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关于教师写作的7个方面

合集下载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叶圣陶先生是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一位语文教育理论家。

叶老的作文教学思想是他长期从事写作实践和教育工作的理论概括,内容之丰富,认识之深刻,乃国内少有的。

因此,认真学习叶老的作文教学思想,对推进当前作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探求语文教学科学化和民族化的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强调为文诚实。

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提出的“立诚最为贵”的观点,是他数十年来一贯坚持、反复申说的主张。

早在1919年他写第一篇语文教育论著的时候,就强调学生作文“必求合乎论理,而不贵乎虚衍”。

到三十年代,他明确提出了衡量文章优劣的两根标尺,即“诚实”与“精密”。

而所谓“诚实”就是“怎样想就怎样写”,“文章必须与写作者的思想、性质、环境等一致”,“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雹卑鄙的态度。

”也就是说,写文章“无非是一点,我听到的,看到的,真懂得,真体会到的东西来告诉读者或听众,并不是舞文弄墨,随便说两句花言巧语欺骗读者和听众”。

到了八十年代,叶老又强调;“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容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

”学生作文,首先要问有没有这回事;其次,才看写的好不好。

“话与文都不是可以‘做作’的,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只能说几分的话,写几分的文。

”可见,作文关系到怎样做人和做怎样的人的问题。

文章是反映客观世界现象的。

但它不是单纯地反映现象,而是通过对客观现象的叙述、描写或议论,来揭示它的本质意义,并表明作者的看法的。

文章能否忠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正确地揭示它的本质意义,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

叶老说:“无论写什么东西,立尝观点总得正确,思想方法总得对头。

”因此,我们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就不能为作文而作文,而应该加强作文训练的思想性。

换句话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这样,他们才能对观察到的事事物物作出正确的判断,辨别出真伪、善恶、美丑来。

对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认识

对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认识

对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认识叶圣陶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作家,其教育思想以及作品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

通过对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叶圣陶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语文素养。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第一要义是以学生为中心。

叶圣陶认为,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

这一点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则。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创造力。

叶圣陶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叶圣陶提出“以情发思”、“以情引思”、“以情助思”的教学观点,强调作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体验,要让学生通过情感的体验和情感的碰撞,激发出他们的思维火花。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如情感体验、情景模拟、情感连线等,帮助学生加深对事物的认知,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第三要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叶圣陶认为,作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写作中发现美、创造美、感悟美,使其审美情感得到升华和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感悟和表达,引导他们通过作文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认知和感受,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思维能力、审美意识为关键特征的教学理念。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贯彻落实叶圣陶的教学观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深入思考、发现美、表达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当代教育者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搭建更加宽广的舞台。

叶圣陶作文教学理论

叶圣陶作文教学理论

叶圣陶作文教学理论叶圣陶作文教学理论叶圣陶对作文教学非常有见解,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为你分享一下叶圣陶作文教学理论,欢迎大家于阅读!一、明确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努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像有一派心理学者所说,思想的根据是语言,脱离语言就无从思想。

就咱们的经验来考察,这种说法大概是不错的。

咱们坐在那儿闷声不响,心里在想心思,转念头,的确是在说一串不出声的语言——朦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语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的语言。

咱们心里也有不思不想的时候,那就是心里不说话的时候。

思想所根据的语言当然是从小学会的最熟悉的口语。

现在咱们想心思,转念头,都是在说一串不出声的口语。

这也是作文该写口语的一个理由。

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出来,当然最为亲切,不但达意,而且传神传情。

——《讲解》,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12页语言是一种工具。

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

工具不是目的。

……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的,想心思得靠语言来想,不能凭空想。

可以说,不凭借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有人认为只要思想内容好,用来表达的语言好不好无所谓。

有些人甚至认为语文是雕虫小技,细枝末节,不必多注意。

既然这样,看书无妨随随便便,写文章无妨随随便便。

文章写出来半通不通,不认为不对,反而认为只要思想内容好,写得差些没有关系。

实际上,看书,马马虎虎地看,书上的语言还不甚了然,怎么能真正理解书的内容?写文章,马马虎虎地写,用词不当,语句不通,怎么能说思想内容好?文章写不通,主要由于没有想通,半通不通的文章就反映半通不通的思想。

有些人认为只要学好了语文,思想内容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因而就想专在字词语句方面下功夫。

这个想法也不对。

……既要在语文方面下工夫,也要在实践方面下工夫。

两方面的工夫都要认真地做,切实地做。

——《认真学习语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38-139页人从会说话起就开始动脑筋,想心思,能养成良好习惯,终身受用不尽。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解读运用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解读运用

◎张秀珍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欲其收效,欲令学生获得实益,最重要之一点在提高教师之业务水平。

教师业务水平高,讲读课教得好,作文课指导得好,学生自能日进有益。

”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让教师把作文课指导好呢?一、提高教师的写作素养目前,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写作水平不高。

在农村,绝大部分教师平时根本不写作,所以就写不出一篇让人满意的文章;少部分教师平日练写,但仅以狭义的“下水文”为主,这部分教师中的大多数人写“下水文”时,忽略学生的规律和写作特征,致使“下水文”成人化,学生难能有效的学习和模仿。

教师不会写或写不出好文章,怎能教会学生写作或教学生写好呢?这就像阅读教学一样,如果教师把课文读不通顺,理解不透,怎能教学生读通、读透呢?由此看,要让学生会写、会创,教师首先要会写、会创。

教师在提高写作素养方面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读书”,二是“练写”。

语文教师读书,既要“博”,又要“精”。

“博”即博览群书。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文学等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见多”才能“识广”。

“精”即精读,就是有选择地细细品味。

教师要精读三部书:一部是文学类书籍,一部是教育心理学书籍,一部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书籍。

这三部书,利于教师对语言的感知积累,利于教师对写作技巧的理解掌握,利于教师写作能力的提高。

“读书破万卷”,不一定就能“下笔如有神”,要想“下笔如有神”,必须在“读书破万卷”的同时,写万卷“书”。

“打铁才能成铁匠”的谚语道出了这个真理。

因此,教师在博读、精读的同时,要“博写”、“精写”。

“博写”指教师练写各式各样的文章,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虽然这些文章不能与作家的作品媲美,但它们能够让教师在广泛涉猎中掌握各类文章的基本特征,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为“精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写”主要指写好“下水文”。

教师要写好下水文,就必须熟知学生的身心特征,熟知学生的习作规律,必须把自己变成学生,用学生的眼睛看,用学生的头脑想,用学生的语言表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七件事概括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七件事概括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七件事概括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中的七件事,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2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七件事概括》,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七件事概括》篇1一、创办《小说月报》叶圣陶先生于 1926 年创办了《小说月报》,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

他旨在通过这个平台推广新文学,推动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

二、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叶圣陶先生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他主张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

三、创立“文白之争”理论叶圣陶先生创立了“文白之争”理论,认为文学应该以白话文为主,反对文言文的过度使用。

他主张文学应该贴近人民群众,反映社会现实,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的华丽和技巧的精致。

四、主编《开明国语课本》叶圣陶先生主编了《开明国语课本》,这是一套供小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

他主张语文教育应该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够了解社会和人生。

五、倡导“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叶圣陶先生倡导“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主张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六、创办“新民学会”叶圣陶先生于 1918 年创办了“新民学会”,旨在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改革旧文化,探索新思想。

该学会成员包括许多著名的文化人,如鲁迅、胡适等,对中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参与“语文运动”叶圣陶先生参与“语文运动”,提出“语文现代化”的口号,主张改革语文教育,去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写作教学观(5篇材料)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写作教学观(5篇材料)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写作教学观(5篇材料)第一篇: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写作教学观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点——写作教学观叶圣陶先生认为:(文章)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明,一种享受。

惟有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作成什么样的文字。

因而只有‚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教学上的观点和主张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这种对生活与写作关系的独到见解之上的。

首先,在写作内容上,叶老主张‚求诚‛。

他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鸣出内心的感受‛;‚在人群中表白自我‛,‚假如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于生活的实况;假如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

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也就是说‚要写出自己的经验‛。

叶圣陶的‚求诚‛观,主张学生‚我手写我口‛,或叙写自己的身边人身边事,或述说自己内心的真情和实感。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写作时感到的‚无话可写‛的尴尬处境,使他们不仅感到有话可写,而且乐于去写。

其次,在写作教学目的上,叶圣陶先生认为应立足于‚应需‛。

‚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故课内外作文的训练必须立足于‚应需‛。

他说:‚惟练似宜通乎课内课外,不宜专以课内作文为主。

课外应需而作文,固用也,而亦练也。

学生能明乎此,则随时随处认真,不以课内作文为特殊事项,进步殆可较大。

复次,课内作文最好令作应需之文,易言之,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

课内练习,固将求其应需,非欲其徒然弄笔也。

‛再次,在写作训练的方式上,叶圣陶认为应以‚写生为主,临摹为辅‛。

‚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实不出思想情感两端。

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

若但读物得宜,便令仿其词句,握管撰作,则收效犹薄。

学习叶圣陶关于作文教学的论述

学习叶圣陶关于作文教学的论述

学习叶圣陶关于作⽂教学的论述2019-10-12在叶圣陶先⽣众多语⽂教学论著中,有许多关于作⽂教学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叶⽼对作⽂教学的⽬的要求、作⽂的源泉和基础、养成作⽂习惯、⽣活与作⽂、阅读与作⽂等都做了系统、精辟的阐述,本⽂仅就作⽂教学的⼏个问题列其主要观点并谈谈学习的粗浅体会。

“要养成写作的好习惯”在叶⽼的教育观中,最具个性特⾊的,就是习惯说。

“习惯”⼀词,在叶⽼语⽂教育论著中使⽤频率最⾼。

仅在《叶圣陶语⽂教育论集》、《叶圣陶语⽂教育》两书中,提及“习惯”⼀词就多达百余处。

其中关于养成写作好习惯的论述既通俗⼜精辟:叶⽼认为,“国⽂科写作教学的⽬的,在养成学⽣两种习惯:(⼀)有所积蓄,须尽量⽤⽂字发表;(⼆)每逢⽤⽂字发表,须尽⼒在技术上⽤⼯夫。

”(《论写作教学》)叶圣陶所说的两种习惯,概括讲就是要养成勤写、会写的习惯。

那么,如何才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呢?“养成习惯的⽅法并不难,不过是要写就写,不要错过机会⽽已。

”(《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为养成写作的习惯,⾮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活的需要,也⾮多作不可。

作⽇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活经验的⽂章,作发抒内部情思的⽂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且必须做的。

”(《略谈学习国⽂》)在叶⽼看来,读⼀本书,经历⼀件事情,与朋友谈话,参加⼀个集会,参观⼀处地⽅,有所感,有所悟,这些时候,都是写作的极好机会。

为能养成⼀种好的写作习惯,叶⽼还从不同的⽅⾯做了详细的阐述,如:“精密观察及仔细认识”、“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养成正确的语⾔习惯”,……总之,凡是与写作有关的好习惯⼏乎都提及了。

可见,叶⽼对写作习惯培养的重视。

的确,如果我们的学⽣在写作上都能养成⼀个好的习惯,从读书、观察、积累到写提纲、修改诸⽅⾯都能养成⼀个好习惯,那么,学⽣的作⽂⽔平⼜怎能不提⾼呢?为此,我们在作⽂教学中⼀定要注重学⽣的习惯培养。

种下思想,收获的是⾏动,种下⾏动收获的是习惯,种下习惯,收获的是品格,⽽种下品格,收获的则是命运。

对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认识

对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认识

对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认识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作文教学思想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在叶圣陶的作品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作文教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下面我们就对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认识进行探讨。

叶圣陶强调作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标。

他认为作文不仅是一种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叶圣陶的教学实践中,他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想象,进行自主的表达和创作,而不是简单的照搬教材或者老师的意见。

他主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和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叶圣陶强调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在他的教学实践中,他常常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要求他们观察自然界、观察生活、观察人物等,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他认为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学生才能有充分的素材和思想来进行作文创作,才能写出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意识。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他的教学实践中,他常常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他认为语言是作文的工具,只有掌握了充分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才能写出通顺、得体、生动的作品。

在他的教学实践中,他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注重对学生文字表达的规范和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运用得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七问叶老

作文教学七问叶老

: 白天写好 的文章念 给他 听。一有地方觉得
: 不通 , 就叫我 回去改 。改好后 , 再读 , 再改 。
师 1 “ 到作文题 目后 ,一定要 先审 : :拿 一直到整篇文章我 自己读通为止。 叶老的 ”
识 自我的需要 , 过写作滋养 自己的德性 、: , 材料 , 通 题 再选 然后下笔表达 , 最后修 改。” : 儿子如是说 。写完一篇东西 , 看几遍 , 修改
作文教学一直被广大教师视为棘手 的 : 生活体验 , 缺少写作素材。 其实不然 。 学生 : , 感 笔下就怎么写。” 原来作 文就是这 么简
问题一

自己难教 , 学生难学。 现在大家有 : 接触 的东西不仅来 自课 堂上 、 书本上 , 还有 : 啊 !很多 时候 我们 就是把原来简单 的东 单
圣陶 ,他早就给我们积 累了作文教学 的点 : 是尝试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学生学会关 注 : 教法 。我常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要注意千万 点滴滴 的宝贵 的经验 。那就让我们 回归至 : 生活。 语文特级教 师于漪在他 的《 中学作文 : 不能离题 , 不然就没有分数了。 我还常举这
叶老那博 大的胸怀 中, 静一静吧 !
种共识 :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 ,: 许多来 自家庭 、 社会 、 广播 、 电视 以及 多媒 : 西给复杂化了。 四、 作文 时要注意什么 见这一问题 ,我细细地 回忆 了自己的
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教育改革 的瓶颈因素。 : 体网络。 学生并不缺少生活 , 而是缺少对生 : 我 国现代语文教育 的一代宗 师—— 叶 :活的关注 , 缺少发 现。作为教师 , 所要做 的 :
活上的种种需要 , 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 把 。:清泉 从心 坎里流出来。心坎里 的清泉来 自 : 意作文的结尾。“ 编箩织筐 , 功在收 口” ! 吗

叶圣陶以小见大的手法写老师作文

叶圣陶以小见大的手法写老师作文

叶圣陶以小见大的手法写老师作文
本篇作为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叶圣陶以小见大的手法写老师",正如《论语》所言:"见微知著,见端知末"。

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老师,正是通过对老师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描写,勾勒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轮廓。

用眼睛看去,老师的眼神清澈而有神,仿佛能洞察一切。

老师的微笑,犹如春风拂面,令人如沐春风。

用耳朵去听,老师的声音抑扬顿挫,如涓涓细流般沁人心脾。

老师的教诲,深入浅出,如同醍醐灌顶般令人豁然开朗。

用口鼻去嗅,教室里弥漫着淡淡的粉笔味和墨水香。

这些气味,是知识的芬芳,令人沉醉其中。

用舌头去尝,老师的关爱如同甘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老师的鼓励,犹如佳肴,令人回味无穷。

更值得一提的是,叶圣陶先生还注重对老师"大脑"的描写。

老师的大脑,是智慧的宝库,装载着渊博的知识。

老师的大脑,是勤奋的机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引领着学生们前行。

叶圣陶先生运用"五感法",将老师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透过这"五感",我们不仅看到了老师的外在表现,更领悟到了老师内在的品格。

这些细腻的描写,不仅生动地再现了老师的形象,更深刻地诠释了叶圣陶先生对老师的敬仰之情。

论叶圣陶的写作教学观

论叶圣陶的写作教学观

论叶圣陶的写作教学观2019-09-29叶圣陶是著名语⽂教育家,对旧式作⽂教学的问题看得⼀清⼆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写作教学观,之于今天的语⽂写作教学实践仍具指导意义,他对写作及写作教学的认识⾄今仍具启发性,因⽽具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叶圣陶对学⽣写作的界说叶圣陶《论写作教学》指出“我国的写作教学继承着科举时代的传统,兴办学校数⼗年,还摆脱不了⼋股的精神。

”[1]除此之外,旧式语⽂教学下的⼈们读书作⽂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是为了应付考试。

叶⽼认为,学⽣学作⽂就是要练成⼀种熟练技能,⼀辈⼦经得起作⽂这种最⼴泛意义的“考试”即“考验”,⽽不是为⼀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

叶⽼所指的写作教学的弊病在当今写作教学依旧存在。

学⽣作⽂的功利化倾向,为分数⽽写,为阅卷⼈两分钟的触⽬动⼼⽽努⼒;为迎合阅卷者及评分标准,教师在写作教学时给学⽣传授各种套路,以便得到⾼分数。

平时写作普遍存在“要我写”的现象,即学⽣作⽂是教师布置的不得不写,学⽣作⽂不是出于发表思想、抒发感情的需要,学⽣为考⽽写。

语⽂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语⾔⽂字进⾏书⾯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式,是认识世界、认识⾃我、进⾏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造情。

”[2]认为写作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些学者从写作⾏为的⽬的和意图出发认为写作是⼀种抒情⾔志的语⾔⾏为。

从传播学⾓度来看,写作是⼀种传意⾏为。

马正平认为“写作,是写作者为实现写作功能⽽运⽤思维操作技术和书⾯语⾔符号,对表达内容进⾏语境化展开的修辞性精神创造⾏为。

”[3]从本体论层⾯,即⽣命、⼈性、存在的意义上来看,“写作是⼈类运⽤书⾯语⾔⽂字创⽣⽣命⽣存⾃由秩序的精神⽣产活动。

”[4]叶⽼则认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同时写作是⼀门技术;有所积蓄,是⼀回事;怎样⽤⽂字表_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有如量倾吐的快感,⼈家有情感⼼通的妙趣,⼜是⼀回事。

一、教师的写作素养与导

一、教师的写作素养与导

及时鼓励, 及时鼓励,不断给学生以希望
于永正老师说,当年他的老师在 他作文上批了一句“你的作文颇有老 舍之风,建议投稿《中国青年报》。” 就这么一句激发了他多年的写作热情。 可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 给他们以鼓励性的评价,放大其作文 中的优点,对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会产 生多么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鼓励 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细致观察,追求真实 ;积累素材,学而致用; 提倡模 仿,培养兴趣 ;多说多写,下笔成章 ;多些表扬,少点批 评 ;勤写片段,多记日记 ;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多读, 多看,多写 ;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启迪思维,增强自信; 增强认识,强化训练;多读、多思、积累材料;创设观察情 景、培养观察兴趣;有感而发、积极写作;相互帮助、共同 进步; 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自己 评改,提高能力; 赏识成功,激发兴趣;让学生以说促进写 作; 加强练笔,多写多练,促进写作; 以小故事促进写作 教方法促进写作;在“玩”中促进写作;激励评价促进写作; 融洽感情;融入生活;积累素材;加强训练;作文讲评;进 行好词佳句积累比赛活动 ;及时鼓励,不断给学生以希望; 学生自编作文集,老师帮忙写“序言”;让学生过把编辑瘾 鼓励模仿,让学生觉得写作并非难事;创设丰富多彩的作文 教学形式; 进行周记训练,诱发学生素材积累的兴趣; 开展 丰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进行仿写训练,体 验写作的兴趣 ; 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增强写作兴趣 ……
二、提倡模仿,培养兴趣。 提倡模仿,培养兴趣。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 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 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让学 生觉得写作并非难事。一是进行仿句练习,二对学 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单项训练(如:文章开头、结尾 的训练,肖像描写训练,场面描写训练等);三是 从课文中借鉴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长此以往,学生会在模仿中逐渐找到感觉,找到兴 趣,由模仿到创造,慢慢学会写作。 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 色”脱化而来的。

叶圣陶教你写作文

叶圣陶教你写作文

叶圣陶教你写作文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散文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而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教你写作文》更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写作指导。

在这篇作文中,我将以叶圣陶的教导为基础,谈谈我对写作文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首先,叶圣陶在《教你写作文》中强调了写作文的重要性。

他认为,写作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写作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要认真对待,不仅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更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美感。

其次,叶圣陶在《教你写作文》中提出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

他认为,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具有独特的思想和观点,清晰的结构和逻辑,生动的语言和形象。

在写作文时,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不要墨守成规,更不要生搬硬套。

同时,我们要注重作文的结构和逻辑,合理安排文章的段落和句子,使整篇文章通顺流畅。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最后,叶圣陶在《教你写作文》中强调了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他认为,写作文是一个需要动脑筋的过程,需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在写作文时,我们要注重积累素材,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从中获取灵感和素材。

同时,我们要注重练习,多写作文、多修改作文,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表达,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使读者一目了然。

总之,叶圣陶的《教你写作文》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写作指导,他的教导对我们写作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认真对待,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争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叶圣陶写作文的方法

叶圣陶写作文的方法

叶圣陶写作文的方法于茫茫书海中,为你寻找更适合自己成长的有效资源和那些锲入心灵的文字。

与高人交心,轻松学习,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叶圣陶写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叶圣陶写作文的方法1、写文章不是吃饱了没事做,也不是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强动笔的。

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

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他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

否则就是自己心目有少数或者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作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

前者为的是自己,后者为的是他人,总之都不是笔墨的游戏。

2、但是要知道,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练习就不得不找些题目来写,好比算术课为要练习计算,必须做些应用题目一样。

并且,善于教导学生的老师无不深知学生的底细,他出题目总越不出学生的经验和意思的范围之外。

学生固然不想写什么文章,可使经老师一提醒,却觉得大有可写了。

3、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

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

4、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是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而周密一点儿罢了。

如果为了要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

但是在实际上,一个人要在社会里有意义的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

那并不是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

凡是经过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

5、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6、现在我们要相信,不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

车间里的工人能写文章,田亩里的农人能写文章,铺子里的店员,码头上的装卸工,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

7、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叶圣陶谈作文

叶圣陶谈作文

叶圣陶谈作文叶圣陶,中国现代教育家、文学家,以其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和贡献而闻名。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作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的作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叶圣陶对作文的看法和他的作文教学方法。

叶圣陶认为,作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他强调,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量力和表达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形式上的正确。

他认为,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叶圣陶提出了“观察、想象、表达”的作文教学方法。

他认为,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学生应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积累素材和经验。

然后,学生应该运用想象力,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拓展和延伸,形成自己独特的思量和见解。

最后,学生应该通过表达,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

叶圣陶还提出了“感受、体验、思量”的作文教学方法。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感受和体验来获得写作的素材和灵感。

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经历或者阅读和观看相关的内容来获取素材。

然后,学生应该通过思量,对所感受和体验到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思量和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点。

最后,学生应该通过写作,将自己的思量和观点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

叶圣陶还强调了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摹仿和仿写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生可以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摹仿,学习其中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

叶圣陶还提出了一些写作的技巧,如运用比喻、夸张和对照等修辞手法,来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总之,叶圣陶是中国作文教育领域的重要人物,他提出的作文教学理论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他强调观察、想象、表达和感受、体验、思量的作文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

他的作文教学方法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写作中获得乐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论作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论作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论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论作文教学(一)小学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

至于修辞之功,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

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

(按文字大别,不出抒情论叙二类。

固但言抒情及说理。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做。

惟初学作文,意在练习,不得已而采取命题作文之办法。

小学作文之教授,当以顺应自然之趋势而适合学生之地位为主旨。

于读物则力避艰古,求近口说;与命题则随顺其推理之能力而渐改进;与作法则不拘程式,务求达意,只需文字与情意相吻合;于批改则但为词句之修正,不为情意之增损。

以上摘自《对于小学作文教学之意见》(1919年1月)我们试问自己,最爱说的是哪一类的话?这可以立即回答,我们爱说必要说的与欢喜说的话。

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要鸣出内心的感兴。

顺着这两个倾向的,自然会不容自遏地高兴地说。

如果既不是表白,又无关感兴,那就不必股动唇舌了。

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

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

一定要有所写才写。

若不是为着必要和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

作文上的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从原料上讲,是真实地、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验证、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上讲,要是诚恳地、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的、轻薄、卑鄙的态度。

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以上摘自《写作论》(1924年4月)作文原是说话的延续,用来济说话之穷,在说话所及不到的场合,就作文。

因此作文自然应该单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拉到笔底下。

……这层意思好像很平常,其实很重要。

因为写作的态度就从这上边立定下来。

知道写作原是说话的延续,写作材料应该以自己的经验为范围,这就把写作看作极寻常可是极严正的事。

人人要写作,正同人人要说话一样,岂不是极寻常?不能超出自己的经验,不能随意乱道,岂不是极严正?这种态度是正常的,抱着这种态度的人,写作对于他是一种有用的技能。

叶圣陶: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

叶圣陶: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

叶圣陶: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他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的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

陶先生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终其一生的教育生涯,他坚持不渝的,其中重要的一个主张,就是创造教育,就是致力于为受教育者建设一个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无论是在他所开办的晓庄师范,创立的育才学校,无论是他所提倡的生活教育,还是他所开辟的平民教育,他都把创造教育作为其中的宗旨。

他为育才学校写的校歌巾,要学生“静观大千世界,啄开未知之门,飞人神秘之宇宙,找出真理之夜明珠”,热情讴歌“真善美的祖国,真善美的世界,真善美的人生,真善美的创造”!他激情澎湃地呼吁,要使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者创造之路迈进”!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他认为、迷信、成见、曲解,都像裹头巾一样,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

而这种束缚创造力的“裹头巾”,“今天裹,明天裹,今年裹,明年裹,似乎非把人人都裹成三寸金头不可。

如果中华民族不想以三寸金头出现于国际舞台,唱三花脸,就要把裹头布一起解开,使中毕民族的创造力可以突围而出。

”怎样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呢?陶先生提出“六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下;解放他的眼睛,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人社会里去取得更十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通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

在这六大解放中,陶先生特别强调时间的解放,他说,“我个人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关于教师写作的7个方面1想清楚然后写想清楚然后写,这是个好习惯。

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写出东西来,人家能充分了解我的意思,自己也满意。

谁都可以问一问自己,平时写东西是不是想清楚然后写的?要是回答说不,那么写不好东西的原因之一就在这里了(当然还有种种原因)。

往后就得自己努力,养成这个好习惯。

不想就写,那是没有的事。

没想清楚就写,却是常有的事。

自以为想清楚了,其实没想清楚,也是常有的事。

没想清楚也能写,那时候情形怎么样呢?边写边想,边想边写。

这样地想,本该是动笔以前的事,现在却就拿来写在纸上了。

假如动笔以前这样地想,还得有所增删,有所调整,然后动笔,现在却已经成篇了。

这样写下来的东西,假如把它看做草稿,再加上增别和调整的功夫才算数,也未尝不可。

事实上确也有些人肯把草稿看过一两遍,多少改动几处的。

但是有两点很难避免。

既然写下来了,这就是已成之局,而一般心理往往迁就已成之局,懒得做太大的改动,因此,专靠事后改动,很可能不及事先通盘考虑的好,这是一点。

东西写成了,需要紧迫,得立刻拿出去,连稍微改动一下也等不及,这是又一点。

有这两点,东西虽然写成,可是自己看看也不满意,至于能不能叫人家充分了解我的意思,那就更难说了。

这样说来,自然应该事先通盘考虑,就是说,应该想清楚然后写。

什么叫想清楚呢?为什么要写,该怎样写,哪些必要写,哪些用不着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是不是还有什么缺漏,从读者方面着想是不是够明白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了确切的解答,这才叫想清楚。

要写东西,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非解答不可的。

与其在写下草稿之后解答,不如在动笔以前解答。

“凡事豫则立”,不是吗?想清楚其实并不难,只要抓住关键,那就是为什么要写。

如果写信,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如果写报告,为什么要写这篇报告?如果写总结,为什么要写这篇总结?此外可以类推。

如果不为什么,干脆不用写。

既然有写的必要,就不会不知道为什么。

这个为什么好比是个根,抓住这个根想开来,不以有点儿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前边提到的那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答。

这样地想,是思想方法上的过程,也是写作方法上的过程。

写作方法跟思想方法原来是二而一的。

怕的是以有点儿朦胧的印象为满足。

前边说的自以为想清楚了,其实没想清楚,就指的这种情形。

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想清楚然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儿朦胧的印象为满足。

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且受用不仅在写作方面。

我们自己写东西,当然也要先想清楚,写下提纲,然后按照提纲顺次地写。

提纲即使不写在纸上,也得先写在心头,那就是所谓腹稿。

叫腹稿,岂不是已经成篇,不再是什么提纲了吗?不错,详细的提纲就跟成篇的东西相差不远。

提纲越详细,也就是想得越清楚,写成整篇越容易,只要把扼要的一句化为通畅的几句,在需要接榫的地方适当地接上头就是了。

这样写下来的东西,还不能说保证可靠,得仔细看几遍,加上斟酌推敲的功夫。

但是,由于已成之局的“局”基础好,大体上总不会错到哪里去。

如果需要改动,也是把它改得更好些,更妥当些,而不是原稿简直要不得。

这样写下来的东西,基本上达到了要写这篇东西的目的,作者自己总不会感到大不满意。

人家看了这样写下来的东西,也会了解得一清二楚,不发生误会,不觉得含糊。

想清楚然后写,朋友们如果没有这个习惯,不妨试一试,看效果怎样。

2修改是怎么一回事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工作认真的人,写东西写得比较好的人,大都有这种好习惯。

语文老师训练学生作文,也要在这一点上注意教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这种好习惯。

修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从表面看,自然是检查写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如果有,就把它改妥当。

但是文字是语言的记录,语言妥当,文字不会不妥当,因此需要检查的,其实是语言。

怎样的语言才妥当,怎样的语言就不妥当呢?这要看有没有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以叫思想),表达得又充分又确切了,就是妥当,否则就是不妥当,需要改。

这样寻根究底地一想,就可见需要检查的,其实是意思;检查过后,认为不妥当需要修改的,其实是意思。

这本来是自然的道理,可是很有些人不领会。

常听见有人说:“这篇东西基本上不错,文字上还得好好修改。

”好像文字和意思是两回事,竟可以修改文字而不变更意思似的。

实际上哪有这样的事?凡是修改,都是意思需要修改,一经修改就变更了原来的意思。

譬如原稿上几层意思是这样排列的,检查过后,发觉这样排列不妥当,须得调动一下,作那样的排列,这不是变更了原来的意思了吗?譬如原稿上有这一层意思,没有那一层意思,检查过后,发觉这一层意思用不着,应该删去,那一层意思非有不可,必须补上,这不是增减了原来的意思的内容吗?增减内容就是变更意思。

譬如原稿上用的这个词,这样的句式,这样的接榫,检查过后,发觉这个词不贴切,应该用那个词,这样的句式和这样的接榫不顺当,应该改成那样的句式和那样的接榫,这不是变更了原来的词句吗?词句需要变更,不为别的,只为意思需要变更。

前边说的不贴切和不顺当,都是指意思说的。

你觉得用“发动”这个词不好,要改“推动”,你觉得某处要加个“的”字,某处要去个“了”字,那是根据意思决定的。

说到这儿,似乎可以得到这样的理解:修改必然会变更原来的意思,不过变更有大小不同,大的变更关涉全局,小的变更仅限于枝节,也就是一词一句。

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全局和枝节都要考虑到,目的在尽可能做到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实际情形不是这样吗?这样的理解很关重要。

有了这样的理解,对修改就不肯草率从事了。

把这样的理解贯彻在实践中,才真能养成修改的好习惯。

3把稿子念几遍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

有人说,修改似乎没有止境,改了一遍两遍,还可以改第三遍第四遍,究竟改到怎样才算完事呢?我想,改到自己认为无可再改,那就算尽了责任了。

也许水平高的人看了还可以再改,但是我没有他那样的水平,一时要达到他的水平是勉强不来的。

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

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

也可以不出声念,只在心中默默地说。

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

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段跟前一段连得不紧密啊,词跟词的配合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分多点儿或者少点儿啊,诸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

同时也很容易发现该怎样说才接气,才紧密,才对头,才不多不少,而这些发现正就是修改的办法。

曾经问过好些人,有没有把稿子念几遍的习惯,有没有依据念的结果修改稿子的习惯。

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

我就劝没有这种习惯的人不妨试试看。

他们试了,其中有些人后来对我说,这个方法有效验,不管出声不出声,念下去觉得不顺当,顿住了,那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再念几遍,修改的办法也就来了。

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念下去顺当,就因为语言流畅妥贴,而语言流畅妥贴,也就是意思的流畅妥贴。

反过去,念下去不顺当,必然是语言有这样那样的疙瘩,而语言的任何疙瘩,也就是思想上的疙瘩。

写东西表达意思,本来跟说一番话情形相同,所不同的仅仅在于说话用嘴,写东西用笔。

因此用念的办法——也就是用说话的办法来检验写成的稿子,最为方便而且有效。

古来文章家爱谈文气,有种种说法,似乎很玄妙。

依我想,所谓文气的最实际的意义无非念下去顺当,语言流畅妥贴。

念不来的文章必然别扭,就无所谓文气。

现在我们不谈文气,但是我们训练学生说话作文,特别注重语言的连贯性,个个词要顺当,句句话要顺当,由此做到通体顺当。

这跟古人谈文气其实相仿。

语言的连贯性怎样,放到口头去说,最容易辨别出来。

修改的时候“念”稿子大有好处,理由就在这里。

4平时的积累写任何门类的东西,写得好不好,妥当不妥当,当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

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的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

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作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关重要的基础。

基础结实,构思、动笔、修改总不至于太差,基础薄弱,构思、动笔、修改就没有着落,成绩怎样就难说了。

写一篇东西乃至一部大著作虽然是一段时间的事,但是大部分是平时积累的表现。

平时的积累怎样,写作时候的努力怎样,两项相加,决定写成的东西怎样。

现在谈谈平时的积累。

举个例子,写东西需要谈到某些草木鸟兽的形态和生活,或者某些人物的状貌和习性,是依据平时的观察和认识来写呢,还是现买现卖,临时去观察和认识来写呢?回答大概是这样:多半依据平时的观察和认识,现买现卖的情形有时也有,但是光靠临时的观察和认识总不够。

因为临时的观察认识不会怎么周到和真切。

达到周到和真切要靠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并不为写东西,咱们本来就需要懂得某些草木鸟兽,熟悉某些人物的。

而写东西需要谈到那些草木鸟兽那些人物,那日积月累的成绩就正好用上了。

一般情形不是这样吗?无论写什么东西,立场观点总得正确,思想方法总得对头。

要不然,写下来的决不会是有意义的东西。

正确的立场观点是从斗争实践中得来的。

立场观点正确,思想方法就容易对头。

这不是写东西那时候的事,而是整个生活里的事,是平时的事。

平时不错,写东西错不到哪儿去,平时有问题,写东西不会没有问题。

立场观点要正确,思想方法要对头,并不为写东西,咱们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做公民本来应当这样。

就写东西而言,唯有平时正确和对头,写东西才会正确和对头。

平时正确和对头也就是平时的积累。

写东西就得运用语言。

语言运用得好不好,在于得到的语言知识确切不确切,在于能不能把语言知识化为习惯,经常实践。

譬如一个词或者一句成语吧,要确切地知道它的意义而不是望文生义,还要确切地知道它在哪样的场合才适用,在哪样的场合就不适用,知道了还要用过好些回,回回都得当,才算真正掌握了那个词或者那句成语。

这一批词或者成语掌握了,还有其他的词或者成语没掌握。

何况语言知识的范围很广,并不限于词或者成语方面。

要在语言知识方面都有相当把握,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非日积月累不可。

积累得多了,写东西才能运用自如。

平时的积累并不是为了此时此刻要写某一篇东西。

而是由于咱们随时要跟别人互通情意,语言这个工具本来就必须掌握好。

此时此刻写某一篇东西,语言运用得得当,必然由于平时的积累好。

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

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

咱们不是著作家、文学家,也不是小学生,咱们为了种种需要,经常写些东西,情形当然也是这样。

为要写东西而注意平时的积累,那是本末倒置。

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本来需要积累,不写东西也需要积累,但是所有的积累,还是写东西的极重要的基础。

5准确、鲜明、生动写东西全都有所为,要把所为的列举出来,那是举不尽的。

总的说来,所为的有两项,一项是有什么要通知别人,一项是有什么要影响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