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措施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措施探讨
摘要:从杉木大径材培育的遗传、密度、立地控制以及林分的施肥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确定了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优化方案:利用杉木优良家系,通过对18指数以上的离地进行选择,保证初植的密度在1800~2505株/hm2当中,而在间伐后则需要保证其密度在1100~1200株/hm2,可以对其不用进行施肥。

希望通过试验的总结,为杉木大径材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S9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09402
1 引言
目前,优质稳定、速生丰产已经成为了世界工?I用林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经营需求,就需要对林木实行人工的控制,对遗传、立地、密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从而对生态系统进行管理,并更好的针对目标进行经营。

在我国,杉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用材树种,杉木不仅是造林面积的首位,更是林分蓄积的首位,杉木的产量占据了我国所有商品材产量的20%~25%,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及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杉木的人工林经营多为高密度的模式,其经营目标主要是中小径材。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这也加大了人们对于木材的需求程度,市场当中正在呈现出木材需求量不断变大的情况,这也使得市场当中的木材价格上涨,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杉木的大径材培育仍然还处于探索的过程当中,对于很多方面的问题仍然需要继续深入的研究。

基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笔者的多年工作经验,对杉木大径材培育展开了相应的探讨。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和设计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当中,选择了W国有林场以及L林业试验场,该试验点是主要的杉木中心产区,其气候主要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W林场为与东经117°43′,北纬27°05′,L林场则位于东经113°53′,北纬26°38′。

另外通过调
查发现,T国有林场、D桃源国有林场等也是杉木的一般产区,因此也将其作为本文研究的补充材料。

2.1.2 不同产地杉木家系培育大径材试验
从1979年开始,在W林场当中,一共安排了13个产地不同,66个家系的对比试验,并将优良家系作为对照,进行了密度较低的造林试验。

在随机进行区组设计的情况下,对每个家系重复10次试验。

2.1.2 杉木不同整地方式试验
从1967年开始,在L林场当中对3种整地方式开展了对比试验,并在随机区组设计的背景下进行了3次重复。

2.1.3 杉木大径材不同密度管理试验
从1965年开始,在L林场当中开始安排630株/hm2杉木的低密度试验,而从1974年开始,则对4种不同的造林密度展开了对比试验,这4种造林密度分别为2505株/hm2、3600株/hm2、4800株/hm2以及6000株/hm2。

1982年开始,中国林科院在W林场对5种密度的造林展开了相应的实验,这5种不同的造林密度分别为1500株/hm2、3000株/hm2、4500株/hm2、9000株/hm2以及6000株/hm2。

并在随机区组设计的背景下对每组实验重复3次。

3 研究方法
从1991年开始,在实验林当中设置了400~800 m2的标准地,并按照常规的方法对林下植被、土壤等进行了相应的调查。

在实验过程当中设置标准低的块数为120块,同时对协作组调查的100块标准低进行了相关的材料收集,对得到的材料当中的优势木以及平均亩进行了相关的树干解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产地杉木优良家系定向培育大径材
通过对13个产地当中的66个杉木家系进行对比发现,采用优良家系的杉木对大径材进行培育,能够使得杉木大径
材的培育实践得到有效的缩短,18年生能够接近或达到实际的标准,并能够使得林分产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试验过程当中,对66个杉木加息的18年生平均胸径、生长数据通过综合评定的方法进行了评析,并将其划分成为平产、高产、次高产、高产4个种类,其中,锦屏8以及广坪6为高产系,实际增益能够达到59.12%~67.99%,这些杉木都产自与优良的适生区当中,对这些杉木进行选用,能够得到十分明显的增产效果。

4.2 立地选择和整地方式
在限制林分生产的因素当中,林地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拥有越好的离地,就越能够培养出大径材的杉木,同时也能够使得培育的时间得到缩短。

通过实际的实验发现,指数级别为18、20的杉木林,胸径均超过了24 cm,能够有效的达到实际的培育目标。

而指数级为16的杉木则没有达到实际的培育目标。

因此,通过相关的实验笔者认为,在对杉木大径材的培育过程当中,对立地的选择应保证其立地指数在16以上。

在土壤管理的过程当中,整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对整地规格进行调整,能够对条件不良的立地土壤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促进林木的生长。

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对于16、18、20指数级的立地,整地方式呈现出了全垦>带垦>
穴垦的趋势,对于16指数级的立地,整地方式对林木生长
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对于指数级为18的立地也能够达到显著水平,但是,在指数级为20的立地当中,则难以达到显著的水平。

通过对杉木的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带状整地、全面整地等整地方式并不能够对立地的质量进行最终的改变,对杉木林的生长量也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4.3 密度管理
在对杉木大径材进行定向培育的过程当中,密度管理是十分关键的一项措施,在实验过程当中,本文通过对相关数学模型的建立,对合理的经营密度进行了最终的确定,如表1所示。

通过对不同的密度林的生长进行进行对比发现,连年生长量会随着密度的降低而逐渐加大,对于密度较小的林分来讲,其生长量相交的年限会推迟2~4年,其速生期也会出现延长的趋势,生长后劲较强。

在对大径材的培育应在10年前后,对林分的密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其足够的营养空间,从而使得产量得到提升。

而适时的间伐,则能够对其密度进行保留。

5 结论
与传统杉木栽培不同,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需要在实际的培育过程当中,将造林原理与现代的营林手段进行有机的结合,并通过对离地、遗传、密度的控制,结合综合培育技
术,为杉木大径材培育创造出更好的条件,从而有效的使得杉木能够增产,并最终获得大量的效益。

对杉木大径材进行定向培育,离地选择是关键的先决条件,通过相关的测试发现,在对杉木大径材进行定向培育的过程当中,应保证选择的立地指数在18以上。

在培育过程当中,应选择杉木的优良家系来对大径材进行培育,这种方法,能够使得杉木大径材的培育年限得到有效的缩短,并最终达到培育标准。

而对杉木大径材的密度管理则是关键的措施,通过相关对比发现,在指数18以上的离地当中,应保证初植的密度为2100~2505株/hm2,期间需要经理1~2次的间伐,在主伐时,应保证目标树能够保留1200株左右,如果立地指数在20以上,则应该以低密度的造林不间伐。

最后,土壤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如果立地的指数在18~20之间,立地整地的方式并不会对杉木后期的生长造成较大的影响,中龄林施肥也不会产生显著的效果,而为了能够对投资进行节省,在培育期间可只采用普通的整地方式,而不进行林地施肥。

参考文献:
[1]盛炜彤,童书振,段爱国.科技服务林改实用技术丛书――杉木丰产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2]舒巍,郑晓辉,陈学民,等.杉木无节材人工修枝技
术初探[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3(3).
[3]江民锦.我国南方杉木文化现象探析[J].生态经济,2010(11).
[4]林幼丹,张晨曦.杉木在中国的栽培历史简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1).
[5]储月娥.杉木山地全光育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