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校体育器材的功能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学校体育器材的功能开发
作者:王亚达
来源:《体育教学》2013年第08期
关键词:体育器材;功能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8-0077-01
参与《体育教学》杂志论坛的器材创新教师都极具想象力,在器材版块版主的组织下,针对不同的讨论话题,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

一些自制的创新体育器材以及废旧体育器材的开发利用的文章发表在《体育教学》等刊物,给全国广大体育工作者借鉴与参考。

笔者拜读这些文章后,结合自己操作实践提出几点浅薄的建议:
一、器材功能开发必须因地制宜
器材功能开发应建立于不破坏原有器材标准的基础之上,废旧器材则另当别论。

我们应尽量避免为器材开发而“开发”的误区。

如:针对《体育教学》第4期主题——跳箱的功能开发利用,有教师设计直接在跳箱体中间钻洞,放置爬梯进行跳箱组合攀爬。

可能这尚处于设想阶段,但笔者认为设计者不太敢直接拿学校里本就数量不多的跳箱下“狠手”;万一跳箱其他功能未能如愿开发应用,本身功能倒给破坏掉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二、器材功能开发必须接受实践检验
能够接受实践检验的器材创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器材创新类文章应该配上实际操作图片,因为只有实践才是评判构思、检验成果的唯一途径。

所以很多文章如能配上实际操作图片就更具备说服力。

我们不少教师热衷于器材的创新与设计,本身是件非常好的事情;若仅仅停留于设想而不付诸行动,那我们也可以认为有些设想仅仅是理论上的空想,迎来的也往往是“设想很丰满,现实很呆板”的尴尬局面。

如第6期主题的标枪功能开发,有教师画了张竹标枪的划圈练习图来显示如何提高学生跳跃能力的设计。

实践证明:类似游戏的棒子或者棍子被学生踩断的几率是很高的。

能否将废旧竹标枪插在废旧铝合金跳高杆或连接在其他标枪上作为延伸段,以此来增加长度更方便使用。

三、关注创新器材的维护利用
不少教师在设计、制作创新器材并提炼成文发表后,就以为大功告成,而作为文章的主角——创新器材却被“刀枪入库,束之高阁”;有的还甚至被肢解或随意丢弃,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也只能点到为止。

与常规器材一样,创新器材也面临着后期保养维护的问题;体育器材作为我们体育教师的吃饭家什,维护保养理所当然成为分内之事,而辛苦制作成的创新器材更是来之不易,何况必要的维护也是后期利用以及升级改造之前提。

态度决定收获,我们应该正确对待。

四、关注创新器材的功能衍生
无论是器材功能开发,还是创新器材制作,器材始终具有其特定的功能衍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器材功能开发的魅力所在。

虽然器材的功能衍生应围绕器材的主要功能展开拓展,但有时变换一下时间、地点或者角度,就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奇思妙想。

例如,笔者新发表的木制倒立架一文中提到:倒立架翻转就可以变为小木凳,携带方便(以前我校制作了不少小木凳子,主要用来给各级运动会或是区体育中考长跑考试的检查组学生用,由于后者的不常用性直接导致后期基本被前者所替代)。

又如:跳箱盖作为跳箱器材最实用的部件,在实际教学训练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如跳远助跳腾空步练习、跨越障碍跑跳的教学辅助器材,更是俯卧挺身、元宝起、卧推等素质训练绝佳的支撑台面,建议学校应该多制作几只跳箱盖。

设想:日常能让我们师生在田径场内坐到有皮质沙发感觉的座椅上也当属跳箱盖了。

当然,跳箱最易损坏的也恰恰是跳箱盖面皮,这也是我们日常使用过程中应重点保护的部位。

由此考虑,把跳箱盖作为标靶类的功能衍生拓展,我们还应谨慎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