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一次学业(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装 订 线 外 不 要 写 姓 名、 考 号 等,违 者试 卷 作 0 风处 理
九年级上册第一次学业(期中)质量检测
九年级 语文(试题卷)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Ⅰ卷 基础知识过关
一、基础知识。

(4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4分)
A .绸.缎(ch ǒu) 亵渎.(d ú) 濡.养(r ú) 扭.捏作态(ni ǔ)
B .轻觑.(q ù) 恍.若(hu ǎng) 羡.慕(xi àn) 心无旁骛.(w ù)
C .汲.取(j í) 坍.塌(t ān) 瞥.见(p ī) 抽丝剥.茧(b ō)
D .困厄.(è) 麾.下(hu ī) 广袤.(m ào) 眼花嘹.
乱(ni áo)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4分) A .妖娆./富饶. 麾.下/朝晖. 娉婷./大发雷霆. 疆.域/李代桃僵. B .坍.塌/彤.红 绮.户/歧.路 薄.暮/抽丝剥.茧 恭.维/觥.筹交措 C .亵渎./案牍. 惊骇./遗骸. 消.灭/形销.骨立 治.理/心旷神怡. D .瞥.见/弊.病 制裁./栽.脏 冠.军/冠.冕堂皇 秘诀./决.一雌雄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4分) A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确保农民增收的不二法门....。

B .大型电视连续剧《换了人间》再现了当年人民解放军金戈铁马....的故事。

C .演讲完毕,他彬彬有礼....地向观众和评委鞠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D .经过多年的锻炼,他变成了一个身强体壮、形销骨立....的阳光青年。

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A )(4分)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 .④①⑤②③
B .⑤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⑤③
D .②③④⑤①
5. 古诗文默写。

(10分)
(1)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 (3)《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
腰。

(4)《我爱这土地》中主旨句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

(5)《水调歌头》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商山早行》表现路途艰苦遥远的诗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6.文学常识。

(6分)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中国现代诗人。

成名作品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 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0 世纪30 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作。

7.名著阅读。

(9分)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2分)
“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分) 拟人、比喻、对偶。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分)
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4) 全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

诗歌形象明朗、纯净,洋溢着一种昂扬奋发的乐观情绪。

(4分) 8.综合性学习。

(7分)
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字体,并结合字体特征说说你喜欢哪一幅及理由。

(2分)
【示例】①楷书:因为字体端庄,匀称工整;②行书(行楷),因为笔画连绵,灵活连贯。

(2)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达“自强不息”含义的名句,请你举出一例并说说其含义。

(3分)
【示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诗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

抒发了诗人不甘年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志豪情
(3)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

请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2分)
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第Ⅱ卷 重点难点过关
二、阅读技能。

(42分)
9. 古诗词阅读。

(14分) (一)(5分)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2分)
对比手法。

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心境。

(2)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怀有什么相同点?(3分)
【甲】诗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和【乙】诗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都抒发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情怀。

(二)(9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
【乙】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②,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③,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④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

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③为人:作曲的人。

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3分)
A.《兑命》曰“学.学半”(学习) B.不知其旨.也(味美)
C.可以益.矣(增加,加深) D.师襄子辟.席再拜(同“避”)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3分)
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B.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告之于.帝
C.可以.益矣以.顺为正者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3分)
A.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10.现代文阅读。

(28分)
(一)(12分)
读书与快乐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这天,一位著名的网红用戏谑的方式介绍了“古希腊三大悲剧
作家”,很幽默地应了读书的景。

说真的,不要一提读书,大家条件反射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凿壁
偷光”“囊萤映雪”……其实,能够抛弃功利心,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

②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

”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董卿
也说过:“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这些名人都把读书当
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

③纳兰性德有一句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个“赌书泼茶”讲的就是一件读
书的乐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才女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

夫妇二人都是金石爱好者,那时居家贫俭,
每每需要把衣服典卖了,才能买些碑文、水果回家。

但他们并不感到辛苦,吃着水果,展玩买回来的
碑文法帖,自己觉得已然是神仙眷侣。

他们日常有个消遣,那就是吃过饭后,烹杯热茶,夫妇相对而
坐,指着满室的书籍和史册,互相拷问某个典故出自何书、几卷、几页,谁能答对,谁先喝茶。

李清
照博闻强识,说中就举杯大笑,每每把茶泼洒在怀中不得饮,这就是“赌书泼茶”的典故。

那段清贫
的岁月,因为有书相伴,而芳香四溢。

正由于他们爱读书、趣读书,生活才变得丰富生动。

④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

好读书,因而会读书;会读书,因而更好读书。


轻的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时,就在读书充电的方法上,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来,他奉行的是“观其
大略”。

“观其大略”的准确含义,就是注意观察和吸收书籍当中的重点和精华。

此处的“大”是重大
的大,也就是书中的重点;而“略”是战略的略,也就是书中的精华。

正是由于诸葛亮重视知识的广
博胜于精深,他才选择“观其大略”,最终成为一个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的智慧达人。

大文豪苏轼曾发
明“八面受敌”读书法,把研究内容分为八个方面,每读一遍书,只集中精力攻破一个方面的问题,
以求把书读精读透。

欧阳修读书“计字日诵”,他统计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经典的总字数,
规定每日熟读300字,细水长流,终于把40多万字的书全部背完。

汉代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
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

这种方法类似于现在的合理利用“碎片化”时
间,效果也很好。

⑤也听说过一个读书的狠招:学英语,背字典,背一页撕一页,如果心疼书,就好好用心记,一
次记牢。

明代学者张溥也用过类似的方法,每读完一篇新文章,就工工整整抄在纸上,高声朗诵一遍,
就把纸扔到火炉里,然后再抄写,再朗读,再烧掉。

如此反复七遍,直到彻底理解、背熟为止,他把
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

⑥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

⑦真正会读书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

既不一味执着,也不在字面上纠结;既能读
出趣味,也能收获颇丰。

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

(选自《青年文摘》2017年11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道理论证,引用了陶渊明、孔子和董卿的话语,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
一种愉悦的活动的观点,更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从下面A和B中选出最合适第③段的论据,并阐述理由。

(3分)
A.武亦姝平时就喜爱背诵古诗文,享受着诵读的美感和乐趣。

在《中国诗词大
会》总决赛上,她凭借着丰富的诗词积累和“把比赛看成非常好玩的游戏”
的心态,过关斩将,一举夺魁,尽显王者风范。

B.邴原是三国时代魏国的著名学者。

他小小年纪变成了孤儿,家境清苦没钱上
学,蹲在学馆外的窗下哭泣,先生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

他矢志读
书,刻苦求学,终于成为一方名家。

选A。

因为文章的第③段,以具体的事例来论证读书使生活变得快乐的论点,材料A
中的武亦姝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因为这种快乐而最终获得成功;材料B着重表现邴原
刻苦读书成为一方名家,并没有突出读书的快乐。

可见A能证明本段的中心论点。

(4)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④~⑥段的论证思路。

(3分)
文章第④段运用举例论证,论证了“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的观点,
接着第⑤、⑥两段,以举例论证的方式论证了“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
里,就是成功”,由此第⑦段得出结论,一个读书的人,只要善于心领神会,并能触类旁通,
快乐总会悄然而至。

(5)请阅读链接材料,然后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还有哪种成功的读书方法。

(2分)
【材料一】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

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
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

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
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
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材料二】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示例:我的读书方法是:猜想式阅读。

每读一本书,我总爱读一部分后,就对后面的内
容进行猜想,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又能引起自己的阅读兴趣,对书本内容
理解也更透彻,印象更深刻。

(或:勤做读书笔记,每读完一本书要写读后感,有详有
略、吸取精华。

)
(二)(16分)
想偷一本书
①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②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

每天,我都能看见它。

那天蓝色的封面要多好
看就有多好看。

可是,它寂寞地呆在桌上,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③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

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

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

那个叫手机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爱。

谁会留意一本书呢?
④慢慢的,我看见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

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

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

⑤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⑥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

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

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室来来往往的同事,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⑦可机会还是来了。

⑧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个人。

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

【A】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

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你想干嘛?”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

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

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

”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逸的长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⑨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

虽说窃书不算偷,我却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⑩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

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⑪次日,我把书拿出来,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

【B】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⑫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

看着它们,我仿佛又走进了老时光。

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
⑬是的,这是我写的书。

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

⑭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

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

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

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⑮是的,只是一份客套。

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

如今,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

那本曾被她扫过灰尘垫过杯子的书,好像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⑯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

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

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⑰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
⑱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8期,有改动)
(1)“我”为什么要偷漂亮女同事的书?(2分)
示例:因为是“我”写的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

女同事向“我”
祝贺并要书,“我”把书送给她,但她却不爱书。

“我”心疼自己的书,所以就把书偷回来了。

(2)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①【A】处: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

(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偷书时的紧张与慌乱。

②【B】处: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酸酸甜甜”一词写出了“我”怎样
的心理?)
“酸酸甜甜”生动地写出了“我”当时复杂的心理:“酸酸”是因为没有为自己的书找到
懂它的人,让它受了“委屈”;而且为了它,“我”还当了一回“小偷”。

“甜甜”是因为“我”
的书又回来了,又恢复了原样,不用再受“委屈”了。

(3)第⑩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动作描写。

生动具体地描写了“我”修复书的过程,表达了“我”对书的珍爱。

18.
“我”想到这个忙碌的时代,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

“我”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恐
怕找不到。

(4)第⑯段说“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

这份不安
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我”为什么会感到不安?(3分)
“我”想到这个忙碌的时代,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

“我”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
恐怕找不到。

(5)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怎么看待这种现
象?(4分)
【材料一】人们在手机上花费太多时间,已经影响到了家庭的功能、社会的交往。


只是孩子,还包括被撇在一旁的老人,乃至于同卧一床的另一半,更不要说饭桌旁边的朋友、
办公桌对面的同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人民日
报》
【材料二】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
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

2016年手机阅读率达到66.1%,已经连续8年增长。

《人民
日报》
现象:传统纸质图书在社会上受到冷落,很多人沉溺于手机。

看法示例:我觉得这是一种不
好的现象,一个不好好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这种现象,让读
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多阅读一些经典的纸质书籍,少玩手机。

第Ⅲ卷重点写作过关
三、我爱写作。

(60分)
【作文题一】
除夕夜远远近近的鞭炮声带着我们的思绪回望过去的一年,清明祭祖明明灭灭的火
光令人不由自主回望已然的生命路程……在回望中丰富情感,在回望中顿悟提升,在回
望中再次感受生命渐次绽放的花朵芬芳。

请以《回望自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题二】
面对朋友,一个微笑,代表着友谊;面对过错,一个微笑,代表着宽容;面对考验,
一个微笑,代表着自信;面对失败,一个微笑,代表着成熟……一个微笑可以改变一个
人,一个微笑可以使生活更加美妙!微笑是一种生活态度,而态度,决定着一切!人生
就应当如此。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最美应是微笑时》为题,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①用自己喜爱的文体写作(诗歌除外);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
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