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智能整花整纬技术产业化
纺织行业智能纺织

纺织行业智能纺织智能纺织:推动纺织行业的技术革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纺织行业也正迎来一场技术革命。
智能纺织作为纺织行业的新兴领域,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正在引领着纺织产业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探讨智能纺织的定义、技术原理以及对纺织行业的影响。
一、智能纺织的定义智能纺织是指通过嵌入传感器、控制器和通信模块等智能设备,使纺织品具备感知、分析和响应的能力。
智能纺织可以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并通过数据传输和处理,实现与用户、设备和网络的交互。
智能纺织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服装、家居、医疗等,提供更加智能和便利的使用体验。
二、智能纺织的技术原理智能纺织的实现依赖于多种技术原理,包括传感技术、嵌入式系统、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等。
1. 传感技术:智能纺织品通常搭载多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环境的状态,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器进行分析和处理。
2. 嵌入式系统:智能纺织品内置控制器和处理器,可以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嵌入式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智能纺织品与外部环境的交互。
3. 通信技术:智能纺织品通常通过蓝牙、Wi-Fi或者移动网络等无线通信方式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
这些通信技术可以实现纺织品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设备或者云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与共享。
4. 数据分析:智能纺织品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可以提供用户个性化的体验和服务。
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识别用户需求,预测趋势,并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建议和推荐。
三、智能纺织在纺织行业的应用1. 智能纺织在服装行业的应用:智能纺织品可以通过测量人体参数、监控运动状态和呼吸频率等,为用户提供健康追踪和运动监测功能。
智能纺织还可以通过与智能手机的连接,将用户的个人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分析和统计,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和个性化的服装推荐。
2. 智能纺织在家居行业的应用:智能纺织品可以嵌入到床品、窗帘和家具等产品中,实现温度控制、声音传导和智能家居控制等功能。
“纺织之光”重点科技成果现场推广活动

“纺织之光”重点科技成果现场推广活动马磊【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1页(P92-92)【作者】马磊【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服装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广为推进纺织行业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一步实施《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服装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和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共同组织的“纺织之光”重点科技成果“服装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现场推广活动于10月10日在江苏常熟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陈树津,中纺联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中纺联产业部副主任吴迪,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冯德虎等领导以及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180余人出席了活动。
陈树津在致辞中指出,纺织科技成果的推广非常重要,为了到2020年实现纺织强国,我们要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科技应用。
科技应用就是要采用先进的装备、技术、工艺并包括两化融合等,而推广会的举办就是加强科技应用的具体体现,在推动我国在科技成果的采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已支持“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18项、“纺织之光”重点科学技术成果推广6 项,公益支出达3 400万,不断助力纺织行业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纺织工业的科技进步、人才成长和产业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陈树津致辞本次推广活动主要涉及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服装生产实时数据采集及生产管理、三维人体测量-衣片自动裁剪、吊挂系统及自动缝制单元、面向产业集群区域产品创新的ASP平台开发和应用、三维智能一体化系统在服装领域的应用等 5 个项目,惠州市天泽盈丰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杭州爱科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嘉纳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分别做了对应项目的介绍。
打破技术壁垒!慈星一线成型实现装备国产化

38 /一线/ FRONTLINE打破技术壁垒!慈星一线成型实现装备国产化本刊记者_徐长杰11月3~5日,第十七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隆重举行,在“织交会”主会场贸易中心西门外搭建的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机械展馆内,各类装备企业集聚于此,国内纺织机械龙头——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的“慈星智造馆”尤为引人瞩目。
“织交会”开幕当天,位于大朗镇富康路229号环球贸易广场4号楼A342-A357的慈星(东莞)销售中心也开始开门接客。
全新面世的销售中心集合了慈星最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及时尚潮流针织产品研发等多种职能,为“中国羊毛衫名镇”大朗这座因织而兴的城市增添了“新高地”。
全国政协委员张华荣、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总工程师顾平、慈星股份董事长孙平范、东莞市新中欧毛织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娟等嘉宾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慈星智造馆”亮相大朗织交会记者在展会现场发现了一件制作非常精美的毛衣,摸起来非常的柔软舒服,如果是手工编织,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可能完成的。
那么用慈星“一线成型”装备生产这样一件毛衣,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一小时!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德春向记者介绍说:“如果用普通的电脑横机去生产,大概需要3~5小时,但‘一线成型’技术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由于采用了一线成型技术,减少了缝合工序,所以节省了大量时间。
”此次“织交会”智能馆直接以慈星命名,无论是从展馆的设计、还是智能化产品的展示,都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来的“机械智能化”体验,不遗余力地让观众领略到一个全新的智能化编织世界。
慈星智造馆重点以针织毛衫的智能制造、智能工艺和智能编织为三大载体,汇聚当前智慧结晶的一系列人工智能、高速高效、高端制造新产品,将当前行业各个环节最先进的针织智能化技术水平一一呈现。
本次慈星智造馆的展示设备中,主要有慈星最新上市发布的STEIGER事坦格“一线成型”电脑横机、事坦格第二代电脑横机、慈星全新高速高效智能鞋面机、慈星高速高效电脑横机等系列产品。
“棉精梳整体锡林和纤维素纤维专用针布”在京通过行业专家鉴定 金轮科创公司两大科技成果走在行业前列

进步 , 她说这也是金轮公 司多年来注重科技创新 取得 的显著成果 ,棉精 梳整体锡林 ” 纤 维素 “ 和“ 纤维专用针布 ”两大科技项 目是继金 轮 “ 钻石 ” 系 列 针 布 产 品之 后 , 功 实 现 与 国外 先 进 主机 配 成 套 替代进 口针布后 的又一技术突破 , 两个项 目同
勺 . r ・ l
圆弧 , 可达到梳 理过 程 中减少纤 维损 伤 、 降低 落 棉率 、 提高成纱 质量 的 目的 , 技术水 平达 到 国内 领先 。纤维 素纤 维专用 针布” “ 采用特种元素钢丝
基 材 , 效保证针 齿 的耐磨性 , 有 创新 性地 开发 了 具 有抓取 、 梳理 和开松 能力强 、 纤维 转移率 高 的 齿 背双曲线和双斜面两种结构的金属锯条 ; 采用 埋油淬火技 术进行热处 理 , 首创组合式等离 子抛 光边 角圆整技术 , 盖板针布创新性地采用低 容纤
成 果 新 闻发 布会 。
参与鉴定 的纺织专家们认为 , 金轮科创 股份 公 司研制开 发 的“ 精梳整 体锡林 ” 用金属 针 棉 采
布齿条加工成整体锡林齿 片新技术 , 具有极 高的
品质 和极小 的误差 , 采用新型整体锡林梳理 隔距 调整方法 , 可显著提高梳理质量 , 有效减少落棉 , 能实现对棉纤维 的可控式高效精梳 ; 创新性地采 用组合抛光工艺 , 实现齿部梳理面 的棱边 和棱 角
大 科 技 项 目成 果 进 行 了鉴 定 。 与会 专 家 组 成 员 一
量、 高释放 性 的设 计 , 有效 防止针 布对纤维素纤 维 的损伤 , 少短绒 和棉结 的产生 , 减 实现 了对纤 维素纤维 的高效柔性加工 , 目前该项 目产 品属 国 内 首创 。
会 上 , 国纺 织 工 业 协 会 副会 长 高 勇 向金 轮 中
人工智能引领纺织行业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引领纺织行业创新发展摘要:将AI技术有效融入到纺织各领域中,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采用深度学习算法,科学构建客户化、个体化以图搜索引擎;并提出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经编针织疵点进行在线检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实现个体化纺织专业教育;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智能 CAD,纺织面料评级以及分类,生产管理,服饰面料样式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
随着现代工业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筒子纱染色已进入数字自动化阶段,使人工智能将成为战略性技术,引导纺织行业健康发展,从而推动纺织行业智能化程度稳步提升,进而推动变革。
关键词:人工智能;纺织行业;创新发展摘要:人工智能主要是一门运用计算机模仿人类智能行为的学科。
包括对人的感知,认知,执行等。
旨在对计算机展开培训,使其能够自主学习、判断及决策等。
在技术层次上,将人工智能划分为三个层次。
其中,认知技术包含使用机械视觉、语音识别以及其它人工智能技术获取外界信息技术。
执行技术主要包含硬件技术以及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有效结合的智慧芯片计算技术。
在我国当前科技发展中,AI已成重要发展趋势,并在纺织业中得到广泛运用,以提升面料评级、分类、生产管理准确性及效率,同时还能够协助设计师对服饰流行趋势展开准确判断。
总之,将智能机器人有效运用到纺织业中,可以大大减少人力成本,从而提升纺织业生产率。
一、纺织行业中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一)机器视觉在经编针织疵点中的应用在机器视觉及图像处理技术健康发展背景下,纺织品缺陷自动化测试已被诸多企业引进。
当前,我国大多数纺织品生产厂家仍然采用人工检测手段,导致无法对纺织品进行有效检测,无法对纺织品品质加以有效控制。
江南大学自主研发的“断纱自停”织物疵点在线探测装置,主要利用工业照相机处理并获取织物图像。
一旦在织造过程中出现疵点,机器就会停机。
该系统包括图像采集、疵点识别及机械控制三部分。
其中,还涉及先进评价系统及专门图像处理程序,同时还包括以最优 Gabor滤波为基础的织物疵点自动检测方法,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方式,不存在任何机械损失。
基于机器视觉的色纺工厂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智能化生产; 自动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6-019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Ke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Production of Dyed Spinning Factory Based on Machine Vision ZHENG Si-yue1,WU Yun-zhi1,ZHANG Yi2
ISSN 1009-3044 第Co1m7pu卷ter第Kn1o6w期ledg(e20an2d1T年ech6n月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
Vol.17, No.16 June 2021
E-mail:eduf@ Computer Khnttopw:le//dwgwewan.ddnTz基于嵌入式物联网平台的零件加工信息监控系统的 研究与设计[D].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8.
[3] 崔红静,景军锋,张缓缓,等 . 融合颜色和边缘特征的织物图像 检索算法[J]. 棉纺织技术,2019,47(10):35-39.
[4] 苏亚丽,吴健行,惠维,等 . 一种用于视觉颜色特征分类的脉冲 神经网络[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53(10):115-121.
[5] 金佳冰,郭明瑞,傅佳佳,等 . 基于图像处理的纱线捻系数与明 度关系研究[J]. 棉纺织技术,2019,47(9):18-21.
[6] 邓淇英 .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织物组织结构自动识别研究 [D]. 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6.
[7] 蔺璇 .LBP 算法在织物疵点检测及分类中的应用[D]. 西安:西 安工程大学,2015.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与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与产品质量提升方案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 (2)1.1 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 (2)1.2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必要性 (3)1.3 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3)第二章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体系架构 (4)2.1 纺织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4)2.3 网络通信与集成 (4)2.4 智能决策与优化 (5)第三章设备智能化升级 (5)3.1 设备智能化改造 (5)3.1.1 设备硬件升级 (5)3.1.2 设备软件升级 (5)3.2 传感器与执行器应用 (6)3.2.1 传感器应用 (6)3.2.2 执行器应用 (6)3.3 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 (6)3.3.1 故障诊断技术 (6)3.3.2 预测性维护策略 (6)3.4 设备互联互通 (6)3.4.1 设备网络架构 (7)3.4.2 设备通信协议 (7)第四章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 (7)4.1 生产调度与优化 (7)4.2 能源管理与节能 (7)4.3 质量监控与追溯 (8)4.4 生产安全管理 (8)第五章产品设计智能化 (8)5.1 设计数据管理 (8)5.2 虚拟仿真与优化 (8)5.3 设计创新与协同 (9)5.4 个性化定制 (9)第六章智能检测与质量提升 (9)6.1 检测技术概述 (9)6.2 在线检测与实时监控 (9)6.2.1 在线检测技术 (9)6.2.2 实时监控系统 (10)6.3 质量数据分析与优化 (10)6.3.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0)6.3.2 数据分析模型 (10)6.3.3 优化策略 (10)6.4 质量追溯与改进 (10)6.4.1 质量追溯系统 (10)6.4.2 改进措施 (10)6.4.3 持续改进 (10)第七章供应链智能化管理 (11)7.1 供应链协同 (11)7.2 物流智能化 (11)7.3 库存管理与优化 (11)7.4 供应链风险管理 (12)第八章企业信息资源整合 (12)8.1 企业信息化建设 (12)8.2 数据挖掘与分析 (12)8.3 企业资源规划(ERP) (13)8.4 商业智能(BI) (13)第九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组织变革 (13)9.1 人才培养策略 (13)9.2 组织结构调整 (14)9.3 企业文化建设 (14)9.4 产学研合作 (14)第十章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政策与产业趋势 (15)10.1 国家政策与产业规划 (15)10.2 行业发展趋势 (15)10.3 国际合作与竞争 (15)10.4 智能制造投资与风险分析 (16)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1.1 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模式,正在逐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途径。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与定制化方案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与定制化方案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第二章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概述 (3)2.1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定义 (3)2.2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3)2.2.1 自动化技术 (3)2.2.2 信息处理技术 (3)2.2.3 网络技术 (4)2.2.4 人工智能技术 (4)2.2.5 系统集成技术 (4)2.2.6 定制化解决方案 (4)第三章纺织行业智能化设备与应用 (4)3.1 智能纺纱设备 (4)3.1.1 设备概述 (4)3.1.2 设备应用 (4)3.2 智能织造设备 (5)3.2.1 设备概述 (5)3.2.2 设备应用 (5)3.3 智能印染设备 (5)3.3.1 设备概述 (5)3.3.2 设备应用 (5)第四章纺织行业大数据与云计算 (6)4.1 大数据在纺织行业的应用 (6)4.2 云计算在纺织行业的应用 (6)4.3 纺织行业大数据分析平台 (7)第五章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 (7)5.1 系统集成概述 (7)5.2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环节 (7)5.2.1 设备集成 (7)5.2.2 生产管理系统集成 (7)5.2.3 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 (7)5.2.4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集成 (8)5.3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系统的实施策略 (8)5.3.1 制定明确的系统集成目标和规划 (8)5.3.2 选择合适的系统集成技术 (8)5.3.3 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与传输体系 (8)5.3.4 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体系 (8)5.3.5 培养专业人才和团队 (8)5.3.6 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与交流 (8)第六章定制化解决方案概述 (8)6.1 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定义 (8)6.2 定制化解决方案的优势 (9)6.2.1 提高生产效率 (9)6.2.2 降低成本 (9)6.2.3 提升产品质量 (9)6.2.4 满足客户需求 (9)6.2.5 增强企业竞争力 (9)6.3 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分类 (9)6.3.1 按生产规模分类 (9)6.3.2 按应用领域分类 (9)6.3.3 按技术层次分类 (9)6.3.4 按实施方式分类 (9)第七章纺织行业定制化方案设计 (10)7.1 定制化方案设计流程 (10)7.2 定制化方案设计方法 (10)7.3 定制化方案设计的关键要素 (10)第八章纺织行业定制化方案实施与评估 (11)8.1 定制化方案实施策略 (11)8.2 定制化方案实施效果评估 (11)8.3 定制化方案持续优化 (12)第九章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与定制化方案的挑战与对策 (12)9.1 技术挑战 (12)9.2 产业链协同挑战 (12)9.3 政策与市场挑战 (13)第十章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与定制化方案发展趋势 (13)10.1 技术发展趋势 (13)10.2 产业格局变化 (13)10.3 市场需求变化 (14)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智能制造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与创新

智能制造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与创新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和灵活性,实现产品品质的全面提升和个性化制造的能力。
在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应用和创新,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行业升级,以及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能制造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1. 生产过程智能化在纺织行业的生产过程中,智能制造可以应用于多个环节,例如设计、生产计划、设备管理等。
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设计软件和智能化的生产调度系统,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计划,减少资源浪费和生产成本。
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纺织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与纺织机械设备互联,企业能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用于企业内部的设备协同和资源共享,提高生产效率。
3. 自动化生产线的建设自动化生产线是智能制造的重要体现,对于纺织行业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传统纺织生产中,人工操作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自动化纺织机械设备能够实现对纤维材料的自动上料、加工和下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智能制造在纺织行业中的创新1. 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机器人技术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也是纺织行业中的创新方向之一。
传统纺织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操作,比如织布、缝纫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3D打印技术的应用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制造技术,可以根据产品设计的三维模型,逐层打印出实体产品。
在纺织行业中,3D打印技术可以应用于纤维材料的制造和产品的设计。
通过3D打印技术,纤维材料的制造过程更加简化,可以实现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快速生产。
一、项目名称纺织面料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一、项目名称:纺织面料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二、提名意见:传统纺织面料开发周期长、自动化程度低,颜色表达的经验化和实物化问题突出,测配色技术、计算机仿真和影像化精准度偏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纺织面料个性化、多花色、快交期的市场需求。
该项目结合高档纺织面料产品对颜色高效精准管控的迫切需求,开展了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研究,研发了多光谱成像颜色测量技术,创建了色纺纱高精准光学配色模型,突破了面料纹理的高仿真技术瓶颈,开发了面料影像精准采集和智能检索系统,构建了高效的面料数字化研发和管理云平台,形成在色纺、色织和印染领域广泛应用的颜色数字化功能体系,解决了纺织面料的颜色一致性和精准性问题,大幅缩短了花色面料的开发周期。
该项目已获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15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其相关研究成果分别获2017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8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项目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纺织品色织传输技术的发展,对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贰等奖。
三、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纺织科学技术一级领域、纺织技术二级领域。
纺织面料花色品种的多样性为纺织产品的个性化、高档化开发提供可能,而颜色是纺织面料高端和时尚的主要符号。
在全球市场化竞争环境下,生产企业必须针对小批量、多品种、快交期、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增强自身快速反应及对颜色的管控能力,缩短纱线与面料颜色纹理的开发周期并降低研发成本。
当前国内外众多企业在纱线与面料颜色的测量、颜色的配方计算、颜色花型的外观模拟、面料影像化等功能的开发应用中仍存在技术瓶颈。
该项目针对纺织行业的色纺纱线与色织面料的设计和加工,开展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在纱线与面料测配色、面料纹理的CAD仿真、面料及颜色的影像化及图像检索、数字化纱线与面料云平台构建等系列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技术创新点如下:1.首创纱线精密和精准测色技术。
华纺:数智赋能_全流程智能化再获新突破

印 染PRINTING AND DYEING098 中国纺织 2023近年来,华纺不仅完成了“退城进园”暨“绿色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整体搬迁华纺工业园,在打造行业示范5G工业园区的同时,“智慧华纺”建设更迈入新台阶。
特别通过打造“数字华纺”,建成的智能绿色工厂具有高端国产印染装备及智能物流系统示范应用基地,全流程印染设备信息互联互通及云平台管理系统,实现了印染企业生产管理全面信息化、生产中间过程的智能物流输送和无人化质量监控,已成为行业智能化印染工厂新标杆。
5月19日,华纺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又结硕果。
“平幅连续印染全流程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顺利通过评审鉴定。
国际先进 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平幅连续印染全流程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鉴定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组织召开,华纺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华纺工程技术研究院等承担单位项目组成员参加。
项目鉴定组一行实地考察了花布车间、家纺车间等生产现场,审阅了鉴定资料,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维新对公司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副总工程师、互联信息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国栋重点讲解了项目报告,并进行了现场质询。
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已完成计划任务书的要求,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并建议加快该华纺:数智赋能 全流程智能化再获新突破技术在全行业的推广应用。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是为了顺应纺织印染工业绿色低碳智能的发展趋势,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环境数字化、智能化管控,提升工厂数字化生产能力,促进印染行业生产持续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特别是通过在纺织印染工艺参数在线监测及反馈控制、染化料精准智能配送、生产计划智能排产、织物图像检索和织物染色智能配色等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创新实现了平幅连续轧染全流程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的产业化。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将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工业互联网、5G 和人工智能等新的信息技术融入生产过程,实现印染全流程的工艺参数在线管控、化学品智能精准配送、生产计划智能排产、花型图像检索和染色配方的智能化,将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环境数字化、智能化管控,提升工厂数字化生产能力。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在纺织纤维识别中的应用方案

纺织行业智能制造在纺织纤维识别中的应用方案第1章绪论 (4)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4)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5)第2章纺织纤维概述 (5)2.1 纺织纤维的分类与特性 (5)2.1.1 天然纤维 (5)2.1.2 化学纤维 (5)2.2 纺织纤维的识别方法 (6)2.2.1 显微镜法 (6)2.2.2 燃烧法 (6)2.2.3 红外光谱法 (6)2.2.4 色谱质谱联用法 (6)2.2.5 智能识别技术 (6)第3章智能制造技术 (6)3.1 人工智能技术 (6)3.1.1 纺织纤维识别的需求与挑战 (6)3.1.2 人工智能算法在纤维识别中的应用 (7)3.1.3 人工智能在纤维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7)3.2 机器视觉技术 (7)3.2.1 机器视觉在纺织纤维识别中的作用 (7)3.2.2 纤维图像预处理方法 (7)3.2.3 纤维特征提取与选择 (7)3.3 深度学习技术 (7)3.3.1 深度学习在纺织纤维识别中的应用 (7)3.3.2 卷积神经网络(CNN)在纤维识别中的应用 (7)3.3.3 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与优化 (7)3.3.4 迁移学习在纺织纤维识别中的应用 (7)第4章纺织纤维图像预处理 (8)4.1 纤维图像采集 (8)4.1.1 纤维样本制备 (8)4.1.2 图像采集设备 (8)4.1.3 光源与照明 (8)4.1.4 图像采集参数设置 (8)4.2 纤维图像预处理方法 (8)4.2.1 图像去噪 (8)4.2.2 图像增强 (8)4.2.3 图像分割 (8)4.2.4 纤维特征提取 (9)4.2.6 数据扩充 (9)第5章纤维特征提取与选择 (9)5.1 纤维特征提取方法 (9)5.1.1 基于物理特性的纤维特征提取 (9)5.1.2 基于化学特性的纤维特征提取 (9)5.1.3 基于光谱分析的纤维特征提取 (9)5.2 纤维特征选择方法 (9)5.2.1 基于统计的特征选择方法 (9)5.2.2 基于机器学习的特征选择方法 (9)5.2.3 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选择方法 (9)5.3 特征提取与选择的优化策略 (10)5.3.1 多方法融合的特征提取策略 (10)5.3.2 动态特征选择策略 (10)5.3.3 优化算法在特征选择中的应用 (10)第6章纺织纤维识别算法 (10)6.1 传统机器学习算法 (10)6.1.1 特征提取方法 (10)6.1.1.1 光学特征提取 (10)6.1.1.2 结构特征提取 (10)6.1.1.3 纹理特征提取 (10)6.1.2 机器学习算法应用 (10)6.1.2.1 支持向量机(SVM) (10)6.1.2.2 决策树(DT) (10)6.1.2.3 随机森林(RF) (10)6.1.2.4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BC) (10)6.2 深度学习算法 (10)6.2.1 卷积神经网络(CNN) (10)6.2.1.1 网络结构设计 (10)6.2.1.2 激活函数选择 (10)6.2.1.3 损失函数与优化器 (10)6.2.2 循环神经网络(RNN) (10)6.2.2.1 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 (10)6.2.2.2 门控循环单元(GRU) (11)6.2.3 深度信念网络(DBN) (11)6.2.4 自动编码器(AE) (11)6.3 纤维识别算法对比与选择 (11)6.3.1 识别准确性对比 (11)6.3.1.1 不同算法的识别准确率 (11)6.3.1.2 数据集对识别准确性的影响 (11)6.3.2 计算效率对比 (11)6.3.2.1 算法训练与测试时间 (11)6.3.2.2 硬件资源需求 (11)6.3.3 鲁棒性对比 (11)6.3.3.2 杂质与损伤纤维识别能力 (11)6.3.4 选择依据 (11)6.3.4.1 实际应用场景需求 (11)6.3.4.2 算法适用性分析 (11)6.3.4.3 成本与效益评估 (11)第7章纺织纤维识别系统设计 (11)7.1 系统架构设计 (11)7.1.1 总体架构 (11)7.1.2 数据采集层 (11)7.1.3 数据处理层 (11)7.1.4 特征提取层 (12)7.1.5 分类识别层 (12)7.1.6 应用层 (12)7.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2)7.2.1 数据采集模块 (12)7.2.2 数据预处理模块 (12)7.2.3 特征提取模块 (12)7.2.4 分类识别模块 (12)7.2.5 结果展示模块 (12)7.2.6 数据分析模块 (12)7.2.7 系统管理模块 (12)7.3 系统功能评估指标 (13)7.3.1 识别准确率 (13)7.3.2 识别速度 (13)7.3.3 系统稳定性 (13)7.3.4 系统可扩展性 (13)7.3.5 用户满意度 (13)第8章纺织纤维识别系统实现与测试 (13)8.1 系统实现 (13)8.1.1 系统架构设计 (13)8.1.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3)8.1.3 特征提取 (13)8.1.4 分类识别算法 (13)8.2 系统测试与优化 (14)8.2.1 数据集构建 (14)8.2.2 评价指标 (14)8.2.3 系统优化 (14)8.3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14)8.3.1 案例一:某纺织企业纤维识别应用 (14)8.3.2 案例二:纺织品质量检测应用 (14)8.3.3 案例三:纤维成分分析应用 (14)第9章纺织纤维识别技术的应用前景 (14)9.1 纺织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14)9.1.2 纤维功能检测 (15)9.1.3 纤维混纺比测定 (15)9.2 纺织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15)9.2.1 纤维含量检测 (15)9.2.2 纺织品缺陷识别 (15)9.2.3 纺织品安全性评估 (15)9.3 纺织行业智能化发展展望 (15)9.3.1 智能制造技术融合 (15)9.3.2 定制化生产 (15)9.3.3 产业链协同创新 (15)9.3.4 绿色可持续发展 (16)第10章结论与展望 (16)10.1 研究成果总结 (16)10.2 存在问题与挑战 (16)10.3 未来研究方向与拓展 (16)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纺织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已经成为纺织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
一、项目名称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智能整花整纬技术产业化

一、项目名称: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智能整花整纬技术产业化研究及应用二、提名意见:纺织面料中有近一半左右的品种含有花型,在印染加工过程中会发生花形图案的畸变,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
该项目创新研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全幅扫描整花技术,实现了提花、色织、印花、蕾丝、绣花等具有图案花型特征纺织品的自动检测和花型整形;研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整纬技术,提高了整纬精度,扩大了品种适应性,解决了斜纹、磨毛、轻薄、厚重、雪纺等纺织品的整纬难题。
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软件著作权2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并荣获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成果已批量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提升印染产品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贰等奖。
三、项目简介:纺织品中有近一半左右的品种含有花型,在印染加工过程中会发生花形图案的畸变,随着我国由纺织大国向强国的转型,消费市场对纺织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纺织品生产加工的整体水平提出了挑战。
为满足纺织品中高端消费市场需求,对纺织品纬弯纬斜及图案花形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的花型问题必须对其予以矫正,否则将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
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此次申报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智能整花整纬技术产业化研究及应用”项目,是国际上首次创新研发了基于机器视觉全幅扫描整花的技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产品品类!项目针对各种产品研究了图像处理的优化算法,实现了提花、色织、印花、蕾丝、绣花等具有图案花型特征纺织品的自动检测和花型整形;研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整纬技术,提高了整纬精度,扩大了品种适应性,解决了斜纹、磨毛、轻薄、厚重、雪纺等纺织品的整纬难题。
项目运用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的应用,该项技术通过大数据库检测训练过的所有类型的织物纬斜,适应主要织物类型,而且可以通过快速训练与学习不断添加新的织物类型,建立强大的花型原稿大数据库,使花型检测可以直接匹配花型原稿,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将花型整成花型原稿一样的标准图案。
纺织行业智能化纺织面料研究与开发方案

纺织行业智能化纺织面料研究与开发方案第1章研究背景与意义 (2)1.1 纺织行业现状分析 (2)1.2 智能化纺织面料发展概况 (3)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第2章智能化纺织面料技术概述 (3)2.1 智能化纺织面料定义与分类 (3)2.2 智能化纺织面料关键技术 (4)2.3 智能化纺织面料发展趋势 (4)第3章纤维原料选择与处理 (5)3.1 纤维原料种类与功能 (5)3.1.1 天然纤维 (5)3.1.2 化学纤维 (5)3.2 纤维原料预处理方法 (5)3.2.1 物理预处理 (6)3.2.2 化学预处理 (6)3.2.3 生物预处理 (6)3.3 纤维原料在智能化纺织面料中的应用 (6)3.3.1 舒适性 (6)3.3.2 功能性 (6)3.3.3 耐用性 (6)3.3.4 环保性 (6)第4章纺织工艺与智能化技术 (6)4.1 传统纺织工艺改进 (6)4.1.1 纺织前处理工艺优化 (6)4.1.2 纺纱工艺改进 (7)4.1.3 织造与针织工艺改进 (7)4.2 智能化纺织工艺研发 (7)4.2.1 数字化设计与模拟 (7)4.2.2 智能化加工技术 (7)4.2.3 功能性面料开发 (7)4.3 智能化纺织设备选型与优化 (7)4.3.1 设备选型原则 (7)4.3.2 设备功能优化 (7)4.3.3 智能化设备管理 (7)第5章功能性纺织面料设计与开发 (8)5.1 功能性纺织面料设计理念 (8)5.2 功能性纺织面料开发流程 (8)5.3 功能性纺织面料应用领域 (8)第6章智能传感器与纺织面料结合 (9)6.1 智能传感器概述 (9)6.2 智能传感器在纺织面料中的应用 (9)6.3 智能传感器系统集成与控制 (9)第7章智能化纺织面料的功能评价 (10)7.1 力学功能评价 (10)7.1.1 拉伸功能 (10)7.1.2 压缩功能 (10)7.1.3 切割和磨损功能 (10)7.2 舒适性功能评价 (10)7.2.1 透气性 (10)7.2.2 保暖性 (10)7.2.3 吸湿排汗功能 (10)7.3 功能性功能评价 (10)7.3.1 防护功能 (10)7.3.2 智能调节功能 (10)7.3.3 环保功能 (11)7.3.4 传感器功能 (11)第8章智能化纺织面料的产业化应用 (11)8.1 产业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11)8.2 产业化关键技术 (11)8.3 产业化应用案例分析 (12)第9章智能化纺织面料的标准化与检测 (12)9.1 标准化体系建设 (12)9.1.1 产品标准 (12)9.1.2 工艺标准 (12)9.1.3 检测标准 (12)9.1.4 环保与安全标准 (12)9.2 检测方法与设备 (13)9.2.1 功能检测方法 (13)9.2.2 设备选型与配置 (13)9.2.3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13)9.3 质量控制与保障 (13)9.3.1 原料质量控制 (13)9.3.2 生产过程控制 (13)9.3.3 成品质量检测 (13)9.3.4 售后服务与质量追溯 (13)第十章市场前景与产业政策分析 (13)10.1 市场前景预测 (14)10.2 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 (14)10.3 市场竞争与应对策略 (14)第1章研究背景与意义1.1 纺织行业现状分析纺织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霍克威视:整纬整花“整”出大动静

霍克威视:整纬整花“整”出大动静
文中伟;秦飞;汪燕娟
【期刊名称】《纺织机械》
【年(卷),期】2015(0)1
【摘要】近日,常州宏大科技集团旗下子公司霍克威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运用世界领先的光学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影像视觉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成功研发并上市"HVMC-15系列数码智能整纬整花一体机",该机全球首创纺织品全幅扫描整纬技术,大于2000个检测点,开启了纺织品的整纬整花时代。
定义整纬整花新工艺据了解,当前大部分厂家使用的是传统的光电整纬,但光电整纬设备存在织物品种适应性不强,检测精度不佳。
【总页数】1页(P54)
【作者】文中伟;秦飞;汪燕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常州宏大如何全球率先解决“整纬不整花”问题 [J], 王菲
2.常州宏大智能整花整纬技术实现多方面突破达国际领先水平 [J],
3.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智能整花整纬技术产业化研究及应用 [J], 顾金华;朱剑东;吴冠豪;顾丽娟;肖凯;刘兵;刘伟;宋淑娟;周思宇;徐光耀;卢焦生;夏万洋;卢荣清
4.织物智能整花整纬技术产业化打破垄断 [J],
5.智能图像整花整纬一体机解决纬弯、纬斜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纺织技术专业中的创新项目与研究论文案例分享

纺织技术专业中的创新项目与研究论文案例分享近年来,纺织技术领域发展迅速,不断涌现出各种创新项目和研究成果。
本文将分享一些纺织技术专业中的创新项目和研究论文案例,展示该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应用前景。
一、智能纺织品的研究与应用智能纺织品是近年来纺织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创新方向。
通过将传感器、电子元件等嵌入纺织品中,使其具备感知、交互、响应等功能。
例如,某研究团队开发了一款智能纺织面料,可以实时监测人体体温、心率等生理参数,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给手机或电脑。
这种智能纺织品在医疗、运动健康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纳米纺织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纳米纺织技术是指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加工技术进行纺织品制造的一种创新技术。
通过将纳米颗粒或纳米纤维与传统纺织品材料相结合,可以赋予纺织品新的性能和功能。
例如,某研究团队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纳米纺织品,表面涂覆了一层纳米二氧化钛,可以通过光催化作用分解附着在纺织品上的污渍,实现自动清洁。
这种纳米纺织品在户外服装、防护服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三、可穿戴技术在纺织品中的创新应用可穿戴技术是指将电子设备、传感器等嵌入到服装、配饰等物品中,使其具备智能化、交互式的功能。
在纺织技术领域,可穿戴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某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穿戴的心电监测衣物,通过将心电传感器嵌入到衣物中,可以实时监测人体心电信号,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给医生或云端服务器进行分析。
这种可穿戴技术在医疗监护、健康管理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四、3D打印技术在纺织品制造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是一种将数字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的创新制造技术。
在纺织技术领域,3D打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某研究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一种具有复杂结构和个性化设计的纺织品,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生产。
这种3D打印技术在时尚设计、家居装饰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五、可持续纺织技术的研究与创新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可持续纺织技术成为了纺织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常州宏大:打造纺织染整全流程智能化系统

常州宏大:打造纺织染整全流程智能化系统佚名【期刊名称】《中国纺织(英文版)》【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1页(P58)【正文语种】中文引领纺织工业智能制造新时代本次展会,常州宏大科技(集团)拥有120平方米的展台,携多项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纺织印染智能测控产品亮相。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Hawkvision 智能图像整花整纬机,该设备采用的是国际首创的“全幅扫描整花整纬技术”,全幅扫描可大于8000个监测点,能够真正实现对织物纹理的全幅精确检测,是织物智能整纬的革命性突破,开启了整纬的新时代,超越了光电整纬和普通图像整纬的价值。
该系统品种适应性广泛,适用于色织布、提花布、厚重织物、斜纹布、磨毛布、针织布、牛仔布、印花布等,大大提高了纺织品后整理质量水平。
针织物定型克重自动在线测控系统,采用工业相机作为检测元件,对运动中的织物进行监测,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检测当前织物的纬密状况,并通过超喂调整系统实时调整纬密到理想状态。
该产品保证了织物染色加工前后克重的一致性,提升了产品质量,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减少能耗和生产成本,为实现高品质的纺织品提供保障。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圆网印花机堵网在线检测系统,该产品实现对印花过程中堵网的自动检测报警,大大降低了对操作工的技能要求和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是中高档印花面料的必备产品。
染色机智能化系统对整个染色过程核心工艺参数在线实时检测与控制,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智能化控制,避免缸差,解决了染色机程序化控制中的诸多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的一次成功率,彻底实现了染色用水的清污分离,染色机智能化系统对产品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织物定型工艺智能化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织物定型工艺智能化系统能够智能化检测和控制烘房内循环热风温度,从而实现精准的定型工艺。
同时,也适用于敏感类纤维面料的定型,提高了面料定型的一次成功率。
智能电控疏水系统,该系统可全自动运行,无需人工操作;精准自动排水、没有气锁;系统具备智能自控排水及智能自检功能;系统具备手动开、闭控制阀功能,便于检修、测试;可智能计算阀门打开时间;控制阀门自动开闭,系统还集成了智能故障判断功能及异常自动报警功能;蒸汽使用节能15% 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名称: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智能整花整纬技术产业化研究及应用二、提名意见:纺织面料中有近一半左右的品种含有花型,在印染加工过程中会发生花形图案的畸变,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
该项目创新研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全幅扫描整花技术,实现了提花、色织、印花、蕾丝、绣花等具有图案花型特征纺织品的自动检测和花型整形;研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整纬技术,提高了整纬精度,扩大了品种适应性,解决了斜纹、磨毛、轻薄、厚重、雪纺等纺织品的整纬难题。
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软件著作权2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并荣获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成果已批量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提升印染产品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贰等奖。
三、项目简介:纺织品中有近一半左右的品种含有花型,在印染加工过程中会发生花形图案的畸变,随着我国由纺织大国向强国的转型,消费市场对纺织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纺织品生产加工的整体水平提出了挑战。
为满足纺织品中高端消费市场需求,对纺织品纬弯纬斜及图案花形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的花型问题必须对其予以矫正,否则将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
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此次申报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智能整花整纬技术产业化研究及应用”项目,是国际上首次创新研发了基于机器视觉全幅扫描整花的技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产品品类!项目针对各种产品研究了图像处理的优化算法,实现了提花、色织、印花、蕾丝、绣花等具有图案花型特征纺织品的自动检测和花型整形;研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整纬技术,提高了整纬精度,扩大了品种适应性,解决了斜纹、磨毛、轻薄、厚重、雪纺等纺织品的整纬难题。
项目运用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的应用,该项技术通过大数据库检测训练过的所有类型的织物纬斜,适应主要织物类型,而且可以通过快速训练与学习不断添加新的织物类型,建立强大的花型原稿大数据库,使花型检测可以直接匹配花型原稿,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将花型整成花型原稿一样的标准图案。
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软件著作权2件。
该项目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荣获2017年度“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技术形成的产品巳经开始批量应用于印染行业用户,解决了印染行业花型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为人工智能的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于纺织行业打下基础,部分研究成果可直接转化重点应用于以下方面:1、行业未来自动验布的产业化开发;2、圆网印花机、平网印花机堵网、跑花在线检测控制;3、数码印花机印花过程在线疵点检测等领域;可大大提升纺织产业的智能制造水平,从源头上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制造,实现了纺织品加工向高质量发展,满足了中高端纺织产品的制造需求!四、客观评价:项目创新研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全幅扫描整花技术,开发了满足宽幅整花功能的特种线性光源,针对各种产品研究了图像处理的优化算法,实现了提花、色织、印花、蕾丝、绣花等具有图案花型特征纺织品的自动检测和花型整形;研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整纬技术,提高了整纬精度,扩大了品种适应性,解决了斜纹、磨毛、轻薄、厚重、雪纺等纺织品的整纬难题。
(引自鉴定报告:证书编号:纺科鉴字【2017】第25号)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软件著作权2件。
(详见专利清单)产品经国家纺织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Q/320402 ADB002-2016《智能图像整花整纬机》企业标准的要求。
该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多家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提升印染产品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引自鉴定报告:证书编号:纺科鉴字【2017】第25号)该项目技术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鉴定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引自鉴定报告:证书编号:纺科鉴字【2017】第25号)该项目技术荣获“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证书编号:J-2017-1-03-D01)。
五、应用情况:常州宏大研发的智能图像整花整纬机,拥有国际首创的“全幅扫描整花整纬技术”,是织物智能整纬的革命性突破,开启了整纬的新时代。
该系统打破了光电整纬和普通图像整纬的技术局限性,品种适应性广泛,适用于色织布、提花布、厚重织物、斜纹布、磨毛布、针织布、牛仔布、印花布等,大大提高了纺织品后整理质量水平。
目前,产品已在六个织物领域推广应用,1、色织布领域,应用代表单位有江苏联发、张家港金陵、南通弘名瑞纺织有限公司、海安联鑫后整理有限公司、如东县东盟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等;2、家纺印花布领域,应用代表单位有联发天翔、吴江创新印染厂、南通丰杰等;3、提花布领域,应用代表单位有吴江创新印染厂、启东凯辉等;4、斜纹布领域,应用代表单位有杭州新生印染有限公司、南通市通州区鼎润纺织整理有限公司、中联等;5、轻薄织物领域如沙发布,应用代表单位有中亚等;6、特种纺织品领域如窗帘,应用代表单位有无锡中丝织染有限公司等。
目前该产品处于国际空白状态,正在抢占市场,从前期推广来看,保守估计目前国内每年需求量在200台左右。
2014年开始,常州宏大受邀参加多个国外纺机展,如土耳其纺机展、越南纺织机械展等,产品一经展出,引起了国内外客商及用户的极大关注,该产品于2016年通过了欧盟的CE论证,该产品的产业化前景极为广阔。
目前该产品已累计销售200台,实现销售收入约1亿元。
预计2019年将销售200台,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创利税6300余万元。
该产品国内市场年需求量在300台左右,并且呈不断上升趋势。
另外,由于产品解决了光电整纬机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了一大批的新型刚需市场,加上产品拥有很高性价比,极具市场竞争优势,不但可替代进口,还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外汇,故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预计项目批量达产后,将形成300台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可达1.5亿元,年新增利税可达5000余万元。
目前,该产品在国内智能图像整花整纬机的市场占有率达100%。
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七、主要完成人情况1. 顾金华,排名1,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工作单位: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完成人,作为智能图像整花整纬机的立项人员之,他参与了主要技术创新点中两项创新点的研发,在项目研发整个过程中,他起到了核心的作用,该项目技术的13项知识产权中顾金华是7项专利的权利人,这13项知识产权他都是发明人之一。
该项技术已经中纺联科技成果鉴定,鉴定项目名称为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智能整花整纬技术产业化研究及应用,证书编号:纺科鉴字【2017】第25号。
2. 吴冠豪,排名2,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教授,工作单位:清华大学,完成单位:清华大学,是该项目的成像技术负责人,主要是负责项目中成像光学系统的研发工作,他参与了主要技术创新点中两项创新点的技术应用研发。
该项技术已经中纺联科技成果鉴定,鉴定项目名称为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智能整花整纬技术产业化研究及应用,证书编号:纺科鉴字【2017】第25号。
3.朱剑东,排名3,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技术副总,中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是常州宏大机器视觉事业部的组建者之一,作为智能图像整花整纬机的立项人员之一,他参与了主要技术创新点中两项创新点的研发,在项目整个研发过程中,他是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他是一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之一,专利为: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物理性能检测方法和装置(专利号:ZL201210288038.4),还是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人之一,专利为: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检测装置(专利号:ZL201320428733.6)。
该项技术已经中纺联科技成果鉴定,鉴定项目名称为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智能整花整纬技术产业化研究及应用,证书编号:纺科鉴字【2017】第25号。
4. 顾丽娟,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作单位: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项目管理负责人,她曾在欧洲留学,回国后将先进的国外管理理念引进到项目开发管理中,她采用项目事业部核算方式充分调动了项目组成员的研发积极性,她参与了智能图像整花整纬项目研发组的所有管理工作,是项目立项成员之一,她多次组织并参与了主要技术创新点中两项创新点的讨论交流活动。
该项技术已经中纺联科技成果鉴定,鉴定项目名称为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智能整花整纬技术产业化研究及应用,证书编号:纺科鉴字【2017】第25号。
5.卢焦生,排名5,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工作单位: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单位: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应用现场实施推广的负责人,主要是负责项目在色织布生产应用现场实施的工作。
为项目的现场应用作出了贡献。
6.刘兵,排名6,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应用技术工程师,工作单位: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主要是负责项目中图像处理技术在织物整纬整花过程中的应用,他参与了主要技术创新点中两项创新点的技术应用研发。
该项技术已经中纺联科技成果鉴定,鉴定项目名称为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智能整花整纬技术产业化研究及应用,证书编号:纺科鉴字【2017】第25号。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1. 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项目主要研发单位。
公司自2003年开始投入研发机器视觉图像技术产品,2005年成立机器视觉研发项目组,项目组研发的机器视觉类产品先后被列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2010年,公司正式成立机器视觉研发事业部,2011年其研发的机器视觉检测产品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列入中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目录,2011年,公司受邀参展德国斯图加特机器视觉展。
2016年,公司与东南大学科技园联合成立南京鹰纳视机器人有限公司。
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列入科技指导性项目,项目编号:2015159。
该项目已被中纺联鉴定专家组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荣获2017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目前,该项目的13项知识产权权利人是常州宏大电气有限公司及公司法人顾金华。
常州宏大是国内纺织印染行业极具规模、极具实力的专业从事智能化在线检测与生产过程智能信息化管控系统产品研究与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印染数字化系统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纺织产业节能减排技术支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研发的智能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国家机构和行业协会的表彰推荐,常州宏大一直立足于纺织智能化装备的改革创新,引领着印染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