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介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网络教研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课改对教师素 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教研要求也越来越高。受时间、地域、经费等 条件的限制,教师的横向交流不够通畅,过去那种参与人数少、点对点、 面对面、走进现场、小规模的、物理形态的教研活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 广大教师特别是地处偏远的农村教师对课程实施及发展的需要。教研方 式必须再次寻求新的突破。于是网络教研应运而生。
活动创设:活动流程设置(添加预备资料) 网络资料、自撰资料、附件资料、学科资源
添加预备资料:发起人在流程展开前, 为了让参与者更好地进行教研活动所提 供的先导性背景材料。 网络资料:来自互联网的URL链接资料。 自撰资料:发起人通过文本编辑器撰写 的综合文字信息。 附件资料:发起人以上载附件方式提供 该流程开始前的先导性材料。 学科资源:以URL方式提供的来自学科 资源库中的资源,作为流程开始前的先 导性材料。
虚拟性、协作性、交互性
2.2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建设理念和策略
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模式
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共同 体模式强调教研是在网络支持 环境下,通过教师共同体之间的 交流和知识表述等活动,把共同 体中个人的隐性知识社会化为共 同体的显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内 化,转换为个人的隐性知识,这 种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再到隐 性知识的转换过程,使共同体的 每个成员得到提升和发展。
网络教研是现实教研的补充、延伸和拓展。 网络教研类型主要包括三大类: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
1.2 什么是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类型
教学型教研 研究型教研 学习型教研
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 点,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 教学的需要。研究成果的 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 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
研究型教研:以研为着眼 点,研究一般以“课题” 为载体,围绕一个科学问 题而展开。研究成果的主 要呈现样式为课题研究报
一个宗旨 从资源环境、协作教研环境二个层面为教研业务开展、教师专业发 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二种机制 提供协作交流机制与知识管理机制。 三个立足点 立足于以教师为本、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2.2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建设理念和策略
遵循英国信息系统联合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e,简称JISC)VLC功能规范
三、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特色
四、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价值
2.1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建设目标
构建区域(学校)网络教研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环境,以教师的专 业发展为目的,以信息化为手段,立足于以教师为本,提供针对教师个体研 修的服务;立足于同伴互助,提供针对团队的协作式学习服务;立足于专业 引领,获得多层次的专家梯队支持。促进日常教研活动与区域资源建设有机 结合,为教师群体提供跨时空、跨学校、跨学科、跨区域交流的服务平台, 从而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
2.5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界面展示
活动创设:活动流程设置(添加流程开展方式) 群组交流、话题讨论、线下活动、发表文章、网络会议、共案撰写、 在线投票、收集资料、引用资源
2.5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界面展示
活动流程添加后,每一个流程都可以添加流程开展方式。 设置流程开展方式:发起人根据教研活动开展的需要,为参与者设定相关流程中的行为。 话题讨论:在一确定的话题上,发起人和参与者进行讨论。 群组交流:在多个话题(串行或并行)上,发起人和参与者进行讨论。 发表文章:每个参与者可以发表文章,以正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 参与者可以进行评论。 网络会议:以音视频的方式进行交流,也支持在线听课,在线培训等教研流程。 共案编写:多人在线编写同一份文档。 收集资料:要求参与者,按相关要求收集所需资料。 引用资源:要求参与者在学科资源库里,找到符合要求的资源,资源以URL方式提供,以便发 起人和其他参与者可以浏览。 在线投票:一种投票表决个人意见的方式,如对某个论文的评选投票。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方式用来调查参与者针对某项主题活动的意见。 线下活动:要求参与者在线下完成的任务。
2.3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核心流程设计
教研活动、学科资源库联动建设
2.4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功能介绍
平台功能结构图
应用平台 教研平台
管理
教研活动 管理
教研资源 管理
互动交流 管理
教研成果 管理
成员管理
基础服务平台
内容管理 模版管理 个人空间
流程创设 过程管理
资源管理 资源应用
即时通讯 网络会议 群组讨论 站内消息 留言板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副司长曾讲:“网络教研是推 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
内容提纲
一、网络教研综述
二、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介绍 2.1 平台建设目标 2.2 平台建设理念和策略 2.3 平台拓扑结构图 2.4 平台核心流程设计 2.5 平台功能介绍 2.6 平台界面展示
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简写VLC)是在网络的学习 环境中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助教、博士生、领域 实践专家等)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学习团体,其成员之间以网络为 通信工具,通过相互的交流、互动、讨论以及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共享 彼此的观点、思想、资源、知识、学习经验,从而促进知识建构,达到学习的 目的和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2.1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建设目标
教师与同行的互助 针对教师团队的协作式服务
专业引领
同伴互助
个人反思
实践与理论对话
为阶梯专家提供跨学校、跨学 科、跨区域交流的服务平台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与自我的对话 提供针对教师研究个体的服务
2.2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建设理念和策略
“一个宗旨、二种机制、三个立足点”
成果管理 成果展示 成果评价
基础支撑平台 服务器
网络环境
安全环境
备份设备
数据库
2.5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界面展示
平台首页
2.5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界面展示
个人空间 构建协同教研环境
2.5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界面展示
活动创设:活动人员设置
组织参与活动的人员, 有2种方式 :邀请式、申 请式。
2.5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界面展示
2.5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界面展示
活动开展: 流程驱动、过程控制
2.5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界面展示
活动开展: 引用学科资源
2.5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界面展示
流程结束: 提交阶段报告
2.5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界面展示
发布资源: 将资料将为候选资源
2.5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界面展示
学科资源详细信息页面: 下载、收藏、推荐、评 论、评分
网络教研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研工作中的具 体应用,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直接表现,是教育信息化发 展的必然产物。
1.2 什么是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指在教学研究工作中,以网络为依托,教师利用现代技术进 行教育教学指导、互动研讨、质疑解难的集体教研过程。是一种相对常规教 研而言的新型教研方式,强调依托网络工具如教研网站、论坛、博客、即时 交流工具等来开展教学研究和知识管理的一种教研方式。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
--产品介绍
教育之本 信息之源
内容提纲
一、网络教研综述 1.1 网络教研的背景 1.2 什么是网络教研 1.3 网络教研的内涵 1.4 网络教研的意义
二、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介绍 三、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特色 四、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价值
1.1 网络教研的背景
教学研究是教师教学生涯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本职工作,主要包括集 体说课、备课、听评课、听专题讲座、课题研究、撰写教学教研论文等 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对培养新教师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成熟,提高教学 质量,推广教学研究成果有着重要作用。
“传统教研方式”,是指长期以来一直被广泛采用的“在指定时间、 指定地点集会研讨”的教研活动方式。这种“传统教研方式” 虽然也还 有着一定的不可偏废的应用价值,但总体上说已是一种低效性的教研活 动方式。客观分析表明,传统教研方式的低效性症结主要在于: “时间 局限性”、“空间局限性”、“引领局限性”、“成果共享局限性”以 及“管理局限性”。
网络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1.4 网络教研的意义
(1)改变教师学习状态,充分实现异步交流,突破时空限制。 (2)改变教研分离现状,促进教师知行结合,共享集体智慧。 (3)教育专家坐堂指导,发挥教研引领作用,促进教研深入开展。 (4)改变教师成长环境,帮助骨干脱颖而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5)突破校本教研限制,倡导“校际合作”、“区域合作”,营造区域教 研氛 围,促进教研文化的形成。 (6)促进教研文化变革,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对教师作为专业主体的尊重、 对教师话语权的保护;在于教师自我意识的唤醒、民主平等教研关系的建立。
2.3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系统拓扑结构图
系统拓扑结构图
区域网络教研门户
学校A教研门户 学校B教研门户
……
学校教研门户
教研协作组1 教研协作组2
……
教研协作组N
通过互动、交流、共享的教师协作研 修共同体,形成“校本教研”,“区 域教研”的大研修环境
网
网络教研活动模块
网
络
网络教研
络
教
流程创设
教研支撑工具
2323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系统拓扑结构图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系统拓扑结构图数学学科门户教育资源中心库学科资源网站群英语学科门户语文学科门户物理学科门户发表文章群组讨论网络教研活动模块网络教研互动交流模块即时通讯引用资源共案编写收集资料流程创设教研支撑工具网络会议在线投票共案编写区域网络教研门户学校a教研门户学校b教研门户学校教研门户教研协作组1教研协作组2教研协作组n基于流程驱动的教研模式促进传统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常规化通过互动交流共享的教师协作研修共同体形成校本教研区域教研的大研修环境教研驱动建用并举构建本地化的学科资源应用环境系统拓扑结构图系统拓扑结构图23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核心流程设计教研活动发起人制定教研目标和计划
内容提纲
一、网络教研综述 二、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介绍 三、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特色 四、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价值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特色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注重功能整合,而非简单的功能组合。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注重活动过程,而不仅仅是活动内容。 教研活动流程驱动、过程控制,符合传统教研的行为方式,极大激发 了教师群体对教研平台使用的积极性; 支持良好的协同教研环境,极大方便了教师群体对教研平台的使用; 支持多种交流互动方式,极大加强了教师群体的沟通、协作,实现教 师间的深度交互和交流; 支持教研活动和资源建设有效联动,构建教育资源生态环境,极大促 进了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
线下教研(传统教研方 式)
制定教研计划 发起教研活动 创设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开展 教研成果提交
发布下一个教 研活动预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阶段
最终
整理发布教研成果
2.3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核心流程设计
教研活动实际流程
活动发起人: 发起某次活 动的人员称为该活动的活 动发起人。 活动参与者:参与某次活动 的成员称为该活动的活动 参与者。
引导知识管理,让蕴藏在教学实践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数字化,形成 真正有价值的有效资源。
2.2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建设理念和策略
构造动态资源生态链
通过网络教研平台,让资源不再 是传统的静止形态,教研过程和教研 结果与学科知识点、相关学科资源紧 密关联,加上教师的教研交流、讨论 以及评价,进而对资源的质量作出深 入的分析和优化创新,就象给资源赋 予了生命,构成了资源优胜劣汰的生 存环境,随着网络教研平台的持续使 用,资源生态链形成正向循环,从而 为各区域积累形成凝聚了老师实践心 血的中最有价值的特色学科资源库。
2.3 国之源网络教研平台核心流程设计
教研活动逻辑流程
教研活动发起 人制定教研目 标和计划。
教研活动发 起人发起教
研活动
活动发起人创设教研 活动:发布教研活动 公告、教研活动人员 组织、教研活动流程 (环节)设定、教研资
料准备。
活动环节 流程控制
开展教研 异步教研:在规定时间 内展开讨论、提供研究 材料、交流思想(利用 论坛、博客等工具) 网络教研 同步教研:组织并主持 集中互动在线同步讨论 (利用即时交流工具)
告。
学习型教研:以学为着眼 点,读书和思考是研究的 主线,观摩和交流是研究 的途径。读书笔记、读后 感、观后感是研究结果的 主要呈现样式。
1.3 网络教研的内涵
网络教研的内涵
网络教研能构建新型的教研文化; 网络教研为教师提供了展现才华、实现个性发展的条件; 网络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网络教研涵盖常规教研活动的网络化、常规教研管理的网络化等几个层面; 网络教研的最终归宿:从常规教研网络化(教研工作方式的创新)走向网络 教研常规化(信息时代教研工作者素质的体现); 网络教研是信息时代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对常规教研的补充活动形式。
互动交流
教
研
模块
研
活
内
动
容
管
发表文章
群组讨论
即时通讯
管
理
理
模
引用资源
共案编写
网络会议
模
块
块
收集资料
在线投票
共案编写
数学学 科门户
学科资源网站群
语文学 科门户
英语学 科门户
物理学 ... 科门户
教育资源中心库
基于流程驱动的教研模式,促进传统 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常规化
教研驱动,建用并举,构建本地化的 学科资源应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