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所有文言文及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所有文言文及翻译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
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
词句与词语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总起全
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
了这个孩子。
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
”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
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
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句子中的“家禽”不
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2)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3)对题目的理解杨氏之子杨氏:姓杨的之:助词,相当于“的” 子:儿子把它连接起来.
整个意思是: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
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 字义:甚:很惠:同慧智慧的意思指:拜见乃:就,于是示:给
看曰:说未:没有
孩子的回答很妙,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是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
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
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
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
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
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朗读方法
/=停顿的地方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
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1.弈:下棋。
(围棋)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
所以称为弈秋。
3.数:指技艺。
4.致志:用尽心志。
致:尽,极。
5.不得:学不会6.善:善于,擅长7.诲:教导。
8.其:其中。
9.惟弈
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0.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11.惟:同“唯”,只。
12.以为:认为,觉得。
13.鸿鹄:天鹅。
14.援:引,拉。
15.将至:将要到来。
16.思:想。
17.弓缴:弓箭。
18.为:因为1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21.虽与之俱学:虽然
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22.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23.弈者:下棋的人。
24.通国:全国。
25.使:让(动词)。
26.之:他,之前一个人。
(指第一个用心听讲的人)27.俱:一起。
28.弗:不。
29.若:如。
30.矣:了。
(语气词)31.为:同“谓”,指有人说。
32.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33.与:同“欤”
叹词,相当于“吗”。
34.然:这样。
35.也:是。
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
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起
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
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
启示: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1.绝:断绝2.善:擅长,善于。
3.鼓:弹。
4.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5.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6.峨峨 :高7.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8.若:像~~一样。
9.洋洋:广大。
10.念:心里所想的。
11.必:一定,必定。
12.之:他。
谓:认为。
13.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14.乃:就。
15.复:再,又。
16.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
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
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
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
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
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朗读停顿
注:“/”为停顿处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
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1)游:游学,游历(2)辩斗:辩论,争论(3)故:原因,缘故(4)以:以为,认为(5)去:离(6)日中:中午(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8)及:到了(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
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11)为:是(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14)决:裁决,判断(15)孰:谁,哪个(16)汝:你[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鉴赏]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翻译_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
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