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控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3、事故发生经过 该井2005年12月24日13:00该井开始试油压井施工,先 反挤清水90m3,再反挤入密度为1.25 g/cm3、粘度为100s的 高粘泥浆10m3 ,随后反挤注密度1.25 g/cm3粘度50s的泥浆 120 m3 ,此时套压下降至0 MPa 。18:00正挤注清水 24m3、密度1.25g/cm3粘度50s的泥浆35m3 ,此时油压、套 压均为0MPa。观察期间套压上升2至4兆帕,往油套管环空内注 入泥浆三次 ,共注入泥浆27m3 ,其中26日6:30-6:55往油套 管环空内注入泥浆17m3,套压由4MPa下降至0 ,开始将采油 树与采油四通连接处的螺丝卸掉 。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3、事故发生经过
人员撤离后的井喷现场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4、现场处理结果
塔里木油田公司接到塔中823井井喷报告后,立即 按程序向中油股份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做了汇报,并迅速 启动了油田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立即成立以总经理 为组长的抢险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组织以塔中823井为半径7至100公里范围内的10家 单位1374人全部安全撤至安全区。为确保过往车辆人 身安全,巴州塔里木公安局分别对肖塘且末民丰至塔中 的沙漠公路进行了封闭,油田抢险车辆携带H2S监测仪 和可燃气体监测仪方可通过。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3、事故发生经过
⑵作业施工过程 2月3日11时30分,测井公司四分公司射孔16队到达施工 现场,射孔车辆三台,队长,射孔队人员八人。这时作业队还 有70多根油管没起完。 2月4日1时10分,起出井内全部丢封管柱,带出丢手头, 安装放炮闸门。同时,按照设计要求,副队长与射孔1队长核 对射孔通知单,准备好简易井口、管钳、电缆钳等。 2时30 分,射孔队开始施工准备,电缆车摆放在井口北部,距井口20 多米,计划共七炮。准备完毕,开始下第一炮,井段 2095.2m-2092.5m,枪身长3米。
井喷案例分析井喷案例分析二黄2634井抽油机抽油机抽油机抽油机抽油机作业机井架射孔车弹车值班房出口出口黄2634井黄2634井黄2634井井场平面示意图二黄2634井井喷案例分析井喷案例分析黄2634井黄2634井井喷案例分析井喷案例分析二黄2634井电缆头电缆头四通四通放炮闸门放炮闸门南侧套管闸门南侧套管闸门北侧套管闸门北侧套管闸门黄2634井井口示意图黄2634井井口示意图井喷案例分析井喷案例分析二黄2634井2基本数据完井日期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3、事故发生经过
⑵作业施工过程 2006年1月31日8时,作业队组织搬上。首先用清水 45m3反洗井至油套压力平衡; 2月1日,起出井内全部泵挂管柱; 2月2日,下捞封管柱,冲捞捞获后,起出捞封管柱; 2月3日,按设计要求下入Y211-114丢封,座封深度: 2130.34m,用密度1.15g/cm3的卤水15m3打丢手后替出井内 清水。
作,拆装井口作业应由监督指导,井队工程 凝析油气井,是塔里木油田公司2005年 ⑴井队未严格按照试油监督的指令组织施工,是导致本次事故的主 师亲自指挥”。但井队在未通知试油监督和
塔中823井是高压、高产、高含硫的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6、塔里木油田对事故认识
⑴对高含硫油气井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技术力量的配备。 对高压、高产和高含硫的油井必须从甲乙方两个方面加强技术力量, ⑵应进一步加强对钻井及相关作业队伍的管理。 加强硫化氢知识的安全培训,正确认识和科学防护硫化氢,并明确责任, 由于油田勘探工作任务越来越重,钻井及相关作业队伍出现供不应 ⑶进一步加强对监督队伍的人才储备 。 密切协作。同时加强对各类危害和风险的识别评价,从技术方面制定出科 求的局面。一些施工作业队伍将一些工龄较短、工作经验不够丰富的技 油田近年来钻井及相关作业现场监督力量严重不足,油田固定监督 ⑷健全完善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加大防硫安全投入。 学周密的措施。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特别是建立针 术管理和操作人员推上一线关键岗位。新增加的临时工人员比例增大, 短缺:由于种种原因,技术好的监督招不来,近年来监督的综合素质不断 油田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办法和相应的硫化氢 ⑸进一步增强对硫化氢安全防护用具的配备。 对性强的应急预案,并分解到各相关岗位予以贯彻落实。 上岗培训时间较短,业务不熟悉等因素。 降低,使油田监督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水平下滑,基层监督数量严重 应急预案,为今后含硫油气田的大规模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 本次抢险应急过程中也暴露出油田对硫化氢安全防护用品投入不 ⑹进一步加强对油田相关人员硫化氢的培训。 不足。 足,在整个抢险应急过程中,经常出现因安全防护器具配备不足,而临 从油田长远考虑,应进一步加大对油田相关作业人员的防硫培训。 时从别处紧急调配的情况。 油田今后应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强与国内外油气田在防硫 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以迅速提升塔里木油田的防硫技术和管理能 力。
四通
黄26-34井井口示意图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2、基本数据 完井日期: 2001年6月20日 套管尺寸:φ339.7×342.21 人工井底: 89枪常规射孔 2681.0m 21.0m/9层 预射井段:2095.2-2028.0m 设计压井液密度1.05g/cm3 测井油气显示综合解释结果:油层及低油层。 完钻井深:2695.0m φ139.7×2694.77 生产井段:2206.4-2656.0m 层位:沙河街组中部 孔密16孔 /m;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1、基本情况 黄26-34井是一口生产井,地质构造位于黄5井区 内部,附近地质对比同层位的井有黄浅27井、黄2236井、黄51井、黄8C井,单井产量最高为:产油5.5 m3/日(黄51井),产气606 m3/日(黄8C井);最 低为:产油0/日(黄浅27井),产气0/日(黄51 井),属于低产层位,目前这些井基本调转新层。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1、基本情况
塔中823井是一口重点评价井,位于巴州且末县境内,距 沙漠公路直线距离5公里,距塔中1号沙漠公路直线距离9公 里,距塔中作业区约40公里,距最近的村庄约200公里。该地 区为沙漠腹地,无长住居民。 该井于2005年7月23日开钻,11月8日钻至井深5550米, 一开用12 1/4″钻头钻深 803 . 00m ,9 5/8″套管下深803.00 m ;二开用8 1/2″钻深5371.00m ,7″套管下深5369.00m; 三开用6″钻头钻至5550.00m,回填固井至5490.00m 。油管 下深5365.73m,封隔器坐封不成功 ,油套管相互是连通的。2 005年11月10日完井。
井下作业井喷案例分析
井下作业井喷案例分析
一、两口井的井喷情况分析 ㈠塔中823井 ㈡黄26-34井 二、我们从中应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按照公司召开的井控会议部署及要求, 今天由我来就塔中823井、黄26-34井两 口井井喷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并总结我们应 从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一、两口井的井喷情况分析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4、现场处理结果 12月26日中午,组成抢险小组携带H2S监测仪和正压呼 吸器进入井场,勘查现场情况,经检测:现场距离井口10米 左右H2S浓度不超标,同时,塔中823井方圆20公里以外的 作业区场所,由专人负责监控现场H2S浓度。根据勘查结 果,制定了两套压井作业方案,并报请股份公司通过。 先进行清障作业,清除井口采油树,准备4台2000型压 裂车组,储备水200方、密度1.30g/cm3泥浆400方,从油管 头四通两侧接压井管线并试压合格。于12月30日进行反循环 压井施工作业,共泵入密度1.15g/cm3的污水110m3,压稳 后抢装旋塞。然后,正反挤1.30g/cm3的泥浆173m3,事故 解除。
塔中Ⅰ号坡折带是塔里木油田公司2005年发现的一 个超亿吨油气田,资源量达到3.6亿吨,有利勘探面积 1100平方公里。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2、试油情况
该井是用原钻机进行试油测试,用8毫米油嘴求产, 油压42.56MPa,日产油88.8方、气32.6万方,含硫化氢 20ppm至1000ppm(0.03克/立方米至1.5克/立方 米)。12月16日试油结论是: 硫化氢浓度14834ppm(22克/立方米)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黄26-34井
作 业 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出口
车 射孔 弹车
井架 抽 油 机 抽 油 机 抽 油 机
值 班 房
出 口
抽 油 机
抽 油 机
黄26-34井井场平面示意图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黄26-34井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电缆头 放炮闸门
北侧套管闸门
南侧套管闸门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3、事故发生经过 2005年12月26日7:05时,油、套压均为0,无泥浆或 油气外溢迹象。吊起采油树时井口无外溢,将采油树吊开放 到地上后约2分钟井口开始有轻微外溢。
立即抢接变扣接头及旋塞,至7:10抢接不成功, 此时泥浆喷出高度已经达到2m左右; 到7:15重新抢装采油树不成功 ,井口泥浆己喷出 钻台面以上高度。 井 队 紧 急 启 动 《 井 喷 失 控 应 急 预 案 》, 全 场 立 即 停 电 、停车。并由甲方监督和平台经理组织指挥井场和 营房区共 71名作业人员安全撤离现场。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5、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对事故调查综合分析后认为: 本次事故虽说存在地质和工程有一定的 意外因素外,但管理和人为因素是造成 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试油换装井口作业规程》中第4.2条明
5、事故原因分析
确要求“拆装井口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工
本井驻井试油监督于12月23日起草的监 部署的重点评价井之一,但就是这样一口 要原因。 工程技术部门的情况下,就擅自组织夜班人 督指令上未有甲乙双方的签字,且指令中对巡 试油监督在12月23日下达的《塔中823井压井、下机桥、注灰作业 高难度、高风险的复杂井,钻井公司却为 员进行拆装井口作业,严重违反了上述规定 ⑵井队对地下情况认识不足,在井口压力不稳的情况下,擅自进行 井监督提出的两条关键性施工要求未被列 要求。由于没有技术管理人员在场,致使井 指令》中明确要求了挤压井的工作程序,和挤压井完后的具体观察的要 井队配备了一名于2004年7月毕业、现场 拆装井口作业,是导致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入,而只是在生产碰头会上口头下达给井 求,即“压井停泵后,观察8-12小时,在观察过程中,在时间段内记录 口失控时,不能得到及时的技术支持,延误 现场试油监督在生产会上明确要求:在进行拆卸采油树的施工作业 技术和管理经验都较贫乏的助理工程师 ⑶拆卸采油树之后,未能及时抢装上旋塞是导致本次事故的另一直 队。事发当日凌晨,驻井场试油监督未能及 静态下地层漏失量,出口无异常”后,方能拆采油树。而井队从6: 了控制井口的时机。 本井在拆装井口的应 前,必须往井筒内各反挤、正挤密度为1.25-1.26g/cm3的泥浆。但井队 接原因。 独立顶工程师岗。 时察觉并亲临井口组织指导井队拆卸采油 30~6:55井队往油套管环空内注入泥浆17m3,套压由4MPa下降至0, 人员却未给予应有重视,从6:30至6:55,往油套管间的环空内注入 试油巡井监督反复要求:要准备31/2"油管与31/2"钻杆之间的变扣 ⑷井队在拆装井口过程中,未及时通知试油监督和工程技术部井控 急预案中,对硫化氢的安全防护和应急 树,驻井试油监督在本次事故中负有监督不 7:05井队值班干部便指挥班组人员起吊采油树,严重违反了监督指令 17方泥浆,观察套压由4MPa降为0后,在未进行正挤泥浆及其它有效的 接头与旋塞连接好,在拆完采油树后,立即在油管挂上装上旋塞(配变 现场服务人员,使整个施工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技术指导是导致本次事 方面的问题只字未提。该井队技术力量 的要求,是造成此次井喷失控的主要原因。 力的重要责任。 技术和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便擅自组织拆装井口作业,致使拆装作业过 扣接头)。但井队未能在拆卸采油树前将变扣接头和旋塞连接好,并在 故的另一重要原因。 薄弱和安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较多。 程中井口失控。 井口出现溢流抢接旋塞和变扣接头时失败,是导致本次事故的另一直接 ⑸井队技术力量薄弱,井队施工作业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也是造 原因。 成本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⑹监督指令下达不规范,也是其中一个间接原因。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3、事故发生经过 ⑴施工队伍基本情况 ★作业十五队共有职工19人,其中正式职工8人(包括队 干部),市场化就业4人,新机制用工3人、轮换工4人。 ★队干部构成:队长属于正式干部,副队长、技术员属 于“以工代干”。 ★2月3日夜班当班职工:值班干部副队长(49岁),班 长(22岁) ,一岗(30岁)、二岗(20岁) ,操作手(39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