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2019精选教育观察积累,具体生动小学生习作指导.doc

2019精选教育观察积累,具体生动小学生习作指导.doc

观察积累,具体生动——小学生习作指导每当学生看到自己习作上“欠具体生动”的批语时,他们就会皱着眉头嘟着嘴:老是这样,我也不知怎样才能写得具体生动。

平时,同学们也经常抱怨没东西可写,或文章写不长。

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老师这样一要求,学生就像“挤牙膏”似的生拼硬凑,甚至边写边数字数。

有的同学认为平时写不出文章来是因为没有活动或没有出去玩,可这些同学即使出去玩了也往往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一篇文章写下来,就像“流水帐”,一条条、一步步地罗列着所经之事,全然没了意味。

究竟老师如何指导,学生的习作才具体生动?观察是基础,积累是关键,运用是目的。

每次习作训练不贪全求美,要让学生一次一得,反复修改,逐步扩充,最终达到具体生动。

至于习作的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前人之述多矣,我就《记一次活动》谈谈我指导学生习作具体生动的具体做法。

一、仔细观察,用心体验。

习作前,我组织学生观看比赛或参加活动(课间活动最省事),并给每个同学发一张“活动观察记录表”,提示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体验:活动前场内场外的总体情况(参赛者的准备情况、精神面貌、观众的多少、观看前的准备等),你的整体感受(紧张、热烈等)。

活动中参赛者的语言、动作、神态,观众的语言、动作、神态;你作为观众或参赛者的心理怎样;活动结果出来时场内场外的表现。

活动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或有什么启发。

这样,学生在活动前就明确了观察的内容和目的,在活动中他们就会留心观察,细心体验。

活动一结束,我就让他们先填写“活动观察记录表”,接着全班交流,然后整理好记录表的内容并完成习作。

这次习作,我不提过多过高的要求,只要学生有兴趣写出来就行,目的在于了解每个学生的习作基础,以便在后面的训练中能做到因材施教。

以上训练,我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从观察体验到表达,解决了学生无从写起和无话可写的问题,习作内容自然就具体了。

当然,要真正达到具体生动,还离不开后面多次、系列地训练。

把事情写具体 Word 文档 (3)

把事情写具体 Word 文档 (3)

写一件事——把事情写具体一、把六要素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结果或起因、经过、结果二、把过程写具体想写具体就要仔细的观察,观察时要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记。

多看就是仔细有序的看,不漏掉每一个细节。

有序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看,由整体到部分,也可以由外到内,由远到近等等。

多听就是在生活中仔细听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听一听自然万物发出的声音,在作文中用象声词把他们描述出来,就会让人觉得生动具体。

例如喜鹊的喳喳声、流水的哗哗声。

多想就是观察时多动脑筋,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要多动脑筋想想,这种事物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点等等。

多问就是在观察时碰到的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就要多问老师、家长或者同学。

多记就是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记在本子上,写作时翻出来看看。

三、写出真情实感写熟悉的生活、人物真实:事真实、话真实、情真实怎样去写事呢?怎样做事,就怎样去写。

交代六个方面:动作、看见、说话、听见、感觉、想。

写出六类句子:动作句,看见句,说话句,听见句,感觉句,想句。

例如: A:动作句:1):他扭过头。

2):他站在地上。

B:看见句:1):他看见小龙站在地上。

2):她看见窗台上放着一摞本子。

C:说话句:1):他说:“哎,你别走哇。

”2):小明唱道:“美丽的草原……”D:听见句:1)我听见老师大吼:“都坐好!”2):他听见“汪汪汪”的狗叫声。

E:感觉句:1):我觉得饿。

2):小明觉得他人品很好。

F:想句:1)他想:太渴了,我要喝水。

2)我想:这支花太漂亮了,我要买下它。

连话:小明在散步,看到路边的树丛中有一朵红花(看见句),觉得很漂亮(感觉句),想:这么美丽的花儿,我要拿回家插在花瓶里。

(想句)他走到花前(动作句),折断花(动作句),然后拿着花(动作句),走了。

所以,我们要把事展开、写具体,只要把做事的一个一个行为,按照正确的顺序写出来,就可以了。

例:摘花星期天下午,小明在公园玩。

走着走着,他看到路边的树丛中有一朵红花,觉得很漂亮,想:这么美丽的花儿,我要拿回家插在花瓶里。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摘要:关键词:小学阶段,学生写的叙事类作文不下百篇,可学生常把事情写成“流水账”,作文没有生机,枯燥乏味,读来味同嚼蜡。

“写得不具体”让老师们伤透脑筋;而因为“流水账”相对好写,要多长就能写多长,所以学生们却是“乐此不疲”,这极大地阻滞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如何指导学生在记清一件事情的基础上把事情写具体呢?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确定“着力点”,加工渲染。

要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首先要寻找写作的“着力点”,也就是的高潮在哪里,哪里最能“出彩”。

这就必须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支撑,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入手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与鉴赏能力,以确定“具体写什么”的问题。

1、学生围绕主题自主确定。

这就要求教师从低年级起,在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课上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训练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围绕主题组织语言、突出中心的技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多数学生能基本确定“着力点”,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恰到好处地对作文进行润色加工,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借助外力推动其思维与情感的碰撞。

2、以读定写,即以读者的要求来确定要把什么写具体。

(1)指导课上,不断“追问”。

在习作指导课上,我常会让学生确定好主题及内容,在组内讲一讲自己想写些什么,并提倡听的同学“插话”,顺势“追问”。

如:某位学生在谈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时,学生听得入了迷,便追问“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当时表情怎样,心情怎样”“别人怎么评论的,你心里有什么想法”……问得越多,答得越多,写出的习作就越精彩。

这样,学生在不断地说明白、写明白的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到习作的关键点应该在哪里,应该把哪里着力描写就能抓住读者的心。

这是学生自悟自得的,其效果自然要比老师的生硬灌输与统一要求要好得多。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些追问是无价值的,所以,对学生的问,教师要起到相应的控制与引领作用,学生也要学会筛选和甄别。

(2)讲评课上,提出建议。

遇到有典型意义的例文,讲评课时我就会问学生“你们想要知道什么而没有写清楚?”“如果把哪里写具体就生动感人了?”同时倡导学生就没有听(看)明白的地方质疑,请作者当堂解答,师生共同评价。

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教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一、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物、事
为了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要求学生把课外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感受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

观察人物时要提醒学生,不光注重他的五官衣着,更要留心他的神态、动作、语言,他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这样说和做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你对他的所做有什么看法?观察事物要抓住它的特征。

如:“花”,抓住它开放时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的颜色和气味等。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定时抽查学生的观察日记本,对其中写得生动、具体的片段,适当进行点评。

二、指导学生描写细节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写作时抓住“细节”才能使人物生动形象的再现。

描述“细节”时教师要作具体安排、细微引导。

三、经常进行扩句练习
扩写能把所要表达的事物形象的展示给读者。

例如:“同学走进学校。

”按扩句的要求,应在同学们前边加上一个词。

但我要求学生再进行一些联想,力求把同学们走进学校的情景描述得更加具体。

向学生提示:哪个班的同学,怎样走进学校。

如:三年级的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学校。

这样学生就纷纷把自己脑海里闪现的一幕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

总之要让学生把作文写具体,教师要做学生的有心人。

对学生的
要求和指导要做到经常性,也要灵活多样。

这样才能使学生把作文写的形象、生动、具体、有序。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记事作文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记事作文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记事作文第1篇: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记事作文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语文园地上就出现了写事的小作文,虽然二年级并不要求具体的字数,也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所约束。

但要想把一件小事完整的写下来。

对刚接触写作的二年级小学生来说绝非易事。

那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事的作文呢?首先:教师要先写好下水文。

写作文时要先让学生们学会模仿。

下水文对低年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示范*的小作文是必不可少的。

就像要先给学生们一根“拐棍”一样,再让学生们逐步地走上写作的台阶。

接下来教师就要告诉学生在动笔之前,先仔细地想一想,你想写件什么事?在你的生活和身边中哪件小事留给你的影响最深?挑选出来。

在全班里让学生们说一说。

当然学生们的表达肯定会颠三倒四,想到哪里说那里,他们的看法或许有些幼稚、可笑,教师可以试时的做些引导。

最后告诉学生们写事作文的方法: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对于说写不一致的孩子,提醒他们,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另外,要想让孩子的写话通顺流利,平时得多写写,如坚持每天写一两句话,每周写一两篇日记等。

千万不要着急,慢慢来,相信孩子一定可以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的。

你还可以指出有时候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写日记作文需要早起步。

对低年级同学来说,日记不失为一种有产的训练形式。

1.写好一句话一年级同学学完汉语拼音后,就可以开始有意识地教给他们一些简单句式,如:“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谁看见什么”等,指导他们借助汉语拼音写一句话的日记,来记录自身在一天里的点滴见闻,记载自身在一天里特有的发现或亲身的感受。

不能每天都写差不多的话,那就没有意义了。

因此,日记的内容应该每天都是新鲜的。

指导学生把习作写具体

指导学生把习作写具体

指导学生把习作写具体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都要教授学生写作。

然而,很多学生却面临着写作的困难,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转化为具体的文字表达。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困难,我们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将他们的习作写具体。

一、明确写作目的首先,指导学生明确自己写作的目的。

学生需要知道他们想要写作什么,以及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只有当学生明确了自己写作的目的,才能帮助他们将思想和观点转化为具体的内容。

例如,如果学生写一篇说明文,他们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要说明的内容,以及他们的读者需要了解什么。

二、拓展词汇其次,指导学生拓展自己的词汇量。

拥有一个丰富的词汇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描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当学生知道如何使用更多的形容词、动词和名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他们会变得更有自信。

教师可以通过结合一些词汇练习和讲解常用词汇来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词汇库。

三、使用具体的例子指导学生使用具体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许多学生在写作时,过于泛泛而谈,不够具体。

他们的论点不够清晰,缺乏有力的支持证据。

我们的教学作业不只是要求出自己的论点,更要求将思考贯穿证明中。

通过为他们提供一个有关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主题,教师可以很容易地教导学生如何以具体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比如:“孩子们阅读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建议每天阅读30分钟或者每周阅读一两本书”。

然后提供一些他们可以使用来支持这个观点的具体例子,比如说:“调查发现,每天阅读30分钟的学生,在阅读成绩方面表现更好”等。

四、注重细节写作中的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没有注意为读者提供足够的细节。

这样会使读者难以理解他们要表达的内容。

因此,我们指导学生注重细节,要求把文章写得尽量具体,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

例如在写一篇游记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注重细节,描述景点的风景、环境、气氛、活动等细节部分配合快乐游玩的故事,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总之,指导学生将习作写具体并不容易。

(完整word版)把事情写具体

(完整word版)把事情写具体

那如何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首先我们要明白,想要把一件事叙述清楚说完整,必须要把六要素都交代清楚,记叙文六要素指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事文章,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写清了“六要素”,人们对这件事才会清楚、明白。

在这“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而“经过”部分又是记叙的核心,是头等重要的,是记事文章成败的关键,是必须要写清楚,具体的。

◆找准题眼,情感线索贯始终。

我们在经历事情的过程中总会有某种情感占主导地位,如半命题的作文,一件____(快乐、兴奋、后悔、难受……)的事,习作时可以把最主要的情感放到题目中,就能够确定文章的情感基调,你就能把情感表达清楚。

◆理清顺序,详略得当巧安排。

记事的文章大都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事情的经过,最后写事情的结果。

如写游戏类作文,可分成游戏前、游戏时和游戏后三个部分,这样理清顺序,写文章就会言之有序。

在理清顺序后,就要确定文章的详略了,只有将重点部分详细写,才能突出文章中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注意事件发生的顺序。

要把一件事情交代明白,必须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来写,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比如,打扫教室卫生这件事,记述的时候就要按照上凳子、扫地、下凳子、拉齐桌椅这样的顺序来写。

如果先扫地再上凳子就不行了,事件的顺序就乱了。

2.写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注意抓住细节,也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文章就写具体了。

举例:看一个同学们经常写的活动的例子——《拔河比赛》“嘟——”随着一声短促的哨声,比赛开始了。

“三一班加油!”“三五班加油!”双方啦啦堆都在使劲为自己的班级加油。

你看三一班的那个小胖子,脸都喊得通红,恨不得自己冲上去祝队员们一臂之力。

别管他们喊得多响,丝毫不能分散队员们的注意力。

你看双方队员都把脸绷得紧紧的,咬着嘴唇,眼睛盯着前方,胳膊夹着又粗又长的拔河绳,两手一前一后抓着,身体向后倾斜着,使劲把绳子往自己这一边拔……如此,语言、动作、神态相结合,把热闹的拔河场面真实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作文范文之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作文范文之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篇一:怎样指导学生把作文内容写具体】怎样指导学生把作文内容写具体把作文内容写具体,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但是怎样指导学生把作文内容写具体,是作文指导中的一大难题。

常听有些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还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了尝试,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自己在作文教学探索上也有一定的收获。

1从生活中取材,写真实的事情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学生首先要热爱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远离了现实生活的文章自然就成了无源之水。

作为学生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才能储备写作素材,建立起自己写作的“材料仓库”。

只有从生活中取材,写真实的事情,才能废除套作,写出新意,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要求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并不是像照相机那样,把生活的镜头无选择的搬到作文中来。

巴金的《海上日出》开头写道:“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常常”是说明作者多次观察了海上日出的景象,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去粗取精,才写出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学生作文也是这样,记一件事,写一个人,在平日观察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完成要写的内容。

2展开合理想象,积极思维【篇二:如何指导学生把习作写具体】龙源期刊网 .cn如何指导学生把习作写具体作者:李通光摘要:结合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着手,提出了让学生把习作写具体的方法。

关键词:习作;具体;方法冰心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南开中学有个学生,他的作文曾经获得过120分,100分已属罕见,120分怎么来的呢?原来,这个同学在那篇不长的文章中,竟一口气用了十二个“十分”。

如“今天天气十分好。

”“花儿十分香。

”“风景十分美。

”“我们玩得十分高兴。

”老师读后,风趣地说:“就给你打120分吧。

”我们老师在教习作的时候最头疼的是学生写不具体。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把习作写具体呢?一、扩写引路,明确方法经常进行扩写训练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什么习作是笼统的,什么习作是具体的,同时掌握把空乏变成具体的“金钥匙”。

指导小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指导小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指导小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异想天开”的想象,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本应为他们提供取之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

然而大部分学生害怕作文,提起笔来无话可说,写的文章如记流水帐,干瘪瘪的。

出现写作时这种“无米之炊”的现象,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一概地抱怨学生,也应检点一下自己的指点是否得体、有效。

我认为要使学生的作文写得具体、生动,老师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指导。

一、指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说。

这点乍看起来好像与“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关系不大,拉不上纲,其实学生作文写得不具体,无话可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因为一切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

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就是一个作文素材的积累过程。

如何使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呢?我尝试从以下方面作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

老师让学生在参与正常的学习生活的同时,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符合小学生兴趣的课外活动,如登山、野炊、春游、学雷锋活动、各种主题班会等,充分利用乡土教材,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去。

二是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事物,教给他们观察事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如从整体到部分),学会按一定顺序去观察事物(如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中人、事、物、景的习惯。

这点的指导尤其重要,老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来训练。

像利用挂图、幻灯片、课件、具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每一篇课文的插图都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然后请多些同学说,说完后老师对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留心听,认真思考,然后要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和别的同学观察到的进行比较,要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教师观察到的进行比较,要学生把自己观察到和文本进行对比,从中悟出为什么其他同学看到了的自己没有看到,为什么老师看到了的自己没有看到,为什么作者写到了自己没有发现到。

怎样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怎样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怎样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作文“内容要具体”,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

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孩子的作文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记“流水帐”,泛泛而谈,内容空洞而笼统。

即使是很熟悉、很精彩的人或事,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也写不具体。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些毛病,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呢?一、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作文源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课标》指出:留心周围事物,强调的也是对生活的观察。

学生在写作中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或千篇一律,就是因为头脑中信息储备量少,观察不够。

在他们的眼中什么都是平淡无奇的,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写。

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好的事物,有趣的事情,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寻常的生活中发现亮点,并要积极地为学生观察创造条件,适当地组织课内外活动,比如游戏、竞赛、制作、表演等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捕捉细节中的情趣,培养观察能力。

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做到有目的、有顺序(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有方法(动用多种感觉器官)、有耐心。

观察并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我们还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应,可以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心灵去感悟。

只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体验才会更丰富,更深刻。

我在教学生“如何抓住特点写景时”,就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观察花草树木,提醒学生注意看叶子的形状、花的颜色、大小、姿态,并要学生动手轻轻地摸一摸,是个什么感觉;用鼻子去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还让学生发挥想象:看到这种植物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不仅看得认真,而且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有些孩子想到了描写这种植物的诗句,有些孩子被小小的植物身上那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

这个过程的引导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而且通过观察,孩子们积累了写作的素材,认为写作文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指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

指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

指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作者:陈远亮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年第06期小学阶段,学生写的叙事类作文不下百篇,可学生常把事情写成“流水账”,作文没有生机,枯燥乏味,读来味同嚼蜡。

“写得不具体”让老师们伤透脑筋;而因为“流水账”相对好写,要多长就能写多长,所以学生们却是“乐此不疲”,这极大地阻滞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如何指导学生在记清一件事情的基础上把事情写具体呢?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确定“着力点”,加工渲染要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首先要寻找写作的“着力点”,也就是文章的高潮在哪里,哪里最能“出彩”。

这就必须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支撑,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入手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与鉴赏能力,以确定“具体写什么”的问题。

1、学生围绕主题自主确定。

这就要求教师从低年级起,在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课上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训练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围绕主题组织语言、突出中心的技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多数学生能基本确定“着力点”,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恰到好处地对作文进行润色加工,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借助外力推动其思维与情感的碰撞。

2、以读定写,即以读者的要求来确定要把什么写具体。

(1)指导课上,不断“追问”。

在习作指导课上,我常会让学生确定好主题及内容,在组内讲一讲自己想写些什么,并提倡听的同学“插话”,顺势“追问”。

如:某位学生在谈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时,学生听得入了迷,便追问“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当时表情怎样,心情怎样”“别人怎么评论的,你心里有什么想法”……问得越多,答得越多,写出的习作就越精彩。

这样,学生在不断地说明白、写明白的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到习作的关键点应该在哪里,应该把哪里着力描写就能抓住读者的心。

这是学生自悟自得的,其效果自然要比老师的生硬灌输与统一要求要好得多。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些追问是无价值的,所以,对学生的问,教师要起到相应的控制与引领作用,学生也要学会筛选和甄别。

指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

指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

指 导学生把事情 写具体
其境 , 如见其人 , 我 指 导学 生 用 放 “ 慢镜头 ” 的方 法捕 捉人 物 的神 态 ,分解 人 物 的动 作 , 内讲 一讲 自己想 写些什 么 ,并 提倡 听的 同学 再 现 人 物 的语 言 , 投射人物的心理 , 定 格 那 “ 插话” , 顺势“ 追 问” 。如 : 某位 学生 在谈 自己 些 难 忘 的瞬 间 与“ 特写” , 追 忆 有 意义 的场 景 “ 难 忘的第 一次 ” 时, 学生 听得入 了迷 , 便追 问 与 感悟 。 这样 , 学生 就不 愁 没话 可说 , 学 生 的 “ 你 当时是 怎么做 的 ” “ 当时表情 怎样 , 心情 怎 习作也 就有 声有 色 , 有血 有 肉 了。 样” “ 别 人 怎么 评 论 的 ,你 心里 有 什么 想法 ” 3 、 合 理想 象 , 善 用修 辞 。 问得 越 多 , 答得越 多 , 写 出的 习作就越 精 想象 力 比知识 更重 要 , 一切 创造 都是 从 彩 。这样 , 学 生在不 断地说 明白 、 写 明 白的实 想 象 开始 的 。经常 展 开 自己想 像 的翅 膀 , 或 践 中 ,不 知不觉地 感悟 到习作 的关 键点应 该 进 行恰 当的联 想 , 能使 思 维新 颖 独特 。而运 在 哪里 ,应 该把哪 里着 力描写 就能 抓住读 者 用 比喻 、 排 比、 拟人 、 夸张等修辞 , 可 以增 强 的心 。 这是 学生 自悟 自得 的 , 其效 果 自然 要 比 语 言 的 生 动性 , 变抽 象 为 具 体 , 使 无 形 变 为 老师的生 硬灌输 与统一要 求要 好得 多。 当然 , 有 形 。为 了训 练学 生 驾驭 修辞 的能 力 , 我 在 在 这个 过 程 中 ,也 有 些追 问是 无 价值 的 , 所 学 生 的 “ 自主 性 作业 ” 和“ 童眼看世界” 中设 以, 对学 生的问 , 教 师要 起到相 应 的控制 与引 置 了“ 特色 句 段” 专栏 , 学 生 每周 可 以在 这两 领 作用 , 学 生也要 学会筛 选和甄 别 。 份 作 业 中任选 一 份 进 行 练 习 。在 这 个 专 栏 ( 2 ) 讲 评课 上 , 提 出建议 。 遇到有 典 型意 中 ,学 生要 先 摘 抄 课 文 中或 课 外 书籍 中 的 小学 阶段 , 学 生写 的叙 事类 作文 不下 百 义 的例 文 , 讲 评 课 时我 就 会 问 学 生 “ 你 们 想 “ 特 色 句段 ” , 即 使用 修 辞 手 法 的 句 段 , 然 后 ” “ 如果 把哪 进 行 仿写 。 篇, 可学 生 常 把 事 情写 成 “ 流水账” , 作 文 没 : 要知 道什 么而 文章 没有 写清 楚 ? 有 生机 , 枯 燥 乏味 , 读 来 味 同嚼蜡 。“ 写得 不 : 里写具 体 就生 动 感人 了?” 同时倡 导 学生 就 由 于学生 的语 言底 子 薄 , 常 常会 被 这些 具体” 让 老师 们 伤 透脑 筋 ; 而 因 为“ 流 水账 ” 没有 听( 看) 明 白的地 方质 疑 , 请作 者 当 堂解 特 色 句 段 难住 , 百 思不 得 其 法 , 我就 教 给学 相对好写 , 要 多 长 就 能写 多 长 , 所 以学 生 们 答 , 师 生共 同评 价 。 长 此 以往 , 学 生 就明确 了 生“ 想 象修 辞 创特 色 ” : 专 心揣 摩 想要 描 述 的 却是“ 乐此 不 疲 ” , 这极 大 地阻 滞 了学 生 习作 应该 把什 么写 具体 , 才 能打 动人 心 。 事物 , 根据 它 的表 象 或特 点加 以想 象或 展开 能 力 的提 高 。 如何 指导 学生 在记 清一 件事 情 联想 , 想 到 什 么 就 写什 么 , 再 配 以适 当 的修 的基础 上 把事 情 写具 体 呢 ?对此 , 我 进行 了 二、 多种 方法 指导 , 写出精 彩 辞手 法 , 最 终成 形 。 这样 天 长 日久 , 学生 运用 些探 索 。 修辞 、 锤 炼 语 言 的 能力 有 了显 著 提 高 , 学 生 定好 了把 什 么 内容写 具体 之后 , 接 下来 的作 文也 会写 得具 体生 动 、 耐人 寻味 。 确定“ 着 力点 ” 。 加工 渲染 就要 指导 学生 怎样 写具体 。 我 主要 采取 了 以 4 、 感 动 自我 , 流露 真情 。 下方 法 : 我 时常提 醒学 生 : “ 要 想打 动读 者 , 先要 要把 作 文 写得 具体 、 生动 , 首 先要 寻 找 1 、 细 致观 察 , 勤于 练笔 。 能感 动 自己 。 ” 正 所谓激 情 融 于心 中 , 翼 睛流 写作的 “ 着力 点 ” ,也 就 是文 章 的高 潮在 哪 要 把 事情 写 具 体 , 仅 仅 知道 “ 要把 哪里 于笔 尖 。在教 学 中 , 我常建议学生“ 自我 陶 里, 哪 里最 能 “ 出彩 ” 。这 就必 须 以学 生 的情 写具 体” 是不 行 的 。可 如 果没 有 平时 细致 的 醉 ” , 闭上眼睛, 静静 地 回忆 或 想 象 事 件 , 让 感 体验 为 支撑 , 从 思 维训 练 的角 度人 手来 提 观察 ,就 不知 道 写到 怎样 的程度 就 是具 体 、 学生 的心 沉浸 于事 情之 中。自己感 动 的那 一 高 学 生 的 自我评 价 与鉴 赏 能力 , 以确 定 “ 具 真实 而生 动 。为 了训 练 学生 的 观察 能力 , 我 刻 , 也 正是 积情 薄 发之 时 。 有 感而 发 , 有 情 而 体 写 什么 ” 的 问题 。 常在 各种 班级 活 动 中随 机 寻找 “ 小模 特 儿 ” , 写 ,这时 流泻 于 笔端 的 不再 是 生硬 的叙 述 , 1 、 学 生 围绕 主题 自主 确定 。 这 就要 求教 指导 学生 调 动各 种感 官 , 对“ 小模 特 儿 ” 作非 而是 灵动 的音 符 。 师从低 年 级起 , 在阅读、 口语 交 际 、 习作课 上 常细 致 的观察 , 并 及 时记 录 。观 察 的 内容尽 5 、 巧用评 价 , 激发 潜 能 。 加强 这 方 面 的 指导 , 训 练学 生 的语 感 , 潜 移 量 丰 富 , 时 间不 一 而 足 , 上课 、 班会 、 体 育活 可 采用 多种 手段 , 如伙 伴评 , 教 师评 , 评 默化 中提 高学 生 围绕 主题 组 织语 言 、 突出中 动课 甚 至 晨 会 前 的安 检 时 间 都 可 以利 用 起 后议 —— 议后 改 —— 改再 评 , 并 结合 运 用 即 心 的技巧 。经过 一段 时 间 的训 练 , 多数 学生 来 。 如: 在 学习 《 两小 儿辩 日》 一课 时 , 有 一个 时评 价 、 阶 段评 价 、 过程 评 价等 方式 , 不 断 激 能基 本确 定 “ 着力 点 ” , 但 仍有 部 分学 生 不能 表演 展示 的环节 ,请 两 位 同学 扮演 两小 儿 , 发学 生创 作 的 欲望 。老 师 在评 价 时 , 要 放 下 恰到 好处 地 对作 文进 行 润色 加 工 , 这 就 需要 我来 演孔 子 , 进行 争 辩 , 同时, 提 醒 学生 仔 细 身 段 , 努 力 用一 双 孩 子 的 眼 睛 , 放 大 学 生 的 采取 一定 的 措施 , 借 助外 力 推动 其思 维 与情 观察 两位 同学 的表 现 。学生 表 演完 后 , 全班 优点 , 用 欣 赏 的姿 态去 评价 学 生 的习 作 。多 感 的碰撞 。 同学 对他 们 的表 现作 出 了点评 , 我 随 即布置 份理解, 多一 份 尊重 , 多 一些 欣 赏 和赞美 , 2 、 以读 定写 , 即 以读 者的要 求 来确 定要 课 后作 业 : 针对 两 位 同 学 的争 辩 , 进行 细节 让 教 师 的人 文 化 评 价 点燃 学 生 对 文 学 的 兴 把什 么写 具 体 。 描写 , 不求字多 , 片 段 即可 , 但要 鲜 活 生 动 。 趣, 激发 他们 习作 的潜能 。 ( 1 ) 指导课 上 , 不 断“ 追 问” 。在 习作 指 导 在下 一节 课前 , 选 几篇 写得 好 的和 写得 不好 【 作 者 单位 : 重 庆 市合 】 l 1 师范附属小学 课上 , 我 常会让 学生 确定好 主题 及 内容 , 在组 的 分别读 一读 并 进行 评价 。 由于 学生 都— - I 耩 蠢 。 薯 瓣 . 蠢 。 i 融 兰

“选取典型事例写人叙事”教学案例-2019年精选文档

“选取典型事例写人叙事”教学案例-2019年精选文档
提问生1:我都不选,会写方先生要我们定时阅读《读者》并写批注的事体现她的严格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这种要求对我学习很有帮助
师:喔,对你有影响,所以有感触,想写
生2:我也不会选刚才那4件事,我会写自己不会背书给她留堂 单独过关的事
师:你为什么要选定这件事呢?
生2:是我自己的事,印象很深
师:两位同学说得太好了!是啊,所谓典型,我认为应该是自己 最熟悉的、印象最深刻的、 感触良多的,在自己的生活中最具有代表 性的。例如《藤野先生》中写先生认真负责的品质时选取了“添改讲 义”一事,难道他这辈子认真负责就只干过这件事吗?当然不是,那 作者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这件呢?
师:每周应该叫周记
师:是啊,方先生有太多事例了,我们一时半会说不完,黑板也 写满了,我们就说到这吧,感谢郭霜同学,字写得比老师还好看。
老师很想知道,在你们心中,方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生1:有趣的人
生2:是个幽默的人
生3:她很严格
生4:平易近人
师:我们以她“严格”为例,用连线的方式请同学们在刚才说出
的6件事中挑选出适合这个特点的事例:
要求:1.在稿纸上写下人物5件事
2.根据人物品质特点进行选材
3.列出提纲,解释选择该材料的理由
师:因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请同学上台投 影分享选材思维过程,并解释选择该材料的理由,下课!
反思:刚拿到材料设计这节课时,我首先遇到选材的困惑,在几 件事例都符合中心的基础上如何界定“典型”性,没有唯一答案,难 道学生认为要详写的事例就是典型吗?不一定, 这又因人而异, 每个 同学选定的详写事例肯定有所不同, 那该怎样突破这一重点呢?后来 《藤野先生》中“添改讲义”一事给了我启发,于是我通过问题的设 计引导学生道出亲身经历熟知的,印象深刻的来界定何为“典型”事 例。本节方先生这一人物是我有意安排的, 原因在于她是学生共同的 “熟人”,预设学生围绕她应该会有事讲,有话说,那么学生便会积 极参与,乐于思维,课堂则活跃了起来,再用连线的方式对众多事例进行选择,直观明了,学生容易判断比较,使如何筛选典型材料这一 教学任务得到初步的落实。 其次,两则例文从学生习作到名家作品的 排列也有我的意图, 因为前者只是热身, 后者才更有指引和模仿的意 义,有一定的借鉴性和说服力!

初中作文导写 把事情写具体

初中作文导写 把事情写具体

这是一道列方程解应用题,我把题目看了 一遍又一遍,就是不知该怎样做。‘非算出来 不可’我心中暗暗地和它较起劲来,……可不 知怎的,脑子就像打了个死结似的,一点也想 不出来。 不知何时,我的同桌李洁悄无声息地凑了 过来,小声问道:“怎么啦?”我指着那道题, 无可奈何地说:“喏,进了迷魂阵了。” 她仔细地看了看那道题,默默地想了一会 儿,轻轻地说:“这道题要求什么?” “两次各倒出纯酒精多少升。” 我说。
写作导航
1 、 从熟悉的人和事,从自己切身体验的 生活中,寻觅使你感动、使你动情的事。
2、将事情叙述具体,交代清楚六要素。 要有人物的描写。(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
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友情提醒
1、围绕中心把事情写完整、具体。
2、叙事中多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段, 如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不仅颜色各异,而且姿态万千——有的 彬彬有礼,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倒挂枝 头,有的昂首怒放。瞧!那一株象美丽 的少女安详自若,那一株又象翩翩少年 笑迎秋风……一阵微风吹来,芳香四溢, 沁人心脾。
《看菊展》
具体生动的描写来源于对生活细致认真的 观察。朱自清说, “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 之细,都不能轻易放过。”而同学们对生活的 观察和感受却往往很粗浅,形成的印象就会很 模糊,所以在作文时对事物的描述也就很笼统。 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并且能够抓住要 领,找出规律,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对熟悉 的花草树木的观察可依照:根+杆+枝+叶+花+ 果的顺序对其色、形、味进行描摹;对人物的 刻画可依照:外貌+情态+动作+语言等进行描 写。只要我们坚持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克服 在观察时“熟视无睹”的毛病,细心体会,时 常练笔,就一定能够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如何指导学生叙述一件事

如何指导学生叙述一件事

如何指导学生叙述一件事在记叙文写作中,叙事是一项基本功。

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写作也就有了基础。

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那么,如何叙述好一件事呢?在作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选材要精,要选自己熟悉的事来写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尽量选择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感受深切的事来写,这样,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因而也最能感动人、最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要学会在周围发生的纷繁芜杂的生活现象中,选择有一定深度的、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的典型事例。

选材要“小中见大”,生活中许多具体的小事常常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也有深刻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写作时,更要注意选取那些看来很小而能反映出深刻意义的事情来写。

二、要写出事情所含的积极意义写记事的文章,不能单纯地把事情说一遍就完了,要写出事情所含的积极意义,使文章有个正确的中心,使人读了能受到启发和教育。

而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自然容易写出积极意义来,但我们经历的事大多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和细小的事情,这些小事不起眼,隐含的思想意义不显露、不容易看出,又如何写出它们的积极意义呢?这就必须在动笔写作前,要把它前前后后的经过想清楚,从中去寻找、去发现新的、美的、有意义的东西。

只有想清楚想明白事情中包含的意义,才能把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写得使人读来有耳目一新之感,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有些同学觉得有些亲身经历过的事,如自己做的错事之类,写不出它的积极意义。

这是因为他们缺少以小见大的思想认识水平,即从小事中见到大的东西——好的思想,好的品质等等。

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去发现“大”,这就要多观察、多思考。

三、在记叙的过程中,妥当地安排详写、略写和过渡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
小学阶段,学生写的叙事类作文不下百篇,可学生常把
事情写成“流水账”,作文没有生机,枯燥乏味,读来味同嚼蜡。

写得不具体”让老师们伤透脑筋;而因为“流水账”相对好写,要多长就能写多长,所以学生们却是“乐此不疲”,这极大地阻滞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如何指导学生在记清一件事情的基础上把事情写具体呢?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确定“着力点”,加工渲染
要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首先要寻找写作的“着力点”,
也就是文章的高潮在哪里,哪里最能“出彩”。

这就必须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支撑,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入手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与鉴赏能力,以确定“具体写什么”的问题。

1、学生围绕主题自主确定。

这就要求教师从低年级起,在
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课上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训练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围绕主题组织语言、突出中心的技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多数学生能基本确定“着力点”,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恰到好处地对作文进行润色加工,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借助外力推动其思维与情感的碰撞。

2、以读定写,即以读者的要求来确定要把什么写具体。

1)指导课上,不断“追问”。

在习作指导课上,我常会
让学生确定好主题及内容,在组内讲一讲自己想写些什么,并提
倡听的同学“插话”,顺势“追问”。

如:某位学生在谈自己“难
忘的第一次”时,学生听得入了迷,便追问“你当时是怎么做
的”“当时表情怎样,心情怎样”“别人怎么评论的,你心里有
什么想法”……问得越多,答得越多,写出的习作就越精彩。

这样,学生在不断地说明白、写明白的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到习作的关键点应该在哪里,应该把哪里着力描写就能抓住读者的心。

这是学生自悟自得的,其效果自然要比老师的生硬灌输与统一要求要好得多。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些追问是无价值的,所以,对学生的问,教师要起到相应的控制与引领作用,学生也要学会筛选和甄别。

2)讲评课上,提出建议。

遇到有典型意义的例文,讲评
课时我就会问学生“你们想要知道什么而文章没有写清楚?”“如果把哪里写具体就生动感人了?”同时倡导学生就没有听(看)明白的地方质疑,请作者当堂解答,师生共同评价。

长此以往,学生就明确了应该把什么写具体,才能打动人心。

二、多种方法指导,写出精彩定好了把什么内容写具体之后,接
下来就要指导学生怎样
写具体。

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 、细致观察,勤于练笔。

要把事情写具体,仅仅知道“要把哪里写具体”是不行的。

可如果没有平时细致的观察,就不知道写到怎样的程度就是具体、真实而生动。

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常在各种班级活
动中随机寻找“小模特儿”,指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对“小模特儿”作非常细致的观察,并及时记录。

观察的内容尽量丰富,时间不一而足,上课、班会、体育活动课甚至晨会前的安检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

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有一个表演展示的环节,请两位同学扮演两小儿,我来演孔子,进行争辩,同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两位同学的表现。

学生表演完后,全班同学对他们的表现作出了点评,我随即布置课后作业:针对两位同学的争辩,进行细节描写,不求字多,片段即可,但要鲜活生动。

在下一节课前,选几篇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的分别读一读并进行评价。

由于学生都看到了当时的情景,
自然就有了共同的认识与想法,对于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 、重演细节,放“慢镜头”。

有些事情是留在学生记忆深处的,感受自然不如刚发生的
事鲜活明晰。

为了让学生把事情写清楚,把人物写“活”,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我指导学生用放“慢镜头”的方法捕捉人物的神态,分解人物的动作,再现人物的语言,投射人物的心理,定格那些难忘的瞬间与“特写”,追忆有意义的场景与感悟。

这样,学生就不愁没话可说,学生的习作也就有声有色,有血有肉了。

3、合理想象,善用修辞。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一切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经常
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或进行恰当的联想,能使思维新颖独特。

而运用比喻、 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 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为了训练学生驾驭修辞的能力,
句段”专栏,学生每周可以在这两份作业中任选一份进行练习。

在这个专栏中,学生要先摘抄课文中或课外书籍中的“特色句 段”,即使用修辞手法的句段,然后进行仿写。

由于学生的语言底子薄,常常会被这些特色句段难住,百
再配以适当的修辞手法, 最终成形。

这样天长日久, 学生运用修辞、 锤炼语言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的作
文也会 写得具体生动、耐人寻味。

4 、感动自我,流露真情。

我时常提醒学生:“要想打动读者,先要能感动自己。


正所谓激情融于心中,真情流于笔尖。

在教学中,我常建议学生
自我陶醉”,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或想象事件,让学生的心 感而发,有情而写,这时流泻于笔端的不再是生硬的叙述,而是 灵动的音符。

5 、巧用评价,激发潜能。

可采用多种手段,如伙伴评,教师评,评后议一一议后
改一一改再评,并结合运用即时评价、阶段评价、过程评价等方
式,不断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老师在评价时,要放下身段,努 力用一双孩子的眼睛,放大学生的优点,用欣赏的姿态去评价学 生的习作。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教 师的人文化评价点燃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习作的潜能。

我在学生的“自主性作业”和“童眼看世界” 中设置了“特色
思不得其法, 我就教给学生“想象修辞创特色”: 专心揣摩想要 描述的事物, 根据它的表象或特点加以想象或展开联想, 想到什
么就写什么,
沉浸于事情之中。

自己感动的那一刻,也正是积情薄发之时。

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