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与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与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接受剖腹产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0例进行研究,并将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在行剖腹产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剖腹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差值以及产褥发病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7.5±16.8)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2±14.8)min(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差值以及产褥发病率上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康产妇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可以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

标签: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临床疗效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在行剖宫产史发现子宫肌瘤。

当前对于剖宫产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和安全性都还存在争议,没有统一的标准[1]。

为探讨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8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实施了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住院分娩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80例患者入院时经临床检查和B超检查均明确确诊。

将80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研究组40例患者年龄为21~41岁,平均年龄(3
2.5±2.6)岁,孕周为36~41w,初产妇26例,经产妇14例;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为24~40岁,平均年龄(31.5±2.4)岁,孕周为37~41w,初产妇28例,经产妇12例。

排除标准: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有意识障碍和精神疾病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产前出血患者。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实施手术。

两组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手术,分娩胎儿后,在患者子宫肌壁注射20U的缩宫素,并维持静脉滴注缩宫素20U。

研究组40例患者在缝合子宫切口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对于子宫肌瘤直径在6cm以上的患者,在患者子宫下段捆绑止血带实施止血,再根据子宫肌瘤的位置选择手术切口,在剥离包膜的同时,结扎包膜血管,创面采取由深到浅间断的缝合方式缝合,并充分进行止血工作,对于相邻的子宫肌瘤应该尽量选择切口进入,缝合前尽量不要切除过多的子宫肌壁组织,以免引起子宫偏小情况。

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24~48h。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差值以及产褥发病率。

1.4数据处理使用SPSSl7.O进行处理。

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7.5±16.8)min,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1.2±14.8)min,两组手术时间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差值以及产褥发病率上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临床中也比较常见,在妊娠患者中的发病率在0.5%~1%,占妊娠人数的0.3%~2%[2]。

当妇女处于妊娠期时,由于子宫血液循环增加,肌瘤组织会出现充血、水肿、肌瘤细胞迅速增大以及子宫迅速增大等症状,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因妊娠和分娩环境的变化,从而引发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透明性变、红色退变以及囊性变等一系列不良反应[3]。

同时,也增加了产妇胎位异常、早产以及胎盘早剖的危险,并造成产妇子宫收缩乏力,阻塞产道等,增加了剖宫产的机率。

就当前来说,在临床中对于剖宫产时是否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还存在较大争议。

有学者指出,处于妊娠期的妇女,子宫会增大变软,子宫肌瘤供血以异常丰富,并且子宫肌瘤可能与周围组织粘连,分解不清楚,在剖宫产后实施子宫肌瘤剥离,会引发大出血;在剥离子宫肌瘤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将瘤腔缝合止血,但是在手术后因子宫复旧体积逐渐缩小,缝线松动后会再次引发出血,增加产褥感染率;胎儿分娩后,子宫会收缩,子宫肌瘤的位置也会相应发生改变,给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实施增加了难度;在剖宫产后子宫肌瘤也会相应的缩小,因此,在剖宫产时可以先不给于处理[4]。

但也有学者认为,在实施剖宫产时,可以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因为在实施剖宫产后,子宫肌瘤的存在会影响子宫收缩和产褥期子宫复旧,子宫肌瘤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自行消退,在实施剖宫产的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以减少分娩期、产褥期合并症发生率以及在此实施手术可能会出现的相关问题[5]。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40例患者在剖宫产后,及时实施了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其结果显示,患者除在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外,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差值以及产褥发病率上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健康产妇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是在临床病例选择和手术适应症上,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

参考文献:
[1]姚立丽,张云山.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12):43-44.
[2]孙延清,罗琼,袁英,等.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92例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9):1910-1910,1914.
[3]艾永生,高岩,周羽,等.剖宫产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12):941-942.
[4]季伟鹏,金阳.剖宫产术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7):72-74.
[5]董高霞,张瑞花,唐萍,等.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1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2-23.编辑/成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