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命题揭秘对点精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揭秘对点精练: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
问题
本考点属于高考的常考点,各省份每年在此均有命题,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备考时,应全面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命题角度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高考地位:三年3考。

2012全国,2011北京,2011安徽
【典例1】[2012·全国,39(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

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材料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

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

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

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

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

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

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

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

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

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

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针对西汉王朝建立前后政策的变化进行分析。

西汉王朝建立之初经济凋敝与王朝稳定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所以统治者着力发展经济从而维持王朝的稳定。

随着国力的强盛,主次矛盾发生了变化,加强中央集权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统治者平定内乱、设置郡县。

答案西汉王朝建立之初,面临经济凋敝、南越割据等各种矛盾,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平衡,其中经济凋敝与王朝稳定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主次矛盾相互影响。

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着力发展经济,而对南越采取安抚政策。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国力强盛后,消除地方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统治者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汉武帝平定内乱、设置郡县。

命题角度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高考地位:三年3考。

2012江苏,2011广东,2010天津
【典例2】[2012·江苏单科,35(1),8分]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占网民总数的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

对此有网民认为: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

解析本题为评析类主观题,考查哲学部分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评析题需要将点评与分析相结合,同时应指出正确态度或做法。

本题中网民将微博定性为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只看到微博在现代沟通中的正面作用,没有看到其不足的一面。

这就启示我们既要看到微博在现代沟通中所起到的主流作用是积极的,又要看到其缺陷和不足。

分析观点、组织答案时所运用的哲理为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答案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②该网民的观点指出了微博健康的一面,看到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忽略了其不健康的一面,即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对微博既要看到它的主流是积极的,又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还应认识到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对应训练
【训练1】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事物具有两面性②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③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④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题干寓言,关键强调“保护自己”与“失去朋友”,强调的是事物具有两面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关系,①③是正确的。

复杂事物是多个矛盾组成,其地位和作用不平衡,有主次之分,②是不准确的。

④题干中没有涉及。

答案 A
【训练2】右面漫画《补》,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B.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C.量变未必引起质变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成绩的提高主要应该靠学习,而不是靠“补脑”、“补锌”、“补钙”。

漫画《补》讽刺了没有正确处理好主次矛盾的思维方法。

答案 A
【训练3】(2013·齐齐哈尔模拟)对收入差距扩大应分层对待:第一层次是属于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激励部分,也是克服平均主义的成果,应加以肯定。

第二层次属于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第三层次是属于过高的代价,或者说是不应该付出的部分,应该防止和避免。

对收入差距分层对待的观点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A.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D.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解析对收入差距分层对待是基于不同的原因采取的,从辩证法的角度上讲体现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B。

其余选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B【训练4】(2011·福建文综)材料一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 051公里,约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

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31∶16.7∶52.3转变为2010年的9.53∶41.15∶49.32,但与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大。

材料二
2003~2010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及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
在分析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中,你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并说明你是如何运用的。

解析此题应分两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回答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第二部分说明如何运用。

答好本问,第一,注意答题的角度,其角度是唯物辩证法;第二,注意从分析材料一、二所
反映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中总结哲学道理;第三,回答如何运用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答案(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既考虑福建海洋经济自身的发展,又立足福建经济建设的全局。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看到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也看到它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曲折。

(3)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福建省情,制定建设海洋强省的发展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