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翼-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翼-读书笔记
《金翼》读书笔记
读完林耀华老先生的《金翼》~感触颇深~《金翼》一书是林教授以小说的形式写成的社会学著作研究~这本书主要介绍黄东林和张芬洲这两个家族的兴起、兴盛、到最后以及各自不同命运的详细历史~这是一种关于运作的社会学观点进行的研究~对于研究人类社会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这本著作也是真实的反映上世纪初中国农村的面貌的最好考证~以及中国的家族关系的历史演进。
《金翼》一书以黄东林的一生为主要线索~分别描述了他的店铺的兴起、繁荣以及遭受土匪、军阀战争等各种磨难的经历而得以继续发展~最后为民族战争所吞噬的命运~以及黄东林和张芬洲为主要人物的两大家族的各自不同的命运~穿插描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教育、节日传统、农业生产以及土匪横行、地方政治和水路交通的发展的各种状况~向我们阐释了一个时期中国发展的各种境况。
通过对两家相同起因、不同结果的比较~说明张黄两家的败落或者上升是遵循着相同的原则的~这也正是作品揭示一个道理~即:家道兴衰受社会关系体系的制约
早年时期的黄东林和张芬洲都有着远大的目光和雄心~他们并不像老一辈农业人一样~一辈子守着田地过日子~他们想过富裕的日子~也恰好正是那个时候有大好的机遇~在湖口镇熙熙攘攘的人群经过~通商口岸买卖交易愈发频繁~他们看准了这个时候便毫不犹豫的投身了商业的洪流。
在店铺的管理上他们齐心协力~很快店铺便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他们挣到了自己期许的钱财~然而~他们不满足于此~他们希望能够乘此机会扩大店面~扩大生意~因而他们便与福州也建立了商业联系~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他们的生意愈发的好~也正是黄东林在福州待的几年~锻炼了他与各种人处关系的能力~把他培养成了一个出色的商人~这也
正是为后面面临各种竞争压力的情况下黄东林仍然能够把店铺经营好的一个说明。
他已然开始接触到了先进的经商的观念~店铺经营股份制便是其中一个最好的例证。
在东林和芬洲的通力合作之下~他们的店铺生意越来越好~他们各自的生活也一步一步的走上了好的日子。
然而~就像林耀华教授所讲的一样~“这种均衡的状态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
变化是继之而来的过程。
人类生活就是摇摆于平衡和纷扰之间~摇摆于均衡和非均衡之间。
”就在黄张两家各自筹建着自己的新居的那一刻起~他们所遭受的纷扰和非均衡就接踵而至。
首先是黄东林因为建新居需要木材而同当时的大家族欧家发生了矛盾~东林也因此遭受了牢狱之灾~不过幸运的是他的大儿子三哥及时从福州的英华书院赶回来挽救了他的父亲。
而后东林一家又遭受了黄家的分裂~店铺分家~小哥遭受绑架等一系列的磨难~遇到了内部的困难和外在的打击~但是东林从以往的经验中学会了
如何去适应命运的潮流~如何同朋友们携手并进~因而他获得了成功~黄家一直兴盛不衰。
但是芬洲家族的命运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先是儿子茂魁和妻子黄氏的去世使他悲痛万分~一蹶不振~不得不退休把生意都交给东林打理~后来回到店铺后发现已经极不适应店铺的生活~郁郁而终。
而后他的儿子茂衡接管了父亲的家业~本来有机会重开店铺重振家业~但是也由于他的无能和失误~把父亲张芬洲辛苦建立的家业败了个精光~而后张家又同当地的土匪头子方扬结下了仇恨~继而张家的人接二连三的被杀害~这样张家的这个家族便慢慢的没落了~与黄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最初的时候黄张两家的境况是差不多的~甚至可以说是~张家的境况比黄家还要好很多~从黄张两家选址建新居就可以看出来~当时被东林和芬洲两人同时看中那块地却被芬洲毫不客气的霸占了~而东林却不得不重新选址~可以看出当时东林还是服从于姐夫张芬洲的。
可是就是这短短的几年的光景~两个家族
的命运何以却出现了如此大的不同~为何两个家族的命运会陡然直转~趋向两及呢,笔者认为~取决两个家族对教育的不同和两个家庭的关系圈的不同。
首先说一下教育。
因为东林和芬洲都是普通农村长大的孩子~因此他二人受过的教育都大相径庭~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起初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没有太大的区别~之局限于让孩子能有个书念~能识文断字就可以了。
然而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却使东林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由此他的一生才出现了转折~在以后发生的种种磨难中他才可以安然脱险~摆脱困境。
那就是由于建新居需要木材而与欧家发生官司的那件事情~并且使得东林坐了监狱~但是由于后来在福州英华学院的三哥回来建议把案件往省里送审~并准备相关的有利证据~才使得东林得以脱险。
自从那以后~东林坚信是教育使得三哥有这样的法律常识~因此~他后来坚持让小哥去学校读书~不敢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事实证明东林的决定是正确的。
其次~人际关系对他们而言~是生活~也是命运。
一个人为了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必须与不同圈子中的人们发生多种联系。
家族的影响力与权力就在东林一次次的与人们斡旋与努力中步步高升着。
作者在第一章“东林的青少年时代”中就指出:“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就像是
一个用有弹性的橡皮带紧紧连接在一起的竹竿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保持着平衡。
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
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一个人~如抽出一根竹竿~我们也会痛苦的跌倒~整个网便立刻松弛。
”而差不多年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讲述“差序格局”时也为我们做过类似的比喻。
最后~来我们来理解“孩子们~别忘了把种子埋入土里:”
这句话~作者把它作为小说的结局~我们该如何理解,什么是种子,土又是什么,为什么要把种子埋入土里,怎样才能把种子埋入土里,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联系整本书的内容、主要概念及其时代背景。
孩子们是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人~东林认识到民族危难并非一时半会可以解决~自己俨然已经是一个老人~拯救中华重任纵使心有余也应力不足了。
而孩子们正是保卫祖国重建家园的一代~是希望的主体~理所当然会成为主语。
而“种子”便是那民族和家园继承发扬下去的“希望”。
土可以是实体的物质存在~也可以是有各种技术、行为、符号及习惯所构成的“文化”。
只有把“希望”埋进土里~结合人们所处“农业还是人们首要而持久的生计”的时代及环境~才能够达到与保持平衡。
至于怎样才能够把种子埋入土里,东林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踏实勤恳~注重教育~平衡好自身与整个家族的人际关系网络。
在写作角度上~后来作者接受采访说~本人就是书中的小哥。
作为一位出色的人类学者~作者将自己家族的整个发展历程展现在读者面前~是完全不带感情色彩的~用他者的眼光站在他者的角度上观察自己的家族。
本书在写法上采用类似小说章回体的写法~每一节都写出不同的故事~但又紧密相联~每个场景都生动形象地展现
在读者面前~叙述得非常详细~展现了近四十年的家族史~
是不可多得的人类学著作~值得我们更好的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