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兴海县鄂拉山口地区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矿技术
P rospecting technology
青海省兴海县鄂拉山口地区多金属矿
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马启龙,张斌顺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八队,青海 西宁 810000)
摘 要:工作区大地构造位于柴达木地块东南缘——鄂拉山火山-岩浆弧弧前增生楔西南部之颚拉山造山带南部。
在该断裂以西为中酸性、酸性侵入岩广泛分布的颚拉山岩浆岩带,以东则为河卡山前陆逆冲断带,是我省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鄂拉山多金属成矿带。
关键词:鄂拉山口地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5-0110-2
And prospecting in Qinghai Province Xinghai County elashankou area of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A Qi-long,ZHANG Bin-shun
(Eight team of Qinghai Nonferrous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Bureau,Xining 810000,China)Abstract: The tectonics of the work area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aidam massif, the Orla volcano magmatic arc front wedge and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jaw pull mountain orogenic belt. The west is the jawshan magmatic rock belt, which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acidic and acid intrusive rocks in the west of the fault, and the East is the thrust belt of the Huacan foreland. It is an important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in our province, the ore-forming zone of the Hubei mountain.
Keywords: the Hualong mountain pass area; polymetallic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criteria
鄂拉山成矿带由北面的兴海弧形体和南部沟里—苦海楔形体复合而成,是华力西和印支期褶皱构造的叠加产物;早期石炭系—早二叠世的活动型沉积,经过晚二叠世的整体隆升和期末的挤压造就成晚华力西褶皱基底(含同造山期闪长岩类和花岗岩类侵入体),相继整体沉降接受早、中三叠世活动型沉积,中三叠世晚期再次整体隆升和挤压褶皱,形成晚华力西、早印支复合造山亚带[1]。
1矿床地质特征
(1)地层:地层以三叠纪地层为主,该地层是工作区内主要的含矿岩层。
根据岩性特征又分为:晚三叠世鄂拉山组(T e3)陆相火山岩建造(为一套陆相火山碎屑岩夹火山熔岩、不稳定沉积碎屑岩的地层)、早中三叠世闹仓坚沟组(T1-2n)复理石建造及火山岩建造[2]。
另外在乎卢毫秀玛地区上覆少量山间盆地沉积的第三纪紫红色粉砂质泥岩。
(2)构造:区内构造以北西—北北西向为主导(F1、F2、F3);另外发育北东向断裂构造(F5、F6、F7、F8)、南北向断裂构造(F9、F10),少量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和围绕虎达破火山口发育的一系列放射状断裂构造。
叙述如下:
北西—北北西向断裂构造:北西—北北西向断裂构造主要有(F1、F2、F3、F4),该组断裂构造直接影响区内火山喷发活动、火山岩的产出,并控制着岩浆岩的侵入和分布,是区内重要的导矿、控矿构造。
其中:①F1断裂(虎达龙洼断裂):是区域瓦洪山—温泉大断裂的南端部分,该断裂以350°方向纵贯工区西部,并切割东西向构造带。
②F2断裂:位于温泉北山虎达然乔乎北,走向340°左右,倾向南西,倾角60°左右,长约3km。
断面倾向南东,两侧地层岩石破碎。
③F3断裂:位于虎达火山口东南,呈北北西向展布,并以340°方向纵贯H2-1详查区、H1区,属于F1断裂的派生次级断裂构造,由一系列为侧向挤压逆掩断层组成,是与H2-1区、H1区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导储构造。
北东向断裂构造:北东向断裂构造主要有(F5、F6、F7、F8),该组断裂构造在1:5万区域地质资料、区域磁法成果资料中具有明显的特征显示,该断裂构造产出时期早,其中:①F6断裂构造:位于工作区北侧合日桑一带呈北东向展布,其西侧被F1断裂所截,该断裂断续出露长约5Km 左右、宽1-5m,处于虎达火山机构北侧,断裂岩石普遍挤压破碎,与1:5万地质填图成果、区域磁异常推断断裂构造吻合。
②F7断裂构造:位于工作区乎卢毫秀玛南,呈北东向展布,该断裂北东段出露长约1Km、宽1-5m,由宽近百米的构造破碎带构成,岩石普遍挤压破碎,由断层泥、挤压透镜体及角砾组成。
性质为压性断裂,其南西延伸段为1:5万区域磁异常推断断裂构造。
南北向断裂构造:南北向断裂构造主要有F9断裂,它位于倒邦公路东,呈近南北向纵贯侧区东部,长约7km,往北被第四系覆盖,断面东倾,倾角70°左右。
近东西向构造:工作区内近东西向构造较少,仅见于公路东侧及北侧。
改组断裂构造根据区域资料,属于本区最早形成的一种构造体系,它在晚古生代石炭纪以前就明显存在,中生代受侧向俯冲影响活化。
多被其它方向断裂所切错。
(3)火成岩:普查区内岩浆岩特别发育,其中火山岩以鄂拉山组陆相中酸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为主,侵入岩以温泉
收稿时间:2018-02
作者简介:马启龙,男,生于1991年,青海人,撒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构造与成矿。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 3月上
110
找矿技术
P rospecting technology
北山石英闪长岩体(δo1-25)为主,该岩体主要分布在工作区
内虎达龙洼断裂东侧,以岩株状产出,面积约11.6km2左右,
总体呈不规则的长条状沿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
2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成矿规律:①矿床主要赋存于虎达火山机体南东边
缘的晚三叠世(鄂拉山组)陆相火山岩地层中,与火山活动
有关的喷出岩、溢流岩及次火山岩发育。
其中在火山角砾熔
岩及次火山岩中普遍发育黄铁矿化及微量铅锌矿化。
②矿体
主要受北西、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穿层特征明显。
矿化体
与各种构造蚀变岩、角砾岩关系密切,其断裂构造上下盘一
般赋存有较富或较厚的铅锌矿体;③矿区内普遍发育细小
规模的铅锌矿化石英脉,其中低温热液充填特征明显;④矿
区从北侧H2-1区的银铅锌元素组合、向南H1区过渡为铜铅
锌元素组合,其平面及垂向矿床系列分带性特征明显,显示
了该矿区向深部应有较好的矿源岩存在。
(2)控矿因素:矿床位于北西向温泉—洼洪山区域性大
断裂东侧,该断裂直接控制着该区火山活动及次火山岩分
布、中酸性岩浆岩侵入及成矿作用发生。
因此构造是本区多
金属矿成矿的主导因素,直接影响矿体定位。
晚三叠世鄂拉
山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金及有色金属成矿元素,构成了鄂拉
山口地区重要的矿源层。
因而晚三叠世(鄂拉山组)陆相火山岩地层是该区叠加成矿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基本控矿因素之一。
(3)矿床成因:综合上述因素该矿床属于陆相火山-次[1] 青海省兴海县鄂拉山口东多金属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远景浅析[J].
吴迪.有色矿冶.2014(06).
[2] 青海省鄂拉山口银铅锌矿的赋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研究[J].王晓云,杨宝
荣,霍海清,杨小斌.黄金科学技术.2007(01).
火山热液型为主的改造矿床。
属火山喷发期后热液型矿床或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矿床。
晚三叠世因受北西向哇洪山—温泉活动性平移大断裂的演化影响,在持续拉张力的作用下在鄂拉山口附近形成拉张盆地,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引发了火山喷发-喷溢活动,形成了鄂拉山组陆相火山成矿环境。
(4)找矿标志:①化探异常:工作区内分布有较好的Cu、Pb、Zn、Ag多金属土壤综合异常,各元素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且套合较好。
②围岩蚀变:区内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比较普遍,且银、铅、锌矿化与硅化、极细粒的黄铁矿化关系比较密切,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③矿化:铅锌矿化与银矿化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铅锌含量高则银含量相对高的趋势;另外银与铜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类矿化是该区的直接找矿标志。
④断裂构造:区域断裂构造、火山机构有关的放射状(环状)断裂构造较发育,其中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蚀变带与矿化体关系比较密切,该两组断裂构造是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
⑤激电异常:物探激电异常经钻孔验证已证实为矿致异常,特别是银铅锌矿化比较集中,因此物化探异常也是区内比较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
⑥矿体露头和转石:矿体露头附近常有矿体转石存在,矿体露头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矿体转石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
(上接109页)
3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结构、半自形-它形晶结构、粒状集合体结构、网状结构、溶蚀-残余结构、变胶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镶边结构等。
矿石构造:矿石构造以网脉状、条带状构造、团块状、斑杂状、稀疏浸染状为主,少量致密块状。
4矿石物质组分
通过光、薄片鉴定及野外观察,组成矿石的矿物有以下几种。
金属矿物有黄铜矿、白钨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毒砂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白云母、绢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电气石、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榍石等。
5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体两侧围岩多为二云二长片麻岩,仅1号矿体顶板部分地段与大理岩、片岩接触。
矿体沿层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顶部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晰,其余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不清。
矿体内部基本无夹石。
围岩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电气石化、绢云母化、方解石化、大理岩局部矽卡岩化等。
6矿床成因及下步找矿方向
6.1 矿床成因
田房钨铜多金属矿含矿岩性是南捞片麻岩云母二长片麻岩。
主要赋存于南捞片麻岩组上部,成因:第一,晚志留纪南温河花岗岩体中含有丰富的铜、钨等金属硫化物。
在印
支运动晚期,区域收缩挤压的大背景下,南温河-南捞地区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发生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和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产生大量的变质热液,导致花岗岩体中金属硫化物活化转移并迁移到低压方向,热液受上部遮挡层的遮挡,使金属元素富集在南捞片麻岩组顶部并成矿;其次,在不同方向上的不同性质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一个开放的成矿热液迁移和控矿空间。
成矿热液流体渗透剥离断层,充填于在片麻岩组上部,形成雏形钨铜多金属矿床。
燕山运动都龙超单元原地再生花岗岩侵入、含矿热液以剥离断层为上升通道,再次叠加、改造雏形钨铜多金属矿床并重新富集,最终形成热液脉型硅酸盐酸性侵入岩变质铜钨矿床。
6.2 下步找矿方向
本区钨铜矿体赋存于F0剥离断层上部的新寨岩组(Pt3x1)地层中,具层控与构控特征。
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为:硅化、矽卡岩化等。
因此,下步找矿的方向是:①根据区域成矿理论结合本区实际,继续对F0剥离断层带及有新寨岩组(Pt3x1)地层出露地段进行揭露控制。
尤其是对剥离断层之上的新寨岩组地层中有硅化、矽卡岩化等地段及次级构造发育部位进行揭露控制,取样分析。
②矿区北东端已揭到Ⅳ号铜矿体,Ⅳ号矿体仅有3个探索性钻孔控制,矿体延深情况不清,可继续布置钻孔揭露。
③矿区南东端靠近花岗岩附近的石英脉中经探槽揭露也具铜矿化,因石英脉较薄,且距矿界较近而没有继续控制,下步可继续布置探矿工程揭露。
[1] 秦孝旭,罗桥花,莫尚晓,等.广西省独石岭钨锡铜矿床地质特征、控
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6).
2018年 3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