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草泻心汤的一些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甘草泻心汤的一些思考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有医家认为甘草泻心汤方里面应该有人参,如果有人参这味药,那么甘草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的区别仅仅是甘草的量不同,并且只相差一两。
从治证来看,甘草泻心汤的证要严重的多。
“下利日数十行”,就算一个很强壮的人,忽然一日下利十多次,他也一定会变得很虚弱,肠胃空掉了,阳气的源头没有了,人怎么可能不虚弱呢?如果每天都下利数十次,病人的精神状态好不到哪里去。
在这种非常虚弱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给点人参呢?泻心汤证在六经辨证中,属于哪一经的病呢?大多数医家都会因为泻心汤证是多经合并,非一经之病。
如果说后背的病是太阳病,身侧的病是少阳病,那么,胸前的病就应该是阳明病了。
泻心汤证最重要的证是心下痞,心下是腹的上端,痞满是不是属于胃家实呢?邪气盛为实,那痞气是不是邪气呢?实则泻之,泻心汤是不是泻呢?阳明主收藏,大便不通是不是收藏太过了?泄利是不是收藏不及?并且分析泻心汤证,其实是水火不容于土的问题,不容不就是不收藏吗?通过这些思考,泻心汤证是不是阳明病,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如果病人下利,完谷不化,那么就要用四逆汤了,食物完全没有消化,这是肠子已经没有热了,那甘草泻心汤证的谷不化,是不是比完谷不化好一些,虽然好一些,也预示着肠子已经快要冷掉了,下利很多天了,并且日下利数十行,出现了谷不化证,此时的甘草泻心汤是不是要加一味附子呢?腹中雷鸣,这是动,动则是热。
谷不化这是无热,无热则静。
谷不化与腹中雷鸣,此两证同时出现,此为寒颤,此时是不是应该用甘草缓一缓,用附子暖一暖?如果谷不化很轻微,大概用不到附子,只用甘草缓一缓就可以了。
当一个人出现寒颤的时候,实际上是身体在加速,我们用药就该顺其自然,要助益其加速,而人参的功用是减速,显然不适合,甘草的缓实际上是让
加速更有力,就像机动车一样,爬坡的时候一定要减速才行。
甘草在半夏泻心汤中的功用是合化,加重甘草的量,实际上是加重合化的力量,让诸药助益的力量更强。
心下痞鞭满,这是一种更加严重的痞,或者说土地板结的非常严重,外面的水火进不去,里面的水火还会挤出来,水火在体内乱窜(客气上逆),干呕下利这是有形的证,心烦不得安这是无形的证,这些证都是自然而然。
如果从土地板结益甚的角度看,黄芩的功用在甘草泻心汤中非常重要,因为黄芩的功用是虚其内,是让土疏松的关键药物。
土不容水火了,水火乱窜,总要有个出路排出体外,下利呕吐都是常规出路,上窍和下窍都是身体的出口,水火在出口的地方肆虐,表现出来就是生疮,这个疮出现了哪里,实际上取决于身体哪个地方薄弱。
而有些人身体薄弱的地方很多,因此,疮或固定在某个地方,或游走其它地方,变化莫测犹如鬼魅。
让人感觉莫名其妙的病,伤寒论中称为狐惑病。
如果身体生疮是有形的狐惑病,那么,一个人性情不定,或温文尔雅或乱发脾气,忽然躁动不安,忽然安静异常,时好时坏,犹如鬼魅附身,这就是无形的狐惑病。
我们学医的绝不能陷于虚幻,鬼魅也好,狐惑也罢,其本质都是体内的水火不能归藏,其窜来窜去,到处惹事,让人神魂不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