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作弊受处分告学校法院不受理
电大学习:《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

电大学习:《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案例1.教师发怒使两学生头撞头受伤案[案情] 1999年4月8日,某中学语文教师张运晓正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14岁的叶与同桌因为座位谁用得多少发生争吵,继而又动起手来。
张老师很恼怒,在把他们推往教室外面的途中,二人的脑袋撞在了一起。
放学回家后的叶,精神即出现异常现象,目光呆滞,不与别人说话。
夜间哭醒,并胡说一些惊恐害怕的话,一直持续到天亮。
第二天在叶氏夫妇和校方的帮助下,叶先后被送往几家医院看病,但病情一直未能好转,期间一直未到校上学。
1999年11月5日,叶被送往市第二精神病医院,被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脑血管痉挛。
由于多次向张讨要医药费未果,家长一纸诉状将校方和张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请被告学校承担为女儿治病支付的医疗等各种费用35881元,另要求精神抚慰金25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由于被告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原告受伤的后果,因被告张是在教学活动中履行教学职责时发生的侵权行为,故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判决被告法人单位学校负主要责任,赔偿原告叶某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后续治疗费、陪护人员误工费、交通费、杂支费、鉴定费52.5元,及精神抚慰费共计45000元。
[分析]本案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张老师的行为是正常的教育方式还是不当的教育方式?二是如果是不当教育方式与原告受到伤害的结果有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显然,张老师的教育方式是不当的,当他发现叶与同桌发生争吵后,采用极其简单粗暴的态度,让两个学生站在讲台上,并用手揪住两学生的头发,使两学生的头相撞,并反复的训斥,没有注意到原告完全没有考虑到她的承受能力情绪的变化,对两个学生体罚一直持续到下午放学。
由于原告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心理上也受到极大的伤害,无法到学校读书,一直在家靠药物稳定情绪。
被告的行为导致原告产生精神疾患,被告张的行为与原告受到伤害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或者谙导致原告产生这种心理疾病的直接诱因。
当然,叶患病并非全部由张的行为所导致,因为据法院调查得知,原告心理承受能力差,一贯厌学,早已存在诱发精神病的隐患。
行政执法资格模拟考试案例题一

行政执法资格模拟考试案例题一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将建设新小区的建筑工程承包给无资格证书且无经验的吴某,吴某在施工时引发事故。
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对房地产开发公司罚款五万元。
房地产开发公司对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罚款决定不服,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决定,房地产开发公司不服提起诉讼。
1、若房地产开发公司仅起诉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则人民法院应当()。
回答错误!您的答案为:,正确答案为:AB。
A:应当告知房地产开发公司追加复议机关为被告B:不同意追加复议机关的,应当将复议机关列为共同被告C:不同意追加复议机关的,应当将复议机关列为第三人D:继续审理2、受理案件的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则回答错误!您的答案为:,正确答案为:B。
A:自行移送至其他同级法院B: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C:自行移送至上级人民法院D:其他选项提到的做法都对3、若本案的复议机关为市政府,本案有管辖权的法院的级别是?回答错误!您的答案为:,正确答案为:A。
A:基层人民法院B:中级人民法院C:高级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4、被告举证时应当提供()。
回答错误!您的答案为:,正确答案为:AB。
A:做出该处罚行为时已经收集的证据B:做出该处罚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C:不需要提供证据D:审理过程中收集的证明该处罚行为合法的证据2009年3月15日,严某向某市房管局递交出让方为郭某(严某之母)、受让方为严某的房产交易申请表以及相关材料。
4月20日,该局向严某核发房屋所有权证。
后因家庭纠纷郭某想出售该房产时发现房产已不在名下,于2013年12月5日以该局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向严某核发的房屋所有权证,并给自己核发新证。
一审法院判决维持被诉行政行为,郭某提出上诉。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本案的最长起诉期限为回答错误!您的答案为:,正确答案为:D。
A:2年B:5年C:10年D:20年2、本案的最长起诉期限从起算回答错误!您的答案为:,正确答案为:A。
大学生作弊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弊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损害了学术道德,也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
作弊行为不仅违背了诚信原则,还可能触犯法律。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作弊的法律后果,以引起广大师生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二、大学生作弊的法律性质1. 侵犯他人著作权大学生作弊往往涉及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剽窃他人作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大学生在作弊过程中侵犯他人著作权,将面临民事赔偿。
2. 侵犯他人隐私权部分大学生在作弊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泄露他人个人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侵害他人隐私权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作弊行为可能侵犯他人隐私权,导致侵权责任。
3. 违反考试纪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考试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机构取消其考试资格,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大学生作弊违反了考试纪律,可能受到行政处罚。
4. 侵犯知识产权部分大学生在作弊过程中,可能使用非法获取的试题、答案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作弊行为可能侵犯知识产权,导致侵权责任。
三、大学生作弊的法律后果1. 民事责任大学生作弊侵犯他人著作权、隐私权、知识产权等,可能面临民事赔偿。
受害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作弊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作弊者可能被取消考试资格,并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具体包括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3. 刑事责任在特定情况下,大学生作弊可能构成犯罪,如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侵犯著作权罪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作弊者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事处罚。
4. 社会信誉受损作弊行为会严重影响大学生个人信誉,使其在求职、晋升等方面受到限制。
此外,作弊行为还可能对家庭、朋友、学校等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

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案例1.教师发怒使两学生头撞头受伤案[案情] 1999年4月8日,某中学语文教师张运晓正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14岁的叶与同桌因为座位谁用得多少发生争吵,继而又动起手来。
张老师很恼怒,在把他们推往教室外面的途中,二人的脑袋撞在了一起。
放学回家后的叶,精神即出现异常现象,目光呆滞,不与别人说话。
夜间哭醒,并胡说一些惊恐害怕的话,一直持续到天亮。
第二天在叶氏夫妇和校方的帮助下,叶先后被送往几家医院看病,但病情一直未能好转,期间一直未到校上学。
1999年11月5日,叶被送往市第二精神病医院,被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脑血管痉挛。
由于多次向张讨要医药费未果,家长一纸诉状将校方和张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请被告学校承担为女儿治病支付的医疗等各种费用35881元,另要求精神抚慰金25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由于被告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原告受伤的后果,因被告张是在教学活动中履行教学职责时发生的侵权行为,故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判决被告法人单位学校负主要责任,赔偿原告叶某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后续治疗费、陪护人员误工费、交通费、杂支费、鉴定费元,及精神抚慰费共计45000元。
[分析]本案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张老师的行为是正常的教育方式还是不当的教育方式二是如果是不当教育方式与原告受到伤害的结果有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显然,张老师的教育方式是不当的,当他发现叶与同桌发生争吵后,采用极其简单粗暴的态度,让两个学生站在讲台上,并用手揪住两学生的头发,使两学生的头相撞,并反复的训斥,没有注意到原告完全没有考虑到她的承受能力情绪的变化,对两个学生体罚一直持续到下午放学。
由于原告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心理上也受到极大的伤害,无法到学校读书,一直在家靠药物稳定情绪。
被告的行为导致原告产生精神疾患,被告张的行为与原告受到伤害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或者谙导致原告产生这种心理疾病的直接诱因。
当然,叶患病并非全部由张的行为所导致,因为据法院调查得知,原告心理承受能力差,一贯厌学,早已存在诱发精神病的隐患。
《高等教育法规》题型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法规》题型一、单项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1.达特茅斯学院诉伍德沃德案发生于()。
P6A.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2.《京师大学堂章程》于()年制定。
P9A.1859B.1898C.1902D. 19133.以下属于学历证书的是()。
P47A.肄业证书B.专业证书C.教师资格证书D. 技术等级证书4.在国家考试中,以下行为被认定为考试作弊的是()。
P60A.在考场或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的B.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的C. 将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D.故意销毁试卷、答案或者考试材料的5.《高等教育法》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为目的。
P92A. 经营B.功利C.营利D.盈利6.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规定,使用大学名称的具体条件之一是全日制在校生计划规模在()人以上。
P94A. 3000B. 5000C.8000D.100007.《高等教育法》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是()。
P114A.校长负责制B.党委负责制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D.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8.《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职责的专业人员。
P124A.教育B.教学C.管理D.教育教学9.《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以下属于教师职务的是()。
P147A. 教授B.研究员C.工程师D. 院长10.按照国家规定,高等学校新生入学后,学校须在()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
P186A. 一B. 二C.三D.四二、辨析题(请针对以下命题判断对错,并简要陈述自己的判断依据。
每小题5分,共20分)1.法律对高等学校的规范侵害了高校的自治权。
P8-9答:错。
法律对高等学校的规范并没有侵害了高校的自治权。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法规的建设——以大学生考试作弊开除学籍案为例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法规的建设———以大学生考试作弊开除学籍案为例王子前,赵志凌,麦锐(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海口571127)[摘要]近年来,大学生作弊案越来越多、方法五花八门,屡禁不止。
各高校为解决该现象,纷纷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制约学生的不良行为,从中看出高等教育法规在指导学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行为的重要作用。
以河南省郑州市2011年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作弊案为例,分成三大部分:首先,对案例进行分析,寻找争议的焦点;其次,分析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最后,对高等教育法规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法规;大学生;学籍;法制化[中图分类号]D922.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1-0152-0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数量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求而不断增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培养专业化人才。
但是,因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生源质量、人文素养的差别,部分地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大学生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取决于高校学生管理水平。
由此可见,高校根据高等教育法规制定校规校纪是建设法制化校园、保障学生权益、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和重要保障。
随着各地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对大学生的学业要求也相应提高,部分大学生为能顺利通过考试,考试作弊屡见不鲜。
1978年12月,教育部颁发《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暂行规定》,可以看成是加强学生管理,利用管理手段进行学生工作的一个新起点[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在制定章程中需有相应的管理体制。
高校对学生在考试中的作弊行为予以开除学籍处分,是否违法。
社会各界观点不一,在法律上没有统一的标准。
我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自身观点。
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案例分析(一)大学生考试作弊案例介绍2011年6月,河南郑州某高校大学生小刘(化名)在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考试中使用“电子橡皮擦”作弊,通过橡皮擦中的电子通讯设备传递信息,被考场监考老师当场查出。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1、()是指“投资于企业非公开交易的私人股权”的投资基金。
A.创业投资基金B.股权投资基金C.广义股权投资基金D.狭义股权投资基金【答案】 C2、在我国教育司法实践中,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种类是()。
A.教育民事责任B.教育行政责任C.教育刑事责任D.教育道德责任【答案】 B3、根据《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的具体标准由谁制定()A.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C.教育部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答案】 B4、基金业协会于()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
A.2014年1月16日B.2014年1月17日C.2014年2月17日D.2014年2月16日【答案】 B5、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我国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最小年龄是()。
A.5周岁B.6周岁C.7周岁D.8周岁【答案】 B6、我国教育法规的体系的核心是()。
A.《宪法》B.《高等教育法》C.《教育法》D.《教师法》【答案】 C7、按照教育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完成本专业学业同时辅修其他专业并达到该专业辅修要求者,由学校发给()。
A.辅修专业证书B.该专业结业证书C.该专业肄业证书D.该专业毕业证书【答案】 A8、《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的时间是()。
A.1971年B.1972年C.1985年D.1993年【答案】 D9、《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的时间是()。
A.1971年B.1972年C.1985年D.1993年【答案】 D10、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民办教育就是私人办学B.民办学校可以获得适当的回报C.民办教育就是收费教育D.民办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答案】 B11、我国的学科门类大约有()个。
A.3个左右B.10个左右C.50个左右D.超过100个【答案】 B12、某高校一名大学生,大一、大二两年成绩优秀,大学三年级时因病退学。
田永退学案

田永退学案校规与法律的冲突因学校未按规定颁发其毕业证及学位证,田永在1998年10月将母校诉上法庭。
此案被誉为中国行政法制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法院受理了这个案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该案的审理,促进了高校教育管理领域的法制化,同时也对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调整产生了很大影响。
考试想作弊,这种微妙心理在学生中间并不少见,考场上抓几个现行似乎也不足为怪。
但北京科技大学94级学生田永考试被抓,却引起了轰动——学生告母校的官司由此拉开帷幕。
学校:这种“不规矩”是作弊行为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的学生田永,1996年2月29日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时,在厕所被监考老师跟踪发现有作弊嫌疑——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掉在了地上。
虽未抓到“正在偷看”的直接证据,但监考老师还是按考场纪律,取消了他的考试资格。
北京科技大学有这样一条校规:“凡考试作弊者,一律按退学处理”。
对田永在厕所内的“不规矩”行为,学校拿出了这条校纪。
但是,学校在作出退学处理并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以后,并没有直接向田永宣布结果,也未给田永办理退学手续。
田永继续在该校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正常学习及活动。
学校每年正常收取田永交纳的教育费,并为田永进行注册、发放大学生补助津贴,还安排田永参加了大学生毕业实习设计,并通过论文指导教师领取了学校发放的毕业设计结业费。
1996年3月,田永的学生证丢失,未进行1995至1996学年第二学期的注册,学校还为田永补办了学生证。
田永在该校学习的4年中,成绩全部合格,通过了毕业实习、设计及论文答辩,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及毕业总成绩全班第九名。
但是,1998年6月,学校以田永不具有学籍为由,拒绝向其颁发毕业证。
田永所在的应用学院化学系认为,他符合大学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由于学院正在与学校交涉田永的学籍问题,故在向学校报送田永所在班级的授予学士学位表时,暂时未给田永签字,准备等田永的学籍问题解决后再签,学校也因此没有将田永列入授予学士学位资格名单内交本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
大学生被开除学籍学费照交 怒告学校讨毕业证

大学生被开除学籍学费照交怒告学校讨毕业证通过了毕业考试的吴昕,没有得到大学毕业证书。
“大二考试作弊,学校做出‘开除学籍,留校查看’决定后并未让我离校,每年还正常收取学费,我又整整读了四年。
”吴昕不解,将母校沈阳医学院告上法庭。
吴昕今年27岁,昨日11时许,讲述起自己与母校长达四年之久的“毕业证纷争”的他,一脸无奈与疲惫。
1996年9月,家住沈阳的吴昕考入了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那一年他17岁。
大二上学期,因吴昕在考试过程中作弊,学校认为他的行为影响恶劣,做出“开除学籍、留校查看”的处理。
事后学校决定让吴昕“跟班试读”。
“到现在我也不明白‘跟班试读’是什么意思,我只知道在交纳了‘跟班试读费’后,我又正常交纳了大三的学费,之后就正常上课了!”吴昕这样说。
大三时,吴昕因又有科目考试不及格,根据学校“三科挂科就降级”的规定,被降级一年。
此后,吴昕每年都按规定交纳学费,继续在沈阳医学院正常学习,并参加了学校安排的毕业实习。
2002年初,读了6年本科后,吴昕通过了学校安排的大学生毕业实习及毕业综合考试。
同年8月,当其他同学领到毕业证书时,吴昕被告知“因他已不具有学籍,所以学校拒绝为其颁发毕业证”。
“我接受了处罚,交了罚款,而且我最终通过了毕业考试,为什么不给我毕业证书?”吴昕十分不解。
随后的3年多,看着同学们纷纷就业工作,吴昕一次次向母校“索要”毕业证,未果。
今年初,吴昕以“请给我文凭”为由,将母校告上了法庭。
对此,沈阳医学院在向法院递交的行政答辩状中表明了态度:学校处罚是有法律依据的。
沈阳医学院认为依据国家教委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3条第5项,“违反学校纪律,情节严重者,可以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第67条“开除学籍的不发给学历证明”。
依据沈阳市教委《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第15条第3项,“作弊行为严重,影响恶劣给予留校查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所以处罚并无不当,适用正确。
吴昕:我不理解,学校在做出处分决定后,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告诉我以后将拿不到毕业证?如果告诉我,我就会重新参加高考,毕竟我比同届学生都小两岁,那么现在我就可以正常毕业了。
开除大学生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园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
其中,开除大学生案件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校园法律纠纷,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名誉和未来发展,也涉及到学校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旨在通过对一起开除大学生法律案件的分析,探讨相关法律问题,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
二、案件背景2019年,某高校大学生王某因涉嫌作弊被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调查。
经查,王某在期末考试中通过作弊手段获取高分,违反了学校纪律规定。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六条,学校决定给予王某开除学籍的处分。
王某不服学校决定,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教育行政部门经调查后,认为学校作出的开除学籍决定程序合法,依据充分,遂维持了学校的决定。
王某仍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开除学籍决定,恢复其学籍。
三、案件分析1. 开除学籍的法律依据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六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四)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六)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本案中,王某的行为属于上述(四)的情形,即使用通讯设备作弊,情节严重,因此学校作出开除学籍的决定有法律依据。
2. 开除学籍的程序问题《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应当告知学生本人并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听取学生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的陈述和申辩后,认为必要的,可以暂缓执行处分决定。
学校应当将处分决定书送交学生本人,并在学校内、学生所在学院内进行公示。
本案中,学校在作出开除学籍决定前,已告知王某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符合法定程序。
高校学生管理纠纷与司法介入之范围_程雁雷 (1)

各科专论 法学2004年第12期高校学生管理纠纷与司法介入之范围p 程雁雷=内容摘要> 本文立足于国内近年行政诉讼实践的经验,在对内外部行政行为划分的标准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司法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纠纷范围划分的标准进行了重新厘定,最后,对司法介入主要具体事项的范围作出了类型化分析。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管理 司法介入 行政诉讼在我国走向法治的进程中,高校治理中的法律问题逐渐凸现。
¹近几年来,学生诉高校的行政诉讼案件在全国呈上升趋势,而各地法院对是否受理此类案件一直持不同的态度,发生截然相反裁判的情况已不是个别现象,出现了在一国司法空间内对学生诉权保护极不平衡的局面。
这将有损于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既不利于保护公民受教育权,也不利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正在酝酿相关的司法解释,º为法院受理高校管理纠纷引起的诉讼提供统一的尺度。
»然而,如何界定司法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纠纷的范围是该司法解释应解决的首要问题和难点所在。
国内学界尚未见就此范围的划分标准和具体可诉事项所作的专论,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些的探析,以期对该司法解释的尽快出台乃至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有所裨益。
¼一、对内外部行政行为划分标准的反思11内外部行政行为划分标准在司法实践中的局限在我国,法院能受理哪些行政案件是行政诉讼的前提。
它既关系到原告能否通过诉讼程序获得救济,也决定着某个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和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查范围。
大陆法系国家源于19世纪德国公法传统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0在我国行政法律救济制度的设计中打下了很深的¹º»¼最高人民法院已拟有5关于审理教育行政诉讼的若干问题规定(征求意见稿)6。
高校管理行为的相对一方应当包括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教师或者其他教育工作者。
本文仅限于探讨高校对学生(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管理行为。
详见5法制日报62004年8月11日、5光明日报62004年9月30日、5望东方周刊62004年8月24日的相关报道。
高校涉讼现象引发的法学思考

20 0 6年 第 4期
No. , 4 2006
学
术
探
索
20 0 6年 8月
Aug., 006 2
Ac ade i Expl aton m c or i
高校 涉讼 现 象 引发 的法 学 思考
马慧娟 , 鲁春美
( 云南师 范大学 经济政 法 学院, 云南 昆明 609) 502
法律保留 、 正当程序 、 止权 力滥 用和司法救济等 , 禁 完善我 国的高校 法治理论 , 对法学实践有所帮助 。 以期
关键词 : 高校 ; ; 涉讼 特别权力关 系; 司法救济 中圈分类号 : 938 I2 .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0 — 2 X 20 )4 05 — 5 1 6 7 3 (0 60 — 02 0 0
告刘兵撤回起诉 。再如 20 年 7 03 月广东农工商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郑文滔诉学校勒令退学案( 简 称“ 郑文滔案” 。 广州市天河 区法院受理后 于 )① 20 年 8 2 03 月 0日, 出撤消学校 勒令退学 的判 作
决。
高校的法律地位 , 高校与学生 的法律关系如 何定位是一个重大理论 问题。按照我国《 民法通 则》 以是否营利为标准 , , 将法人划分为企业法人
有可诉性 , 以我国长期 以来没有高校涉 “ 所 行政
诉讼” 之事。于是学生权益保 障机制一直停 留在 申诉 、 上访 等渠道 上 , 而将 司 法审查 排除 在外。
19 年 , 田永诉北 京科 技大学 案” 简称 “ 99 “ ( 田永
案” 和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 ) 简称“ 刘燕文案”判 )
( ) 四 法院 予 以受理且 原告 胜诉
关于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是否可提起行政诉讼的思考

关于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是否可提起行政诉讼的思考作者:杨伟纪芳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07期摘要:大学生针对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是否可通过提起行政诉讼寻求司法救济,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领域分歧较大。
笔者首先通过详尽论证,阐述了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引发的校生法律关系为行政法律关系,随后论证了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成为可诉性行政行为,需要满足高等学校要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应具有具体行政行为属性和处分决定应为外部行政行为的三个基本要件,最后得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这五种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情形中,仅开除学籍这一处分决定可通过提起行政诉讼寻求司法救济的结论。
关键词:行政诉讼;行政法律关系;行政主体;可诉性行政行为;学生违纪处分一、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领域存在争议自1999 年4月田永以其母校北京科技大学拒绝向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起,大学生状告高等学校的案件已屡见不鲜。
2000 年4月,湖北襄樊学院三名女大学生因考试作弊被学校给予勒令退学,三名女大学生以学校为被告向襄樊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院将此案列为行政诉讼案件予以立案受理。
自此,学生因不服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寻求司法救济正式走进我们的视野,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领域关于因学生违纪引发的校生纠纷能否通过提起行政诉讼进行救济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
理论界关于学生不服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能否以高校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寻求司法救济观点不一。
储宏启先生就认为,“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就不是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法律关系,而只能是民事法律关系……学校与学生所发生的纠纷,因此也只能是民事纠纷。
”[1]有的学者则认为,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引起的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为行政法律关系,学生对违纪处分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司法实践领域,讼辩双方针锋相对,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也主要集中于高等学校是否具有行政诉讼主体资格。
作为诉讼被告方,高校时常以己方为事业单位而非行政机关,因而不具备行政诉讼主体资格为由,主张案件不属于行政诉讼范围,请求法院给予驳回起诉。
民法典对学校处分学生通告的规定

民法典对学校处分学生通告的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依法治校,以德育人,加强管理,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在本校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研究生和本科学生(含预科、第二学士学位)。
第二章处分的种类和具体适用第三条学生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视其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予如下纪律处分:(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记过;(四)留校察看;(五)开除学籍。
第四条留校察看的期限一般为一年,从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算。
在留校察看期间认真悔改者可按期解除对其留校察看;有显著进步表现者,可提前解除对其留校察看。
经教育不改或留校察看期间又有违纪行为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留校察看期间因故休学的,休学的时间不计入察看期内。
第五条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研究证明。
学生在处分决定作出后一周内办理离校手续,档案由学校退回其家庭所在地,户口迁回原户籍地或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六条凡受处分者,取消本学年评定各类奖学金和荣誉称号的资格;其学位授予按上海戏剧学院学位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对学生的处分及解除处分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学生本人档案。
第三章违纪行为及处分规定第八条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九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公安、司法部门处罚的,按下列规定给予处分:(一)被处以治安警告、治安罚款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二)被处以治安行政拘留的,视情节轻重、性质恶劣程度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三)因违法犯罪被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四)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近五年大学相关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2016年,某高校学生因在宿舍内吸烟被学校处以罚款,学生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情简介:2016年,某高校学生李某在宿舍内吸烟,被学校发现后,学校依据《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给予李某罚款100元的处罚。
李某认为该处罚过重,且学校未充分听取其申辩,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判决结果:法院认为,学校依据《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对李某进行罚款并无不妥,但学校在作出处罚决定前未充分听取李某的申辩,违反了程序公正原则。
因此,法院判决撤销学校的罚款决定,并要求学校重新作出处罚。
案例启示:此案提醒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合法权益,并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充分听取学生的申辩。
二、2017年,某高校学生因网络言论被学校开除,学生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情简介:2017年,某高校学生张某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被学校认为涉嫌侮辱他人。
学校依据《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张某开除学籍的处罚。
张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判决结果:法院认为,张某的言论确实涉嫌侮辱他人,但考虑到其悔过态度良好,法院判决撤销学校的开除学籍决定,改为给予张某留校察看一年的处分。
案例启示:此案提醒高校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悔过态度,合理运用处分手段,避免过度处罚。
三、2018年,某高校学生因被误认为作弊被学校开除,学生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情简介:2018年,某高校学生王某在期末考试中,被监考老师误认为作弊。
学校在调查后,认定王某作弊,依据《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罚。
王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判决结果:法院认为,学校在作出开除学籍决定前,未充分调查核实王某的作弊行为,存在程序违法。
因此,法院判决撤销学校的开除学籍决定,并要求学校重新作出处罚。
案例启示:此案提醒高校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应充分调查核实,避免因误判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2019年,某高校学生因违反疫情防控规定被学校开除,学生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情简介:2019年,某高校学生因违反疫情防控规定,被学校给予开除学籍的处罚。
高某诉上海某大学不授予学位案

高某诉上海某大学不授予学位案文章属性•【案由】教育裁判规则学生因考试作弊被取消课程成绩,不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不授予其学位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定,法院应当支持。
正文高某诉上海某大学不授予学位案【基本案情】高某系上海某大学本科生,因在考试中作弊,被学校给予行政记过处分,该门课程成绩无效。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因此决定对高某不授予学士学位。
高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高某因考试作弊被取消课程成绩,不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被告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不授予高某学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定,遂判决驳回高某的诉讼请求。
【法律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八条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
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公布。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六条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由学校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
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下处分的,经教育表现较好,在毕业前对该课程可以给予补考或者重修机会。
法院评论诚实信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核心价值,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
对每一个人而言,诚信乃立身之本。
本案原告高某作为在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在考试中作弊,不仅违背诚信原则,更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定,学校对其作出不授予学位的处理,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现象的法治教育

高教研究 HigherEducationResearch74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现象的法治教育文/林予昕摘要: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通过分析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发现,制度制约是关键因素。
梳理我国现有关于大学生诚信考试的制度,发现在条文制定需尊重大学生行为规律、监督管理机构设置、制度宣传和建立诚信档案方面尚有可待完善之处。
关键词:诚信;考试;制度1 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于公民个人道德素质提出的倡导。
“诚信”观念源远流长,在中国,最早使用“诚信”一词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提出“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即诚信是凝聚人心、使天下人团结一致的精神基础。
汉代在四德“仁义礼智”上增加“信”,意为恪守承诺和信用,是为“五常”,“四德五常”作为儒家两千年来的基本道德,影响中国社会至深至远。
西方与中国的“诚信”相对应的概念是“credit”——信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中论证了经济交往中信用原则的重要作用,此后中世纪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近代英国哲学家洛克、亚当·斯密等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信用的重要性。
西方信用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
由此可见,诚信,放之古今中外,都是极其重要的。
社会的灵魂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因此,在做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品德培养,而诚信便是一项重要的品德。
大学生毕业后,将走向各个工作岗位。
如何不再让“毒奶粉”、“毒疫苗”等类似事件再发生,让大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讲诚信,对于国家的繁荣富强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学生考核作弊违纪处理规定

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学生考核作弊违纪处理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情况,对本科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作弊及违纪行为的处理标准作如下具体规定:一、代考、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二、夹带作弊:情节:将有关课本、参考书、作业本、笔记本、电子词典放在座位里、桌面上以及把摘抄该门课程有关内容的纸条放在或写在座位里、桌面上、座位的地上和身上等处,以便考试过程中偷窥。
处理:该门课程成绩记为无效,视情节轻重及认错态度,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一年处分。
三、串通作弊:情节:两人或两人以上互相串通,用纸条、口头或手势等信号询问或回答对方与考试有关问题,主动向他人提供答案。
处理:参与者该门课程成绩均记为无效,视情节轻重及认错态度,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四、旁窥:情节:交卷前旁窥他人试卷,或交卷后提示他人。
处理:改动试卷者,该门课程成绩记为无效,给予警告处分;未改动试卷,卷面成绩扣20分(含20分)以上,予以全校通报批评。
五、其它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情节:1。
不带规定的证件。
2.非考试物品不集中放置。
3.座位周围有带字的纸条(与该门考试无关),自带稿纸.4.不服从主、监考教师安排,私自调动座位。
5。
开考前在考场大声喧哗而不听劝告,或考试结束时在考场周围大声议论考试结果。
6。
不按时交卷。
处理:属第1条者,不具备考核资格;属第2-4条者,给予口头警告,严重者取消该课程考核资格,予以全校通报批评;属第5条者,给予口头警告,不服从者,予以全校通报批评;属第6条者,给予口头警告,卷面成绩扣20分,情节严重者成绩记零,予以全校通报批评。
六、若有超出上述所列情节,而主、监考教师确认是违纪或作弊行为的,主、监考教师可参考上述标准酌情处理。
七、因考核作弊受到留校察看一年、记过或严重警告处分的重犯者,一律给予开除学籍处分.考核作弊者不得参加该门课程补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作弊受处分告学校法院不受理
北京某大学经管学院会计系98级女学生严某由于考试作弊被学校勒令退学。
这位女大学生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
日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这些行政诉讼案作出裁定——不予受理。
严某在其起诉书中称,今年1月18日的资产评估课程考试中,她在试卷下面放有写着公式的纸条,被监考老师发现并予没收。
后学校认为严某考试作弊,态度恶劣,并认为其在20XX年12月有打架行为,于是对其作出勒令退学的处分决定。
严某对处分决定不服,向校方提出申诉,但校方至今未给予任何书面答复。
严某认为,北京某大学对其作出的勒令退学的处分既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在做出处分决定过程中履行规定的处分程序,侵害了她对行政处分应有的知情权、申诉权和申辩权。
因此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撤销北京某大学对她的处分决定;并责令其重新审核事实,做出与事实相当的的处理决定。
北京朝阳法院经审查后认为,严某因对北京某大学做出勒令其退学的处分决定不服所产生的纠纷,不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的规定,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应向有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因此,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严某的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