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构架建筑屋顶

合集下载

古建筑常识简介

古建筑常识简介
一座硬山式建筑,它的骨架就是由柱、梁、枋、垫板、檩木以及椽子、望板等基本构件组合起来的。硬山建筑的构架组合形式是古建筑最基本的构架 组合形式。其他,如悬山、歇山、庑殿等,它们正身部分构架的组成与硬山式
常见的硬山建筑檩架分配
七檩前后廊式建筑是小式居民中体量最大,地位最显赫的建筑,常用它来做主房,有时也用做过厅。六檩前出廊式建筑可用作带廊子的厢房,配房, 也可用作前廊后无廊式的正房或后罩房。五檩无廊式建筑多用于无廊厢房、后罩房、倒座房等。
三、硬山建筑木构架的基本组合方式和各部构件功能
硬山建筑木构架部位名称 中国古建筑在立面上由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台基,中部为构架,上部为屋顶,即所谓“三段式”。 其中构架部分是建筑物的构架和主体。七檩硬山建筑在进深(古建筑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方向有四排柱子,前后两排檐柱,檐柱内侧两排金柱。 在檐柱和金柱之间,有穿插枋和抱头梁相联系。穿插枋在檐、金柱之间起联系拉结作用,抱头梁也有联系檐金柱的作用,但它的主要作用是承接檐 檩。在檐柱之间,上端面宽(每四根柱子围成一间,一间的宽称为面宽)方向有檐枋,它是联系檐柱柱头的构件,抱头梁上面安装檐檩,檐檩和檐枋 之间安装垫板。这种檩、垫板、枋三件叠在一起的做法称作“檩三件”。 在金柱的柱头位置,沿面宽方向安装金枋,进深方向安装随梁。随梁的主要作用联系拉结金柱。随梁和金枋在金柱柱头间形成的围合结构。其功能类 似于圈梁,对稳定下架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柱之上为五架梁。所谓五架梁,是指这根梁上面承有五根檩,五架梁又俗称大柁,它是最主要的梁架。五架梁上承三架梁。三架梁由瓜柱或柁墩支 承。瓜柱或柁墩的高低,即两梁之间净距离的大小,一般说来,如果这段距离大于等于瓜柱直径,则应使用瓜柱,如小于瓜柱直径则应使用柁墩。三 架梁上面居中安装脊瓜柱。由于脊瓜柱通常较高,稳定性差,需辅以角背,以增加脊瓜柱的稳定 性。在硬山建筑中,贴着山墙的梁架称为排山梁架。排山梁架常使用山柱,山柱由地面直通屋脊并支顶脊檩,将梁架从中分为两段,使五梁架变成两 根双步梁,三架梁变成两根单步梁。

中式建筑屋顶结构分类

中式建筑屋顶结构分类

中式建筑屋顶结构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独有而又重要的一种结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斗拱式屋顶:斗拱屋顶是中式传统建筑中最常见的屋顶结构类型,其主要特点是用多条木材互相交叉构成屋顶骨架,然后在骨架上铺设瓦片或其他材料进行覆盖。

斗拱屋顶结构稳定,适合用于大跨度的建筑。

2. 檐楼式屋顶:檐楼式屋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屋顶结构类型,它是在山半腰修建的飞檐或者类似的结构体上盖上房子,整个房子重心比较低,结构比较稳定,适用于山区地形复杂的建筑。

3. 悬山式屋顶:悬山式屋顶也是一种典型的中式屋顶结构,主要特点是屋顶上方悬挑出一段部分,用于装饰。

悬山式屋顶适用于建筑装饰比较讲究的场合。

4. 歇山式屋顶:歇山式屋顶是一种典型的中式屋顶结构,在屋脊两侧同为下凹的拱形结构上支撑简单的木质屋顶。

歇山式屋顶适用于中小跨度的建筑,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中。

5. 抬梁式屋顶:抬梁式屋顶顶部有一对向上抬升的梁头,中间呈拱形,梁头可以是单悬式或夹板式。

在传统的中式建筑中,抬梁式屋顶被广泛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中。

以上是中式建筑屋顶结构的一些常见类型,不同类型的屋顶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和运用。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及等级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及等级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及等级:1、硬山: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之一。

屋顶呈前后两面坡,两山以墙封砌至屋顶,不露檩头。

与悬山顶建筑的主要区别是两山没有出梢部分。

建筑等级低于悬山、歇山顶。

2、悬山: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之一。

亦称挑山。

屋顶呈前后两面坡,其桁檩挑出两侧山墙或山柱,形成出梢部分,故称之为悬山。

悬山建筑两山多为全部封闭,只露出檩头或成阶梯状,多以博风板加以封护。

在早期的悬山建筑中,博风下缘多饰以悬鱼及惹草,由于悬山建筑在两山处加长,暴露构造,因此对木构架的透风防腐十分有利。

3、歇山: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之一。

亦称九脊殿。

其外观造型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类似于悬山,下部分类似于庑殿。

明清时歇山的梁架结构多采用收山法。

歇山建筑屋面的脊分有正脊、垂脊、戗脊、博脊等,除博脊外各坡面交界处共有九条脊,故又称九脊殿。

在早期,歇山建筑上部山尖博缝处多有悬鱼及惹草。

4、庑殿: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等级最高的形式。

亦称五脊殿。

其屋面可分为前、后、左、右四坡,并分由前、后坡相交形成的一条正脊及前、后坡与左右坡相交形成的四条垂脊组成了四个坡面相交的五条脊,故又称五脊殿。

庑殿的屋顶构建宏大,四个坡面的举折曲线均作“反于向阳”的弧线形,四条垂脊均有回囊。

正脊部位多为大脊作法,两端带有吻兽。

明清时庑殿的梁架结构多采用推山法。

如果说悬山的复杂程度明显低于庑殿及歇山,因此等级较低的话,庑殿和歇山的技术复杂程度则难以排出高下,不能将其等级差异归结于财富的消耗,在东亚范围内来看,庑殿等级也未必高于歇山,如韩国朝鲜时代的景福宫正殿勤政殿即用歇山,而勤政门用庑殿。

中国古代庑殿等级高于歇山的规定应该和二者的技术地域来源及北方的正统政治地位有关。

歇山的出现要晚于庑殿及悬山,学者们基本认定歇山是在汉代以后南方地区形成的屋顶形式,并在南北朝时传至北方地区。

隋唐统一是以北方兼并南方,虽然隋唐制度吸收了很多南朝的因素,但在名义上仍以北方为正统,庑殿作为北方地区的传统屋顶形式也取得相应的正统地位,所谓庑殿高于歇山的规定应该即在这一时期形成(唐令:宫殿皆四阿)。

中国古代屋顶的5种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屋顶的5种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屋顶的5种主要形式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

1、硬山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

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2、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

前后两坡相交形成横向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坡相交,形成自正脊两端斜向延伸到四个屋角的四条垂脊。

屋檐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

又名四阿顶。

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3、悬山顶: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歇山顶: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因而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九脊分别是一条正脊,上部四条垂脊,四角与垂脊间有四条戗(qiang)脊。

(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5、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

如果说上述四种屋面棱角分明,显出一种阳刚之气,那么卷棚顶就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6、攒尖顶:是圆形和正多边形建筑的屋顶造型。

除圆形攒尖顶无脊外,屋脊自屋面和各角中心屋顶汇聚,脊间坡面略呈弧形。

江南各式屋顶的屋檐与屋角的起翘都大于北方,然以攒尖顶最为悬殊,有飞檐之称。

这种形状既易雨水的排泄,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形式中国古建筑中的木构架,也就是建筑的基本结构,可以通过它看到木屋子是怎样搭建起来的。

以下是五种最为常见的木构架。

一、【抬梁式】这是中国最主流的木构架方式,大概从春秋的时候就已经初步完备,中国绝大多数官式建筑基本都是用的抬梁式,所以我们现在见到的很多留存下来的经典古建筑也大都是这种形式。

抬梁式,顾名思义,就是用柱子把木梁逐级抬升。

先是在进深方向立柱,然后在柱上架梁,大梁叠小梁构成一组木构架,靠这一组组木构架支撑屋顶。

同时用横向的木枋连接柱头,形成稳定的结构。

二、【穿斗式】最晚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成熟。

我们可以发现它的柱子比较细、也比较密集,而且每一根柱子都顶到屋顶,然后用一组叫作「穿」的木枋穿过柱子连接成屋架。

这种方式在南方较为多见,尤其是在民居中。

不过即便在南方,官式建筑大都也是用的抬梁式。

三、【井干式】用木料层层垒叠,构成房屋的墙壁直接来承重。

在商代的陵墓中就出现了这种做法,汉代的宫苑中也有不少井干楼。

不过因为耗费木料,之后就很少用了,现在只有在少数森林地区可以看到,很典型的林中木屋就是这样的。

四、【干栏式】由原始社会巢居发展而来,最早出现在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主要特点是用木桩将房屋架离地面,避免虫蛇猛兽的侵扰,同时也可防潮通风,适合南方的湿热环境。

如今,许多南方少数民族的吊脚楼便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

五、【密梁平顶式】中国的主流建筑都是坡屋顶,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人」字型屋顶。

除此之外,也有平顶的建筑,这就是密梁平顶式,它没有复杂的梁架,而是靠墙来承重,内部则用柱子连接起来,承托水平的屋顶。

这种方式主要流行于较为干燥的地区,比如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造型的基本特点是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造型的基本特点是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造型的基本特点是(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

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

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

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

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二)独有的单体造型以就是多间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

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

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

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

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顶。

以后又出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

为了保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用较大的出檐。

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用反曲屋面或屋(三)中轴对称、方正井然有序的群体女团与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

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

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

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

18张图读懂木结构,古建筑木屋顶

18张图读懂木结构,古建筑木屋顶

18张图读懂木结构(一)。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木结构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期周元带大家重温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中木结构部分。

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椽、栿:四椽栿图1: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

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

图2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

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

脊槫、叉手、平梁:图3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

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

六椽栿:图4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

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

劄牵:长一椽的梁:图5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

阑额、普拍方、栌枓:图6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

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

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

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

铺作:图7山西沁县普照寺正殿:铺作是由斗拱组成的构造单元,分为三种,立于柱头的称柱头铺作;立于两柱之间阑额或普拍方上的是补间铺作,立于转角处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

中外建筑史 习题答案汇总 鲁艳蕊 教学单元1--18

中外建筑史 习题答案汇总 鲁艳蕊 教学单元1--18

教学单元1配套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木构架2.屋顶3.重檐歇山4.屋基、屋身、屋顶5.间二.简答题1斗拱的主要分件是什么?答: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大体可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两类,根据其所在位置不同又分为柱头斗拱(宋称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柱间斗拱(宋称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转角斗拱(宋称转角铺作,清称角科)。

这里所谓的铺作(或科),是指一组斗拱(宋称一朵,清称一攒)而言。

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多寡,清代以踩计(宋以铺作计)。

出踩或铺作的次序规定:出一跳为三踩(宋称四铺作),出两跳为五踩(宋称五铺作),出三跳为七踩(宋称六铺作),依次类推。

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超过四跳九踩(七铺作)。

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形式有哪些?答:古建筑的基本屋顶样式按等级高低依次是尻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攒尖、卷棚以及蠡顶、盔顶等(如图1-6),每种样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并可组合成多种形式。

3.中国木构架建筑的结构体系有哪几种?答: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4.中国木建筑组群布局特征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

5.清代彩画的种类有哪些?管:中国古代竺筑的彩绘按照等级制度,根据纹饰和用金量的多少,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

教学单元2配套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B2.A3.B4.C5.A二、简答题1举例前明原始社会居住形式。

答,原始社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巢居和穴居两种。

这两种原始构筑方式,反映出不同地段的高低、干湿和不同季节的气温、气候对原始建筑方式的制约。

穴居可能是地势高且干燥的地区采用的居住方式,巢居可能是地势低洼、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

1.穴居穴居,在北方的黄河流域。

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

2.巢居巢居,一般发生在南方潮湿的地带。

人字形木结构屋顶结构做法

人字形木结构屋顶结构做法

人字形木结构屋顶结构做法
人字形木结构屋顶是一种独特的建筑结构,它可以为建筑物增加美感和稳定性。

下面是该结构的具体做法。

1.设计: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屋顶的形状、尺寸、角度和支撑结构等。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整体风格和功能需求。

2.制作大梁:根据设计要求,制作人字形大梁。

大梁通常由两个木梁组成,中间用钢筋连接固定。

大梁的长度和宽度根据屋顶的尺寸和角度确定。

3.安装大梁:将大梁放置在建筑物上,用支架和钢筋进行固定。

大梁需要平衡和稳定。

4.制作次梁:次梁是连接大梁的重要结构,它们需要根据大梁的位置和角度制作。

次梁需要精确测量和切割,以确保它们能够完美地与大梁连接。

5.安装次梁:将次梁连接到大梁上,用钢筋进行固定。

次梁的位置和角度需要与大梁精确匹配。

6.安装屋顶板:最后,安装屋顶板。

屋顶板需要精确测量和切割,以确保它们能够紧密地连接在次梁上。

总之,人字形木结构屋顶结构需要精确的设计和制作,以确保其稳定和安全。

它不仅可以为建筑物增加美感,还可以提高其结构稳定性。

- 1 -。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

二、杂式建筑的屋顶
1. 攒尖顶 2. 盔顶 3. 盝顶 4. 勾连搭 5. 组合式屋顶
杂式建筑的屋顶
1. 攒尖顶
四角攒尖顶—四垂脊,圆攒尖顶 —无垂脊
杂式建筑的屋顶
第一节 屋顶的种类
? 屋顶的构成要素 一、正式建筑的屋顶 二、杂式建筑的屋顶 三、卷棚式 四、重檐 五、屋顶等级
三、卷棚式
1. 卷棚硬山 2. 卷棚悬山 3. 卷棚歇山 庑殿顶没法做卷棚
? 功能语义
文脉语义? 结构语义 Nhomakorabea等级语义
二、屋顶的性格序列
庑殿顶性格 ——宏大、壮观 歇山顶性格 ——华丽、丰美 悬山顶性格 ——舒放、大方 硬山顶性格 ——朴素、拘谨 攒尖顶性格 ——高耸、活跃 变体: 卷棚——弱化了硬山、悬山、
歇山的性格 重檐——强化了庑殿、攒尖
顶的效果
三、大屋顶的形态构成机制
(二)屋顶的组合形态
? 屋顶组合的发展历史 1. 水平组合
1) 正脊并联 2) 正脊串联 3) 正脊相交
2. 竖向组合
1) 重檐构成 2) 重楼构成 3) 重檐—重楼构成
3. 竖向—水平构成
屋顶组合的发展历史
? 汉代屋顶组合丰富 ? 宋、金达到鼎盛期 ? 明清回归至以基本型为主
(二)屋顶的组合形态
一、屋顶反映的传统 二、屋顶的性格序列 三、屋顶的形态构成机制
一、屋顶反映的传统
(一)理性传统:指功能需要、工程技术、审美要求的三者
有机结合
例1 凹曲屋面与构架特点
例2 垂脊的厚薄做法
(二)惰性传统:指某一构件的出现之初,其既有功能需求, 又符合审美要求,发展到后来,从功能、技术上不需要了, 但还被保留下来,变成了虚假的构件

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它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采用榫卯结构进行连接,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形式。

下面将介绍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主要形式。

1. 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木构架结构形式,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存在,并且应用广泛。

斗拱结构采用两条斗拱横跨在建筑的两端,起到地基与屋顶之间的支撑作用。

斗拱通常由多个木材段组成,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整个斗拱结构形成一个具有弧形的凸起,起到分散载荷的作用。

斗拱结构常用于古代宫殿、庙宇等建筑中,如故宫、南京夫子庙等。

2. 斗栱结构斗栱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另一种重要的木构架结构形式。

斗栱结构与斗拱结构类似,但其主要特点是斗和栱分开,形成两个单独的结构。

斗是一种通过连接件与地面直接连接的结构,可以沿着建筑的纵轴布置;栱是一种基于斗上的悬挑结构,其形状类似于横向的拱形,用于支撑屋顶。

斗栱结构常常应用在寺庙、宫殿等建筑中,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3. 悬挑结构悬挑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木构架结构形式,它利用纵横两个方向的悬挑梁构成了整个结构。

悬挑结构能够有效地承受水平荷载,并使建筑内部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悬挑结构在古代建筑中非常常见,如古代的木屋、圆形等建筑中都有悬挑结构的应用。

同时,悬挑结构也常常与其他结构形式相结合,如斗栱、斗拱等,形成复杂的木构架结构。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包括斗拱结构、斗栱结构和悬挑结构。

这些形式独具特色,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掌握这些形式的特点和应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斗拱屋顶:斗拱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常见的屋顶形式之一,也是
最典型的汉族传统屋顶形式。

斗拱屋顶一般由一系列建筑木构件组成,中
间有斗拱和枋榫,斗拱起到承载重量的作用,使得屋顶具有较大的跨度。

斗拱屋顶通常为典型的线条和比例,是中国古建筑的独特之处。

2.歇山顶屋顶:歇山顶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屋顶形式,
特点是两侧高,中间低。

歇山顶屋顶的形状像一座山岭,因此得名。

这种
屋顶形式一般用于较大的建筑物,如庙宇、宫殿等。

歇山顶屋顶常常用瓦
当瓦作为覆盖材料,使建筑物更具传统古朴的风格。

3.发达屋顶:发达屋顶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常见的屋顶形式。


的特点是四面均为坡面,四棱拱起,形似马背。

发达屋顶多用于寺庙、古
塔等建筑,其形式既美观又实用。

4.重檐屋顶:重檐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屋顶形式,其特
点是屋顶由多个檐面组成。

通常情况下,重檐屋顶有两层檐面,下层檐面
较大,上层檐面较小。

重檐屋顶一般用于宫殿、寺庙等建筑,其形象高大、庄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气势。

5.斗栱屋顶:斗栱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常见的屋顶形式,特点
是屋顶中央有一块平面,两侧有斗栱支撑。

斗栱是一种特殊的结构,通过
斗栱的设置,可以使屋顶更加坚固稳定,承受较大的风压和重力。

斗栱屋
顶常用于寺庙、宫殿等建筑,其造型精致、雄伟。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

我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木构架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木构架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结构方式体现了古代我国人民对建筑工程的精湛技艺和智慧。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

一、单榫结构单榫结构是我国古代木构架的一种经典方式,它是指在建筑中使用单一的榫头和榫眼进行连接的结构方式。

这种方式简洁、稳固,在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单榫结构的特点是榫头和榫眼的形状精确,连接牢固,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荷。

在古代建筑中,单榫结构常常用于搭建屋顶和框架结构,为建筑提供了坚固的支撑。

二、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我国古代木构架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它是我国建筑中独特的一种形式。

斗拱结构通过将多个木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弓形结构,从而增加了建筑的稳固性和承重能力。

斗拱结构不仅可以用于建筑的梁架结构,还可以用于建筑的门楼和天花板的装饰。

在古代建筑中,斗拱结构常常用于搭建大型宫殿、寺庙和桥梁,展现了古代我国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建筑美学。

三、斗栱结构斗栱结构是我国古代木构架的另一种独特方式,它是指在建筑中通过多个横向和竖向的木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承重框架的结构方式。

斗栱结构的特点是连接方式复杂,结构精致,可以实现较大跨度的建筑。

斗栱结构在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建筑提供了良好的承重支撑和美观的装饰效果。

在古代建筑中,斗栱结构常常用于搭建寺庙、宫殿和园林建筑的大型跨度屋顶,展现了古代我国人民的建筑智慧和审美情趣。

总结回顾我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即单榫结构、斗拱结构和斗栱结构,展现了古代我国人民对建筑工程的丰富经验和深厚造诣。

这三种结构方式各具特色,既能够满足建筑的承重需求,又能够体现我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理念。

在今天,这些古代木构架的结构方式仍然对现代建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建筑智慧,传承古代我国人民的工匠精神和建筑文化,为现代建筑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在建筑工程领域的非凡才华和智慧。

建筑构造屋顶构造

建筑构造屋顶构造
② 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作为屋顶的结构层, 上面固定挂瓦条挂瓦,或用水泥砂浆、麦秸泥等固 定平瓦(图5.34)。
(二波形瓦屋面
❖ 波形瓦可用石棉水泥、塑料、玻璃钢和金 属等材料制成其中以石棉水泥波形瓦最为 常用
❖ 石棉水泥瓦具有一定的刚度,每张瓦的尺 寸较大,可直接铺钉在檩条上。一般用于 无保温隔热要求的低标准建筑中。
架可用木材、钢材、钢筋混凝土制作,形 状有三角形、梯形、拱形、折线形等屋架 支承在纵向外墙或柱上,上面搁置檩条或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承受屋面传来的荷载。
屋架承重与横墙承重相比,可以省去 承重的横墙,使房屋内部有较大的空间, 增加了内部空间划分的灵活性图5.30)。
坡屋顶坡度的形成及屋面支承系统
屋架支承坡屋顶
❖ (讲义直管式雨水口
❖ 防止雨水从雨水口套管与沟底接缝处 渗漏,应在雨水四周边加铺柔性防水层并 铺至套管内壁。
❖ (2)弯管式雨水口 ❖ 雨水口安装时,在雨水口处的屋面应
加铺附加卷材与弯头搭接浇筑混凝土防水 层,防水层与弯头交接处用油膏嵌缝。
四、平屋顶柔性防水屋面
(一柔性防水屋面的构造层次和做法
❖ 有组织排水方案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两种基 本形式
❖ 外排水:屋顶雨水由室外雨水管排到室外的 排水方式按照檐沟在屋顶的位置外排水的檐 口形式有:沿屋面四周设檐沟、沿纵墙设檐 沟、女儿墙外设檐沟、女儿墙内设檐沟等图 5.6)。
❖ 常用的外排水方式有女儿墙外排水、檐沟外 排水、女儿墙挑檐沟外排水。
❖ 内排水:屋顶雨水由设在室内的雨水管排到 地下排水系统的排水方式(图5.7)。
讲义) 材料找坡
又叫垫置坡度是将屋面板水平搁置, 然后在上面铺设水泥炉渣、石灰炉渣等 廉价轻质材料形成坡度
特点:结构底面平整,容易保证室内 空间的完整性,但垫置坡度不宜太大, 否则会使找坡材料用量过大,增加屋顶 荷载。当屋顶坡度不大或需设保温层时 广泛采用的做法。

木结构屋顶琉璃瓦施工方案

木结构屋顶琉璃瓦施工方案

木结构屋顶琉璃瓦施工方案引言木结构屋顶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其美观、环保和耐久性使其成为许多人的首选。

琉璃瓦作为一种传统的屋顶材料,具有抗风、抗震和保温隔热的优势,因此在木结构屋顶上使用琉璃瓦是一个常见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木结构屋顶上施工琉璃瓦的方案。

施工材料和工具准备在开始施工琉璃瓦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 木结构屋顶:确保木结构屋顶的结构稳固和表面平整。

- 琉璃瓦:根据屋顶的尺寸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琉璃瓦。

- 铁钉:用于固定琉璃瓦。

- 水平仪:用于确保琉璃瓦的水平安装。

- 木工锯、锤子和扳手:用于调整和固定木结构。

- 防水材料:用于保护木结构和屋顶。

施工步骤1.清理和准备木结构屋顶表面。

–移除屋顶上的污垢、灰尘和其他杂物。

–使用木工锯和扳手修复或调整任何不平整的木结构。

2.施工防水材料。

–在木结构屋顶上涂刷防水材料,确保防水层完全覆盖整个屋顶表面。

–注意施工防水材料时的涂刷厚度和均匀性。

3.安装木结构支架。

–根据屋顶的大小和形状,确定木结构支架的位置。

–使用木工锯和扳手固定支架,确保支架与屋顶结构牢固连接。

4.安装琉璃瓦。

–从屋顶的下方开始安装琉璃瓦。

将第一块琉璃瓦放在支架上,调整使其水平安装,并使用铁钉固定。

–在第一块琉璃瓦的顶部和侧边添加防水材料,确保防水层有效覆盖。

–依次安装余下的琉璃瓦,确保每块瓦之间有适当的重叠。

5.检查和修复。

–使用水平仪检查琉璃瓦的水平安装,必要时进行调整。

–定期检查并修复任何破损、松动或不正常的琉璃瓦。

施工注意事项在施工木结构屋顶上的琉璃瓦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1. 安全第一: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合适的安全工具,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确保屋顶结构:在施工琉璃瓦之前,确保木结构屋顶的结构稳固和完整。

3. 防水层保护:施工过程中,确保防水层完好,有效保护木结构和屋顶。

4. 符合规范:根据当地的建筑规范和标准,合理施工并使用合格的材料。

由木构架结构形成的六种基本的屋顶形式

由木构架结构形成的六种基本的屋顶形式

由木构架结构形成的六种基本的屋顶形式一、引言木构架结构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适应性。

在建筑中,木构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屋顶的支撑和搭建。

本文将介绍由木构架结构形成的六种基本的屋顶形式。

二、平顶屋平顶屋是最简单的屋顶形式之一,它由四个直角相交组成。

在平顶屋中,木构架结构主要是用来支撑屋面和墙体。

平顶屋通常用于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场所。

三、单坡屋单坡屋又称为单斜面屋,它只有一个斜坡面。

单坡屋也是一种简单的屋顶形式,但与平顶不同,它需要考虑坡度和排水问题。

在单坡屋中,木构架结构主要用于支撑斜面和墙体。

单坡屋通常用于住宅、办公楼等场所。

四、垂直翼板式屋垂直翼板式屋是由两个不同高度的斜面组成,两个斜面相交处呈现出一个V字形。

在垂直翼板式屋中,木构架结构主要用于支撑屋顶和墙体。

垂直翼板式屋通常用于住宅、商业建筑等场所。

五、A字形屋A字形屋是由两个斜面组成的,这两个斜面的交点处呈现出一个A字形。

在A字形屋中,木构架结构主要用于支撑斜面和墙体。

由于其独特的形态,A字形屋通常用于度假别墅、山区住宅等场所。

六、拱形屋拱形屋是一种具有弧线形状的屋顶,其结构类似于桥梁。

拱形屋可以分为单曲线拱和双曲线拱两种类型。

在拱形屋中,木构架结构主要用于支撑弧线和墙体。

由于其美观大气的外观和坚固稳定的结构,拱形屋通常用于教堂、博物馆等场所。

七、圆顶圆顶是一种具有圆弧或半球面的屋顶结构。

在圆顶中,木构架结构主要用于支撑圆弧或半球面和墙体。

圆顶通常用于体育场馆、展览馆等场所。

八、结论由木构架结构形成的六种基本的屋顶形式各具特色,应用广泛。

在实际建筑中,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屋顶形式是非常重要的。

椽飞的概念

椽飞的概念

椽飞的概念椽飞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特殊的屋顶形式,也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被广泛运用于寺庙、宫室、官署、民居等建筑中。

椽飞的概念和设计原理都与木构架的结构密切相关。

椽飞是一种形似梁的结构,由一条或多条横梁(椽)和纵向的截面相等的高大横梁(飞)组成。

椽飞是在建筑墙壁两侧的石墩上支撑着的,通过椽飞框架的横梁,将整座建筑的屋面支撑起来。

所以,椽飞常被称为悬挑式木构架。

椽飞的具体设计原理是通过椽与横梁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大跨度建筑的屋顶支撑。

在椽飞结构中,横向椽与纵向椽相互交叉,形成了大面积的刚性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支撑屋顶的重量,使建筑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除了结构上的优点外,椽飞还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椽飞的设计追求的是简洁、流畅、协调的效果。

椽飞框架的横梁呈现出优美的曲线,使得整座建筑在形态上更加灵动、飘逸。

椽飞结构还融合了中国古代美学理念中的"虚与实"、"曲与直"等思想,使得建筑的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

椽飞的设计与施工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木工技艺的精湛之处。

椽飞需要细致的测量和准确的对接,对木材的选择和加工要求也很高。

传统的椽飞施工通常采用榫卯结构,并使用绳索进行牢固固定,需要经过多次浸水和风干来降低木材的湿度。

这些独特的施工工艺使得椽飞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总的来说,椽飞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色,不仅具有结构上的优点,还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它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的结晶。

在现代建筑中,椽飞的设计与应用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结合新材料和现代技术,创造出更加适应现代建筑需求的椽飞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斗拱具有度量作用
坐斗上承受昂翘的开 口,称为斗口,作为 度量单位的“斗口” 是指斗口的宽度。 以斗口为度量单位 举例。
斗拱的演变
早期的斗拱比 较大,主要作 为结构构件。 至明清时期, 结构功能逐渐 减少,变成很 纤细的装饰构 件。
斗拱的演变
三、建筑群体布局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如宫殿、庙宇、住宅等,一般都是由单个建筑物组成的群 体。即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 并在这一面设置门窗。
四合院住宅,
建筑面向院子布置, 正房在中轴线上, 两侧厢房相对而立。
四合院住宅的内院是家庭的活动中心,四周周围以单体建筑。
单体建筑朝向内院,形成群体布局的特点
大型建筑群体——故宫
单体建筑围合成合院式建筑,而合院式建筑通过进一步的相互组合,形成 更大的群体。故宫的这种布局特点,是中国传统建筑营造理念的典型及扩 大化。
歇山屋顶 庑殿与悬山相交的屋顶。有名九脊殿。
卷棚屋顶
屋顶前后两坡交界处不用正脊,而做成弧形曲面的屋顶
歇山卷棚顶
卷棚与庑殿 相交而成的 屋顶形式。
重檐庑殿屋顶
采用双层檐的的庑殿,等级较高。
四角攒尖屋顶
屋顶向上呈尖 锥状,无正脊, 数条垂脊交合 于顶部,上面覆 盖以宝顶的屋 面形式。
重檐攒尖 屋顶
日本建筑的朴素与中国建筑的绚丽
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 而又得到如此完美的效果,在 世界建筑上也是少有的。
欧洲古典建筑与中国不同,更 为重视形体本身
宋《营造 法式》彩 画作式样
宋五彩彩画
青绿叠晕 棱间装
宋五彩 遍装彩 画
宋解绿结华 装
(西安鼓楼)清式“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
清式“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

屋顶建筑

屋顶建筑

丰美、华丽
宏大、雄壮 增加轻快感 高耸、活跃 增加雄伟感
三、大屋顶的空间构成机制
1. 硬山:只突出正面,不表现山墙,多作为配房; 2. 悬山:以正面为主,山墙略有表现,多作为配房; 3. 歇山:四面均有表现,以前后两面为主,更为壮丽华美,多作为 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 4. 5. 庑殿:同上,但更壮观恢宏; 攒尖:各方向同等表现,适于多视角观赏,多用于园林。
1/10 H
1/20 H
H=1/3 B
1/40 H 1/80 H
1/2 B
举折法
九举
七五举
六五举 五举
廊步架
下金步架
上金步架
脊步架
举架法
上檐出
二、出檐和翼角
1. 出檐 —— 檐柱中心线到檐口的水平距离;
1/3 2/3
• 上檐出、檐平出、下出、回水
檐平出
• “檐不过步”——出檐不得超过一个步架(22斗口),即≤21斗口。
• 无正脊 • 硬山卷棚 / 悬山卷棚 / 歇山卷棚
四、重檐式屋顶
1. 2. 3. 重檐庑殿顶 重檐歇山顶 重檐攒尖顶
五、屋顶的等级
1
庑殿 歇山 重檐 重檐
2
3
单檐
4
5
6
7
8
9
单檐
卷棚
悬山
硬山
起脊
卷棚
起脊 卷棚
第二节
一. 大屋顶的形态
1. 深远的出檐
2. 凹曲的屋面 3. 反宇的檐口 4. 翘起的翼角 5. 突出的脊饰
大屋顶的形态和作用
6. 丰富的瓦件
二. 作用
1. 帐幕说
2. 杉树说 3. 构造说 4. 功能说 —— 排水功能 —— 调节阳光入射角度

木构架的四种结构形式

木构架的四种结构形式

木构架的四种结构形式一、独立桁架结构独立桁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木构架结构形式。

它由多个水平和垂直的木材构件组成,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常用于建筑物的屋顶和梁柱结构中。

在独立桁架结构中,水平的梁和垂直的柱相互支撑,共同承担建筑物的重量。

这种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同时,独立桁架结构还具有简单、经济的优点,适用于各种建筑类型。

二、桁架屋顶结构桁架屋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木构架结构形式,常用于大跨度建筑物的屋顶设计。

这种结构形式由多个斜杆和水平梁构成,构成一个三角形桁架。

桁架的斜杆能够有效地承担荷载,使得屋顶结构更加稳定。

桁架屋顶结构的设计具有简单、轻巧的特点,能够减少建筑物的自重,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

同时,桁架结构的开放性能够创造宽敞明亮的室内空间,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三、格架结构格架结构是一种由水平和垂直木材构件交叉组成的木构架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形式常用于建筑物的墙体和屋顶结构中。

格架结构的构件可以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格架结构的设计能够提供较大的空间刚度和承载能力,使建筑物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同时,格架结构的开放性能够创造通风、采光的环境条件,提供舒适的室内空间。

四、组合结构组合结构是一种将不同形式的木构架结构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形式。

通过将独立桁架、桁架屋顶和格架等结构形式组合使用,能够满足不同建筑物的结构需求。

组合结构的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各种结构形式的优点,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同时,组合结构还能够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实现多样化的设计效果。

总结木构架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简单、经济、环保等优点。

独立桁架、桁架屋顶、格架和组合结构是木构架的四种常见形式。

每种结构形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通过合理的木构架结构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同时创造舒适、宽敞的室内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吻、垂兽、戗兽、仙人、走兽
正吻的演变过程
正吻是用来保护 固定正脊两端 的木栓
清代鸱吻
清代正吻各部件名称
仙人走兽
屋面瓦件
一、形态 二、作用
一、形态
1. 深远的出檐 2. 凹曲的屋面 3. 反宇的檐口 4. 翘起的翼角 5. 突出的脊饰 6. 丰富的瓦件
二、作用
1. 帐幕说 2. 杉树说 3. 构造说 4. 功能说
4. 功能说
1) 排水 《考工记》:“轮人为盖,上欲尊而宇欲卑,
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远。” 2) 调节阳光 《西都赋》:“上反宇以盖载,激日景而纳
1) 形态:呈线的形态 2) 类别:
按所处位置不同分为正脊、垂脊、戗脊、博脊等 按其不同做法分为大脊、过垄脊、清水脊等 3) 组成:脊身、脊兽 4) 等级形制:
大式:吻兽、琉璃屋脊 小式:
一、正式建筑的屋顶
1. 硬山顶 2. 悬山顶 3. 歇山顶 4. 庑殿顶
正式建筑的屋顶
硬山顶
二庇、五脊
2. 悬山顶
二庇、五脊
3. 歇山顶
四庇、十一脊
庑殿顶
四庇、五脊
宋代屋顶的名称
庑殿顶—四阿顶 歇无
二、杂式建筑的屋顶
1. 攒尖顶 2. 盔顶 3. 盝顶 4. 勾连搭 5. 组合式屋顶
杂式建筑的屋顶
1. 攒尖顶
四角攒尖顶—四垂脊,圆攒尖顶—无垂脊
三、卷棚式
光。” 3) 结构稳定
第三节 屋顶的构造做法
一、举折法和举架法 1. 举折法(宋) 2. 举架法(清) 二、出檐和翼角 1. 出檐:“檐不过步” 2. 翼角 三、推山、收山、挑山
1. 举折法
2. 举架法
2. 翼角
嫩戗发戗
第四节 屋顶上的瓦件
一、屋面瓦件 1. 板瓦 2. 筒瓦 3. 勾头 4. 滴水 二、屋脊瓦件:分段烧制 三、吻兽:
第四章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屋顶的种类 屋顶的形态和作用 屋顶的构造做法 屋顶上的瓦件 对屋顶的评价
第一节 屋顶的种类
屋顶的构成要素 一、正式建筑的屋顶 二、杂式建筑的屋顶 三、卷棚式 四、重檐 五、屋顶等级
▪屋顶的构成要素:脊、庇
庇是屋顶的覆盖主体,以凹曲面为主要特征
1. 庇
1) 形态:以凹曲面为主要特征 2) 组成:
底层:椽条、望板、苫背 面层:瓦

按材质分:琉璃瓦、布瓦 按色彩分:青灰色,黄、绿、蓝、黑等色 按铺瓦方式分:筒瓦屋面、仰瓦灰梗屋面、
干槎瓦屋面、棋盘心屋面等 按用瓦情况分:满铺、剪边
屋顶铺瓦的不同形式
2. 脊:是由于对庇的交接线和边沿线的特殊处理 而产生的
1. 卷棚硬山 2. 卷棚悬山 3. 卷棚歇山 庑殿顶没法做卷棚
四、重檐
1. 重檐庑殿 2. 重檐歇山 3. 重檐攒尖
五、屋顶等级(正式建筑而言)
1. 重檐庑殿 2. 重檐歇山 3. 庑殿(单檐) 4. 歇山 5. 卷棚歇山 6. 悬山 7. 卷棚悬山 8. 硬山 9. 卷棚硬山
第二节 屋顶的形态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