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防火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防火要求
1.1 高温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可采用常温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原则和方法,但应依据截面温度场采用按本标准第4.1节、第4.2节和第4.4节的折减系数修正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2 对含水率超过3.5%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柱等构件,宜按本标准第6.0.2条的要求采取防高温爆裂措施,也可在受力钢筋外侧的混凝土保护层内配置钢筋网,且钢筋网的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 mm、网格边长不宜大于150 mm、钢筋网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要求的保护层厚度。
1.3 当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纵向预应力钢筋梁底和梁侧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表1.3的规定时,梁的耐火极限可不进行验算。
表1.3 纵向预应力钢筋梁底和梁侧的保护层厚度的最小值
注:1 表中数值是针对按本标准第3. 1. 3条计算的高温下梁控制截面组合弯矩与该截面常温受弯承载力之比(M/M u)为0.6提出的;当M/M u≠0.6时,表中最小保护层厚度可乘以(1.7M/M u)0.5。
2 预应力梁中普通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满足本标准第5.2.2条的规定。
1.4 当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柱的截面尺寸和纵向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表1.4的规定时,柱的耐火极限可不进行验算。
表1.4 截面尺寸和纵向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最小值
注:1、表中μ为按本标准第3.1.3条计算的高温下柱组合轴压力与截面常温轴压承载力之比。
上标
“*”表示柱内纵向钢筋应不少于8根。
2、预应力混凝土柱中普通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满足本标准第5.3.2条的规定。
1.5 当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板的纵向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表1.5-1和表1.5-2的规定时,板的耐火极限可不进行验算。
表1.5-1 单向板纵向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最小值
表7. 0. 5-2 双向板纵向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最小值
注:1. 表中数值是针对板厚不小于180 mm 和按本标准第3.1.3条计算的高温下板控制截面
组合弯矩与该截面常温受弯承载力之比(M /M u )为0.6提出的。
板厚h 小于180 mm 时,应将表中数值乘以(180/h )0.2;对于M /M u ≠0.6的情况,可将表中数值乘以(1.7 M /M u )0.5。
2. 表1.5-2针对双向简支板;若双向板为四边均有支承的连续板,则按表1.5-1单向连续板取值。
3. 预应力板中普通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满足本标准第5.
4.2条的规定。
1.6 在外荷载和预应力等效荷载共同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板迎火面混凝土的常温名义拉应力宜满足式(1.6):
ct t 1.36 2.3f σ=- (1.6)
式中: σct
—— 迎火面混凝土的常温名义拉应力(N /mm 2);
f t
—— 常温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计算时取标准值(N /mm 2)。
1.7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或板第一内支座上部负弯矩钢筋伸入该支座两侧梁或板内的长度均应满足式(1.7):
dT 00.2823l l d +≥ (1.7)
式中: l dT
—— 负弯矩钢筋伸入第一内支座两侧梁内的长度(mm ); l 0 —— 与第一内支座相邻两跨的计算跨度较大值(mm ); d
—— 钢筋直径(mm )。
1.8 当后张预应力屋架下弦杆的截面尺寸和纵向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表1.8的规定时,下弦杆的耐火极限可不进行验算。
表1.8 截面尺寸和纵向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最小值
注:预应力屋架下弦杆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截面最小尺寸平方的2倍;普通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可比表中数值减少5 mm,但不小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对保护层厚度的规定。
1.9 预应力屋架的上弦杆和受压腹杆应按柱进行耐火设计,受拉腹杆可按下弦杆进行耐火设计,节点的耐火性能不应低于杆件的耐火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