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苏教版知识精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苏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从观察入手,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习性。
2、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和形象。
3、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以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4、理清课文说明顺序,体会生动描写对说明事物的作用。
[学习过程]
《松树金龟子》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说明文《松树金龟子》。
同学们,你们认识金龟子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仔细观察过它吗?它有什么习性,你了解吗?今天我们走进松树金龟子,了解松树金龟子的习性,并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这种动物的,是怎样介绍这种动物的。
《松树金龟子》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
它科学、详尽地说明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包括婚恋、发音、繁衍等,使读者对松树金龟子这种常见的昆虫获得科学的知识,并激发自己热爱昆虫的感情。
全世界的金龟子大约有三万多种,我国有一千三百多种。
俗称“瞎撞子”,幼虫称为“蛴螬”,也叫“地蚕”、“土蚕”、“枋桃虫”。
一、基础知识
1、读准词语
点缀zhuì铁锹qiāo上颚è掠lüè过一抹mǒ
瞌kē睡啃kěn炫xuàn耀魅mèi力献媚mèi
无动于衷zhōng抑yì郁天赋fù一唱一和hè腹fù部
鞘qiào翅后翼yì咫zhǐ尺洞穴xué螽zhōng斯
撒sǎ种豆荚jiá豌wān豆镶xiāng摩mó擦
2、形似字组词
敞:宽敞偶:偶像缀:点缀揪:揪心摩:摩擦
敝:敝帚自珍隅:墙隅辍:辍学锹:铁锹磨:磨坊
3、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本文选自《昆虫世界》(《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二、请速读课文,(5分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松树金龟子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2、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3、松树金龟子的婚恋、发音、繁衍怎样?(用自己的话概括)
4、作者结尾发出什么呼吁?你赞同吗?请说出理由。
(用50-100字回答)
答案:
松树金龟子的形态特征在课文1-3段进行介绍,第1段介绍松树金龟子的仪表。
以“仪表堂堂”概括外形特征。
“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从颜色和光泽两个角度说明松树金龟子堂堂的仪表。
第2、3段说明松树金龟子流苏的作用,是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另外对雄虫来说能展开或合拢的折扇般的流苏是发育成熟的标志。
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在第4段进行介绍。
重点介绍“准时”的特点,如“夏至准时露面”“准时奔向树林”,傍晚“拜访我住所边上的松树”。
松树金龟子的婚恋生活在课文第5-7段进行说明。
重点介绍雄虫的求爱方式。
第5段是过渡段,以“它们在忙些什么呢”引起下文。
第6、第7段写雄虫的求爱。
作者用“大献殷勤”表明求爱的热情高涨;以“成双作对,一动不动”“视而不见”写它们求爱的专心致志;以“舞姿”“舞蹈表演”写它们的求爱方式。
松树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唱歌的原因在课文第8-18段进行介绍。
第8段写松树金龟子的音乐天赋,说明雄虫和雌虫都会唱歌,但无法证明它们是一唱一和、夫妻对唱,因为作者从没听到过。
在课文第9-11段介绍其发音原理:与其他为数不多的鞘翅目昆虫一样靠腹部的伸缩来摩擦鞘翅后翼发出声音。
第12-18段介绍松树金龟子唱歌的原因,用歌声表达痛苦是唱歌的一种原因,可是昆虫为什么要唱歌,作者还没有搞清楚。
松树金龟子的死亡与繁衍在课文第19、20段有说明。
对雄虫的死亡用“7月上旬”,“到角落”,“钻入土中”,“慢慢地老死”一笔带过,而对“繁衍”却作了重点介绍。
作者举了非洲的落花生和自己家乡的野豌豆生根、结果为例子介绍了金龟子的产卵情形。
作者在结尾发出“别去打扰它”的呼吁。
我们可以赞同这种呼吁,虽然松树金龟子对农作物带来一定的危害,但成不了灾,因此不用太在意它的存在(可见作者对金龟子的人文关怀)。
三、精读课文8-13段,回答下列问题。
1、金龟子是靠什么发音的?
2、作者说:“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十分生动传神,请你举一个例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4、在这篇课文里,法布尔把自己对松树金龟子的一些发现告诉了大家。
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你从法布尔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金龟子的例子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金龟子是靠腹部的伸缩来摩擦鞘翅后翼来发出声音的。
2、本题也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金龟子发音原理和发音特点与众不同,它是受到“别人”“冒犯”之后才发出叫声来的。
3、本题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的理解。
本文主要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昆虫世界。
课文多处地方把金龟子当作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爱憎感情和思想行为,读来十分亲切。
如“夫妻对唱”“抱怨”“抗议”等。
4、本题考查学生的拓展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如:他之所以有这些发现,是他走出实验
室的结果,是他走进田野,深入昆虫的生活,进行长期、仔细观察的结果。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金龟子就是走进自然,深入昆虫世界,进行仔细观察,这就是获得新的发现的途径之一。
科学观察与研究需要一种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态度。
5、补充:作者法布尔是法国的昆虫学家、作家。
你看过他的什么著作?你能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吗?(可上网查资料回答。
)
关于作者法布尔的经历很感人,法布尔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就爱上了祖母家的白鹅、牛犊和绵羊,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上小学时兜里常常装满了蜗牛、贝壳、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
少年时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中止学校生活,自学了中学课程,15岁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中学任教。
有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了垒筑蜂和蜂窝,被城市生活禁锢了八九年的“虫心”突然萌发,他立志做一个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那一年他不足19岁。
后来,他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
30岁,靠自学取得了自然科学学士学位,第二年以两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实力,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后来,年过半百的他买了一处老旧民宅,35年的余生过着农民一样的生活,但坚持致力于研究,终于,他的巨著——《昆虫记》完成。
共10卷二百万字。
主要内容集中在昆虫学的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
这是以大量的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笔触艰苦写成的。
达尔文称他为“难以效法的观察家”,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四、说明文是一种知识性较强的文体,其目的是让人“知”,因此这种文体在语言上最主要的特点是准确。
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吗?另外,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生动)请你结合全文并找出一些句子,来简要分析一下。
(1)语言的准确性。
举例:“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抓钩着树枝”,其中的“啃”、“钩”用得就很准确,如果换成了“吃”、“抓”就会大为逊色。
再例如“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中的“一些”起修饰限制作用,如果删去就会影响说明的准确性。
(2)语言的生动性。
举例:“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金龟子的外形。
再如“别去打扰它”一句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国宝——大熊猫》
在这个奇妙的自然界里,动物永远作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伙伴,与人类共存共荣,和谐发展。
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勇猛凶险的狮子,聪明机灵的猕猴;又有温文尔雅的企鹅,高贵典雅的长颈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许多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
同学们,在许许多多动物中有一种可称之为我国国宝,那就是——大熊猫,那么你们对大熊猫有哪些认识呢?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那么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一文,近距离地观察大熊猫的神奇世界。
一、积累知识
1、掌握词语
企盼:盼望。
憨(hān)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神态。
悠然:悠闲的样子。
濒(bīn)危:接近危险的境地。
濒,临近,接近。
(mò):也写作“貘”。
《尔雅》: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
体色黑驳:身体的颜色,夹杂黑色。
驳,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
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
殊荣:特殊的光荣。
苑(yuàn):畜养禽兽并种植林木的地方,多为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
璀璨(cuǐ 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浩瀚(hàn):形容水势盛大。
栖息(qī):停留,休息。
孤僻(pì):孤独怪僻。
分娩(miǎn):本文指生幼畜。
仔(zǎi):幼小的动物。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支,支持。
翌(yì)日:第二天。
屈指可数:弯着指头计算数目。
呵(hē)护:爱护、保护。
拯(zhěng)救:救。
拯,救。
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邛崃(qióng lái)碚(bèi)
屈指可数兴高采烈安装
2、形近字
僻:怪癖挽:挽救晕:晕车躯:身躯殖:繁殖
辟:复辟娩:分娩荤:荤油驱:驱逐植:植物
俏:俊俏喇:喇叭
梢:树梢嗽:咳嗽
峭:陡峭
3、多音字
zī仔肩(担任)jiāng将就xiān纤维仔zǐ仔细将jiàng将才纤qiàn纤夫
zǎi牛仔qiāng将进酒
4、本文作者是叶永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
他的中篇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学作品评选一等奖。
后以写作报告文学为主,并作传记《张春桥浮沉录》、《陈伯达其人》等。
本文选自《国宝——大熊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标题为“国宝——大熊猫”,“大熊猫“是文章的说明对象,那么你们能否从题目找出大熊猫的特点?是的,是“国宝”,请认真研读课文,说说为什么称大熊猫是国宝?
课文第16段中“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作者明确表明:大熊猫“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的特点使大熊猫很珍贵,能够成为国宝。
2、文中有哪些地方具体体现了大熊猫的“形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这三个特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第4段“大熊猫……摇摇晃晃在草地上玩耍”,可看出它体态可爱。
课文第6段“大熊猫……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也可以看出它体态可爱。
第14段“正因为……只有1000只左右”,突出了大熊猫数量稀少。
第16段“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体现“活化石”的特点。
3、除了“珍贵”外,你们还从文中了解有关大熊猫的哪些生活习性?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它们的繁殖能力很低,这既是它的习性,也突出它的珍贵。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
春季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少的山谷……夏季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
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
大熊猫成了最可爱的“贵宾”,但它不习惯这种生活。
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地域十分狭窄……崇山峻岭。
大熊猫是素食者。
大熊猫食量很大。
三、梳理文章结构
说明文最忌“言而无序”介绍事物。
说明事理要做到言而有序,才能清楚地说明对象的特征,使人明白易懂。
每一事物本身都具有它固有的条理性,说明顺序应当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及说明的目的来安排。
这也是我们分析说明顺序的依据。
另外,把握了说明顺序也就基本把握了说明的结构,基本把握了说明的条理与层次。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的。
课文先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生活习性、数量稀少、有“活化石”之称几方面来说明它的珍贵的原因。
全文共17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7段),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
前三段写大熊猫在德国所受到的“贵宾”待遇。
第4段直接写大熊猫的可爱。
分别从喜欢嬉戏和善于表演两个方面着笔。
介绍喜欢嬉戏时,用一组排比句分别写它直立、啃竹枝、打滚和玩耍。
第5段是全文内容的领起,首句是全文的中心句,用两个判断句概说大熊猫的珍贵:一是“我国特有”,二是“国际上最负盛名”。
这一句既照应题目,又统领下文内容。
第6段描写大熊猫的形象。
第7段写大熊猫在国外受到的欢迎。
第二部分(第8至16段),介绍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8段),简要说明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习惯于人工饲养的原因。
这是一个过
渡段。
最后一句用设问,转入介绍在自然界里生活的大熊猫,领起下文。
第二层(第9至12段),具体说明我国野生的大熊猫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范围。
第三层(第13至15段),介绍大熊猫的繁殖情况。
第三部分(第16至17段),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
四、梳理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
引资料:通过引用名言、俗语、传奇、佳话、经典等,来为说明服务。
例如,文中引用《尔雅》(上林赋)等古籍中关于大熊猫的记载,说明大熊猫之珍贵由来已久。
列数字: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有关情况。
例如写日本的“熊猫热”,主要用数字进行说明。
又如,说明大熊猫食竹的生活习性,运用了数字说明。
作比较:在说明事物或事理的过程中,通过其间某些方面的相互比较,来达到表达说明的目的。
如在介绍大熊猫仔少和小时,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通过列举实例,来说明事物和事理,对说明的知识或道理起证明作用。
如文中列举一个国王的例子,来说明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大熊猫是件大喜事,非常具有说服力。
作诠释: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确切的说明,如在介绍大熊猫的命名时,对大熊猫作了一个解释。
五、写作特点
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
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
文章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篇末直接点明说明中心。
从文章的第三部分看,在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食性特点、活动范围和繁殖困难等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后,指出它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必须加以保护,这又是由因到果。
加上适当安排了过渡段和过渡句,文章结构层次既显得清晰,又富于变化,便于加深读者对大熊猫是国宝的印象。
2、形象生动的说明。
作者为了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准确使用形容词和动词,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现了它可爱、机警的特点。
同时还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大熊猫“体态可爱”的特征。
此外,文章还结合有关内容穿插了一些关于大熊猫的故事,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情趣,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句中画线词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介绍大熊猫黑白两色在全身的分布情况,突出了它有两个黑眼眶的面部特征,形象逼真,富有情趣。
“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句中画线词语“悠然自得”“漫不经心”的拟人手法,“摇摇晃晃”的生动描摹,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大熊猫的憨厚可爱。
“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终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隐士’”。
句中“竹林隐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说明大熊猫喜欢“人烟稀少”的僻静环境,喜欢“泉水丰富”、竹类众多的地方等生活习性。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世界友好使者。
但是由于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和偷猎者的人为原因,使我们的“国宝”数量更稀少。
希望同学们都来做一回动物世界的保护人,为大熊猫设计一个安全、合理、舒适、快乐的家。
相信若干年后我们的愿望都会实现,“国宝”大熊猫也一定会生活得更美好,让我们共同去努力吧!
补充:《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关熊猫的介绍
熊猫:哺乳动物,体长4—5尺,形状像熊,尾短,通常头、胸、腹、背、臂白色,四肢两耳,眼圈褐黑色,毛粗而厚,性耐寒。
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高山中,吃竹叶,竹笋。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贵动物。
也叫熊猫、大熊猫、大猫熊。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5分钟)
1、给下列字注音
一抹.()余辉鞘.()翅一唱一和.()炫.()耀
濒.()临繁衍.()引诱.()哺.()乳
2、能否把“国宝”换成“宝贝”?
3、第4小节的确把大熊猫写得很可爱,在这节中作者如何来写熊猫体态可爱的?
【试题答案】
1、一抹mǒ余辉鞘qiào翅一唱一和hè炫xuàn耀
濒bīn临繁衍yǎn引诱yòu哺bǔ乳
2、“国宝”是指中国所特有的珍稀动物。
而“宝贝”一般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用。
我国把大熊猫赠送给了外国友人。
大熊猫是友好使者。
3、这节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显得很生动。
如:“有时……有时……有时……”是排比手法,“悠然自得”,“漫不经心”“摇摇晃晃”是拟人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