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秋期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能层中不含p能级的是
A.K B.L C.M D.N
2.下列表示基态氮原子电子排布图的是
A.B.
C.D.
3.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HClO B.HClO4C.H2CO3D.H2SO4
4.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3的是
A.CO2B.SO2C.NH3D.HCHO
5.下列分子的立体构型为直线形的是
A.SO2B.H2S C.CS2D.BF3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Al>Mg B.单质熔点:P4>Si
C.金属性:Mg>Na D.电负性:Cl>S
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稳定的原因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氢键
B.水分子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
C.1个水分子中含2个氢键
D.冰融化时破坏了共价键
8.下列有关金属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B.用电子气理论可以解释金属单质具有延展性
C.空间利用率最高的堆积方式是简单立方堆积
D.金属晶体的熔点高低与金属键的强弱有关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X B.原子半径:X>Z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呈中性D.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都只含离子键10.钡的某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有关该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式为BaO2
B.晶胞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
C.Ba2+的配位数为6
D.与每个Ba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a2+共有12个
11.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涉及盐类水解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B.热纯碱溶液清洗油污
C.小苏打作胃酸中和剂D.NH4Cl浓溶液除铁锈
12.某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
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正反应焓变ΔH=E2-E1
C.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焓变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13.已知:H+(aq)+OH-(aq)=H2O(l)ΔH=-57.3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表示分子或离子的个数
C.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14.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X和Y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aX(g)+bY(g)cZ(g),平衡时测得X的浓度为0.3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再达平衡时,测得X的浓度为0.4mol·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转化率增大B.a+b<c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Z的体积分数下降
15.25℃时,下列有关pH=3的醋酸溶液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种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相等
B.两溶液混合,恰好中和时所需溶液的体积相等
C.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酸性
D.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水,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
16.温度和压强对反应2A(g)+B(s)C(g)ΔH <0的影响如下图。
图中X 、Y 表示温度
或者压强,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C 的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 表示的是温度
B .Y 1<Y 2
C .增加B 的质量,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D .升高温度,υ(逆)增大,υ(正)减小,平衡向左移动
17.25℃时,H 2A 的电离常数:K a 1=1×10-2.1,K a 2=1×10-7.2。
常温下关于pH =5的NaHA
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c (H 2A)>c (A 2-)
B .Na 2A 溶液与NaHA 溶液中离子种类不同
C .NaHA 的水解常数K h =1×10-11.9
D .c (Na +)+c (H +)=c (HA -)+c (OH -)+c (A 2-)
18.已知:S 2O 32-
+2H +=SO 2↑+S↓+H 2O ,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浓度或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
影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编号V [Na 2S 2O 3(aq)]
/mL
V [H 2SO 4(aq)]
/mL
V (H 2O)/mL 反应温度/℃
出现浑浊的时间
t /s
①10.0 5.0025t 1② 5.0 5.0 5.025t 2③
10.0
5.0
50
t 3
A .该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B .实验①②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 .实验①③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出现浑浊的时间:t 3>t 1>t 2
19.25℃时,三种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常数(K sp )分别为K sp (FeS)=6.4×10-18;
K sp (CuS)=6.3×10-36;K sp (ZnS)=1.6×10-24。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FeS 、ZnS 、CuS 的溶解度依次减小
B .在FeS 和ZnS 的混合浊液中)
(Zn )(Fe 22
c c =4.0×106
C .除去工业废水中含有的Cu 2+
,可采用FeS 固体作为沉淀剂
D .将FeS 和ZnS 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加入足量浓Na 2S 溶液,生成ZnS 沉淀多20.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常温下用0.1000mol·L -1盐酸分别滴定10.00mL
浓度均为0.1000mol·L -1的KOH 溶液和氨水,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曲线②代表滴定KOH 溶液的曲线
B .A 、
C 两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较大的是C 点C .
D 点溶液中:3c (K +)=2c (Cl -)
D .B 点溶液中:c (Cl -)>c (H +)>c (NH 4+)>c (OH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包括5个小题,共60分。
21.(12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0.1000mol·L -1KMnO 4酸性溶液测定某H 2C 2O 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原理如下:2KMnO 4+5H 2C 2O 4+3H 2SO 4=K 2SO 4+2MnSO 4+10CO 2↑+8H 2O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25.00mL 待测H 2C 2O 4溶液放入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滴定时,KMnO 4酸性溶液应装在如图所示的________(填“甲”或“乙”)滴定管中。
(3)滴定前,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_________→a→d (填字母序号)。
a .排尽滴定管尖嘴的气泡并调整液面b .查漏、清洗
c .盛装0.1000mol·L -1KMnO 4酸性溶液d.读数、记录
e .用0.1000mol·L -1KMnO 4酸性溶液润洗(4)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
(5)平行滴定3次,KMnO 4酸性溶液平均用量为20.00mL ,则H 2C 2O 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mol·L -1。
(6)其它操作均正确,若滴定结束时仰视读数,则测得H 2C 2O 4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2.(8分)
2018年5月9日科技网报道,
《自然·纳米技术》介绍了我国科学家曾杰团队的成果:在含铂高效催化剂作用下把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清洁液态燃料——甲醇。
(1)甲醇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a 、b 、c 均大于0):2CH 3OH(1)+3O 2(g)=2CO 2(g)+4H 2O(1)ΔH 1=-akJ·mol -12CH 3OH(g)+3O 2(g)=2CO 2(g)+4H 2O(1)ΔH 2=-bkJ·mol -1CH 3OH(1)+2
3
O 2(g)=CO 2(g)+2H 2O(1)
ΔH 3=-ckJ·mol -1
由此知,a 、b 、c 由大到小的排序为_______。
(2)工业上可采用氢气还原CO 2法制备甲醇:CO 2(g)+3H 2(g)CH 3OH(g)+H 2O(1)
ΔH =-46kJ·mol -1。
①一定条件下,将1mol CO 2与3mol H 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甲醇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_____46kJ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对于该可逆反应来说,铂作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A.活化分子能量明显增加 B.降低活化分子的能量C.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
D.增加反应活化能
(3)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2H 2(g)CH3OH(g)ΔH
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共价键H-H C-O C-H H-O
键能/kJ·mol-11072436351413463
根据键能数据计算上述反应中ΔH=_______kJ·mol-1。
23.(14分)
我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CH4·8H2O)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I.80g可燃冰释放的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可放出445.15kJ的热量,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Ⅱ.CH4可与CO2重整,发生反应:CO2(g)+CH4(g)2CO(g)+2H2(g),它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CH4(g)=C(s)+2H2(g)ΔH=+75kJ·mol−1
2C(s)+O2(g)=2CO(g)ΔH=-222kJ·mol−1
C(s)+O2(g)=CO2(g)ΔH=-394kJ·mol−1
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_______kJ·mol−1。
下列措施既能增大反应速率又能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__(填序号)。
A.使用高效催化剂B.升高温度
C.减小压强D.增大CO
2的浓度
(2)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2和2mol CH4,在
一定温度下反应,测得混合气体中c(H2)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0~10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υ(CO2)=_______。
②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是_______。
③M点CH4的正反应速率____(选填“>”“<”或“=”)N点CH4的逆反应速率。
Ⅲ.一定条件下,CH4与NO2发生反应:CH4(g)+2NO2(g)CO2(g)+2H2O(g)+N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H4和2mol NO2发生反应。
下列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
A.2υ(N2)=υ(H2O)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CH4与NO2的浓度之比不变
24.(14分)
2018年12月,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在钠离子电池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钠离子电
池相对于锂离子电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钠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__周期_______族。
(2)Na2O中基态Na+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r(Na+)_______r(O2-)(选填“>”、“<”或“=”)。
(3)Na2SO3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
(4)Na晶体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图(a)模型图(b)晶胞原子数图(c)晶胞一个晶胞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______,已知晶胞边长为a cm,则钠原子半径为
______cm。
25.(12分)
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杂质)为原料制备ZnSO4·7H2O的流程如图所示:
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Fe3+Fe2+Zn2+Cd2+开始沉淀的pH 2.77.6 6.27.4
沉淀完全的pH 3.79.68.29.4请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从“滤液”中得到ZnSO4·7H2O需经过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3)“氧化除杂”中通入氧气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调pH”时,pH的最适宜范围是_______。
常温下,当溶液中c(Fe3+)=4×10-8mol·L-1时,溶液的pH是_______。
(已知:K sp[Fe(OH)3]=4.0×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