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民族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丰县2015年秋季学期教学目标管理跟踪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三)内容范围:5—6单元总分:120分考时:150分钟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B.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

C.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C.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B.徒以有先生也。

C.以其境过清。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隆中对》的作者是陈寿,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聪明才智。

B.《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表达了他对刘备父子二人的耿耿忠心。

C.《武陵春》的作者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是我国宋代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D.《陈涉世家》的作者是司马迁,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5、对下列文句所表示的语气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表示反问,相当于“呢”)
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D.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表疑问,相当于“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
6、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二、文化积累(8分)
7、古诗文默写。

(4分,每句0.5分))
(1)今夜偏知春气暖,。

(2),千嶂里,。

(3)家田输税尽,。

(4)温庭筠在《望江南》中这样写思念的心理,。

(5)鸡声茅店月,。

(6)《武陵春》中叙述词人哀伤程度的句子是。

8、名著阅读。

(4分)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人物:性格特点:
三、文章阅读(40分)
(一)陈涉世家(节选)(司马迁)(9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9、解释下列句子中画框词的意思。

(2分)
))
))
10、翻译下列句子。

(2分)
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11、结合全文思考引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作答。

(2分)
12、吴广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智谋表现在哪里?(3分)
(二)隆中对(节选)(陈寿)(12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13、解释下列句子中画框词的意思。

(2分)
)②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14、翻译下列句子。

(2分)
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15、“凡三往”说明了什么?与此相关的一个成语是什么?(2分)
16、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向刘备提出“总揽英雄”的建议突出了的重要性(用文中原词作答)。

(3分)
17、为什么要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3分)
(三)唐雎不辱使命(节选)(《战国策》)(9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解释下列加框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
))
19、翻译下列句子。

(2分)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0、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3分)
21、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2分)
(四)不计人过(10分)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

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③朝士:中央官吏。

④同列:同事。

⑤量:度量(肚量),气度。

22、解释加框词的含义。

(2分)
))
()()
23、翻译下列句子。

(2分)
时人服其量。

24、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用直线对应连接起来。

(3分)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A.同列
②蒙正遂止之 B.朝士姓名
③不问之何损 C.吕蒙正
25、请简要谈谈你对“不计人过”的看法。

(3分)
四、诗歌欣赏。

(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26、这首词的上阕写景,描写了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
言志,抒发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2分)
27、“鬓微霜,又何妨”这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五、语文实践(6分)
学习了《香菱学诗》后同学们准备举办一次“读名著学知识”的语文活动,请你积极参
与。

(活动一)写名言(2分)
香菱学诗的成功得益于“勤”,请写出两条关于“勤奋”的名言:
答:⑴

(活动二)对对子(2分)
请你根据上联补充下联。

【参考人物】武松悟空黛玉香菱孔明……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借箭
下联:
(活动三)荐名著(2分)
请向你的朋友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名著,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我推荐的名著:
我的理由:
六、个性表达(共50分)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
地名;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字数600字以上。

题一:青春需要什么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
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
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题二:阅读下列提示,按要求作文。

飞翔是一种动作,飞翔是一个过程;苍鹰的飞翔是力的象征,天鹅的飞翔是美的展示;
而人类的飞翔则是一种对历史的超越,对未来的追求,是心灵与智慧的升华。

飞翔,一个多
么亮丽的字眼!飞翔,一个令多少人羡慕的境界!请以“飞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题自拟,600字以上。

咸丰县2015年秋季学期教学目标管理跟踪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知识运用
1、C
2、C
3、D 4.、D 5、B 6、B
二、文化积累
7、古诗文默写
(1)虫声新透绿窗纱(2)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
(3)拾此充饥肠(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5)人迹板桥霜(6)欲语泪先流
8、名著导读
人物:吕布;性格特点:没有主见、目光短浅、见利忘义等。

三、语段阅读
(一)陈涉世家(节选)(司马迁)
9、①素:素来、向来②恚:恼怒③笞:用鞭、杖或竹板打④令:即使、假如
10、①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②于是他们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为的是依从人民的愿望。

11、天下苦秦久矣。

12、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

(二)隆中对(节选)(陈寿)
13、①信:通“伸”,伸张②抑:而且③利:物资④殆:大概
14、①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②虽然益州百姓殷实,府库富足,但刘璋却不知爱惜百姓,那里聪明而有德才的人都希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15、说明刘备对贤才的渴求和挚诚。

三顾茅庐
16、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人谋
17、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

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

得出了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三)唐雎不辱使命(节选)(《战国策》)
18、①怫然:盛怒的样子②休祲:吉凶的征兆③谢:道歉④谕:明白,懂得
19、①平民发起怒来,只不过摘了帽子,光着脚,用头往地上撞罢了。

②可是安陵凭五十里地方保存下来的原因,只是由于有先生您啊!
20、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21、从侧面烘托唐雎有勇有谋、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不计人过
22、①过:过失,过错②是:这③犹:还,仍,仍然④听见
23、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度量。

24、①——C ②——A ③——B
25、(提示:围绕“对人宽宏大量,不计个人得失”谈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四、诗歌欣赏
26、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渴望报效祖国(或渴望建功立业)
27、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

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驰骋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五、综合性学习
活动一: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你,行成于四而毁于随。

-----韩愈
2、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活动二
废寝忘食香菱学诗。

活动三:略
六、个性表达(共50分。

分两项评分,作文45分,书写5分。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字数600字以上。

作文总分50分,分两项评分,作文45分,按五类评分;书写5分,分两个等级评分。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