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及效果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及效果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护理中对患者的影响。
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将10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
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
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
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护理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 ADL、MMSE评分分别为26.32±6.43分、24.31±3.91分,与对照组相
比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
神行为症状,减慢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不仅使精神科患者和家属得到的满意的护理服务,而且对护士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提高,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精神分裂症;MMSE;ADL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思维、情感、行为障碍的疾病,患者往往迁延不愈,导致不同程度的精神
残疾,其原因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慢性迁延性病程和脑部器质性损害有关[1]。
精神残疾
患者已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健康损失,我国有资料显示,他们的治疗费
用已占到其家庭人均月收入的46.19%[2],为了减轻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有必要寻找一
种非药物的护理干预方法。
因此,区别于传统的护理方法,我们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改善精
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取得较好效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此2016年4月治疗的精神患者102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
龄49岁。
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15年。
诊断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
手册(DSM-Ⅲ-R及DSM-Ⅳ-R)及ICD-10中的痴呆诊断标准[3],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各51人,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服务,具体有以下方的实施: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护理方法,制定护理计划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评估。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对
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认知能力做出系统的整体评估,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便于了解患者的各项相关症状,并定期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的检查,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进行详细的了解。
(2)行为管理。
在让患者进行锻炼的时候可以将环境控制和外部暗示进
行结合,可以在病区范围内设置指示牌和说明牌等。
对于容易兴奋躁动的患者要谨慎处理;
对于行为紊乱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采取肢体语言等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尽可能的消除
或者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对于有攻击性行为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场景模
拟和情感疗法等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于有严重抑郁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
进行拼图等让患者参与到各种兴趣活动中,或者可以采用音乐疗法。
(3)躯体锻炼。
要根
据患者的耐受范围让患者进行肌肉、关节等躯体锻炼,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不断提高患者的
肌力、平衡、协调性和免疫力,对于身体不适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采用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对于严重疼痛的患者则需要采用合理的药物进行止痛。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处理和统计所有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采用X2 检
验计数资料,同时将P<0.05 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 ADL、MMSE评分分别为26.32±6.43分、24.31±3.91分,与对照组相
比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下表1。
注: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以上2项相关评分均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是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以病人为中心,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人
性化服务,给予尊重和同情,满足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需求。
个性化护理干预能促进护士
之间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提高护理质量。
其方法简单易行,较药物治疗
安全且无不良反应,患者和照料者都乐于接受,在开展娱乐性活动的方式上灵活多样,增加
患者的兴趣,使其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情绪。
个性化护理模式是一种从人性化角度出发的新型护理模式,目前逐渐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
患者的治疗中,该护理模式基于以患者为主的理念,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而定为患者量身打
造出适宜的护理方案,“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
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4];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对延长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意
义[5]。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服务不仅使精神科患者和家属得到的满意的护理服务,而
且可以减慢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琦珩,高镇松.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CT与脑电图检查结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9):51-52.
[2]陈圣祺.住院精神分裂症医保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1,17(1):22
[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si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4th ed.Washington: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sition.1994:147-154.
[4]刘东霞,吴海燕,梁勤.在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的效果探讨[J].护理研究,2011,11(25):2995-2996
[5]徐卫.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7):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