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疗查对制度

合集下载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而制定的一项管理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患者身份混淆,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查对制度的具体要求和执行步骤。

1. 查对制度的要求(1)所有医疗服务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不得有任何例外。

(2)查对制度的执行必须在每一次与患者接触前进行,包括初诊、复诊、住院等各个环节。

(3)查对制度的内容包括确认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并与患者提供的相关证件进行核对。

(4)对于患者无法提供证件的情况,医疗服务人员必须采取其他有效的方式核对患者身份,如询问患者的家属或监护人等。

2. 查对制度的执行步骤(1)医疗服务人员在接待患者时,首先应主动问候患者,并向患者说明查对制度的目的和重要性。

(2)医疗服务人员应要求患者提供有效的证件,如身份证、医保卡等,并核对证件上的关键信息与患者口头提供的信息是否一致。

(3)在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时,医疗服务人员应保持专注和细致,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的信息。

(4)核对无误后,医疗服务人员应向患者确认其姓名、性别、年龄等关键信息,并记录在患者的病历或电子病历中。

(5)如果发现患者身份信息有误或存在疑问,医疗服务人员应立即停止后续操作,并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以便进行进一步核实和处理。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而制定的一项管理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患者身份混淆,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具体要求和执行步骤。

1.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要求(1)所有医疗服务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不得有任何例外。

(2)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执行必须在每一次与患者接触前进行,包括初诊、复诊、住院等各个环节。

(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包括确认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并与患者提供的相关证件进行核对。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为了确保医疗行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操作前,必须进行核对和确认的一种规范化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避免医疗操作中的错误和疏漏,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1. 查对操作的范围和内容查对操作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医疗用品和药品的核对: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用品和药品前,应当核对其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确保使用的是正确的医疗用品和药品。

(2)患者身份的核对: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前,应当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以确保服务对象的准确性。

(3)医疗操作的核对: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前,应当核对操作的名称、方法、部位等信息,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查对操作的流程和要求(1)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医务人员在进行查对操作时,应当确保核对的信息准确无误,不应出现漏项、错项等错误情况。

(2)核对操作的标准化:医务人员在进行查对操作时,应当按照标准化的流程和要求进行,不得随意变更或省略查对的内容。

(3)记录查对结果:医务人员在进行查对操作后,应当及时记录查对的结果,以备后续参考和追溯。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为了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权益的一种规范化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避免患者身份混淆和医疗服务的错误发生。

1. 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和要求患者身份识别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核对身份证件: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前,应当核对患者的身份证件,如身份证、护照等,确保患者身份的真实性。

(2)核对个人信息: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当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出生日期、联系方式等,以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2.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流程和要求(1)核对身份证件和个人信息:医务人员在接待患者时,应当核对其身份证件和个人信息,确保患者身份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在患者就诊过程中,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查对制度。

该制度要求医院在各个环节对患者的身份、病历、医嘱、药品等信息进行核对,以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诊疗和治疗。

一、查对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医院查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通过严格的查对程序,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因为身份混淆、医嘱错误、药品混淆等原因导致的医疗事故。

同时,查对制度还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查对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患者身份查对:在患者就诊之前,医院工作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等。

可以通过查看患者的身份证、社保卡或者其他有效证件来核对。

2. 病历查对:医院在开立病历时,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将其填写在病历上。

同时,医生还应核对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信息,确保病历的准确性。

3. 医嘱查对:医生在为患者开具医嘱时,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将其填写在医嘱上。

同时,医生还应核对医嘱的内容,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 药品查对:药师在为患者配药时,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将其填写在药品标签上。

同时,药师还应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等信息,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药品。

5. 手术查对: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医生、护士和麻醉师等人员应进行手术查对。

包括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手术部位、手术项目、手术器械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准确性。

6. 检查查对:在患者进行各类检查时,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将其填写在检查单上。

同时,医务人员还应核对检查项目、检查部位等信息,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7. 输血查对:在患者进行输血时,医务人员应进行输血查对。

包括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血液类型、血袋编号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准确性。

8. 护理查对:在患者接受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将其填写在护理记录单上。

同时,护士还应核对护理操作的内容和要求,确保护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院 查对制度

医院 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内部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建立了一套查对制度。

该制度通过对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查对,包括医生开药、护士核对药品、病人身份核对等,以减少医疗差错和提高医疗质量。

一、医生开药查对制度医生在为患者开具处方药时,需要进行查对以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医生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并确认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2.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适当的药品,并在处方单上填写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

3. 医生在处方单上签字并加盖医院公章,确保处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4. 医生将处方单交给药房工作人员,并与药房工作人员进行核对,确认药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药房工作人员根据处方单上的信息,准备药品,并进行二次查对,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 药房工作人员将准备好的药品交给患者或其家属,并告知用药注意事项和咨询服务。

二、护士核对药品查对制度护士在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进行核对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护士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并确认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2. 护士将药品从药房领取,并与药房工作人员进行核对,确认药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护士将药品带到患者床边,与患者进行身份核对,并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4. 护士根据医嘱,在患者的药物单上记录用药情况,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

5. 护士将药品逐一给患者服用,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6. 护士在用药完成后,再次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记录用药后的患者反应和病情变化。

三、病人身份核对制度为了保证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院建立了病人身份核对制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医务人员在接待窗口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并登记相关信息。

2. 医务人员将患者的身份信息与患者的就诊卡或病历进行核对,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医院 查对制度

医院 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内部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建立起来的一套规章制度和流程。

该制度主要包括医疗记录查对、药品查对、手术查对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查对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医疗记录查对医疗记录查对是指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核对和确认,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医疗记录查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信息核对:医务人员在查对医疗记录之前,首先要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确保记录的对象正确无误。

2. 诊断和治疗计划查对:医生在制定诊断和治疗计划时,需要将其书写在患者的病历中,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查对,以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3. 医嘱查对:医嘱是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指示,包括用药、检查、手术等内容。

医务人员在执行医嘱前,需要进行查对,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二、药品查对药品查对是指医院内部对药品的配药和使用过程进行核对和确认,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正确性。

药品查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品配药查对:药房工作人员在进行药品配药时,需要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等信息,确保配药的准确性。

2. 药品使用查对:护士在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途径等信息,确保患者使用的药品正确无误。

3. 药品存储查对:药房和病房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药品的存储情况进行查对,确保药品的保存条件符合要求,避免药品受潮、变质等问题。

三、手术查对手术查对是指医院在进行手术前,医生和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手术相关的信息进行核对和确认,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手术查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身份查对:手术前,医生和手术室工作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手术对象正确无误。

2. 手术部位查对:医生在手术前需要与患者确认手术部位,手术室工作人员在准备手术器械时,需要核对手术部位的信息,以确保手术在正确的部位进行。

医药查对制度2024

医药查对制度2024

引言概述:医药查对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部建立、实施一套科学、严密的医疗查对制度,以确保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该制度通过对医疗行为、医用物资的查对和监控,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正文内容:1. 医疗行为查对1.1 医生与患者身份核对:由于医生扮演着重要的治疗角色,核对医生与患者的身份信息可以有效防止医疗过程中出现身份混乱的情况。

1.2 医嘱与病历核对:医嘱是医生对患者治疗的具体指导,核对医嘱与患者病历可以避免因医疗过程中的遗漏或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

1.3 检查、治疗项目查对:检查和治疗项目是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确保检查和治疗项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可以提高医疗过程的质量。

2. 医用物资查对2.1 药品查对:药品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药品查对制度,可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2 医疗器械查对:医疗器械在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建立医疗器械查对制度可以有效防止医疗器械的错误使用或传染病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医疗记录查对3.1 患者信息查对: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身份信息,确保医疗过程中的患者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因患者信息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

3.2 医疗记录完整性查对:医疗记录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证明材料,核对医疗记录的完整性可以避免因医疗记录不完整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 医疗记录电子化查对:在医疗记录电子化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医疗记录电子化查对制度,可以防止因电子记录错误或遗漏导致的医疗事故。

4. 医疗费用查对4.1 诊疗费用查对:核对患者的诊疗费用和医疗服务的真实性,避免因虚高或虚假的费用产生医疗纠纷和负担患者经济压力。

4.2 医保结算查对:医保结算是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建立医保结算查对制度可以有效防止因医保结算错误或欺诈行为导致的经济损失。

4.3 财务账务查对:医疗机构的财务账务是医疗过程中重要的管理手段,通过建立财务账务查对制度,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透明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核心目标是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准确无误,避免因人为错误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和病患伤害。

查对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术前查对:在进行手术或者其他侵入性操作前,医疗人员应按照规定程序核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信息,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药品查对:在赋予患者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的姓名、病历号、药品名称、剂量等信息,防止因给错药或者给错剂量而引起不良反应或者药物中毒。

3. 检查查对:在进行各类检查项目前,医疗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检查项目、检查部位等信息,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输血查对: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医疗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血袋标签等信息,以防止输血错误导致的严重后果。

5. 护理查对:在进行各类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操作项目、操作部位等信息,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查对制度的实施需要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并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以确保全体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查对流程和技巧,提高查对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医疗过程中患者身份的准确性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因患者身份混淆而导致的医疗错误和病患伤害。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患者身份确认:在患者就诊时,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病历号等信息,以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2. 患者身份标识:医疗机构应为每位患者建立惟一的身份标识,如病历号、门诊号等,以便于在医疗过程中进行身份识别和记录。

3. 患者身份保密: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或者滥用。

4. 患者身份核对:在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手术、输血、药物赋予等,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一、目的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要求,规范医疗行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

二、定义查对制度,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三、适用范围全院各科室。

四、制度内容(一)患者身份核实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需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核实,保证所执行的诊疗活动准确无误。

2.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执行唯一标识依据(身份证号、医保卡号等)管理,以确认患者身份。

对昏迷、意识不清等无法表明自己身份的患者进行身份查对时,可由其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并按患者姓名和住院号等两种以上身份查对方式实施查对确认并及时佩戴腕带;对无法表明自己身份且无人陪伴的患者可临时采用其他方式标记其身份并佩戴腕带,通过两种以上方式由双人进行查对确认。

3.医务人员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

应当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

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

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二)临床科室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八对〃: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在患者床旁由2名医护人员按照〃三查八对〃制J 度,准确核对受血者和血液信息。

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三)手术室或介入导管室1.接患者时,要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标识等。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查对制度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严格进行“三查八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十二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6.使用无菌物品时,要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消毒日期和消毒效果指示标记是否达到要求。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4、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手术等患者,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制度。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5、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6、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7、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8、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级护理质量控制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查对制度[5篇]》

《查对制度[5篇]》

《查对制度[5篇]》第一篇。

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护理核心制度)(1)医嘱执行与查对制度①要按时执行医嘱,根据医嘱内容正确转抄到各治疗单上,执行后必须及时签名并注明时间。

②所有医嘱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护士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后方可执行。

一般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患者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时,执行者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用过的抢救药物空安瓿、空瓶须保留,经两人核对,补开医嘱后方可丢弃。

③护士每班要查对医嘱,白班医嘱每日核对。

早班医嘱由早班、主班核对,小夜班医嘱由小夜班、大夜班核对,大夜班医嘱由大夜班、主班核对,并签全名。

每周由护士长组织总查对二次,核对时应至少由二人共同完成,一人对电脑,一人对各种执行单。

护士长每周至少参加三次白班医嘱核对。

④手术后和分娩后要停止术前和产前医嘱,重开医嘱,并分别转录于各种治疗单上。

⑤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待清楚,并在护士交班报告上、护办室记事板上注明。

⑥实习医师无单独下达医嘱权,开出医嘱后需有上级医师签名,核实后方有效。

⑦护士长每日下班前必须检查当日医嘱的各项治疗、护理完成情况,有情况及时处理。

(2)给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①执行医嘱及各项治疗护理时要做到“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时间、剂量、浓度、方法。

②清点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标签是否清晰;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瓶盖有无松动;输液瓶(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等。

任意一项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③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④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麻醉药使用后须保留空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药品管理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名。

⑤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⑥执行任何治疗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医嘱和向开具医嘱的医生问清后方可执行。

(3)输血查对制度①采取血标本时,必须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要求准确无误;凡两位以上患者同时配血时,血标本要分别采取。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患者就诊过程中,为了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医疗安全,采取的一种核对手段。

该制度的目的是避免患者信息的错误、混淆,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权益。

1. 查对制度的实施范围和对象查对制度适合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卫生院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制度的对象包括患者及其相关信息,例如个人基本信息、病历资料、医嘱、药品等。

2. 查对制度的具体操作流程(1)患者信息核对:在患者就诊前,医疗机构应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

核对的方式可以通过患者本人提供的身份证、医保卡等进行。

(2)病历资料核对:医疗机构在接诊患者后,应核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等。

核对的方式可以通过患者本人提供的病历本、检查报告等进行。

(3)医嘱核对:在医生开具医嘱后,医疗机构应核对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

核对的方式可以通过医嘱单、药品标签等进行。

(4)药品核对:在给患者配药时,医疗机构应核对药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等。

核对的方式可以通过药品标签、药品包装等进行。

3. 查对制度的操作要求(1)严格按照制度操作: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查对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核对。

(2)记录查对结果:医疗机构应将每次查对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核对人员、核对时间、核对内容等,以便日后追溯和核对。

(3)及时纠正错误:如果发现患者信息或者医疗资料存在错误或者矛盾,医疗机构应及时纠正,并记录纠正的过程和结果。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和医疗安全,采取的一种识别手段。

该制度的目的是避免患者身份的混淆、错误,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权益。

1.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实施范围和对象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适合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卫生院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医疗活动中的查对工作。

第三条查对工作应遵循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则,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查对内容与流程
第四条查对内容应包括:
(一)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住院号等;
(二)诊断与治疗: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手术方式等;
(三)药物使用: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方式、用药时间等;
(四)检查与检验:检查项目、检查时间、检验结果等;
(五)其他可能影响患者安全的医疗活动相关信息。

第五条查对流程应包括:
(一)接收患者时,应进行初步查对,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二)进行诊断和治疗前,应进行详细查对,确保医疗
活动的安全性;
(三)执行药物使用前,应进行药物查对,确保药物正确、安全使用;
(四)进行检查和检验前,应进行项目查对,确保检查和检验的准确性;
(五)在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应不断进行查对,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性。

第三章查对人员与责任
第六条查对工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

第七条医护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确保查对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八条医护人员在查对工作中发现问题时,应立即报告上级或相关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章罚则
第九条违反本制度的,视情节轻重,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罚款、停职等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一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所有。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一、引言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医院查对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涉及查对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二、医嘱查对1.医生在开具医嘱时,应当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护士在执行医嘱前,应当对医嘱内容进行查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反馈医嘱执行情况给医师。

3.如有疑问或发现问题,应当及时与医生沟通确认,确保医嘱的正确执行。

三、用药查对1.护士在给药前,应当核对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如有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应当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护士在给药时,应当向患者说明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及时了解患者的用药反应并记录。

四、手术查对1.手术前,手术医师应当核对患者信息、手术部位、手术内容等,确保手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手术团队应当进行严格的清点制度,对手术器械、敷料等进行严格的清点和记录。

3.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团队应当密切协作,认真核对手术步骤和操作内容,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五、检查查对1.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应当核对个人信息、检查项目、检查方法等,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检查报告应当及时出具并核对患者信息、检查结果等,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输血查对1.输血前,护士应当核对患者信息、血型、输血量等,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输血时,护士应当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输血效果,及时调整输血速度和量。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处理并记录。

3.输血后,护士应当及时核对输血记录和血袋标签等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应当对输血后的血液样本进行保存和管理。

4.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对于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血小板、血浆等)的血液制品,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格核对和处理,确保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实用】医疗查对制度

【实用】医疗查对制度

【实用】医疗查对制度医疗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医院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无论直接或间接用于病人的各种治疗、检查物品(如药物、敷料、器械、压缩气体,及治疗、急救和监护设备等),必须具备品名正规,标记清楚,有国家正式批准文号、出厂标记、日期、保存期限,物品外观表现符合安全要求。

凡字迹不清楚、不全面、标记不明确以及有疑问的,应禁止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病人如有不适等反应,必须立即停用,再次进行查对工作,包括应用的一切物品,直至找出原因。

一、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手术室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

2、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

3、有关人员要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由器械护士和巡诊护士严格核对大纱垫、纱布、线卷、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留体腔内。

二、有关科室查对制度 1、检验科查对制度(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复核结果。

(5)发报告,查对科别、病房。

2、输血查对制度(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 24 小时,以备必要查对。

3、病理科查对制度(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联号、标本、固定液。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事故差错一项重要制度。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1、大夫在开处方,医嘱或进行诊疗时,必须认真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刻、用法。

观看病情变化和处置后反应。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咨询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品或精神药品要通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检查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每种药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须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看,保证安全。

输血完毕,瓶内余血保留24小时后方可处理。

6、值班护士查对医嘱时不准谈天,不打电话,不准闲人进屋,整理医嘱时,必须认真核对,做到准确无误。

7、除紧急情形外不得使用口头医嘱,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认真核对,执行后必须及时补写医嘱。

(二)手术室1、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手术终止时,再清点复核1次。

(三)药房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品剂量、配注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血库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应做正反定型。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案号、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双方签字后方可取走。

(五)检验科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目的。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引言概述: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确保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各个环节进行核对和确认的一种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查对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医疗用品查对1.1 医疗用品采购:医院应建立科学的医疗用品采购制度,确保采购的用品符合质量标准和患者需求。

1.2 入库查对:医院应对入库的医疗用品进行查对,核实数量、规格和有效期等信息,防止因用品错误或过期使用而引发风险。

1.3 科室发放:医院应建立科室发放制度,确保医疗用品按照医嘱和患者需求正确发放,避免患者因用品错误而受到伤害。

二、医嘱查对2.1 开立医嘱:医院应规范医嘱开立流程,确保医嘱内容准确无误,并与患者的病情相符。

2.2 审核医嘱: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医嘱审核岗位,对医嘱进行审核,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用药剂量和用药途径等,避免因医嘱错误而导致患者安全风险。

2.3 执行医嘱:医院应建立医嘱执行制度,确保医嘱按照规定的时间、剂量和途径执行,避免因执行错误而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三、手术查对3.1 手术安全核查:医院应在手术前进行手术安全核查,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项目等,避免因手术错误而导致不可逆的损害。

3.2 手术器械查对:医院应对手术器械进行查对,确保器械的完整性、清洁度和适用性,避免因器械错误而对手术质量产生影响。

3.3 手术记录查对:医院应建立手术记录查对制度,核对手术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便后续的医疗评估和患者随访。

四、药品查对4.1 药品配药查对:医院应建立药品配药查对制度,确保药品配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因药品错误而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

4.2 药品给药查对:医院应建立药品给药查对制度,核对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剂量和给药途径等,避免因给药错误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4.3 药品存储查对:医院应建立药品存储查对制度,核对药品的存储条件、有效期和标签信息等,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措施,旨在确保医疗机构内各项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该制度要求医院在各个环节进行查对,包括医疗用品、药品、病历、手术操作等方面,以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一、医疗用品查对制度1. 医疗用品采购: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用品采购制度,确保采购的医疗用品符合质量标准和需要,并进行查对。

采购人员应核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信息与实际需要是否一致,包括规格、型号、数量、有效期等。

2. 医疗用品配发:医院内部将医疗用品配发给各科室或医生时,应进行查对。

配发人员应核对医疗用品的种类、数量与申领单或手术清单是否一致,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所需的医疗用品完备。

3. 医疗用品使用:医生在使用医疗用品前,应进行查对。

医生应核对医疗用品的名称、规格、有效期等信息与患者病历或手术清单是否一致,确保使用正确的医疗用品。

二、药品查对制度1. 药品采购:医院应建立药品采购制度,确保采购的药品符合质量标准和需要,并进行查对。

采购人员应核对供应商提供的药品信息与实际需要是否一致,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

2. 药品配发:医院内部将药品配发给各科室或医生时,应进行查对。

配发人员应核对药品的种类、数量与申领单或处方是否一致,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所需的药品准确无误。

3. 药品使用:医生在使用药品前,应进行查对。

医生应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与患者病历或处方是否一致,确保使用正确的药品。

三、病历查对制度1. 病历书写: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应进行查对。

医生应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诊断、治疗方案等是否准确无误,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病历审核:医院应设立病历审核制度,确保病历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病历审核人员应核对病历的内容与患者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包括诊断、治疗方案、用药等方面。

3. 病历归档:医院应建立病历归档制度,确保病历的安全性和易查性。

病历归档人员应核对病历的完整性和顺序,确保病历的存档无误。

XX医院查对制度

XX医院查对制度

XX医院查对制度一、制度的背景和意义查对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在医疗机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工作的复杂性和病患的数量都大大增加,医疗差错和病患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日益频繁。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和病患安全,XX医院不断规范自身运作,制定并完善查对制度,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风险。

二、查对制度的内容(一)查对对象1.医药用品查对:对每批次进库的药品、医疗器械等进行查对,并要求负责人确认无误后方可入库。

2.医疗处置查对:诊断、治疗、手术等医疗过程中需要查对的医疗行为,并要求医生与护士进行互相查对,确保操作正确。

3.病患查对:对于每位病患的个人信息、病历、检查项目、用药和手术等内容进行查对,防止出现病历混乱、用药错误等问题。

4.医师草签查对:查对医师草签,并要求进行双签,以减少个人便利行为对医疗造成的患者安全隐患。

(二)查对方式1.核对制度:通过一人盖章,他人核对的方式,加强了责任感和检查的准确性,建立了多重核对责任制。

2.影像确认:采用医学影像设备等先进技术,进行查对和确认,有效地避免了病历、医嘱等信息错误。

(三)查对时间点1.医药用品查对:药品、医疗器械等在入库前和使用前进行查对,确保无误。

2.医疗处置查对:手术、检验、检查等前后进行查对,确保操作正确。

3.病患查对:患者就诊前、诊断治疗前后进行查对,确保信息和操作准确。

4.医师草签查对:医生在进行草签行为后进行查对,确保签字正确。

三、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查对制度对于医院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确保医疗质量:通过实行查对制度,减少人为失误,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二)保证病患安全:查对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和病患的安全隐患,给病患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医疗服务。

(三)规范医疗行为:通过查对制度,可以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减少违规操作和患者投诉,提升医师的专业素养和医德医风。

(四)加强沟通与协同:查对制度要求医生与护士、药剂师等人员进行密切和有效的协作,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推动医疗的顺利进行。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L医嘱处理后,应对医嘱班班查对,每次查对后进行登记,参与者均须签全名。

2.对有疑问的医嘱,须向有关医师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3.临时医嘱执行者,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

4.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

紧急抢救中,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时,医师应读出药物名称、剂量、用药途径,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备药,备药完毕后再次经医师核对无误。

护士执行时需第三次经医师核对无误后执行。

保留用过的空安甑并双人查对,视情况确定保留时间。

医生及时补记医嘱,执行者签全名,执行时间为当时抢救时间。

5.医师重整医嘱后,须由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6.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

二、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查对制度L服药、注射、输液时必须做到“三查七对”(即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7.执行各项处置时,有效确认患者身份后实施操作。

8.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甑、针剂有无裂痕。

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9.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10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

使用毒麻、一类精神药物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甑。

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11发药、注射、输液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并向患者解释后方可执行。

对各种原因未能及时用药者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记录。

12观察用药后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三、饮食查对制度L每日查对医嘱和饮食单是否相符。

13发放饮食前,应有效确认患者身份及饮食种类。

14开饭时,再次核对患者饮食。

四、输血查对制度1.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申请单,需经二人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含Rh因子)、肝功,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

2.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破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医院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无论直接或间接用于病人的各种治疗、检查物品(如药物、敷料、器械、压缩气体,及治疗、急救和监护设备等),必须具备品名正规,标记清楚,有国家正式批准文号、出厂标记、日期、保存期限,物品外观表现符合安全要求。

凡字迹不清楚、不全面、标记不明确以及有疑问的,应禁止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病人如有不适等反应,必须立即停用,再次进行查对工作,包括应用的一切物品,直至找出原因。

一、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手术室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

2、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

3、有关人员要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由器械护士和巡诊护士严格核对大纱垫、纱布、线卷、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留体腔内。

二、有关科室查对制度
1、检验科查对制度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复核结果。

(5)发报告,查对科别、病房。

2、输血查对制度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查对。

3、病理科查对制度
(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3)发报告时,复核检查项目、结果、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住院号、科室。

4、放射线科查对制度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片号、部位及目的。

(2)发报告时,查对检查项目诊断、患者姓名、科室。

5、特检科室查对制度
(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3)发报告时,复核科别、病房、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项目、结果。

6、药房查对制度
(1)配方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

(2)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含量、配伍禁忌。

(3)发药时,实行“四查、一交代”:①查对药名、规格、剂量、含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②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③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变质。

安瓿针剂有无裂痕、各种标志是否清楚、是否超过有效期;④查对姓名、年龄;⑤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