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d2897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d.png)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民族民间舞是舞蹈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民族传统舞蹈,以及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民间舞蹈。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的特点、风格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元素,了解其风格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3.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1.中国民族民间舞2.外国民族民间舞3.民间舞的表演与编导4.民间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5.舞蹈技巧和舞蹈理论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民间舞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格特点。
— 1 —2.实践操作:通过大量的舞蹈练习,使学生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元素,提高其舞蹈表演能力。
3.小组练习:通过小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表演与编导:通过表演和编导练习,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5.辅助教材:使用多媒体教材、网络资源等辅助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练习情况、小组表演等平时表现进行评价。
2.期末考试:通过舞蹈表演、编导作品、理论考试等方式进行期末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1-4周):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课程,包括汉族、藏族、维吾尔族等主要民族舞蹈。
2.第二阶段(5-8周):外国民族民间舞基础课程,包括印度舞、泰国舞、日本舞等。
3.第三阶段(9-12周):舞蹈表演与编导课程,学生开始尝试创作简单的舞蹈作品。
4.第四阶段(13-16周):深入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和外国民族民间舞,以更多的表演和编导练习为主。
— 2 —5.第五阶段(17-18周):期末考试和总结,学生展示他们在学期内学习的成果。
七、教学资源需求1.教材:需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程》等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籍。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a96c65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6.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舞蹈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逐渐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热门课程。
为了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制定了一份《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兴趣;2. 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4.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1. 理论知识a) 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发展和特点;b) 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不同类型和特色。
2. 技巧训练a) 基本身体训练:包括舞蹈姿势、手臂和腿部的灵活性训练;b) 舞步学习:学习不同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变奏;c) 舞蹈动作训练:学习表现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各种基本动作。
3. 舞蹈编排a)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编排方法和技巧;b)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舞蹈作品;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介绍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和特点。
2. 示范教学:老师进行身体动作示范,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3.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创作课: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评估方法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日常观察:教师通过日常课堂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2. 舞蹈作品展演:鼓励学生进行舞蹈表演,通过展演评估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书面测验:通过书面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的开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收集一些优秀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视频,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大纲
![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76b4c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1.png)
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民间舞蹈艺术,制定一份全面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指导原则,以期进一步规范和推广中国民间舞蹈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舞蹈技能:学生应通过学习和练习中国民间舞蹈,掌握正确的舞蹈姿势、步伐和舞蹈动作技巧,提升身体协调能力。
2. 舞蹈表达能力:学生应培养出良好的舞蹈艺术情感和表达能力,透过舞蹈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
3. 舞蹈理解能力:学生应通过学习中国民间舞蹈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进一步理解和欣赏中国民间舞蹈艺术。
三、教学内容1. 舞蹈理论知识:学生应学习中国民间舞蹈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了解不同地域的民间舞蹈风格、舞曲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2. 舞蹈基本功训练:学生应通过系统的身体训练,培养良好的舞蹈姿势、舞蹈步法和舞蹈基本动作的运用能力。
3. 舞蹈创作与编排:学生应学习舞蹈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通过创作与编排,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 舞蹈欣赏与分析:学生应积极参与舞蹈欣赏活动,学习分析舞蹈作品的构成要素、风格特点和演出技巧。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教师应通过示范演示,让学生观摩舞蹈动作和形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舞蹈技巧。
2. 分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帮助和协作中提高舞蹈表演水平。
3. 视听辅助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录像等辅助教学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舞蹈技巧与表演方式。
五、教学评估1. 能力评估:通过课堂表现、技能演示和参与舞蹈比赛等方式,对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现能力进行评估。
2. 知识评估:通过考试、作品展示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对学生对中国民间舞蹈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文化背景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3. 态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专注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舞蹈素养进行评估。
《中国民族民间舞实训》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实训》实验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2324c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9.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实训》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学分:2实验学时:34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面对非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
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点、风格,以及把握各民族民间舞的基本节奏和基本动作,从而提高学生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艺术修养和素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舞蹈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二、基本要求1、了解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了解各民族民间舞蹈的服装、道具特点。
2、理解各民族民间的音乐与舞蹈的紧密关系,能辨别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并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概括各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基本韵味,以及音乐特点。
3、掌握所开民族民间舞的基本手位、步伐、基本训练组合,以及所开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节奏和韵律。
三、主要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辅导、检查。
四、实验教学内容项目:藏族实验教学【实验类型】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时】34学时【实验目的】就是要学生了解藏族舞蹈的基本特点、风格,以及把握藏族舞蹈的基本节奏和基本动作,从而提高学生藏族舞蹈的艺术修养和素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藏族舞蹈的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实验内容摘要】藏族:1、踢踏:(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1)颤动律(2)步伐组合2、弦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1)曲伸动律(2)靠步、撩步、拖步综合组合。
【实验基本要求】(1)了解藏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了解藏族的服装、道具特点。
(2)理解藏族的音乐与舞蹈的紧密关系,能辨别其风格特点,并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概括舞蹈的特点、基本韵味,以及音乐特点。
(3)掌握藏族的基本手位、步伐、基本训练组合。
通过藏族舞的训练,解决学生下肢的松弛及上身的协调能力,使学生能够逐渐把握不同动作节奏的特点,并能完成动作。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规格、型号】音响、U盘、舞蹈教室五、考核方式考核类型:考试考核形式:操作六、主要参考资料1、《中国汉族民间舞教程》赵铁春,田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042、《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教材》韩萍,郭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04。
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大纲
![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2df4a63ad51f01dc381f171.png)
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中国民间舞蹈是舞蹈本科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我系本着选取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中国民间舞“基础训练教材”为原则,通过学习体现不同民族舞蹈的风格,韵律,技法特点。
了解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达到掌握以蒙藏汉维羌彝族舞蹈素材为主要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中国民间舞基础教材训练课;第二部分:中国民间舞补充教材的训练课;第三部分:中国民间舞传统组合训练课;第四部分:中国民间舞创编组合训练课;第一部分:中国民间舞基础教材训练课,目前主要有八项课程项目组成(即习惯称谓的五大民族,四大汉族),它们分别为:一、东北秧歌舞蹈二、云南花鼓灯舞蹈三、秀山花灯舞蹈(四川)四、山东秧歌舞蹈五、藏族舞蹈六、蒙古族舞蹈七、维吾尔族舞蹈八、朝鲜族舞蹈第二部分:中国民间舞补充教材训练课,是对“中国民间舞基础教材训练课”的完善与补充,重点突出西部少数民族部分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一、羌族舞蹈二、彝族舞蹈三、傣族舞蹈四、苗族舞蹈第三部分:中国民间舞传统舞蹈组合训练课,是对第一部分“中国民间舞基础教材训练课”的深化与提高的训练课程,是在第一部分课程教材的基础上,典型出来的更趋于“原汁原味”的舞蹈组合所构成的教材内容。
第四部分:中国民间舞蹈编创组合训练课,是在前三部分课程的基础上,升华与综合的课程,是全对检验本科专业学生掌握中国民间舞水平的课程,是全面检验学生在中国民间舞方面综合运用能力的齐备。
由两部分组成:一、毕业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根根据自身条件及自己的理解程度编排的中国民间舞蹈组合。
二、教师根据毕业的条件及身体能力所选择或编排的符合毕业生身表现力的舞蹈组合。
三、计划第一,二学年的四个学期,完成中国民族民间舞(一)、(二)、(三)、(四)部分:中国民间舞基础教材训练课的八个课程项目。
第三学年用一个学期完成中国民族民间舞(五)(六)部分:中国民间舞补充教材训练课(部分舞种选择)的课程任务。
同时在第五、六学期中完成中国民间舞传统组合训练的课程内容。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310945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2.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丰富多样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在国内外广受欢迎。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化地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于中国舞蹈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发展学生的舞蹈才能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感知能力,包括音乐、节奏、动作及舞蹈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表现能力,提升他们的舞蹈技巧和舞蹈表演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中国舞蹈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教学内容1. 基本功训练- 身体基本姿势和站立姿势- 四肢灵活度和韧性的训练- 呼吸控制与舞蹈节奏的结合- 躯干平衡和转身技巧的训练2. 舞蹈表演技巧- 手势、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运用- 舞蹈表达力和舞台呈现能力的培养- 舞蹈动作组合和转化的训练3. 民族民间舞蹈风格与技法- 国标舞、京剧舞等民族舞与其它文化元素的结合- 民族服饰和舞蹈道具的认识和使用- 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特色和风格的学习四、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通过优秀舞者的示范,让学生对舞蹈动作和舞蹈表达有直观的了解和感受。
2. 分组训练: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训练,互相观摩和交流经验。
3. 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使学生熟练掌握舞蹈动作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1. 日常表现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舞蹈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舞蹈作品表演评估:组织学生进行舞蹈作品展示,评估其舞蹈表演能力和舞蹈创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音乐和舞蹈视频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优秀的舞蹈演出和舞蹈教学视频,提升对舞蹈特点的理解和模仿能力。
2. 舞蹈服饰和道具:提供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舞蹈服饰和道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民族风情。
七、教学环境1. 舞蹈教室:提供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舞蹈训练和表演。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54d2e6969eae009581bec75.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民间舞二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三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训练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训练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五设置目的: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六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一学期藏族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藏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准确地把握藏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或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动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2.膝关节颤动、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2八字位3丁字位4靠步位5踏步位二脚形:1绷脚2勾脚三基本体态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身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
第二节踢踏一手的动作1交替划圆2摆手二动律1“8”字晃动2摆3颤膝三步伐 1 基本步(一二三)2退踏步3连三步4抬踏步5嘀嗒步6后退步(七点连续)7摆步8悠踢步9胯悠步10跳分步11二三步四短句1开头步2结束步3悠踢步4胯悠步5跳分步第三节弦子(6——10周完成)一动律1曲伸二步伐1靠步2靠点步1)靠点靠2)靠点悠3平步4收步5撩步6三步一撩7二步踏步9刨步10颤点步第四节组合(11——15周完成)一踢踏舞部分1库玛拉组合2恰地宫保组合3青稞丰收组合4快乐青年组合二弦子舞部分1尤子巴母组合2牧羊女组合3弦子组合一年级第二学期东北秧歌教学目的: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准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ab541f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e.png)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第一节:导言民族民间舞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为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舞蹈爱好者的技巧和审美能力,制定一份完善的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框架,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民族民间舞。
第二节: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情感,增强国家文化认同感;2. 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包括肢体形态、动作技巧、舞蹈节奏感和表演能力;3.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的舞蹈特色,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4. 通过舞蹈表演,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民族民间舞的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第三节:教学内容1. 基础舞蹈技巧训练1.1 身体形态训练:包括站姿、手臂的使用、头颈的控制等;1.2 动作技巧训练:包括跳跃、转身、步伐等基本动作的训练;1.3 舞蹈节奏感训练:通过音乐配合动作练习,培养学生对舞蹈节奏感的敏感度;1.4 舞台表演训练:包括演技、面向观众的表演技巧等。
2. 民族舞蹈学习2.1 中国主要民族舞蹈概述:对主要的民族舞蹈进行介绍,包括舞蹈风格、动作特点和表演形式等;2.2 民族舞蹈基础练习:选取几种典型的民族舞蹈,进行基本动作的训练和舞蹈组合的学习;2.3 民族舞蹈创作:鼓励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民族舞蹈后,进行创作和编排,展示个人的才艺和创新能力。
3. 民间舞蹈学习3.1 民间舞蹈类型介绍:对主要的民间舞蹈进行分类和介绍,包括地域性的舞蹈和节庆性的舞蹈等;3.2 民间舞蹈动作学习:选择几种典型的民间舞蹈,进行动作的学习和掌握;3.3 民间舞蹈表演:鼓励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民间舞蹈后,进行表演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第四节: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老师示范舞蹈动作,学生模仿学习;2.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排和表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 视频教学:利用舞蹈教学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4. 舞蹈比赛和展示: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和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adc1b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a.png)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引言舞蹈是一种以身体语言为媒介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
而民族民间舞则是特定社会群体及其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独特舞蹈形式。
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舞的技巧和表现方式,我们设计了以下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舞蹈的基本技巧,提高动作协调性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4. 引导学生通过舞蹈表达情感和思想,提升自信心和个人魅力。
三、教学内容1. 选取典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教学范例,例如《茉莉花》、《云南欢歌》等。
2. 学习舞蹈的基本功,包括平衡感、柔韧性、力量和节奏感等。
3. 学习舞蹈的基本步伐和动作,如行走、转身、跳跃、扭动等。
4. 学习舞蹈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通过舞蹈传递情感和故事。
5. 学习舞蹈的编排和演出技巧,包括队形变化、装饰道具使用等。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教师亲自示范舞蹈动作和表情要领,学生观摩模仿。
2. 分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舞蹈编排和排练。
3. 视听教学:通过影像资料和音乐欣赏,让学生对民族民间舞有更深入的了解。
4. 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展示所学舞蹈作品。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动作技巧和表现力。
2. 作品展示:评估学生排练的舞蹈作品的整体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反思。
六、教学资源1. 图书和影像资料:提供舞蹈相关的图书和影像资源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2. 舞蹈工作坊:邀请专业舞蹈教师或舞团进行舞蹈指导和交流。
3. 舞蹈比赛及演出机会:为学生提供参加比赛和演出的平台,拓宽舞蹈交流渠道。
七、教学安排1. 第一阶段: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习基本的舞蹈技巧。
2. 第二阶段:学习具体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包括编排和演出技巧。
3. 第三阶段:分组合作进行舞蹈作品的排练和演出。
《中国民族民间舞1》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1》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329dc6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3.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1》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1(第三、四学期)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先修课程:一、教学内容:1. 理论讲授(1)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征;(2)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律动特点、动作要求(3)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律动特点、动作要求2. 课堂实践练习:(1)东北秧歌的各部位动作单一、组合练习:动律训练、手巾花训练、步法训练、稳相训练,传统表演组合训练;(2)藏族舞蹈的各部位动作单一、组合练习:屈伸动律训练、颤膝动律训练,步法训练、综合训练,传统表演组合训练;(3)技术技巧的练习(跳、转、翻)二、教学方法:(内容要求精练、明确)1. 教师示范、指导与学生模仿法(1)通过教师亲自做动作示范并讲解,学生进行模仿。
(2)通过教师仔细讲解动作要求、动作要领,学生进行技术技巧的练习。
2. 学生练习、教师示范与教师讲解三结合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三、作业内容:课堂所教内容全部掌握并能独立熟练完成(1)动作完整、节奏准确;(2)全部按照动作要求完成;(3)掌握一定的技术技巧(跳、转、翻)。
四、考核内容与要求:现场课堂所学全部内容独立完成(1)动作完整、节奏准确、音乐配合到位;(2)全部按照动作要求完成;(3)掌握一定的技术技巧(转、翻)。
(4)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五、评分标准:(内容要求精练、明确)优(100-90分)动作精准到位,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技巧运用熟练。
充分体现出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动作要求及律动特点。
良(89-80分)基本完整的完成动作,具有较好的表现力,技巧相对运用熟练。
充分体现出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动作要求及律动特点。
中(79-70分)动作基本完成,具有一定的表现力,技巧运用相对熟练。
能够体现出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动作要求及律动特点。
合格(69-60分)动作能够独立完成,具有表现力。
充分体现出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动作要求及律动特点。
差(59分以下)不能独立完成动作,技巧运用非常不熟练。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a55e49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d.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中国民族民间舞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和民俗风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国制定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一、引言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具有浓厚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内涵。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独特魅力,制定《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二、大纲目标《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和指导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工作,确保其传承和发展。
大纲的目标包括:1. 掌握基本技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掌握民族民间舞的基本技巧,包括舞姿、舞步、舞蹈节奏等。
2. 理解舞蹈内涵:学生应该通过学习理解民族民间舞的内涵和表达方式,能够用舞蹈语言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和情绪。
3. 培养艺术修养: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舞蹈的艺术修养,包括形象、气质、舞台表演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内容的分类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功训练:包括舞姿的塑造、身体的柔韧性训练、舞蹈节奏的掌握等。
2. 舞蹈技巧训练:包括舞步的学习、旋转、跳跃、转身等舞蹈基本技巧的训练。
3. 舞蹈编排与表演: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舞蹈编排和舞台表演的技巧,能够将舞蹈表演得生动、形象和符合艺术要求。
4. 舞蹈欣赏与研究:学生应该通过欣赏和研究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提高对民族民间舞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自己的演示来示范舞蹈动作,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2. 分组合作教学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特点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小组,并进行小组间的合作训练。
3. 录像观摩教学法:学生观看舞蹈教学视频,进行观摩学习,矫正和改进舞蹈动作。
4. 个别指导教学法: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技巧。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37dba3bc281e53a5802ff56.png)
《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标准(男)编写:颜万龙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民间舞蹈以传授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底蕴及民间流传的舞蹈风情为主心,使学生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多种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和民间风情,教学方法和表演技能。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间舞并立志投身于舞蹈教育的信念与能力,是中国民间舞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训练能掌握一定的民间舞,主要是藏族舞蹈、羌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和汉族舞蹈的舞蹈风格及组合表演。
能做到动作准确、连贯、优美。
三、教学内容结构:一年级第一学期:藏族民间舞第二学期:藏族民间舞和汉族民间舞二年级第一学期:羌族民间舞第二学期:羌族民间舞和蒙古族民间舞三年级第一学期::藏族民间舞和羌族民间舞第二学期:藏族民间舞、羌族民间舞汉族民间舞、蒙古族民间舞期未:汇报所学舞蹈组合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教学基本要求:1.要树立中国民间舞特有的学风:“情动于中,身心交融,自娱应变,表现灵活”;2.编排组合的方法应依据不同班级灵活掌握,以便不同基础的学生更好接受规范的要求;3.集体训练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的原则;4.课堂示范要准确,语言要规范清晰5.授课程序:(1)单一开法儿(体态、动律、步伐、道具)(2)单一元素训练(3)复合性组合(4)综合性组合6.每学期的教学要求:前半学期:初步建立支配身体的舞蹈意识,打下外部动作与内在节奏协调的基础,营造积极投入,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后半学期:在初步掌握支配身体能力的基础上,巩固以情带舞、以舞传情的意识,要培养在表现中区分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心态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节奏变化中轻、重、缓、急的变化规律。
不断后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加强民间舞性格化的表现意识要求,提高身体部位的灵活性。
期未:组织汇报课(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简表教学内容与要求简表五、教学实施(一)教材:四个民族中以藏族舞、羌族舞为主,(蒙古族舞、汉族舞作为拓展)。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c26be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3.png)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引言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代表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独特风情与审美观念。
为了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制定一份全面的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这份大纲的内容和目标。
二、大纲概述1. 大纲的目的:明确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目标,提供指导和规范。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教授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教育机构和个人。
三、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和编号:各舞蹈课程的具体名称和编号,方便学生选课和教师授课。
2. 课程学时安排:每个课程的学时分配,确保各课程内容可以充分展开。
四、课程目标明确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技术和艺术上的要求。
例如:1. 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2. 掌握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了解民族舞蹈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5. 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鉴赏水平。
五、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的课程设置,每门课程都要有详细的内容表述,包括技术要求、舞蹈形式、舞台表演要素等。
例如:1. 基本功课程:包括身体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感训练等。
2. 基础舞蹈课程:包括常见舞蹈形式的学习,如双人舞、集体舞等。
3. 民族风情课程:涵盖不同民族的传统舞蹈学习,如蒙古舞、藏族舞等。
4. 创作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原创舞蹈创作,并进行表演和评估。
六、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分组训练、个别指导等。
2. 评估方式:结合理论考核和实际演练,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舞蹈表演水平。
七、教学资源1. 舞蹈教材:推荐和选用适合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教材,包括教科书、练习册等。
2. 音乐资源:提供民族舞蹈所需的音乐资源,并指导学生在音乐中找到舞蹈的灵感和节奏感。
八、师资要求1. 舞蹈教师资质:明确教师需要具备的舞蹈专业背景和教学能力。
2. 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水平。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90e4e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c.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为了促进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和发展,制定一套标准的大纲,成为推动舞蹈教学的重要指南。
本文将基于相关研究资料和实践经验,初步探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大纲框架。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兴趣和爱好;2. 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基本技巧和动作;3. 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创造力;4. 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内容1. 基础知识的学习-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历史和发展概述;- 不同地区的代表性舞蹈形式;- 舞蹈艺术表现手段和技巧;- 舞台演出制作的流程和要点。
2. 基本功的训练- 身体素质的培养,包括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的训练;- 舞蹈姿势和基本动作的练习;- 舞蹈节奏感和音乐理解的培养。
3. 舞蹈形式的学习- 中华传统舞蹈的分类和特点;- 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例如京剧舞蹈、广场舞等;- 学习代表性舞蹈作品的编排和表演。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示范结合,通过语言和动作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舞蹈动作;2. 分组训练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进度和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3. 视频资源的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舞蹈动作;4. 舞台表演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主动性和参与度等;2. 技巧和动作评价,通过观察和指导记录学生在舞蹈动作上的进步和不足;3. 舞台表演评价,通过定期的公开演出和评估活动,对学生的舞蹈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编,整理优秀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编写适合不同学龄和水平的教材;2. 视频资源,收集和制作教学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指导使用;3. 舞台演出机会,为学生提供参与校内外舞蹈演出的机会,实践舞台表演能力。
七、结语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促进舞蹈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教学法Ⅲ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教学法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5fc436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5.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教学法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舞蹈学专业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针对从事教育方向的学生。
课程设置为一学期,72学时,总学分为2分。
属于考试课程。
(二)教学目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其最典型的基本体态、动律;掌握其风格、韵律。
了解并强化蒙古族舞蹈独特的个性:深沉、挺拔、端庄、开阔、粗犷、奔放、潇洒等。
提高学生对蒙古族人民精神、性格、气质的了解以及它们与蒙古族舞蹈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扩展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为今后在创作及舞台表演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基础训练。
第二部分:肩部组合。
第三部分:臂部组合。
第四部分;综合性组合。
(四)教学时数72学时周4学时(五)教学方式讲授与示范、多媒体辅助、分解练习。
二、本文蒙古族舞蹈(女班)第一章基础训练教学要点: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好基础形态、基础动律、基本手位、基本韵律等各个部分基础训练的基本要求。
教学时数: [1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体态、手位及手型组合](8学时)第二节[韵律及步伐组合](10学时)第二章肩部训练教学要点:硬肩训练、柔肩训练、绕肩训练、耸肩训练、甩肩训练、柔拉臂训练、碎抖肩训练。
使学生掌握各种肩部的运动的方式。
教学时数: [24学时]第一节[硬肩组合](8学时)第二节[柔肩组合](8学时)第三节[耸肩组合](8学时)第三章臂部训练教学要点:硬腕训练、曲柔臂训练、绕臂训练、抠铲臂训练、甩手训练、柔拉臂训练、软手训练。
使学生掌握手臂各种的运动的方式。
教学时数:[1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硬腕组合](8学时)第二节[绕臂组合](8学时)第四章综合性组合教学要点:马步的各种训练、马步综合性训练组合及传统民间舞:顶碗舞组合、盅子舞组合、筷子舞组合。
教学时数: [1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顶碗舞组合]蒙古族(男班)第一章基础训练教学要点:基础训练阶段,对风格韵律及节奏变化要求很高。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7dbd55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5.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民间舞二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三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训练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训练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五设置目的: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六教学容:一年级第一学期藏族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藏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准确地把握藏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或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动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2.膝关节颤动、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容1——5周完成)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2八字位3丁字位4靠步位5踏步位二脚形: 1绷脚 2勾脚三基本体态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身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
第二节踢踏一手的动作 1交替划圆 2摆手二动律1“8”字晃动 2摆 3颤膝三步伐 1 基本步(一二三) 2退踏步 3连三步 4抬踏步 5嘀嗒步6后退步(七点连续) 7摆步 8悠踢步9胯悠步 10跳分步 11二三步四短句 1开头步 2结束步 3悠踢步 4胯悠步 5跳分步第三节弦子(6——10周完成)一动律 1曲伸二步伐 1靠步 2靠点步 1)靠点靠 2)靠点悠 3平步4收步 5撩步 6三步一撩 7二步踏步 9刨步 10颤点步第四节组合(11——15周完成)一踢踏舞部分 1库玛拉组合 2恰地宫保组合 3青稞丰收组合 4快乐青年组合二弦子舞部分 1尤子巴母组合 2牧羊女组合 3弦子组合一年级第二学期东北秧歌教学目的: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准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Ⅳ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Ⅳ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1afb31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1.png)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础动律训练组合](8学时)
第二节[步伐训练组合](8学时)
第二章步伐与手位训练组合
教学要点:
选择跪蹲、手位及步法组合、小跳及孔雀飞组合、体态组合和平行步组合,训练学生对傣族舞蹈特有的舞姿、动律、体态等进一步掌握;对傣族舞蹈的特点加深了解。
教学时数:[16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训练。第二部分:步伐与手位训练组合。第三部分:表演性训练。第四部分:风格性表演组合。
(四)教学时数授与示范、多媒体辅助、分解练习。
二、本文
傣族(女班)
第一章基础训练
教学要点:
以基础动律训练、步伐训练、手位训练和小跳训练使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动律。体态为顺倒。
教学要点:
选择风格性组合,使学生全面更广泛的掌握傣族舞蹈的多种类,多风格组合。通过这些组合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傣族舞蹈内在的认识。
教学时数:[1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孔雀快、慢板组合](8学时)
第二节[嘎光组合](8学时)
第四章风格性组合训练
教学要点:
选择不同地区、不同风格性的组合训练,使学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傣族民间舞蹈的不同风格及舞蹈特点、气质与各种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跪蹲组合](8学时)
第二节[体态组合](8学时)
第三章表演性训练
教学要点:
综合性的手位组合,强调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队所学的体态训练;平行步组合的综合体现。综合前面所学的动作,对傣族舞蹈元素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教学时数:[1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孔雀飞组合](8学时)
第二节[竹林深处](8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标准(男)
编写:颜万龙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民间舞蹈以传授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底蕴及民间流传的舞蹈风情为主心,使学生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多种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和民间风情,教学方法和表演技能。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间舞并立志投身于舞蹈教育的信念与能力,是中国民间舞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和训练能掌握一定的民间舞,主要是藏族舞蹈、羌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和汉族舞蹈的舞蹈风格及组合表演。
能做到动作准确、连贯、优美。
三、教学内容结构:
一年级
第一学期:藏族民间舞
第二学期:藏族民间舞和汉族民间舞
二年级
第一学期:羌族民间舞
第二学期:羌族民间舞和蒙古族民间舞
三年级
第一学期::藏族民间舞和羌族民间舞
第二学期:藏族民间舞、羌族民间舞汉族民间舞、蒙古族民间舞
期未:汇报所学舞蹈组合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要树立中国民间舞特有的学风:“情动于中,身心交融,自娱应变,表现灵活”;
2.编排组合的方法应依据不同班级灵活掌握,以便不同基础的学生更好接受规范的要求;
3.集体训练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的原则;
4.课堂示范要准确,语言要规范清晰
5.授课程序:
(1)单一开法儿(体态、动律、步伐、道具)
(2)单一元素训练
(3)复合性组合
(4)综合性组合
6.每学期的教学要求:
前半学期:初步建立支配身体的舞蹈意识,打下外部动作与内在节奏协调的基础,营造积极投入,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后半学期:在初步掌握支配身体能力的基础上,巩固以
情带舞、以舞传情的意识,要培养在表现中区分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心态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节奏变化中轻、重、缓、急的变化规律。
不断后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加强民间舞性格化的表现意识要求,提高身体部位的灵活性。
期未:组织汇报课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简表
教学内容与要求简表
五、教学实施
(一)教材:四个民族中以藏族舞、羌族舞为主,(蒙古族舞、汉族舞作为拓展)。
地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基本动律训练,单一动作,组合及舞院多年来的民间优秀组合及民间流传的舞蹈精彩片断、短句。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应用辅助教学
六、考核与评价
1.考核方式:
学生最终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10%)、平时成绩(考勤、回课、课堂表现、讨论、参赛与演出,共占总评成绩的20%)三部分组成。
期末考试以抽签形式或分组进行。
2.评分标准:
60分以下:组合不能完成
60—69分:组合基本完成
70—79分:组合较好的完成,
80—89分:组合较好完成,舞蹈风格基本掌握90分以上:组合较好完成,舞蹈风格较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