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然披麻皴对董源披麻皴的继承和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巨然披麻皴对董源披麻皴的继承和发展
李瑞贤
【期刊名称】《中国文房四宝》
【年(卷),期】2024()3
【摘要】一、巨然披麻皴和董源披麻皴(一)什么是披麻皴?唐朝末期至五代时期,南北两地的画家分别开创并发展了各自独特的皴法,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画的艺术表达
形式。

由于这些不同风格的皴法,南北两地的山水画风貌呈现出显著差异。

北方画
中山水以高耸入云、气势磅礴为特点;而南方画中山水则显得宁静淡泊、清新秀美。

南方画中的山体,表面多被土壤覆盖、棱角不甚分明,山体与山脉的轮廓略呈弧形。

这种皴法被后人称为“披麻皴”或“麻皮皴”。

关于披麻皴的画法,清代画家龚贤
曾指出:“皴法应先干后湿,这样外表润泽而内在有骨力;若先湿后干,则会导致画面显得过于沉闷。

湿墨通常比干墨要淡一些。

”?(二)董源披麻皴的特点五代时期的山
水画逐渐摆脱了前代的不成熟风格,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这些画作真实地再现
了自然风貌,令人深感画家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真挚表达。

作为南方山水画的先驱,
董源主张顺应自然,力求真实地展现自然之美。

他结合江南独特的地貌特征和自身
经验,创造了披麻皴技法,用以表现客观物象的真实面貌。

观赏他的山水画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率真而灿烂的笔触,以及细腻圆润的线条和笔墨所传达的真谛。

这种卓
越的写实手法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江南独特的自然风貌,为后世山水画的创作树立了
典范。

董源的这种写真风格也受到许多文人画家的推崇。

“平淡天真”确是董源山水画的风格特色。

?董源的传世作品《潇湘图》,为其笔下江南的作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幅作品描绘了江南景色,在平静的江水后,有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峦,草木丛生、林间雾气弥漫,仿佛笼罩在夏夜的氛围中,并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

在构图上与北方
多为奇峭山峰不同,南方构图平淡自然、山峦平缓圆润,不重视细节的刻画,而更关注画面的整体感觉。

画法上多用圆润整齐的短披麻皴法表现江南之景,线条松软舒展、参差不齐、轻松自然,意境平和沉静。

在这幅作品中,披麻皴并不是特别突出,而是被埋没在水墨渲染的意境下,塑造出朦胧而富有质感的山石纹理。

董源的这种画法为
北宋山水画家米芾所赞赏,并在其所著《画史》中说:“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

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

峦色苍郁,枝
干挺劲,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景也。

”(三)巨然披麻皴的特点巨
然与荆浩、关仝、董源并称为五代、北宋之间的山水“四大家”。

和其他三人相比,巨然的特殊性在于他既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僧人。

巨然因作品意境清幽、野趣盎
然而名声大噪。

《圣朝名画评》中记载,巨然曾为度支蔡员外作《故事》《山水》
二轴,画中“古峰峭拔,宛立风骨;又于林麓间多用卵石,如松柏草竹,交相掩映,旁分小径,远至幽墅,于野逸之景甚备。

”巨然善画山水,笔法师从董源,早年着力刻画形象,
用长披麻皴法画山,山顶金画矾头,晚年逐渐趋于淡泊,追慕自然。

【总页数】2页(P0034-0035)
【作者】李瑞贤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相关文献】
1.黄公望披麻皴的研究与应用
2.浅谈披麻皴的艺术特色——以黄公望的《富春山
居图》为例3.披麻皴的滥觞与发展考辨4.中国山水画披麻皴技法研究5.浅谈中国
山水画披麻皴笔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