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共融

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共融

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共融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传达情感,还能够传递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共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共融的现状和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从古代的雅乐、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戏曲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地的音乐开始相互借鉴和融合,中国传统音乐也不例外。

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积极参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融合。

近年来,中国传统音乐家纷纷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合作演出,推广中国传统音乐。

例如,中国古琴演奏家吕思清在世界各地举办音乐会,将古琴的独特魅力展现给全世界。

另外,中国传统音乐也积极融入到现代音乐中。

许多现代音乐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和音调,给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这种交流与融合不仅丰富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也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另一方面,世界音乐也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的全球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音乐家开始学习和演奏中国传统音乐。

他们不仅学习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还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例如,美国小提琴家泰莎·范·德·韦斯特豪森曾在中国学习二胡,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促进了世界音乐的多元化,也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然而,尽管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共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语言和文化差异是交流与融合的一大障碍。

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与世界其他音乐有所不同,需要通过翻译和解释来进行沟通。

其次,商业化和大众化的趋势也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许多传统音乐家面临着如何在商业化的市场中保持纯粹性和创新性的困境。

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也打开了中国一直以来固闭自封高傲自大的大门,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始不断的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

西方开始用传教的方式向中国传输某些宗教音乐、记谱法和乐器等等。

在此时,在中国也有人或有意或无意的开始向国人介绍西方音乐。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上海英美租界侨居的外国人创建了"上海公共管理乐队",19世纪80年代后半叶在海关总税务署名下创办了"赫德乐队"。

前者全是由外国人组成,后者则是由中国年轻乐手组成。

这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西方管乐队。

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主张推行“自强新政”,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他们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一切认为可以学习的东西。

一种“向西方学习”的思维方式传遍了中国。

康有为等人于1989年向光绪皇帝上书,向皇帝介绍德国的学制。

大力倡导开办新式学校。

在这个奏折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必须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科目。

而所谓的“歌乐”就是新式唱歌课。

全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的新学堂。

很多学堂开设了“音乐唱歌课”随着新学堂的建立。

我国近代学校教育迈出了第一步。

“学堂乐歌”这一名词也随之出现。

并且拉开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的大幕。

受西方和日本新式教育的影响,一些有识的音乐学者或音乐爱好者用各种方式积极在国内致力于音乐的普及教育。

学堂乐歌虽有一部分是创作歌曲,但大部分的创作方法主要是采自日本、欧美歌曲曲调,因此这些人在传授些西方的曲调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较为基础的西洋音乐的知识,比如简单的钢琴弹奏方法和些基本乐理等。

大量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使我国音乐文化产生剧变。

学堂乐歌的创作,对后来专业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推广,也使中国近代产生了最早的一批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

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人的音乐活动,对促进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本文分别从中西音乐的起源、发展道路以及中西方传统思维和艺术审美的观念比较入手,浅谈其相互间的差异及其影响。

中国音乐“源于本土”多为宗教性音乐;西方音乐源于希腊,宗教信仰仪式和音乐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中国音乐追求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便形成了对线形的偏爱;西方逐步确定了调式调性、复调、和声等系统理论及系统的演唱演奏方法;中国音乐特点为:五声音阶的调式结构,与文学、语言、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形式等。

西方音乐的记谱法、乐器乐队的组织、演奏技术的成熟以及作曲法都是值得学习的。

标签:传统音乐;西方音乐;文化;艺术审美一、中西文化内涵的比较文化是人类的根本特征,是人类的生活方式。

一个民族的文化犹如一条具有历史和性格的通往江海的河流。

音乐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样式。

陶玛在《文化变迁中音乐的纯洁性》一书中将音乐描述为一种“非言语的交流方式并由该文化的成员们所实践,它是宗教、语言和生活方式所勾画的一种文化。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不断深入的交流,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音乐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音乐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主要根源是人类文化,不同的文化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音乐。

正因为音乐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文化决定音乐,音乐反过来促进了文化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由于中西方在其文化传统,诸如语言、哲学、文学、宗教、造型艺术、地理、社会环境等,以及历史进程的不同,与其音乐以深刻影响和紧密联系。

因此,谈到中西音乐的关系问题,则必然涉及音乐与其文化背景和诸因素的比较。

东西方由于其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它们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文化是农业文化,其价值观是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观念体系;西方文化是工业文化,是以人权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中国文化是以生命为本的文化,即注重人的生命的安乐与长久。

它以感性为本体,把理性融入到感性中。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特征与区别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特征与区别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特征与区别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姓名dfd 学号:11213df下面我们分别来看,先看看中西音乐结构的比较,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曲式、“曲式结构”的差异。

一般来说,西方音乐的结构呢,它是具有逻辑性,它是建立在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所以我们说西方音乐它富有哲理也是在这儿。

中国音乐呢一般说是,它是一种散体性的结构,它不追求内在的一种张力,而是更多考虑的是一种自然的融入。

所以它展现的形式,它在形态上来看,主要是体现在一种多段连缀原则,是一段一段的,它不会是翻来复去的或者讲究材料之间的关系,它不是在这种关系当中进行的,而是一种很自然的一种流露,这是一般这么理解。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有很多品种是雅、俗两种文化相互渗透的产物。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内质特征和文化定位问题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指千百年来长期流行于中华民族聚居地区,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深入影响的,与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民俗文化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音乐艺术。

其主要部分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等品种。

二、艺术功能和音乐创作思维特点的体现音乐的艺术功能是音乐艺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生产实践所施行的实际效能、功用。

音乐的创作思维特点是指音乐创作的基本方式、思路等的特点。

艺术功能和音乐创作思维特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民间艺术实践活动中,艺术创作活动本身就有一定的“功利性”,即一定的功能要求。

所以在这里将两者归在一起来讲。

1、实用性和表现性。

民间文艺是产生在民俗活动之中的,它是为其所处民俗活动事项的实践需要而产生的,是其所处民俗活动事项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娱乐性和审美性。

在艺术功能中,这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审美包含娱乐,但不仅是娱乐。

民间器乐中,江南丝竹从风俗性活动的演奏到“大同乐会”的演奏,音乐从单纯的《老六板》发展到《中花六板》(借鉴了戏曲音乐中板腔变化的发展手法,将放慢加花手法更加丰富),曲目也从《行街》等八大曲发展到《春江花月夜》等,提高了这一乐种的审美价值。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论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区别与联系摘要:中国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显着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截然不同,故孕育出来的音乐固然有显着差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中西方音乐的联系又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音乐的音韵,作品目的,特点,演奏方式等等多个方面叙述东西方音乐的异同。

而对中国古典音乐将作重点论述。

关键字: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异同,演奏方式,乐曲特点。

1.中西方的差异1.1音列中国古典音乐是基于五声音阶体系的。

中国音乐起源早,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制作乐器。

中国不是没有七音,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知道,在商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七声音阶,但是,人们的审美取向使得中国古典基本上只是用五声音阶。

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加变徵,变宫为七音)在周朝已经确立,对应于现代七音体系里分别是Do Re Mi Sol La,并且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现在所指的主要是从16世纪末开始往后到19世纪末在西方主要是欧洲流行的音乐。

西方音乐在音列上是7音体系即现代通用唱名的Do Re Mi Fa Sol La Si。

中国古典音乐之所以要基于宫商角徵羽五音,也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古书里,五音为正声,万代不易,且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有密切联系,且在人体上还对应于人的五脏。

同时,中国音乐强调“中和之美”,重在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古人重视音乐的重要性,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五音是中正之音,可平衡人的身心,故五音是中国音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乐曲特点中西方音乐都经历有从独奏到合奏、由单声部到和声的发展过程,但是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独奏的地位更高,和西方音乐相比,对和声的重视程度则低得多。

在中国,音乐往往是陶冶人的性情,修养身心的手段之一,往往采取个人独奏方式,注重的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相对主观。

八年级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比较

八年级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比较

八年级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比较音乐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同地域、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本文将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一、音乐风格和特点中国传统音乐是源自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注重肢体语言、节奏和韵律的完美结合。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音调体系而闻名于世。

它强调五音的平衡和和谐,更注重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哲学思想。

西方音乐则源自欧洲,具有丰富的发展历史和多元的音乐流派。

西方音乐注重对旋律、和声和节奏的表达和探索,强调音色的多变和变化的动态特点。

它重视个体的情感和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有着更强的个人表达风格。

二、乐器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以古琴、二胡、笛子等传统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

这些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能够表达出中国音乐独有的韵味和情感。

古琴散发着古老而又深远的音韵,二胡擅长表达浓厚的民族情感,笛子则具有悠扬的音色。

西方音乐使用的乐器更为多样化,包括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

这些乐器在音色和演奏方式上都经过了长期的改进和创新,使得演奏者能够更加灵活地表达自己的音乐感觉。

三、音调体系的区别中国传统音乐采用了五声音阶的体系,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这种音调体系独特而纯净,音之间的跳跃较小,使得音乐具有稳定而舒缓的特点。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还注重对节奏和声韵的处理,增添了音乐的表现力。

西方音乐采用的是七声音阶体系,即音阶的每个音之间的跳跃都较为均匀。

这种音调体系使西方音乐具有更多的音乐变化和探索空间,能够表现出更丰富的情感和音乐性。

四、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注重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和与自然的关系。

它强调对道德、伦理和美的追求,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西方音乐则在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下,强调个体和自由的追求,更加注重对个人情感和艺术表现的强调。

西方音乐中普遍流传的爱乐精神也体现了西方文化中个人追求幸福和多样化的价值观。

浅谈20世纪中西音乐各自发展与交流

浅谈20世纪中西音乐各自发展与交流

导 我 们 如何 将 抽 象的 符 号 组 成的 乐 谱 , 通 过 对 作曲 家 的 理解 ,对 乐曲 的 理解 。通 过 熟 练的 掌 握 演奏 技 巧 , 加 入 自 己 的 创 作 进 行 演 奏 。无 论 是 从 初 步 的 识 谱 、技 术 与 技 巧 训 练 、情 感 表 现 与 作 品 艺 术 处 理 等 ,音 乐 美 学 都 有 着 其 丰 富 的 文 本 理 论 进 行 相 应 的 指 导 。本 文 旨 在 如 将 竹 笛 学 习 实 践 与 音 乐 美学 理论 加 以 结 合 论
加 典 型 的 控 制 和 自 由 两 级 分 化 , 在 二
十 世 纪 五 十 到 六 十 年 代 , 电 子 音 乐 新 流 派 产 生 , 体 现 了 科 技 发 展 对 音 乐 艺 术 的 影 响 。 电 子 音 乐 为 那 些 用 传 统 灵 感 寻找 音 色 的作 曲家 带 来 了灵 感 。
而 以 斯 特 拉 文 斯 基 为 代 表 的 心 古 典 主
中 西 方 音 乐 关 系 的 交 流 一 直 没 有 停 止
过 。
种 文 化 与 音 乐 之 间 架 设 桥 梁 , 以 使 其
沟 通 和 联 合 起 来 。 从 这 里 可 以看 出 ,
=十世纪中 国音乐的发展 :
l 0年 鸦 片 战 争 爆 发 , 闭 关 的 中 84 国 第 一 次 被 迫 向 外 敞 开 国 门 。 外 国 文 化 一 拥 而 入 。 这 也 是 中 国 近 代 史 的 开 端 。 而 这 时 中 国 的 传 统 音 乐 文 化 开 始
论音 乐美学 理 论对
提高竹笛演奏艺术水平的指导
■ 邱 锶
摘 要 :音 乐 美 学 理 论 对指 导 乐 器 演 奏 有其 重 要 的 意 义 。音 乐美 学 理 论 是 对音 乐 艺 术 总 体的 高 度 研 究 , 探 究 音 乐 的 本 质 和 内 在 规 律 性 的 基 础 理 论 学科 。它 客 观 理 性 的 讲 述 ,指 导 音 乐 中 的 种种 对 象 和 现 象 。引

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中国有着悠久的音乐历史和传统。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情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被融合到了现代音乐中。

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从传承和发展两个角度来谈谈这个话题。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相比于西方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徒制度进行的。

即使到了现在,传统音乐一些技艺的传承仍然离不开这种师徒制度。

这种传承方式虽然受到现代技术的冲击,但仍然保持着不俗的活力。

但是,面对现代化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在对传统音乐的学习上逐渐淡漠。

大多数年轻人被现代音乐所吸引,对传统音乐的欣赏和了解程度越来越低。

传统音乐为了具有适应现代需求的能力,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现代社会对于音乐的需求,通过创新让传统音乐充满活力。

传统音乐的传承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呵护。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如今,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平台越来越多,有许多机会让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幸运的是,一些成功的音乐剧、电影或者体育赛事已经将传统音乐融入现代的文化形态中。

传统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元素被巧妙地融入现代音乐演出,使得传统音乐得到许多年轻人的认识和欣赏。

同时,一些年轻人创新了传统音乐,将其发展成了更加现代化的形式,进一步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

除此之外,互联网、电视等媒体的出现,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

音乐类的综艺节目和音乐网站成为了许多年轻人欣赏和学习音乐的重要平台。

同时,数字化的音乐产业也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三、结论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虽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也有着许多有益的因素。

传统音乐的传承需要得到更多注重和呵护,使得其不断传承下去。

传统音乐的发展需要让传统音乐找到更加适合现代需求的模式,以融入现代社会。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摘要】中西音乐文化在音乐概念、音乐风格、乐器、音乐教育以及表演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异同点。

西方音乐强调和声和旋律的结合,注重个人创作和表达;而中国音乐注重音调和音色的和谐,更强调传统和文化内涵。

在乐器方面,西方音乐使用的乐器更多样化和技巧性强,而中国音乐则注重民族特色和传统乐器的运用。

音乐教育也有很大差异,西方注重音乐理论和技巧的传授,而中国注重学生的感悟和表现力的培养。

在表演方式上,西方常采用独奏或合奏形式,中国则注重群体演奏和和声。

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中西音乐文化相互借鉴,趋向融合。

吸收交流对于中西音乐文化的发展十分重要,文化交融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关键词】中西音乐文化、异同、引言、背景介绍、音乐概念的异同、音乐风格的差异、乐器的差异、音乐教育的差异、表演方式的异同、结论、吸收交流的重要性、文化交融的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也变得日益密切。

中西方音乐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和特点,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西方音乐在音乐概念、音乐风格、乐器、音乐教育以及表演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同时也有着相互借鉴和吸收的空间。

通过深入探讨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形式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这也为丰富和发展世界音乐文化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2. 正文2.1 音乐概念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的音乐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

在西方音乐文化中,音乐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强调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西方音乐强调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追求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技巧的完美。

西方音乐注重创新和个性,尤其是在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领域。

相比之下,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概念更加注重音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关系。

弦外之音的中西对话例子

弦外之音的中西对话例子

弦外之音的中西对话例子【实用版】目录一、引言1.介绍弦外之音2.中西对话的背景和意义二、中西音乐的特色与差异1.中西音乐的历史背景与特色2.中西音乐的差异三、弦外之音的中西对话例子1.例子一:古典音乐的融合2.例子二:民族音乐的碰撞与融合3.例子三:现代音乐的创新与交融四、弦外之音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启示1.文化交流的重要性2.音乐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3.创新与融合,促进文化多样性五、结论1.总结弦外之音的中西对话意义2.对未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展望正文一、引言弦外之音,是指在音乐演奏过程中,除了乐曲本身的旋律、节奏和和声之外,所传递出的一种情感、意境和文化内涵。

中西方音乐各具特色,它们的碰撞、融合与创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审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共通。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元、包容和繁荣的文化景观。

二、中西音乐的特色与差异中西音乐各具特色,源于它们不同的历史背景。

西方音乐源于古希腊,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受到了基督教、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等历史时期的影响。

因此,西方音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和声技巧,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

而中国音乐起源于远古时期,受到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强调和谐、平衡与集体意识。

因此,中西音乐在旋律、节奏和和声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弦外之音的中西对话例子1.例子一:古典音乐的融合古典音乐是中西音乐对话的一个典型例子。

19 世纪末,随着西方古典音乐传入中国,中国音乐家开始尝试将西方古典音乐的技巧和形式融入中国传统音乐中。

例如,黄自创立的“和声学”,成功地将西方和声技巧融入中国音乐,开创了中国古典音乐的新篇章。

2.例子二:民族音乐的碰撞与融合20 世纪初,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中国民族音乐开始走向世界。

这一时期,许多民族音乐家开始尝试将西方音乐元素融入民族音乐中,如民歌《茉莉花》的改编,成功地将西方和声和器乐演奏技巧融入其中,使民族音乐更具表现力。

西方音乐美学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

西方音乐美学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

西方音乐美学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传承中,传统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音乐美学也逐渐地传入了中国。

西方音乐美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相互碰撞,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影响和交流,给两种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启示和影响。

一、西方音乐美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区别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美学在音乐传统中的代表性作品、传播过程和美学理论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音乐理论方面,西方音乐美学注重和声、旋律和节拍三个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更注重音乐的平衡和谐。

例如,在古典音乐中,波尔多大教堂哥特式建筑所蕴含的和声理念,使得音乐在旋律、和声、节奏上都有着明显的美感。

不过这个和声理念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较少体现,在传统音乐中只有独奏乐器或单具有重要音色的乐器,才会注重和声。

二、西方音乐美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虽然在音乐理论上有所区别,但是西方音乐美学对中国传统音乐仍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西方音乐历史悠久,自古典音乐时代开始,以弦乐器、管乐器为主,曾经发展出许多代表性作品。

而这种器乐曲目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很少见,但是留下了很多的启示。

比如说,古典音乐中的副歌、主歌和前奏等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广场舞和农村歌舞中应用较多。

同时,演奏风格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中世纪流行的、乐队演奏的舞曲,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各种交响乐、无伴奏合唱中都有体现。

三、西方音乐美学对中国传统音乐创作的启示西方音乐美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的交流,根据学者研究,通常通过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进行。

尽管中国传统音乐在和声和旋律上不如西方音乐,但它在中国流传了俯拾即是的千年历程,其音乐理念和民俗特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例如,在现代音乐创作中,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吸取西方音乐美学的音乐元素,并加以创新及转换。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音乐也应该逐渐扩展其音乐元素,如增加和声构成,将传统音乐发扬光大,并拓宽音乐美学的思路。

试论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

试论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

试论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论文摘要: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中西方音乐也是各有千秋、互存不同。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滋生土壤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音乐的论述,对比了两种音乐的不同。

音乐是民族情感的血脉,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也是文化意志的灵魂。

和语言一样,音乐有着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差异,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中西方音乐上巨大的不同。

探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对于我们正确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及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建立现代音乐美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西方音乐的风格特征中国音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且受庄婵影响较大,追求神话出世。

勤劳质朴、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等成为一种集体潜意识,渗透在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

中国音乐的风格特征首先表现在音乐的线条方面,中国音乐是以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以表现曲调为主,属于单音音乐体系,旋律直接生成于诗、词、曲声韵的音响色彩。

其次表现在音乐的和谐方面,我国音乐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集体潜意识,因而和谐美成为我国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结构上讲究均衡、对称、平稳,以达到内与外的有机统一。

再次表现在音乐的意境上,包括对虚与实的追求和讲究传神。

音乐需要通过个人的技术、修养和对音乐的理解等来表达意境,只有虚实结合、动静相宜、变在其中音乐才具有魅力。

中国音乐大多是写意的作品,往往用虚拟含蓄的手法表现对象,更注重神似,虽然不像西方管弦乐那样丰满厚重,但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西方音乐史大概分为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

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的哲人便强调认识,认识自然、认识自身,追求知识,崇尚理论思考和抽象思维,重视发展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从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促成了教会调式理论记谱方式的早期探索,以圣咏为基础发展出继叙咏、附加段、以及影响深远的复调音乐,圭多发明唱名法,总结出四线谱来看,西方音乐的发展,离不开理性精神。

流行音乐中中西方音乐风格的碰撞与融合

流行音乐中中西方音乐风格的碰撞与融合

流行音乐中中西方音乐风格的碰撞与融合1. 引言1.1 介绍在这个信息传播日益便捷的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可以轻易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音乐形式。

中西方音乐的碰撞与融合正是这种趋势的产物,它不仅丰富了音乐作品的元素,还促进了各国音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通过深入探讨流行音乐中的中西方音乐风格碰撞与融合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音乐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推动音乐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1.2 背景流行音乐是一种融合了各种不同音乐元素的音乐形式,其中中西方音乐风格的碰撞与融合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在全球化的今天,音乐交流更加频繁,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日益增多。

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不仅体现在乐器、曲式、节奏和和声等方面,还涉及到音乐创作、表演和制作等各个环节。

中西方音乐风格的碰撞与融合源远流长,早在古代的丝绸之路时期,东西方音乐就开始相互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同文化的音乐经过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音乐体系。

在当今流行音乐中,中西方音乐的碰撞与融合更加明显,成为创作的灵感源泉之一。

通过对流行音乐中中西方音乐风格的碰撞与融合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间音乐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有助于推动全球音乐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本文将重点分析传统音乐风格的碰撞与融合、流行音乐中的中西方乐器融合、中西方曲式融合、中西方节奏融合和中西方和声融合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2. 正文2.1 传统音乐风格的碰撞与融合传统音乐风格的碰撞与融合是流行音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音乐风格逐渐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表达形式。

在流行音乐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传统音乐元素被融入到现代音乐中,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新风格。

在拉丁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碰撞中,我们可以听到传统的塔基托鼓和卡斯特内特琴被融入到流行乐曲中,赋予音乐独特的浓厚风格。

这种碰撞不仅让音乐更加多元化,也使得听众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

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

当代音乐2021年第4期MODERN MUSIC 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殷进良李悦[摘要]声乐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一直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各国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学习。

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至今,经历了与西方音乐文化相互排斥到相互借鉴的过程,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

本文主要是从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出发,了解西方音乐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进一步介绍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声乐发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中国民族声乐[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4-0196-03一、西方音乐文化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清末民初,由于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迫使中国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音乐文化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发生碰撞,由于西方教会学校的传教活动,使西方音乐进入中国的大门,逐渐进入中国民众的视野。

由于长期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国民众很难主动去接受西方的音乐文化。

但是当时一些思想进步的留学生已经开始去接触西方音乐,并开始主动去了解学习西方音乐文化,这说明西方音乐已经逐渐影响到传统音乐在中国民众思想中的地位。

19世纪末,西方音乐开始进入中国,由于人们意识到西方音乐的优点,这一时期出现了批判传统音乐的思想,但并未对传统音乐地位造成严重的影响,传统音乐仍处于主导地位。

19世纪末,在资本主义入侵、维新变法的影响下,西方音乐开始全面进入中国。

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教育方式,创办“新式学堂”。

同时我国的进步分子认识到音乐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校开设唱歌课并创编教材,学堂乐歌应运而生。

起初学堂乐歌采用的曲调大多来自于日本军队歌曲,再进行填词,后来就直接采用欧美曲调,自己编创的歌曲较少,有一小部分是根据我国的一些民间小调改编而成。

虽然学堂乐歌并没有自主创作歌曲,但是其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改革,而且还使中国民[收稿日期]2020-10-18[作者简介]殷进良(1973—),男,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悅(1996—),女,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

浅谈西方音乐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浅谈西方音乐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20世纪初期,我国音乐教育发展刚刚步入萌芽期,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深深影响了我国近现代时期的音乐发展。

本文回顾了西方音乐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旨在总结中西方音乐融合的经验,并给予当今音乐教育一定的启发性。

一、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明清以来,近现代中国经历了重大的历史转变,由于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中国的社会经济及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受到重大冲击。

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背景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近代的音乐教育主要来源于西方传教士的传教,传教士们在教堂或宫廷中传授西方教会音乐。

虽然他们的教学内容不是中国的本土音乐,但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启蒙和推动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音乐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的音乐教育进入转型萌芽时期。

此外,一批留学的中国音乐家将西方等国家的音乐和学校制度带回中国,并将其运用到我国的音乐教育中。

他们根据我国的音乐发展现状,对音乐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新的观点。

这些先进的音乐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和指引作用,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相关政策和法令不断颁布,与之配套的教材也日渐丰富,音乐教育建设开始步入正轨。

“五四运动”后,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学堂乐歌开始大众化,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师资需求比较迫切。

国家和政府教育机构开始重视对师资的培养管理,在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师教育发展机制与模式,这些举措加速了师范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步伐,也扩大了我国对音乐师资的需求,培养了近现代第一批专业的音乐家和教育家。

萧友梅是20世纪初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教育家,早年他一直专攻音乐学习,并先后在日本和德国的音乐学校留学,系统地学习了西方音乐表演、作曲理论及其他专业音乐知识。

留学归来后,他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始创办、管理专业的音乐教育机构,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

由他创办的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高等学府—“国立音乐院”,将西方音乐带进了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课堂,由此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开始步入全新的历史阶段。

民族音乐的传统与现代融合

民族音乐的传统与现代融合

民族音乐的传统与现代融合民族音乐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实现融合,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还能够注入新的元素,使其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融合方式以及融合带来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民族音乐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一、历史背景民族音乐的传统与现代融合,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其中包括西方音乐及其演奏技巧。

这种文化的冲击使得中国的音乐界产生了一种复兴传统音乐并融合现代元素的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音乐也在不断吸纳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其充满创新与发展的动力。

二、融合方式传统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有多种方式。

首先是演奏形式上的融合。

传统乐器可以与现代乐器进行合奏,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

同时,传统音乐可以用现代的演奏技巧进行重新演绎和诠释,使得音乐更富现代感。

其次,融合可以体现在曲调和节奏上。

传统音乐的曲调和节奏常常通过现代编曲手法进行改编,以适应现代听众的审美需求。

另外,歌词、主题以及表达方式的现代化也是一种融合方式。

传统音乐通过改写歌词、选择现代化的主题和采用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使其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

三、融合带来的影响民族音乐的传统与现代融合,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首先,融合使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传统音乐通过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吸引了更多的听众,增加了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其次,融合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可能性。

传统乐器与现代乐器的结合,曲调和节奏的融合,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元素和表达手法,丰富了音乐的形式和内涵。

另外,融合也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传统音乐得以吸收现代元素,保持了其活力和时代感。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的传统与现代融合是一种保护传统、创新发展的方式。

通过演奏形式、曲调和节奏的融合,以及歌词、主题和表达方式的现代化,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力。

同时,融合也丰富了音乐的创作元素和表达手法,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音乐体系。

这些古老而优美的旋律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对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音乐对现代音乐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赢得了国内外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其内涵丰富,旋律动人,可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传统音乐通过使用中国独有的音律体系,如五声音阶和十二律,传递着中国人的情感和思想。

第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对现代音乐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现代音乐家们常常借鉴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例如,在流行音乐中经常出现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这些乐器的独特音色为现代音乐增添了东方的韵味。

同时,传统音乐的曲调和旋律结构也为现代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音乐的演奏技巧和表演形式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对音乐情感的表达和艺术性的追求,这种追求在现代音乐演奏中得到了延续。

例如,一些古典音乐家对于音乐的表现力和演奏技巧的要求就来自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

此外,舞蹈结合音乐演奏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独有的表演形式,现代音乐中也经常会出现舞蹈演员与音乐家共同演出的场景。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对于现代音乐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音乐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吸引了大量外国音乐家和观众的关注。

在国际音乐舞台上,越来越多的现代音乐作品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力,也促进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音乐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它丰富了现代音乐的创作元素,提高了演奏和表演的艺术水平,并促进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同时推动其与现代音乐的创新与发展,使之继续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发光发热。

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比较

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比较

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比较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是两种不同的音乐形式。

传统音乐是指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而现代音乐则是从在二十世纪初期产生的音乐形式。

虽然两者的音乐形式和演奏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其形式包括雅乐、民乐、戏曲等,其中雅乐是一种古代宫廷音乐,被认为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

雅乐在音乐结构上注重旋律的节奏与调子的音响变化,通常采用七度或五度的音阶。

此外,雅乐的乐器形式也非常独特,主要由筝、琵琶、二胡、笛子、古琴等乐器构成,并且演奏者的技巧和修养很重要,对乐器的运用和演奏技巧的熟练程度也有严格要求。

二、现代音乐相比于中国传统音乐,现代音乐更加注重创意和自由,它的音乐形式和风格更加多样化。

在现代音乐中,通常采用流行、摇滚、电子、爵士等形式的音乐,这些音乐形式和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现代音乐中的乐器形式也与传统音乐有所不同,例如吉他、电子琴、鼓组等。

此外,现代音乐对于歌词的重视也非常高,歌词中代表了人们对于时代和社会变化的态度和思考。

三、两者的比较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在音乐形式、演奏方式、乐器形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两者在音乐文化和价值方面都非常重要。

传统音乐注重文化和历史的继承和传承,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深厚文化底蕴,代表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形式和风格。

现代音乐则更加注重创意和自由,代表了当代年轻人群体的音乐方式和风格,反映了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思想和思考。

虽然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它们都能够表现出中国音乐文化的沉淀和历史。

无论是传统乐曲还是现代音乐作品,音乐本身所携带的人文精神和价值都是对中国文化的有力体现。

四、结论综合来看,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虽然在形式、风格和演奏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都代表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不同阶段和特征。

同时,这两者之间的比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演变。

中国的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交融

中国的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交融

中国的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交融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音乐文化更是独具特色。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音乐不断涌现并融入了传统音乐的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交融现象,并分析其中的影响与意义。

二、传统音乐的特点中国传统音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其特点包括旋律优美、音乐元素丰富、以及对于情感表达的独特方式。

传统音乐常常使用传统乐器,如古筝、琵琶、二胡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表达着作者对于自然、人生、时间等的思考与感悟。

三、现代音乐的发展现代音乐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

随着电子音乐的出现和数字音乐技术的成熟,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现代音乐更加注重节奏的变化和声音效果的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乐器的使用,广泛融入了电子合成器、电吉他等先进的音乐设备。

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热潮。

许多音乐人和作曲家开始将传统音乐元素引入到现代音乐创作中,创造出新颖独特的音乐作品。

他们通过运用传统乐器的音色、旋律和节奏元素,赋予现代音乐以浓厚的中国风情。

五、影响与意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创作手法,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首先,传统音乐的融入使得现代音乐更富有深度和内涵,使得音乐作品更具观赏价值。

其次,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得到了更好的关注,因为它们成为现代音乐的一部分,引起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也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音乐文化。

六、案例分析众多成功的音乐作品证明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交融具有巨大的潜力。

例如,音乐家周杰伦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使得他的音乐作品独具魅力。

而另一位音乐人邓紫棋则通过创作结合传统音乐的元素,成功地赢得了国内外的认可。

七、结论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交融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对现代音乐发展的一种突破与丰富。

中西音乐融合之路的探究

中西音乐融合之路的探究

中西音乐融合之路的探究一、引言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艺术形式,是传承和表达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中西音乐在视觉、听觉上的结合,有很多可能性和创新空间。

二、中西音乐概述中西音乐泛指中、西方两大音乐文化之间的吸收、融合与交流。

中西音乐在中华文化体系和西方音乐体系之间建立了一座文化桥梁,这座桥梁温柔、活力十足,也许未来的中国音乐文化依托于其上。

三、中西音乐的历史渊源中国古代音乐,早在公元前的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而西方古典音乐的文化渊源追溯到古希腊文化,早在公元前数世纪就已经形成。

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在公元13世纪至14世纪时,开始出现在丝绸之路上。

当时,在伊朗等国家中,有大量音乐记谱,与此同时,西方的乐谱也发展良好。

在亚洲和欧洲的艺术家们互相影响下,中西音乐逐渐产生了融合和交流的过程。

四、中西音乐融合的实践1. 中西乐器结合在音乐的演出和创作中,结合中西乐器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一首西方流行歌曲中加入中国古箏、花鼓等乐器,可以让歌曲更具有亚洲文化特色。

同样的,在一首中国传统音乐中加入西方弦乐器和管乐器,也能塑造出与众不同的音乐风格。

2. 中西音乐元素的结合在现代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吸收多种不同的音乐元素,而中西音乐的结合可以为创作人员提供更加广泛的选择。

在现代音乐中加入中国民间音乐的元素,不仅可以增添另类色彩,也可以让音乐更加柔和与舒缓;同时,在现代音乐中加入欧美流行音乐的元素,不但可以增加音乐的时尚感,也可以让音乐更加充满活力。

五、中西音乐融合的特点1. 多元包容性中西音乐融合的过程十分包容,可以充分吸收特定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元素,并结合自己的音乐特色,达到多元融合的效果。

2. 创新特色中西音乐融合可以为音乐创造出更多的创新空间,使得音乐更加新颖特别,并且可以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

3. 文化融合中西音乐融合不仅仅是在音乐上进行的融合,同时也是对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融合,使得中西文化之间形成的文化纽带更加紧密和牢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
一、《情景》简述
德国先锋作曲家拉亨曼(Helmut Lachenmann,1935—)于1988年创作的乐队作品《情景》(Tableau)堪称现代音乐中最具有创意的作品之一。

新的乐队音响、新的乐器演奏方法、新的复杂而精确的记谱方式。

新的配器法,加之“无声”的演奏、无声的“渐强”等独特表现形式,使得乐曲常常把乐队的演奏家们及听众们带到了听觉的极限,回味无穷。

仔细研读乐谱和聆听录音,我不禁深受启发,并感慨中西音乐中深藏的奥妙竟会如此相同!
作曲家之所以选用如此的编制,不仅为了标新立异地创造新音响,更重要的是运用音色,音量、乐音与噪音的有机组合等音响及其对比来组织创作,采用声音的物理变化过程创造出推动音乐进行的紧张度。

例如,钢琴被要求在余音中演奏渐强音等等。

作曲家特意设计了“ff”(带有引号的很强,表示无声的强音),并注明所有乐器在演奏这一记号时要显示演奏动作的力度,而不指由此动作所得到的绝对音量。

他的这些标新立异的写作手法和作曲概念除了构成细部的对比与变化之外,还由之构建了乐曲的结构,表达出了乐曲内在的复杂的戏剧性和张力,形成具有强烈个人标示的“拉亨曼式”的音乐语汇。

二、音乐中的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及语态
在《情景》中到处埋伏着“组合音色”和“隐藏的声音”。

那是种种必须由新的演奏技法才可以实现的音色,通过匠心独具的配器带来整体乐队的表现张力及变幻的组合音色。

在我看来,整个乐团的音响仿佛是作曲家用自己的双手随心所欲地演奏出来的。

那在时间中飘移的声音,由于虚实相兼的语句构成了一个“起承转合”的结构。

其音响的发展动态,仿佛如同在通过一个放大镜观看独奏古琴的声音移动。

作曲家通过内心加以想象的听觉力把这个独特的“单音线条”转化为乐队整体的“天马行空”的音响效果。

首先看“起”句(第1至15小节)。

这个时长约为42秒的乐句?譺?訛展示了乐队中使用的所有乐器及主要音乐语言。

乐曲开门见山地从带有强力的装饰音后的管乐齐奏升F音开始,这如鱼龙鲛行般的一声承载着来自其他乐器演奏的许多隐藏和半隐藏音,带着一个大三度/属七特征和着这个升F音本身所属的泛音列,穿梭过降a并向e 转移过去,在乐队其他声部“点”线”以及“有音高及无音高音的组合音响”的支撑下向前进行。

这里的大三度并不是严格地纵向同时发声,而是通过听觉的记忆焕发出这一有效的和音效果。

乐句一路前行,经a至F落入降e/升d,结束在休止符上。

这个乐句的声音分布在整个乐队,但是经过以上手段的处理形成一个纵向的整体音,在其自身的关系音系及虚虚实实的合成下化为“一音”,在时空中变幻着色彩,恰如古琴演奏时左手按音右手拨弦后才是这个音开始继续流动之时。

一个乐句若明若暗、似断却连,句头带有那种难以避免的拨弦时的自然强音。

当左手谐音行走、音量渐入如虚弱之时,才恰恰正是气息强壮之处,如此这般地一路向前,不做停息,直至句尾(见谱例1)。

起句落在静微之处仅泛出一点点重音,这种神奇的极弱(ppp)句尾处理构成了此曲的句法结构特点。

这种结构与古琴语汇也极其相似,句子之间的呼吸构成音乐上重要的表现方式,传达语气的重要性和陈述性。

中国传统单线型乐句并没有和声的推动力,但是通过音色、音量的变化,在一个单音上经过或浓或淡、或紧或慢的处理,使音乐产生“紧张度”并形成一定的推动力(见谱例2)。

古琴的乐句强调虚实结合,句子的长短各有不同,但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由左手谐音行走带来的“腔和韵”。

这其中左手的每一个变化都为听者带来节奏的重音的变化。

虚音与轻微的噪音同实音相结合便构成了生动的乐句,也正是古琴及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彩之处以及审美取向,而这一特点及审美取向在拉亨曼的《情景》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是“承“句(第16至41小节)。

这一句承接着“起”句的语汇,运用节奏上的扩张、增加或减少,变换不同乐器组合,但保持了一组齐奏单音的音乐特点,即从降e经过b到降d,一路上不间断地
在其泛音在支持下充满了动力。

如同“起”句的处理,句尾落在了虚音上,但是这次含有不时浮现的重音,如同古琴左手载音运动及离开弦时常常会产生出的自然杂音。

乐曲的第三句“转”(第42至61小节)运用了短音节奏,管乐声部不再齐奏而是被细分在多个声部,呈立体组合色彩,这和前两句形成了鲜明地对比,为乐曲建立了第一个高潮。

作曲家在由“承”到“转”的过渡处给出了一个梦幻般的衔接:弦乐弱奏出一个色彩音群(第41小节),正是这个细细分部的音群为将要对比强烈的“转”做了准备。

换句话说,它先现了管乐将要进入的多声部组合音。

作为对比乐句的“转”,这里此音群在管乐上作有节奏的碎音及组成从弱渐强的推动型短句。

“转”句结束在短但明确的弱音(虚声)处。

这次作曲家让弦乐队齐奏出了在g音上的泛音——一个充满诗意的结束音,与此同时又神秘地开启了“合”句(第63—77小节)。

“合”从“转”的高能量撤回,就此成全了乐曲的第一个“圆合”。

句尾處,我们又听到了那神奇的“空旷之声”,同时,这一虚声的结束音又作为“起拍”为乐曲的继续发展做好了准备。

另外,在强烈的全休息“空旷”之声来临之前,作曲家用弦乐的泛音音色展示了此曲的和音色彩。

这个和音在这首乐曲中有其深刻的含意,它给乐曲添加了一个调性的色彩,同乐曲开头的和声色彩相呼应。

依据以上的思路,乐曲的第二(B部)、第三部分(A1)在饱含着现代作曲技法的同时,均暗合着中国传统音乐中“起承转合”的结构。

限于文章篇幅,此处不再详述,只说一下尾声(第185至198小节)。

在中国传统乐曲中,常常可见到一个补充的尾声,巧的是《情景》中也有一个这样的尾声。

弦乐延续的虚声仿佛描绘出宇宙中的博大和空寂。

尾声乐句的开头延续了短重音在句首的音乐特点,在弦乐营造的空间里,管乐及打击乐点出更多的时间感,融入虚长音,进入结尾最终的虚无。

三、音响的思维及声音层次的表达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音响和音色在拉亨曼创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作曲家运用了许多新的演奏手法,使得西方管弦乐队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音响效果。

例如:弦乐器拉在琴马上、系弦板上等发出的无音高的音响;铜管用手击奏吹口、或只吹气声;钢琴的踏板延音、击打出的块状音等大量非常规的演奏手法,使其产生出无音高的音响效果。

作曲家通过挖掘各乐器本身的特点,并把这种通过新的演奏法而取得新音色的乐器组重新组合与配置,从而扩展了乐队可使用的音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