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2020┄2021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S-32 Si-28 Fe-56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
....
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右图用交叉分类法表示了一些物质或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包含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
2. 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①熔沸点较高②能溶于水③水溶液能导电④有较深的颜色⑤熔融状态不导电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
3. 对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描述和所得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现象结论
A 左边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
气泡
活动性:Al>Fe>Cu
B左边棉花变橙色,右边棉花变蓝色氧化性:Cl2>Br2>I2
C白色固体先变为浅黄色,后变为黑色溶解性:AgCl<AgBr<Ag2S D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溶液变浑浊酸性:盐酸>碳酸>硅酸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22.4L已烯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②标准状况下,11.2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0.5×6.02×1023
③7.1g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0.2×6.02×1023
④60 g SiO2晶体中含有2×6.02×1023个Si—O键
⑤1mol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约为7×6.02×1023
⑥500mL 1 mol/L的硫酸铝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数约为1.5×6.02×1023
A.①④ B.②⑥ C.③⑤ D.②⑤5.水热法制备直径为1~100 nm的颗粒Y(化合物),反应原理为:
3Fe2+ + 2S2O32- + O2 + a OH—== Y+ S4O62- + 2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4 B.将Y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体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C.每有3 mol Fe2+ 参加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5 mol D.S2O32-是还原剂
6.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仅月面表层5cm厚的沙土就含铁单质有上亿吨,月球上的主
要矿物有辉石[CaMgSi2O6]、斜长石[KAlSi3O8] 和橄榄石[(Mg或Fe)2SiO4]等,下列说法或
分析不正确的是:
A.辉石、斜长石及橄榄石均属于硅酸盐矿
B.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3·3SiO2
C.橄榄石中铁为+2价
D.月球表层沙土中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的表面几乎没有氧气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Ba(NO3)2溶液中通CO2无沉淀生成,可推知向Ba(NO3)2溶液中通入SO2也无淀生成
B.向FeI2溶液中通少量Cl2无Fe3+生成,可推知向FeBr2溶液中通少量Cl2也无Fe3+生成
C.向品红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时,品红溶液褪色,可推知向品红溶液中通入Cl2时,品红溶液也会褪色
D.向CuSO4溶液中加铁时会置换出铜,可推知向CuSO4溶液中加入钠时也会置换出铜
8.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KI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棕色。
淀粉KI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无明显变化。
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白色沉淀是CuI2,棕色溶液含有I2
B.滴加KI溶液时,转移2mol e- 时生成1mol白色沉淀
C.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
9. 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从实验开始到过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苹果块会变干瘪 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
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pH试纸变红
10.将0.1molCu与40ml 10mol/LHNO3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里含有amol H+由此可知:A.生成的气体一定是N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4.48 L B.生成的气体一定是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 1.49 L
C.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a)mol D.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0.2mol NO3—
11.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12.某中性的溶液中含有Na+、NH4+、Fe2+、Br-、CO32-、I-、SO32-六种离子中的某几种。
进
行以下实验:①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黄色;②向呈橙黄色溶
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
由此可以推知该溶液中
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A.NH4+、Br-、CO32-B.Na+、Br-、CO32-C.Na+、I-、SO32-D. NH4+、CO32-、I-
13.下列物质的制备合理的是:
①将氯化铝溶液与硫化钾溶液混和后过滤来制备硫化铝
②将过量的铁与氯气加热反应制备氯化亚铁
③在配制FeSO4溶液时常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和稀硫酸
④铜先氧化成氧化铜,再与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铜
⑤将45mL水加入到盛有5g NaCl的烧杯中,搅拌溶解来配制50g质量分数
为5%的NaCl溶液
A.①④ B.②③ C.③④D.全部
14. 下列各组物质依次满足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图中箭头表示一步转化) a b c d ①
Si SiO 2 H 2SiO 3 Na 2SiO 3 ② Al AlCl 3 NaAlO 2 Al (OH )3 ③
Cu CuO Cu (OH )2 CuSO 4 ④ Na NaOH
Na 2CO 3 NaHCO 3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5.某些金属卤化物可跟其卤素反应,如2
I KI 3KI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I 3—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I 3— I — + I 2
B .在KI 3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会析出AgI 3沉淀
C .KI 3溶液可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
D .配制碘水时,加入KI 可增大I 2的溶解度
16.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铜铝混合物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Ⅱ:铜铝混合物
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A 和溶液
B 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 溶液 B .溶液A 和溶液B 选用稀硝酸
C .若溶液B 选用浓硝酸,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D .实验室中方案Ⅱ更便于实施
二、非选择题(共有五个大题,共52分)
17.(10分)用下列几个实验,可快速制取实验室所需的少量气体,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 若 A 为30%H 2O 2溶液,B 为MnO 2 ,C 盛有氢硫酸(H 2S )饱和
溶液,旋开E 后,C 中出现浅黄色浑浊的现象,写出C 中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
(2)若A中装有浓盐酸,B中装有固体KMnO4,C中盛有KI淀粉溶液,旋开E后,B 中出现黄绿色气体。
已知1 mol KMnO4发生反应时转移5mol电子。
则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中的现象是。
(3)若B中是生石灰,将A中液体逐滴加入B内,C中盛有铝盐溶液,实验中观察到C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最终沉淀也未溶解。
则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仪器D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4)若A为浓H2SO4 ,B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它在常温下难与水反应, C
为品红溶液,实验中观察到溶液C中红色褪去,则B为;然后向试管中注入沸水,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18.(10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b、c、d同周期,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常见酸式盐A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每种字母表示一种单质或化合物)。
(1)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I;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4)将A和E组成的固体混合物Xg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慢慢滴入I的稀溶液,测得加入I溶液的体积与生成C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所示,则x的值为。
19.(10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
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③160 g/L NaOH溶液是指160 gNaOH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L。
(1)160 g/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 __ _ 。
若要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 _(用文字说明);
(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选填序号);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c.将NaClO3氧化成ClO2
(3)吸收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吸收装置中的温度不能过高,其原因是 _。
(4)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
除H2O2外,还
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 (选填序号);
a.Na2O2 b.Na2S c.FeCl2
(5)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选填序号);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 _(填操作名称)。
20.(10分)下图为某实验者设计的验证银圆(银和铜的合金)完全溶解于一定量的浓硝
酸后生成NO2气体中含有NO的实验装置图。
常温时,NO2与N2O4同时存在;在低于0℃
时,几乎只有无色的N2O4的晶体存在。
(1)反应前先打开A中的活塞K1,持续通一段时间N2,其理由是。
(2)若装置中缺B,其后果是。
(3)反应结束后,打开D中的活塞K2,并通入氧气,D瓶内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若通
入的是热氧气,则瓶内气体的颜色比以前更深,其原因是。
(4)C装置的作用是;
(5)已知该银圆的质量为25g,加入75mL 12mol·L—1的浓硝酸。
实验结束后,A中烧瓶内
溶液中H+的浓度为2 mol·L—1(反应中HNO3既无挥发也无分解),溶液体积仍为75mL,则
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21.(12分)化学科研小组的同学在研究Na2SO3的热稳定性和精确测试Na2SO3溶液的
pH
时,遇到了困惑。
为此,他们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和准备,决心重新实验,揭开奥秘。
请你根
据所学的中学化学知识,参与交流讨论。
【查阅资料】①常温下0.1 mol·L-1的H2SO3溶液的pH约为2.1。
②通常情况下,H2S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
常温下0.1 mol·L-1的H2S溶液的pH约为4.5。
【实验操作】①准确称取纯净的Na2SO3·7H2O晶体25.20 g,配成1L水溶液,测得其pH=7.8。
②以坩埚再次准确称取25.20 g上述晶体,继而隔绝空气在600℃以上高温下强热至恒重,质量为12.60 g。
③将②所得之12.60 g固体进行元素定性定量分析,组成与Na2SO3无异。
将其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溶液澄清,测得pH=10.3。
【分析猜想】Na2SO3·7H2O在强热下,失去结晶水,进而发生分解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交流讨论】
(1)他们将恒重后的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时,为加速溶解,可采取的措施;(2)实验操作②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次。
(3)给Na2SO3·7H2O加热时要隔绝空气,请说明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猜想Na2SO3在高温强热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实验①和③中,两次测得的溶液pH相差明显,其合理的解释是;
(6)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给上述分析、猜想及解释以佐证。
请简单叙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合肥一中2011~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三化学试卷参
考答案
一.选择题;(48分)
二.非选择题(52分)
17 . (10分)(1) 2H2S + O2 = S + 2H2O ;(2分)
(2)2MnO4-+16H++ 10Cl- =2Mn2++5Cl2↑+8H2O (2分);溶液变蓝。
(1分)
(3) Al3++3NH3·H2O = Al(OH)3↓+3NH4+ (2分);防止倒吸。
(1分)(4) Mg(1分);溶液恢复红色。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