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近代经典文学著作与作者-简介备课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近代经典文学著作与作者-简介备课讲稿
吴承恩明代字汝忠,号射阳山人《西游记》
罗贯中元末明初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三国演义》
施耐庵元末民初本名彦端,祖籍:江苏兴化《水浒传》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著名文学家。
名沾(音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红楼梦》
元代关汉卿的《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共五十六回(按:也有人认为最后一回非吴敬梓所作),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
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作者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小说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使作者吴敬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王实甫的《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
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
近代戏剧家欧
阳予倩对《桃花扇》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
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揭露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而撞头欲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
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晚清作家李伯元著,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的风气。
共60回,结构安排与《儒林外史》相仿,演述一人后即转入下一人,如此蝉联而下。
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
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
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著,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以主人公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
通过“九死一生”二十年闻的遭遇和见闻。
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揭露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
刘鹗的《老残游记》清末中篇小说,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
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慧眼的。
曾朴的《孽海花》《孽海花》,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清朝曾朴著,初版署名为“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编述”。
作者以状元郎金雯青(影射洪钧)与名妓傅彩云(影射赵彩云)的婚姻生活故事为情节主线,将30年间重要历史事件的侧影及其相关的趣闻轶事,加以剪裁提炼,熔铸成篇。
《孽海花》所表现的30年历史内容,亦即同治
中期至光绪后期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政治和文化的变迁史。
《负暄絮语》说:“近来新撰小说,风起云涌,无虑千百种,固自不乏佳构。
而才情纵逸,寓意深远者,以《孽海花》为巨擘。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都是揭露当时社会黑暗的谴责小说。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
诗同乐不能分。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九歌》是《楚辞》篇名。
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
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
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九章》包括9篇作品。
依王逸《楚辞章句》的次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
这9篇的作者,王逸都定为屈原。
文章出处《楚辞》
《天问》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楚辞》中的一篇,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
该作品全文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3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九辩》,《楚辞》篇名,是一首感情深挚的长篇抒情诗,共有250多句。
王逸定为宋玉作。
其基本思想是表达“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诗中对现实的黑暗也有一定的反映。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城安阳市。
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
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
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春秋》,又称《麟经》(《麟史》)。
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
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
亦是儒家经典之一。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
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该书编定是西
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历代传唱,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
《盐铁论》是中国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
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
该书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
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人士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
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公元1487年(明朝成化二十三年)的涂祯刊本是较好的版本,现代的参考版本有郭沫若的《盐铁论读本》和王利器的《盐铁论校注》。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
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
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
《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
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
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诗品》,钟嵘著。
它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
另有司空图《诗品》。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
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阳春白雪》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古琴十大名曲之一。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 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关于诗的理论批评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化间。
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
《贵耳集》笔记集。
宋代张端义(1179~1248后)撰。
端义,字正夫,自号荃翁。
原籍郑州,居苏州。
端平元年至三年间(1234~1236)应诏上三书,得罪,被谪韶州(今属广东)。
工于诗,近于江湖诗派。
此书作于淳□年间被谪时。
《贵耳集》入《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的杂说类,分上、中、下3卷。
有关诗人、文人的评述约100则,占全书的十分之四。
包括唐代的李颀,唐末的黄巢,北宋的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南宋的李清照、朱敦儒、陆游、范成大、杨万里、萧德藻、辛弃疾、项安世、赵蕃、周文璞、戴复古、刘过、赵师秀、翁卷等。
金朝状元汪世显、作家吴激,西夏作家张元的诗词及轶事,亦有所记载。
采录范围较广。
作者论词,往往超出时流,卓有见地。
如评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端十四叠字,以为“乃公孙大娘舞剑手”,超出本朝能词之士。
其论诗着眼于时代,如评论从金统治区回来的作者所作的“安得中山千日酒,陶然直到太平时”,认为虽未为绝唱,然而读之“使人增感”。
作者录此,即“寓感慨之意”。
但书中考经论史部分,往往有疏漏。
《吹剑录》主要内容是杂记南宋宫廷、官场及民间之遗闻轶事的一部书籍。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
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隋唐演义》是清代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共一百回,七十余万字。
是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
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
小说中塑造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脍炙人口。
其中的经典段落,经久不衰。
《镜花缘》清代百回长篇小说,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
本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
《孽海花》,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清朝曾朴著,初版署名为“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编述”。
作者以状元郎金雯青(影射洪钧)与名妓傅彩云(影射赵彩云)的婚姻生活故事为情节主线,将30年间重要历史事件的侧影及其相关的趣闻轶事,加以剪裁提炼,熔铸成篇。
《孽海花》所表现的30年历史内容,亦即同治中期至光绪后期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政治和文化的变迁史。
《负暄絮语》说:“近来新撰小说,风起云涌,无虑千百种,固自不乏佳构。
而才情纵逸,寓意深远者,以《孽海花》为巨擘。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离魂记》,唐代传奇。
作者陈玄佑,代宗大历时人,生平事迹不详。
《离魂记》写张倩娘与表兄王宙从小相爱,倩娘父张镒也常说将来当以倩娘嫁王宙。
但二人成年后,张镒竟以倩娘另许他人。
倩娘
因此抑郁成病,王宙也托故赴长安,与倩娘诀别。
不料倩娘半夜追来船上,乃一起出走蜀地,同居五年,生有二子。
后倩娘思念父母,与王宙回家探望。
王宙一人先至张镒家说明倩娘私奔事,始知倩娘一直卧病在家,出奔的是倩娘离魂。
两个倩娘相会,即合为一体。
《柳氏传》,又名《章台柳传》,唐代传奇小说,许尧佐所作,收入《太平广记》485卷。
《柳氏传》通过发生在动乱岁月中的悲欢离合故事,歌颂坚贞的爱情,侧面透露安史之乱及乱后蕃将跋扈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
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
开始於太平兴国二年(977)﹐次年完成。
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
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
《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
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中国著名神魔小说,为明代江苏兴化人陆西星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
《金瓶梅》是我国明代长篇世情小说,成书约在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封建时代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较深刻的认识价值。
后被拍成许多同名的影视作品。
《警世通言》为话本小说集。
明末冯梦龙纂辑。
与冯氏的另二种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说》)、《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喻世明言》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重要的选集之一。
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纂辑者冯梦龙。
《醒世恒言》,白话短篇小说集。
明末冯梦龙纂辑,与冯氏的另二种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合称"三言"。
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史传和唐、宋小说。
编撰者创作成分较多。
内容修饰润色较精,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
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和色情渲染。
《儿女英雄传》是由清代满族文学家文康所著,又名《金玉缘》、《日下新书》,是我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熔侠义与言情于一炉的社会小说,小说长达40回,讲述的是安学海父子仕途生活,描绘了整个社会特别是官场的腐败和黑暗
《施公案》,晚清民通小说。
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8卷,97回,未著撰人。
大约由于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文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
现存道光四年(1824)刊本,有嘉庆三年
(1798)序文,可推知它大约成书于嘉庆早年间。
现尚存多种道光年间的刻本。
1982年北京宝文堂新排印本402回,包括部分续书。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经典之作;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侠义派小说的代表之作。
由于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
一般“三侠”是指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丁氏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二人为一侠);“五义”是指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钻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这五鼠弟兄。
《榴花梦》中国清代弹词作品。
女作家李桂玉著。
成书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共360卷。
每卷两回,约480余万字,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弹词巨著。
原作止于357卷,后3卷系翁起前、杨美君于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