.熟练进行遥感影像地理配准的能力;
3.熟练进行空间数据地理坐标转换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增强空间数据的思维意识;
2.培养吃苦奉献精神;
3.培养国家版图意识。
二、课程思政
(一)融入知识点
教学重点:空间数据地理配准的实操练习。
教学难点:对空间数据地理配准概念的理解。
(二)融入方式
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学练结合法。
结合当前中印边境时事热点,组织学生进入地理信息综合实训室,先利用视频资源点击观看数据配准的动画,通过直观的观察、分析、讨论空间配准的的必要性。
然后依据中印边境实验数据和实验软件进行对应的空间数据配准的实操练习。
最后再结合不同的生产任务给出的正确的相应的解决方案,对照自己的成果,发现不足、总结经验、反复练习,在不同的生产任务下完成数据配准,直至合格。
(三)思政元素
主动性、针对性、团队合作意识、国家版图意识、吃苦奉献精神、思维意识、探索精神
三、教学引入
1.利用课前预习和测验反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还可以按层次和个体差异进行分组,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课堂教学的分组做好了准备;
2.通过任务引导、小组打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主导):
1.教师将课程所需学习资源上传学习平台,发布课前测试和中印边境时事热点测评任务;
2.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和测试结果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根据小组的课前表现,给小组打分制定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主体):
1.登录云课堂平台,观看空间数据配准视频及动画,完成课前测试,形成学习反馈;
2.领取课前任务:“中国各类地图数据下载“,并将下载的电子地图上传至学习平台。
四、教学展开
知识诉求:授课对象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学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些GIS成果。
知识基础:已经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了GIS应用技术的相关知识,对空间数据的概念和类型、空间数据的坐标系统已有了较为坚实的学习基础,前期的在线资源预习已经明确了空间数据配准的概念、类型,为本次课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
喜欢实训课程,但是对空间数据坐标系统理解不够深入;对于网络、智能终端能够熟练使用。
任务分析:分析讨论学习任务完成的流程及用到的相关知识,利用地理信息实训室完成并掌握空间数据配准及流程。
教师活动(主导)
空间数据配准的概念:
1.由中印边界问题示意图和中印两国边防战士肩对肩执勤图引出中印边界问题的重要性。
对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测试结果进行点评;
2.组织学生观看数据配准的应用案例;
3.引导式与学生共同讨论,总结空间数据配准的概念。
学生活动(主体)
1.根据教师点评,结合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讨论,共同发现自己在平时认识中的一些问题;
2.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讨论,总结空间数据配准的概念。
3.在线教学平台的操作,利用平台相关功能,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点完成学生讨论和自评。
4.根据教师指出的易错案例,总结自己的不足,掌握配准原则。
5.操作在线学习平台并完成在线测试,为后面的实际操作做好准备,突破教学难点;
6.完成在线测试。
教师活动(主导)
1.发布课后测验,根据平台数据显示,了解学生对“空间数据配准”内容掌握情况;
2.发布课后任务:列举“数据配准”任务,将了解到的方法上传至云课堂平台资源库,实现知识拓展与共享。
学生活动(主体)
1.根据学习内容,在手机上完成课后测验;完成个人分析,完成自我评价;向教师反馈疑问,即时解答;
2.搜集“数据配准实例”内容,并上传至云课堂平台资源库。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分享交流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学生通过在线教学系统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掌握空间数据配准的概念和方法,掌握本次课重点;学生提交成果,系统可实时监控,为后续的评价提供数据支撑;通关性学习,增加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兴趣。
由于空间数据配准对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白纸勾
绘难以获得直观认识,难以实施,且均难以对数据配准的过程进行过程性监控和量化评价。
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理念,结合当前中印边境时事热点,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依托课程教学平台、结合空间数据配准的具体步骤,将原始数据配准为实际工程需要的数据,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并对绘制过程进行实时对比和过关性考核,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五、目标达成检测
1.课后测验,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2.学生自评,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3.发布课后安排,实现学生知识的拓展与共享。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依托实训软件、中印边境实验数据,穿插教学视频,微课,利用多媒体教室,移动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达到以下效果:
1.实训课程的加强给学生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学习体验,学生课堂表现积极活跃。
2.通过课后测评显示,学生均掌握了空间数据配准,会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具体生产任务的展开。
3.提高了学生空间思维、空间数据综合运用的能力,部分学生参加比赛获得奖项。
4.结合当前时事热点,以热点问题为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思改进:
1.以时事热点和军事热点作为案例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今后应该大力
开发这方面的教学资源。
2.空间数据配准后的精度控制与评价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和掌握,今后应该开发一些课程资源进行巩固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