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物品归属权的干预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物品归属权的干预方案
三岁左右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
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
其实这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
国外的教育专家常说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
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
顺利渡过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现特别明显时不要和他较真顺着他即可。
这个时间差不多要三四个月(视孩子情况不同而定)。
之后寻找到适当的机会,即别的孩子与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时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给你玩,你高兴吗?”当他点头时再告诉他“你把玩具分给别人玩,他们也很高兴”。
就此可以打住,别马上强迫孩子。
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让他尝试把玩具分给别的孩子,通过练习他知道玩具是属于他的,分给别人玩之后还是会要得回来,和别人分享大家都快乐,这样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
大部分孩子在三周岁前后进入分享阶段
注意1: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行为!
注意2: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就是拒绝
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三四岁的孩子进入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块饼掰掉一点给孩子,孩子会哭闹不止拒绝接受,成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们破坏了孩子对完美的感觉。
什么是物权意识敏感期
宝宝在两岁左右进入幼儿的物权意识敏感期,主要表现为:
1.语言方面——重复使用我的、我的。
2.动作方面——伴随攻击行为。
3.情绪方面——易冲动且不能自制
如何引导物权敏感期内的宝宝
1.及时发现,适时引导
根据宝宝日常的日常反应,判断宝宝是否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
在冲突出现端倪时给予适当的教育。
首先,爸爸妈妈必须明白,这是宝宝小人生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出现的特殊时期,并不是宝宝任性自私,一味想着要板正宝宝的思想,让宝宝改掉这“坏毛病”。
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宝宝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
2.侧面引导,避免正面和孩子“较真”。
当儿童物权敏感期出现时,反复多次让宝宝尝试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并让他意识到,分享出去的玩具是可以拿回来的,这
玩具依旧是属于他的。
但如果宝宝出现抵触心里,别强迫,另找机会多次尝试。
让他主动愿意分享。
3.必须禁止“逗孩子”的行为。
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宝宝,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宝宝,强抢宝宝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
此外,当宝宝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就是拒绝宝宝的享,将给宝宝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宝宝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4.针对不同的物权敏感期进行因材施教。
对于确实是宝宝自己的物品,当宝宝出现物品敏感期时,不要强迫宝宝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应征得宝宝同意时让其自愿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当宝宝对其他小朋友的物品产生归属意识时,一定注意不要让宝宝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应引导其用自己喜欢的物品和对方交换;当宝宝对公共的物品产生归属意识时,引导引导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大家排队轮着玩。
完成任务后请家长:
1.在任务卡上签字完成日期及您的名字。
2.任务卡签字后,次日请让孩子带回幼儿园。
每一周的“任务”,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更是家长与孩子美好的亲子时光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