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忠市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共1题;共18分)
1. (18.0分) (2019高二下·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古村落亦称传统村落,是指聚居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历史村落。
我国古村落数量众多、丰富多彩、价值独特。
它不仅拥有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景观遗产;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根基、精粹和各个民族的“DNA博物馆”,也是我国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富有利用价值的旅游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摘自周乾松《保护古村落的价值意义》)
材料二: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赵建军认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应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打造出原生态、古村落、高科技相融合的村落绿色发展新业态。
政府应统筹考虑、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其在传统村落的普查与保护名录认定、保护政策与法律的制定、保护监管与奖惩问责、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引导、激励和调节作用。
复苏传统村落的岁时节令、草根信仰、手工技艺、音乐舞蹈等历史传统和文化记忆,不断优化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重建村落民众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传统村落保护的持久内生动力。
(摘自王珊《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材料三:
为防止城镇化造成的自然村消失,山东凝聚各方力量,用不同方式唤醒沉睡的乡村记忆。
从去年开始,齐鲁网策划齐鲁古村落保护项目,通过微纪录片、深度文字解析等手段,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基因和丰富内涵。
故乡不仅仅是一间房、一个村庄,还有更丰富的内容等待我们去挖掘。
比如枣庄的柳琴戏、菏泽的两夹弦等非遗戏曲,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下,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传递乡愁的最美声音。
(摘编自齐鲁图)
材料四:
站在高处远眺,山水环绕的良户村形似凤凰,散落的民居,或依山麓,或临水边,或藏林间,与周围的自然生
态浑然天成,原汁原味地呈现古朴的原始风貌,构成天人合一的意境。
在《良户古村落保护开发规划图》前,杨建新说:“对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要保留原址、原状、原物,原真性再现出古代生活的图景,让古风古韵原汁原味地流淌。
”如今的良户村,寓意美好的木雕、砖雕、石雕随处可见,仍然安存于几百年来所在的位置上。
照壁、墙体、屋脊上的砖雕,牌坊、石栏杆、碑刻上的石雕,梁架、花板和室内的家具上的木雕,取材自然,风情古韵依然鲜活。
(摘编自光明网《活态保护:让古村落充满生机》)
材料五:
浙江目前有传统村落176个,以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该村是我国首批传统村落,是国家文物局保护与利用综合试点推进的6个村落之一。
浙江省以“传统村落保护试验田”为目标,为整个浙江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摸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相关的旅游事业。
(摘编自张永恒《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
(1)下列关于古村落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村落是指聚居年代久远的历史村落,它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
B . 我国有着数量众多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既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景观遗产,也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
C . 数量众多、丰富多彩、价值独特的古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根基、精粹,是各个民族的“DNA博物馆”。
D . 我国的古村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其中的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指出了我国古村落的特点和价值,材料二则从专家的角度讲解了保护古村落的原因和措施。
B . 针对城镇化造成的自然村消失,山东凝聚各方力量,用不同方式唤醒沉睡的乡村记忆,比如齐鲁网就策划了齐鲁古村落保护项目。
C . 良户村民居散落各处,与周围的自然生态浑然天成,原汁原味地呈现古朴的原始风貌,这与保护开发规划是分不开的。
D . 浙江省在古村落保护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主要经验就是加大经济投入,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古村落?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共2题;共24分)
2. (18.0分) (2020高一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直秘阁林公行状
刘克庄
公讳瑑,字景良,世为福清人,少入太学,与兄靖安令君璟同中淳熙十一年进士第。
教授鄂州,旧例从州家丐猪羊税钱助养士,公曰:“是不可愧耶?”谢不取,节缩浮费,更有余力增田。
丁母优,服阕,差两浙转运司公事,秩满,得旨待掌故阕,执政面谕欲越次先除,公谢不愿。
既归,四年不通问,执政怒,超用他人。
久之,除主管史部架阁文字。
轮对,历疏庙堂除授,宫掖请谒之弊,且言:“臣待罪班行,更化前后皆所目击,不知今日立政用人其尽出于公乎,抑犹未免于私乎,其视前日有以异乎,抑无以大相远乎。
臣现今世自上至下,由内达外,苟可遂私,靡所不至,良由陛下真诚有余,刚断不足,名为更化而实未尝更化,始欲善治而终不可善治。
”别札曰:“民生憔悴极矣,散内帑之储,省掖庭之费,裁横恩滥赏以裕民,可乎?”宁宗嘉纳。
请外,出知兴化军。
世史所谓操切之术一不用,专以教化俯循为主,比去,不刑一人。
崔科至宽,县令不识诃问,细民不识追呼。
又取三县夏税一钱至六十钱户全蠲之,第三至第五等户减半,第一第二等户减三之一,寺院减五之一,于未催之前预为约束,民被实惠。
差知全州,下车甫两月,除提点广西刑狱,足疾,力辞新命。
全人闻公当去,皆嗟惜。
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公学贯千载,文章典丽,顾不肯以文名,手稿皆焚弃。
自奉至薄,笥无新衣,庖无盛馔,特喜施予,族戚蒙赖,晚食祠禄,岁取百千别贮之,五载得千缗。
置义田百斛以赡贫宗。
公素清约,视荣利如粪土。
历二郡,生业不长尺寸,居室苟完,无广厦突兀之想,田园仅足,无牙筹算计之入。
宅前篱落略成门径,舍后花木粗分行列。
公处之怡然,万钟五鼎不能与易也。
(选自《全宋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B . 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C . 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D . 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2)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又名大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B . 服阕:古人在父母去世后,为父母守孝三年,守孝期满,除去孝服。
C . 下车:古代常指官吏被贬。
今常用“下车伊始”表官吏刚告老还乡。
D . 万钟:指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一种量器。
孟子《鱼我所欲也》曾用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林景良在鄂州担任学官期间,按照旧例由所在州给予猪羊税钱来资助供养读书人。
他认为这样做让人感觉羞愧,所以辞谢不接受。
B . 林景良面对皇帝指陈时政得失时,敢于直言弊事,并且认皇帝真诚有余,刚断不足,让改革落入失败境地,皇帝生气并弃之不理。
C . 林景良担任兴化军知军,用教化安抚对待百姓,尤其是催缴税收宽松,对当地百姓的夏税有所减免。
D . 林景良待己极其严格,衣箱中没有新衣,厨房中没有丰盛的食物,但非常喜欢施舍,家族亲或都蒙受益处,更置义田养活贫穷的族人。
(4)课内文言文翻译。
①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3. (6分) (2020高二下·潍坊期末)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豨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日:“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豨日:“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日:“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日:“谨奉
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日:“第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日:“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乙)
世或以韩信为首建大策,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观其距蒯通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
夫以卢绾里闬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
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
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
及天下已定,则信复何恃哉!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丙)
前贤皆辩其无反状,大抵出于告变者之诬词,及吕后与相国文致耳。
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见。
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高皇?不听涉、通于拥兵王齐之日,必不妄动于淮阴家居之时;不思结连布、越大国之王,必不轻约边远无能之将。
宾客多,与称病之人何涉?左右辟则契手之语谁闻上竭入贺谋逆煮未必坦率如斯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夕。
(节选自梁玉绳《史记志疑》)
【注释】①卢绾,沛丰人,与刘邦是同乡好友。
②涉,武涉,秦末汉初谋士,曾游说韩信反汉与楚。
③布,指英布,越,指彭越,皆为秦末汉初名将。
其二人与韩信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后因谋反罪被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左右辟/则挈手之语/谁闻上谒人贺/谋逆者未必坦率如斯/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夕
B . 左右辟/则挈手之语/谁闻上谒人贺谋逆者/未必坦率如斯/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夕
C . 左右辟/则挈手之语谁闻/上谒人贺/谋逆者未必坦率如斯/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夕
D . 左右辟则挈手之语/谁闻上谒/人贺谋逆者/未必坦率如斯/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夕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第举兵,吾从此助公第:只,只管
②待豨报报:告诉
③大抵皆信之功也大抵:大都
④信乃以列侯奉朝请朝请:诸侯秋季朝见天子叫朝,春季朝见为请
⑤良由失职快怏良由:实在是因为
⑥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见狱:牢狱
A . ①②⑥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⑤
D . 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韩信缺乏政治智慧。
他认为陈豨屯聚精兵于管辖地区,自己又在京城做内应,足以对抗朝廷,就唆使陈豨叛乱。
.
B . 韩信易轻信他人。
反叛的消息由家臣之弟泄露后,韩信便被吕后伙同萧何骗至宫中,然后被杀掉,其三族也被诛杀。
C . 司马光评论韩信客观全面。
他既借世人之口赞扬了韩信的功绩,又指出韩信咎由自取,使刘邦平定天下后起了杀心。
D . 梁玉绳认为韩信被杀实在冤屈。
他指出韩信非但没有谋反之心,反而是一个忠于国君、心念旧恩、心胸坦荡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②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
(5)请结合(乙)(丙)两文,简要概括韩信被杀的自身原因。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共3题;共25分)
4. (9分) (2020高二下·天津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①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②。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③ ,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释】①李公择:是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更笃。
②樱桃过:是指樱桃花期已过。
③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此处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簌簌无风花自堕”,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
B .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柳老”即是“春老”,“樱桃过”是写樱桃花期已过:二者都为送别渲染了气氛。
C . 作者与友人在“落日”“山青”中话别,“相对无言”,只见落日照坐,青山横云:彼此各怀心事,都不忍打破这份欢乐的气氛。
D .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一句勾勒出作者想象朋友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通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的情景。
(2)词的上片中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这一时节?
(3)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8分) (2019高三上·湛江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直接揭示士大夫之流耻于相师心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
(3)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远征塞外的情景。
6. (8分)(2017·南通模拟) 简答题
(1)请指出《茶馆》中台词分别出自何人之口。
①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少吗?
②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③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贾母因向王夫人道:“你回来告诉你老爷,就说我的话,这张家的亲事是作不得的。
”
王夫人答应了。
……贾母因把刚才的话告诉凤姐。
凤姐笑道:“不是我当着老祖宗太太们跟前说句大胆的话,现放着天配的姻缘,何用别处去找。
”
“张家的亲事”指的是什么事?贾母与凤姐如何促成“天配的姻缘”?请简述相关情节。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共1题;共18分)
7. (18.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寺黄昏
朱以撒
①我是选择黄昏深浓时分走入这座古寺的。
②这座已经显得凋敝的北方古寺,坐落在一处开阔的坡上,和那些煌煌大寺相比,它就像被长风卷走了青春的亮丽,只映现出苍老朴实。
除了正午前后还有一些香客结伴而来,使寺院上空紫气缭绕,生机凭添,一俟黄昏,人迹萧然,能见到的只是寥寥的僧人青鞋布衲的身影了。
③我之所以选择黄昏入古寺徜徉,是有一些想法的。
我曾随着熙攘游人,多次在明晰清朗的上午进出那些金碧辉煌的寺院,从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的油彩,都可以一下子认出香火旺盛香客密集的盛况。
尤其是那海碗口一般粗大的香炷,总是让寺院终年弥漫在烟火中,佛们承受得了如此的熏炙么。
这种味道总是勾起人的特定想象,想到佛,想来往生,想到西方的极乐世界。
可是,来的人多了,也不免使佛门净地留下挥之弗去的世俗,无从清净可言,更无从作离奇的联想。
④黄昏对我来说是最轻松的时刻,用不了多久,暮色来临,夜色来临,一切就尽在迷蒙之中了,可以有白日不曾过的身心舒展。
黄昏前的劳作,总是使人精神紧张以至倦怠,迎受不断扑来的世务。
只有黄昏到来之际,劳作宣告结束,像落日一样卸去重负,安然地缓缓沉落。
我相信很多人在这时,会感到如期而至的安宁,这是安息的前奏。
不过,当这个晚秋一日又一日加深浓度时,在远离秀色南方的这块土地上,黄昏时带给我的还有一丝淡淡的惋惜。
我看到不少黄叶已经悄然地飘落在地,古寺里枝繁叶茂的几株大树,开始了删简的旅程。
⑤这时节,古寺和人一样显出了本真和从容。
⑥曾有人对我说,讨嫌寺院的格局,不论东南西北,不分大寺小寺,格局大抵是千篇一律的。
重视中轴线、对称、比例、规矩。
即使是当今空间造型艺术走向跌宕变化、奇诡不测的创造,古寺翻新或重起楼台,宁愿割舍富于联想万端的诗情画意,铩去鲜活想象不可端倪的翅羽,也要保持那种千年一贯制的平衡和中正。
宗教殿堂就是宗教殿堂,这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代代承传它的凝重和厚实,越是往后,人们仰之弥高的心理越是积重难返,更不敢别出心裁去随意改动。
以不变而应世间万变,能使一代又一代的信徒初衷不改,也真算得上大智慧了。
我面前这座古寺,这么小的格局,当然舍弃了诸如地藏殿、大悲殿、普贤殿这些非在中轴线上的建筑,油彩焕然的也只有大雄宝殿,其余都在剥落古旧中,可是这些古旧处,在夕阳余晖的投射下,罄露着古朴深沉的意味。
古寺最让人流连并印上心头的,正是这种洞见岁月风霜的真实写照。
剥蚀就剥蚀吧,又何必遮掩粉饰,包裹上隔代的不谐色泽;残损就残损吧,这种沧桑感理应更能传唤出生命代谢的过程。
现实中的人们是十分乐意解囊装扮这宗教殿堂的,让佛的光彩照人富丽堂皇,一身新饰,没有风霜感,也辨识不出年代远近。
在我眼里,一代代的雕饰敷彩,越发走向世俗的技艺和心境,把原先带有灵气的寺院转换成了媚俗。
用审美眼光巡弋,宗教教堂也就是艺术殿堂。
可往往在洗去风霜的补救中,艺术性日渐消散,佛性怂恿了求索者的奢华,也纵容了艺术败笔的任意涂抹。
⑦夕阳已经掠过寺顶的飞檐,院内一片空旷,只有那高耸的塔顶端还沐浴在这如同嫣红的葡萄酒的醉意里。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第②自然段将北方某古寺和那些煌煌大寺相对比,意在突出它的不清净,流露出作者对它的惋惜。
B . 寺庙格局千百年来重视平衡和中正,既表现出宗教的独特文化,也与它凝重和厚实的传统息息相关。
C . “高耸的塔顶端还沐浴在这如同嫣红的葡萄酒醉意里”,作者运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展现了黄昏古寺的画意美。
D . 本人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方式,不仅写出了作者对黄昏古寺的所见、所思、所感,也引发了读者的深思。
(2)“这时节,古寺和人一样显出了本真和从容”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对于装扮和粉饰寺庙,作者对此持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共3题;共65分)
8. (5.0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乘客在乘坐国内航班时,即使乘飞机前不购买航空意外保险,如发生人身伤害,最高赔偿也可超过40万元以上。
B . 华人奥斯卡金像奖导演李安拍摄的首部3D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上映便得到了全球媒体、记者、新闻人的一致赞扬,被认为是一部气质独特、规模宏大的史诗冒险电影。
C . 产品一旦有先天性缺陷,就不仅从根本上损害了生产者经营者的利益,而且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高考资源网
D . 武汉民航业人士表示,作为首批开放台湾游的13个省市中唯一的中部省份,湖北成为下一批直航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9. (10分) (2019高二上·中山期末) 因果思维是探讨事物原因和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下列文段,请运用因果思维,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要求:①所写文字具有这种思维特点;②主题突出、文意完整;③字数为60—80字)含标点符号)。
总之,就当前青少年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而言,讲求实际、追求实惠是主要趋势。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他们自身基本上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诸如勤俭节约的这一类被长期弘扬的思想观念对他们仍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10. (50分) (2019高一下·北京期中)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一)阅读,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与作者一起旅行,一起探索,一同悲欢;现实,我们用在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体味生活,思考人生,认识自我。
请以“书里书外”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700字。
(二)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塑造了很多精彩的人物形象。
理解这些人物是理解作品、社会、人生的重要途径。
如果你能和文学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相遇,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以“我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从《红楼梦》《论语》《茶馆》等经典文学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填在横线上,将补充完整的作文题抄写在作文纸上,运用合理的想象。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共1题;共18分)
1-1、
1-2、
1-3、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共2题;共24分)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3-5、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共3题;共25分)
4-1、
4-2、
4-3、
5-1、
5-2、
5-3、
6-1、
6-2、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共1题;共18分)
7-1、
7-2、
7-3、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共3题;共65分)
8-1、
9-1、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