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
月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1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B.
C.D.
3.如图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后讨论交流的情景,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估读可以减小误差,整刻度时不需要估读
B.用皮尺测量时不能拽太紧,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C.测铅笔长度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数可以减小误差
4.要想一次较精确地用量筒量出125mL的酒精,应选用下列哪种规格的量筒。
下列各项中,前面的数值是量筒的量程,后面的数值是量筒的分度值()
A.100mL1mL B.150mL2mL
C.150mL5mL D.200mL10mL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最小,因此传播速度最大
C.不同音色的声音在同种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时,音调不会发生变化
6.“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小强的喊声大,说明他的音调高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噪声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其中的空气,仍能听到较小铃声,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B.乙是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响度
C.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丁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工作的
二、填空题
8.单位换算:360dm= m;5L= m3;6min= h。
9.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
10.(1)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广场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
质;
(3)如图所示倒车雷达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倒车雷达装置发出的是(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11.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当用相同的力度敲击瓶子时,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和盛水量有关。
如果调节适当,可以发出“i、7、6、5、4、3、2、1”的声音,还可以演奏简单的乐谱。
这些声音是由于(选填“空气柱”“瓶和水”)的振动而发出的,装最多水的瓶子发出的音调最。
12.古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如题图所示,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
(选填“低于”或“高于”)20Hz,我们将这种声波称为声波;人们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音色”)来辨别黄莺啼声的。
13.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声音传入话筒中,能变为电信号,通过示波器能直观地显示出声波的波形。
如图所示,先后在话筒前敲响两个音叉,示波器显示出波形,可判断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选填“高”或“低”)一些,甲、乙两种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甲快”、“乙快”或“甲、乙一样快”)。
14.蝙蝠在空中停留时,翅膀每分钟扇动840次,则翅膀振动的频率为赫兹;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常伴随有(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产生,因此用它可以监测自然灾害;春节时,在燃放礼花现场小明看到空中烟花绽放后0.1s听到爆炸声,则小明离烟花爆炸处大约有m(取声速为340m/s)。
三、作图题
15.按要求填空。
(1)下图甲是频率512Hz的音叉的振动波形图,请在乙图中画出响度不变的频率256Hz的音叉的波形图;
(2)如图所示,在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敲击它们,能发出
“do1”“re2”“mi3”“fa4”四个音阶,甲图是音阶re2,乙图是mi3,丙图是音阶fa4,丁图是音阶do1。
请你根据所给信息画出乙瓶中水位的位置。
四、实验题
16.按要求填空。
(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使用方法而言,刻度尺正确,就该尺读数,物体的长度为cm;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有四名同学先后对同一物体进行四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其中记录结果错误的是cm,物体的长度应为cm;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货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俊雄同学用图中所示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想测蜡块的体积,发现蜡块不能浸没在水中,后来借助一块铁块成功的测出了蜡块的体积,蜡块的体积是cm3。
1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3)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18.小明在观察如图甲所示的二胡时猜想: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
于是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拨动枕木AB间的钢丝,进行了四次对比探究,四次实验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1)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
(2)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关系,拨动后发现第1次实验发声音调低,则小明可得出结论:当弦的材料、和相同时,弦越,音调越高;
(3)为了探究某一猜想,关于第4次钢丝的粗细选择,必须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1mm B.2mm C.1mm或2mm均可
(4)二胡演奏时可通过手指按压、松开、滑动等指法配合产生优美旋律,图丙中小明手握上端,两手指按压的是音符“3”、“4”位置,已知相同条件下,弦越短,音调越高。
为发出“3”音符(“3”比“4”音调低),此时他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松开(选填“中指”或“食指”)。
五、计算题
19.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先让汽车在模拟的山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400s。
(1)求此时汽车行驶的路程;
(2)紧接着汽车在模拟的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2000m,求后面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0.如图所示,列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在它的正前方B处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A处必须鸣笛,司机鸣笛1.2s后,在C处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
(1)列车听到回声时行驶的路程s1是多少?
(2)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是多少? (v空气=340m/s)(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2是多少m?
六、科普阅读题
21.小明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一个螺母做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单摆,小明发现螺母往返摆动过程中,每摆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几乎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A:可能跟螺母摆动的最大角度θ有关;猜想B:可能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
(1)为验证猜想,除了铁架台、细线和螺母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量角器
和;
(2)小明在不同条件下,测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一些数据如下表;
∶对比1、2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有关;
∶对比2、3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填字母),得出的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螺母摆动最大的角度(选填“有关”或“无关”);实验中我们采取的实验方法是法;
(3)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地点的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且绳子越长,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越,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调;(均选填“长”或“短”)
(4)实验中发现,螺母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帮他想一个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22.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和介质有关,一般在中传播最慢(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有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的往返时间就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的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近;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在远离声呐;
∶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kHz;狗(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次声波;
∶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视潜艇B,突然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高的,说明潜艇B正在(选填“远离”或“靠近”)潜艇A;
∶运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超声波声呐(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
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
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选填字母);
A.B.C.D.
(3)雪花落入水中也会发出声波,声波频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
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
站在鲸鱼的角度看雪花落水发出的声响(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声消声
科学研究发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如图甲),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的声波由近处向远处传播。
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消声器。
图乙是这种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
某声源发出的一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
当入射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
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
声现象。
消声器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70%以上。
(1)图甲音叉叉股左右振动产生声音时,音叉两侧的空气(选填“左右”或“上下”)振动;
(2)图甲音叉叉股振动时,在音叉的左边、右边都会传播声波,则声波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
A.是疏密相间的B.是变密的C.是变疏的D.是均匀的
(3)图乙中,B处声音的响度A处声音的响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如图丙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像,阴影部分为消声达标。
以下消声达标的是。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
B.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
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
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