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四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教案
《模具拆装与调试实训》课程标准

《模具拆装与调试实训》课程标准学时:72学分:4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模具制造技术、全日制审定:机电技术教学部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是模具类专业核心课程。
本标准依据《中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性质《模具拆装与调试》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顺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趋势,在模具制造技术应用专业开设的必修课。
本课程采用综合化和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模具认识实习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拆装模具的技能和认知模具机构及零件而开设的。
学生通过模具拆装实训,掌握冲压模、注塑模拆装操作技能、形成冲压模、注塑模各典型机构及零件的初步的感性认识。
为后续模具测绘、模具设计以及模具加工专业系列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中职模具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以生产实践中的荛任务为项目构建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围绕生产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关联性,让学生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分析问题,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知识目标1.具备冷冲模和注塑模的拆装工具使用和拆装操作技能。
2.形成模具机构和模具零件在实物上的感性认识。
3.能够参加模具的一般拆装工作,具有正确处理操作与维护管理中常见初级模具拆装操作技术问题的能力。
并使学生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专门训练。
(二)能力目标(1)掌握以级进模、复合模为例冷冲压模具的拆装与测绘;(2)掌握冲压模具的安转调试与维护;(3)掌握以单分型面注塑模、双分型面模具为例塑料模具的拆装与测绘;(4)掌握塑料模具的拆装调试与测绘(三)素质目标(1)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养成不断进取、探索知识和能力边界、务实创新性工作的习惯。
(2)使学生热爱专业工作,初步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习惯和综合工作能力。
(3)使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具有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具体各模块教学目标1.模具零件及拆装的基本知识及安全知识学习2.级进模的机构的认识并拆卸、组装和测绘3.复合模的机构的认识并拆卸、组装和测绘4.冲压模具的安转调试与维护5.以单分型面塑料模具机构的认识并拆卸、组装和测绘6.双分型面塑料模具机构的认识并拆卸、组装和测绘7.塑料模具的安转调试与维护8.通过强化训练,能达到模具装配与调试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资格水平;四、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安排本课程课内计划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20课时,实践52课时,理论课占总课时28%,实践课占总课时72%。
模具装配与调试教案9

3.检查冲床滑块平行度及垂直度
3.冲压模具的安装步骤
(1)进一步熟悉冲压工艺和冲压模具图纸,在动手安装之前,检查模具及压力机是否完好正常,切断电源;
(2)检查是否备齐模具安装时所需要的紧固螺栓、螺母、压板、垫块、垫板等零件;
(3)将滑块下降到下止点,如图3—4(a)所示,调节装模高度,使其略大于模具的闭合高度,如图3—4(b)所示。
压力机工作台面要求
压力机与模板的安装面应仔细擦净,不得有任何污物及金属渣屑
冲模紧固要求
1.检查上、下模板安装面是否平行,只有平行度达到要求时才能紧固;
2.安装冲模的螺栓、螺母与压板应采用专用件,一般不能代用;
3.用压板将下模板紧固在压力机台面上时,其紧固用的螺栓拧入螺孔的长度应大于螺栓直径的1.5~2倍;
(4)清除粘附在冲压模具上下表面、压力机滑块底面与工作台面上的杂物,并擦洗干净;
(5)取下模柄锁紧块,如图3—4(c)所示,将上下模具同时推到工作台面上,并让模柄进入压力机滑块的模柄孔内,合上锁紧块,如图3—4(d)所示。将压力机滑块停在下止点,并调整压力机滑块高度,使滑块与模具顶面贴合,如图3—4(e)所示,并紧固锁模块;
大型厚板冲压件的小批生产;多用于弯曲、拉深、成形等成形工序
双动拉深压力机
模具结构简单;压边可靠、易调
大型较复杂的拉深件
高速压力机
生产效率高;精度高
小型冲件的大量生产
多工位自动压力机
一台多工位自动压力机能够代替多台单工位压力机,并消除工序间半成品的堆放和运输问题
形状复杂零件的大量生产
冷挤压压力机
刚度大;精度高
冷挤压件生产
精冲压力机
模具装配与调试教案10

课程教案首页
教案续页
图4—4 整体镶嵌图4—5 拼块式结构除了简易的压塑模之外,一般注射模、压塑模、压铸模的型腔部分均采用镶嵌式或拼块形式。
装配后要求动、
图4—14 推出机构
1—螺母2—复位杆3—垫圈4—导套5—导柱6—推板7—推杆固定板8—推杆9—支承板10—动模板11—型腔镶件
如图4—15所示,将凹模镶块拼压入凹模固定板。
磨上、下平面并图4—15 侧向型芯的装配 图4—16 侧向型芯的装配
图4—17 装配滑块型芯
图4—18 滑块斜面修模量——滑块斜面修磨量
——闭模后测得的实际间隙
——锁紧块斜度
滑块的复位、定位装置的装配
图4—19 用定位板作滑块复位时图4—20 用滚珠作滑块复位时的。
模具调试维修课程标准

《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必修课参考学时:适用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培养层次:中级制定人:批准人:陕西省********学校《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学时:240学时适用层次:中级制定时间:2013.10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2、课程作用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模具拆装、调试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处理模具制造、使用中常用结构的装配、调试与维修技术以及对模具保存、生产简单保养问题的能力,能适应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 ,具备继续学习和继续提高的能力。
3、前导、后续课程及关系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模具钳工、模具零件制造、模具结构等相关课程。
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CAD软件等。
4、课程设计的理念(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总体设计要求,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3)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冷冲模与注塑模相关的基本术语和定义;2.掌握常用各类模具组成、分类和性能3.掌握模具相关零件的常用固定方法;4.掌握塑料成型工艺知识、能够操作简单的塑料成型设备;5.掌握冷冲压成型工艺知识、能够操作简单冲压成型设备;6. 掌握模具简单的安装与调试;2(二)能力目标1. 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识图、标注、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2. 正确编写相关模具加工工艺与加工流程;3.能够选用合理的机械设备,并正确操作;4.会在相关设备上安装调试模具;5. 懂的基本的模具维修与常用的检测;(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实训创新能力。
模具的装配教案

模具的装配教案1. 引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制造各种产品的成型或加工。
模具的质量和组装过程直接影响产品的成型效果和生产效率。
本教案旨在介绍模具的装配过程,并提供一些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学习者掌握模具的装配技能。
2. 模具装配的基本步骤模具的装配过程如下:1.准备工作:检查模具零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所有零件齐全且无损坏。
清洁工作台和工具,以确保装配过程的清洁度和安全性。
2.组装模具底板:将模具底板放在工作台上,根据图纸或指示选择合适的螺栓和螺母,将底板与其他模具零件固定。
根据需要,在底板上安装导向柱或导向套。
3.安装模具芯和模具腔:根据图纸或指示,将模具芯和模具腔放置在模具底板上,并使用合适的夹具和固定装置将其固定在底板上。
确保芯和腔的位置正确,且能够顺利移动。
4.组装其他零件:根据图纸或指示,依次安装模具的其他零件,如导向柱套、导向销、定位销等。
确保每个零件的位置和配合度准确。
5.调整和检查:调整模具的各个部分,确保它们的协调工作和稳定性。
使用专门的量具或测量工具,检查模具的尺寸和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6.试装和试产:安装好的模具需要进行试装和试产,以验证装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根据产品要求,进行模具的试产,检查产品的成型效果和质量,以确定模具装配是否完全正确。
7.清洁和保养:模具装配完成后,及时将工作台和装配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清理干净。
对模具的各个部分进行清洁,以确保下次使用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定期进行模具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3. 模具装配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在模具装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和注意事项:•仔细阅读并理解模具的装配图纸和说明,确保正确理解每个零件的位置和操作方法。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进行装配,确保装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螺纹连接时,要注意螺栓和螺母的松紧程度,避免过紧或过松。
•在安装导向柱或导向套时,要保持垂直性和平行性,确保模具的运动顺畅。
《模具安装、调试与设备操作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模具安装、调试与设备操作综合实训》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20*******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类型实践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学分1学分课程学时24学时修读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合作开发企业长春市吉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执笔人赵洪波、张清学审核人李玉青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包含知识、技能和实践的综合型课程。
课程建构是:通过对企业典型产品中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和设备的操作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模具的结构、制件的材料、模具制件的尺寸、模具制件的精度正确选择冲压设备和成型设备,并能够独立完成模具的安装与调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有责任心的职业修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使学生具备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前修课程为:识图与制图、CAD绘图技能训练、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拆装与测绘、模具零件普通机械加工技术、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技术。
后续课程为: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CAE 动态模拟分析、模具逆向工程设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为导向,在模具企业有关专家与本院专业教师共同反复研讨下,结合专业教学经验与专业工作过程特点,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冲压模具与塑料模具在设备上的安装与调试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课程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技能特点展现教学内容,全面检验综合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2.课程目标学习并掌握企业典型产品中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和设备的操作训练,培养在设计和动手实践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完成实际模具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同时,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身心、劳动安全和环保意识。
电子课件-《维修电工实训(高级模块)》-A04-1474 模块四 交流传动系统装调与检修

变转差率调速一般仅适用于绕线型异步电动机,具体实 现调速的方法很多。例如:转子串电阻的串级调速、调压调 速等。随着s的增大,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变软,效率降低。
模块四 交流传动系统的装调与检修
3. 变频调速
(1)U/f 控制
U1
恒转矩调速
U1N
ФmN
U1
恒功率调速 Фm
0
f1N
f1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特性
模块四 交流传动系统的装调与检修
课题一 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测绘与装调
2.操作面板 要使用变频器,首先要熟悉它的面板显示和键盘操作 单元(或称控制单元),并能按照使用现场的要求合理设 置参数。FR-E700系列变频器的参数设置,通常利用固定 在其上的操作面板实现(变频器的操作面板不能从变频器 上拆下),也可以使用连接到变频器PU接口的参数单元 (FR-PU07)实现。使用操作面板可以进行运行方式、频 率的设定,运行指令监视,参数设定、错误表示等。
模块四 交流传动系统的装调与检修
2. 操作面板
(1)操作面板的名称和功能
变频器操作面板及各部分名称
模块四 交流传动系统的装调与检修
旋钮、按键功能
旋钮和按键
功能
M旋钮(三菱变频器旋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于变更频率设定、参数的设定值 按该旋钮可显示以下内容 ·监视模式时的设定频率 ·校正时的当前设定值 ·报警历史模式时的顺序
参数设定模式显示 参数设定模式时亮灯
监视器显示
监视模式时亮灯
模块四 交流传动系统的装调与检修
(2)操作面板的使用 1)运行模式的切换
2)按MODE键改变工作模式
模块四 交流传动系统的装调与检修
模具拆装、调试与维护教学大纲

模具拆装、调试与维护教学大纲第一篇:模具拆装、调试与维护教学大纲模具拆装、调试与维护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一门传授模具拆装、调试与维护工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专业课。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模具的拆装与测绘,冲模装配,塑料模装配,冲模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塑料模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等知识与技能。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熟悉模具拆装、调试与维修方面的工艺知识,并掌握相应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基本的模具拆装与测绘知识,并熟悉掌握相关基本技能。
(2)掌握冲模装配的工艺知识,并掌握冲模装配基本技能。
(3)掌握塑料模装配的工艺知识,并掌握塑料模装配基本技能。
(4)掌握冲模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的工艺知识,并掌握相关基本技能。
(5)掌握塑料模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的工艺知识,并掌握相关基本技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在教授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讲练结合。
建议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营造真实工作氛围,尽量以实际操作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以具体模具的拆装、调试与维修技能为主线,工艺理论应围绕技能需要编排,但在教学过程要注重归纳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要充分用用实物、教具、挂图和多媒体进行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力度,力求使学生对新知识建立清晰、全面的认识。
(5)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完善各阶段的评估体系和方式。
(6)注重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实训任务,并从各个方面强调安全生产,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安全为重的观念。
二、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一模具的拆装与测绘(一)模具的拆装(以注塑模为例)(二)模具的测绘(三)模具的装配复原二冲模装配(一)单工序冲裁模的装配(二)复合式冲裁模的装配(三)多工位级进模装配三塑料模装配 4 2 2 62 2 2(一)热固性塑料注射模装配(二)热塑性塑料注射模装配四冲模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一)冲模的安装(二)冲模的调试(三)冲模的维护与修理 6 2 2 2 总学时 6 2 2 2 学时五塑料模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一)塑料模的安装(以卧式注射机为例)(二)注射模在注射机上的测试(三)塑料模的维护﹑保养与修理三、课程内容与要求模块一、模具的拆装与测绘教学要求:1.掌握模具拆卸一般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模具安装、调试与设备操作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模具安装、调试与设备操作综合实训》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类型实践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学分1学分课程学时24学时修读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合作开发企业长春市吉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执笔人赵洪波、张清学审核人李玉青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包含知识、技能和实践的综合型课程。
课程建构是:通过对企业典型产品中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和设备的操作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模具的结构、制件的材料、模具制件的尺寸、模具制件的精度正确选择冲压设备和成型设备,并能够独立完成模具的安装与调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有责任心的职业修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使学生具备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前修课程为:识图与制图、CAD绘图技能训练、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拆装与测绘、模具零件普通机械加工技术、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技术。
后续课程为: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CAE动态模拟分析、模具逆向工程设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为导向,在模具企业有关专家与本院专业教师共同反复研讨下,结合专业教学经验与专业工作过程特点,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冲压模具与塑料模具在设备上的安装与调试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课程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技能特点展现教学内容,全面检验综合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2.课程目标学习并掌握企业典型产品中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和设备的操作训练,培养在设计和动手实践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完成实际模具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同时,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身心、劳动安全和环保意识。
全书配套课件: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

课题一 单工序冲裁模装配
• 3.装配导柱与导套 • 在模板上安装导柱16、导套15,并注意安装后导柱与导套配合间隙要均匀,上下
滑动时,无发涩及卡住现象。若采用标准模架,则装配更加方便。 • 4.装配凸模 • 采用压入法将凸模10安装在凸模固定板7上,装配后,应将固定板7的上平面与凸
模安装尾部一起在平面磨床上磨平。为了保持刃口锋利,还应将凸模工作端面在 平面磨床上刃磨。 • 5.装配卸料板 • 将卸料板4套在已装入凸模固定板7的凸模10上。在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垫上垫铁, 并用夹板将它们夹紧,然后按卸料板上的螺孔在固定板相应位置上划线。拆开后 钻、铰固定板上的螺钉过孔。 • 6.装凹模 • 把凹模2装入凹模固定板18中。紧固后,将固定板与凹模上平面在平面磨床上一 起磨平,使刃口锋利,它们的底面也要磨平。 • 7.安装下模 • 在凹模与固定板组合上安装定位板3,并把凹模固定板组合安装在下模板1上。调 好位置后,先在下模板上加工螺钉过孔、销钉孔,然后装入销钉、拧紧螺钉。 • 8.装配上模 • 把已装入凸模固定板7的凸模10插入凹模2孔内。其固定板7与凹模2之间应垫上适 当高度的等高垫铁。再把上模板6放在固定板7上,将上模板6、固定板7组合后用 夹钳夹紧,并在上模板6上划卸料螺钉孔和螺钉过孔中心线,拆开后钻孔。然后 放入垫板8,拧入螺钉13,但不要拧得太紧。
课题一 单工序冲裁模装配
• 二、课题实施 • 课题的操作分成模架装配方法、模柄装配方法、单工序冲裁模的总装
配3个模块。按照装配的相关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模具的装 配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操作中要有全局观念,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 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问题,严禁粗心蛮干。 • 装配模架 • 压入式模架的导柱和导套与上、下模座采用过盈配合。按照导柱、导 套的安装顺序,有以下两种装配方法。 • 1.先压入导柱的装配方法 • 压入导柱如图1.3所示。压入导柱时,在压力机平台上将导柱置于模 座孔内,用专用工具百分表(或宽座角尺)在两个垂直方向检验和校 正导柱的垂直度。边检验校正边压入,将导柱慢慢压入模座。将上模 座反置并套上导套,转动导套,用千分表检查导套内外圆配合面的同 轴度误差,如图1.4所示。然后将同轴度最大误差调至两导套中心连 线的垂直方向,使由于同轴度误差而引起的中心距的变化为最小,然 后压入导套。
模型安装与维修课程设计

模型安装与维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模型安装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模型的工作原理、构造及各类零部件的作用;了解模型安装与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模型安装与维修工具,独立完成简单的模型安装与维修任务;具备分析模型故障原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模型安装与维修工作的兴趣,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模型基本原理:介绍模型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
2.模型构造与零部件:讲解模型的构造、各类零部件的作用及更换方法。
3.模型安装与维修方法:教授模型安装与维修的基本流程、技巧及注意事项。
4.故障分析与解决:分析模型常见故障的原因,教授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5.实践操作:安排适量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模型基本原理、构造与零部件及维修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故障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模型安装与维修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配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
2.《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

2.《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二)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三)学时建议课程实施课时为78标准学时。
二、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主要对应模具装配岗位.模具调试岗位.模具维修岗位技能和素质培养要求,讲授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时的安全操作规范.操作注意事项及正确操作办法。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是形成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相关课程本课程前导课程为《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模具制造工艺》.《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后续课程为《典型模具制作》.《UG》。
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本课程以模具装配.模具调试与模具维修等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能掌握安全文明操作规范,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及文化素养。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除了掌握常用模具的结构特点.装配调试方法.故障诊断和维修技能外,通过课内实训.社会实践培养良好的安全文明操作习惯以及一定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各类冲压模具的装配工艺及注意事项(2)掌握各类冲压模具的安装.调试与检验(3)掌握各类塑料模具的装配工艺及注意事项(4)掌握各类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与验收(5)了解模具装配在模具行业的地位及发展趋势2、能力目标(1)能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获取相关的技术资料(2)能根据装配图样正确完成冲压模具的装配(3)能正确安装冲压模具并进行相应调试与检验(4)能根据装配图样正确完成塑料模具的装配(5)能正确安装塑料模具并进行相应调试与验收(6)能根据模具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维修方案,并进行相关维修操作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2)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的工作习惯;(3)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4)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
《数控机床机械系统装调与维修一体化教程》教案_4-3模块四[3页]
![《数控机床机械系统装调与维修一体化教程》教案_4-3模块四[3页]](https://img.taocdn.com/s3/m/aa9020e5227916888586d743.png)
一、任务呈现(描述工作化任务及具体要求、教学时间安排)
下图是车间中准备安装的刀库,现代数控机床中,除数控车床外,具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如铣削中心、车铣中心等,一般采用刀库换刀。
时间:5min。
二、主题讲解(完成工作化任务必备知识、方法、步骤讲解,技能训练演示等)
1.刀库的拆装工艺
2.同步快换机构(QM系列)的拆装
3.机械手与刀库的维护
4.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三、能力训练(学生完成工作化任务、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1. 参观刀库换刀装置的装配车间,了解刀库的装配过程
2. 同步换刀机构的拆装
装配注意事项
3. 机械手与刀库的维护
3. 同步换刀机构拆装的注意事项
五、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各组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
机械手与刀库的维护操作中气枪所用的气源必须经过“压缩空气净化器”将水分过滤后才能使用,严禁吹出的气体中带有水,以免导致刀库零部件生锈,影响机械精度。
六、拓展内容(教师讲解与本任务相关的拓展性内容)
普通换刀机构(FV系列)的拆卸
七、随堂考核(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手段)
根据给定的任务书,观看完成过程、学习的态度、方法、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八、课后练习(知识练习、技能训练、预习要点)
1.通过上网查询、图书馆查资料等手段,总结刀库换刀装置常见故障诊断。
模块四 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教案

课题二 塑料模的调试
掌握注射制品易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在塑料注射成型过程中,由于塑料的品种不同,设备不一,制件互异,因此所得到制件往
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常见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列于表4.4,以供操作者根据生
产当中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表4.4
注射制品易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本模块主要以注射模为例,介绍模具的安装步骤及初步调整;模具调试中 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卸模步骤和模具维护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
(a)塑料模
(b)风叶 图4.1 塑料模课 Nhomakorabea一 塑料模的安装
一、基础知识 1.模具在注射机上的固定方法 注射模具动模和定模固定板要分别安装在注射机动模板和定模板上,模具在注射机上的固定方法 有两种:一种是用螺钉直接固定,模具固定板与注射机模板上的螺孔应完全吻合,对于质量较大 的大型模具,采用螺钉直接固定较为安全;另一种是用螺钉、压板固定。只要在模具固定板需安 放压板的位置外侧附近有螺孔就能固定,因此,压板固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2.模具的吊装 模具的吊装可根据现场的实际吊装条件确定是采用整体吊装还是分体吊装。 (1)对于小型模具,一般采用整体吊装。 (2)对于大中型模具,可采用分体吊装。 3.装模 在模具装上注射机之前,应按设计图样对模具进行检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修理,减少不 必要的重复安装和拆卸。在对模具的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进行分开检查时,要注意方向记号,以 免合拢时搞错。 模具尽可能整体安装,吊装时要注意安全,操作者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当模具定位圈装入注射 机上定模板的定位圈座后,可以极慢的速度合模,由动模板将模具轻轻压紧,然后装上压板。通 过调节螺钉,将压板调整到与模具的安装基准面基本平行后压紧,如图4.2所示。压板位置绝不允 许像图中双点划线所示。压板的数量,根据模具的大小进行选择,一般为4~8块。 在模具被紧固后可慢慢启模,直到动模部分停止后退,这时应调节机床的顶杆使模具上的推杆固 定板和动模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m,以防止顶坏模具。 最后,接通冷却水管或加热线路。对于采用液压或电动机分型的模具也应分别进行接通和检验。
模具装配与维修培训教材

1—平垫板 2—模板 3—等高垫块 4、5—型腔拼块
型芯端面与型腔底平面之间间隙的消除
如果装配后在型芯端面与型腔底 平面之间出现了间隙值△,可采用下 述方法进行修配。 a. 修磨固定板平面A 修磨时需拆下 型芯,磨去金属层厚度等于间隙值△; b. 修磨型腔上平面B 修磨时不需要 拆卸零件,比较方便; c. 修磨型芯(或固定板)台肩面C 该方法适用于多型芯模具,应在型芯 装配合格后再将固定板上支承面D磨平。
调整法是利用一个可调整的零件(诸如垫片等)来改变 模具中相关零件的位置关系,从而达到装配精度要求。调整 法的质量与修配法相同,其优缺点也与修配法相同。
二.冷冲压模具工作零件的连接方法及模具装配
1. 凸模、凹模固定方法 ① 紧固法
a)螺钉固定
b)斜压块与螺钉固定
c)钢丝固定
② 压入法 利用凸模的端部台阶轴向定位,凸模与固定板之间
理想位置后加以紧固,最后对动模板、支承板和模脚合在一起钻、
铰销钉孔。
利用模脚作推杆固定板支承
1—推板 2—推杆固定板 3—模配与修整
1—导柱 2—导套 3—垫圈 4—复位杆 5—螺母 6—型腔镶块 7—动模板 8—支承板 9—推杆 10—推杆固定板 11—推板
推杆的装配与修整步骤如下: a. 推杆孔入口处倒小圆角、斜度。推杆顶端也可倒角,因顶端 留有修正量,在装配后修正顶端时可将倒角部分修去;
按H7/m6或H7/n6配合。 ③ 铆接法
主要用于连接强度不高的场合,其工艺过程比较复 杂,铆接部位硬度HRC≤30。
④ 热套法 热套法常用于固定凸、凹模拼块以及硬质合金模块。如果
连接只起固定作用,其配合过盈量要小些;如果连接要求有预 应力作用时,其配合过盈量要大些,过盈量控制在(0.001~ 0.002)D范围。一般在热套后继续进行型孔的精加工。
《模具制造工(四级)》培训大纲

《模具制造工(四级)》培训大纲模具制造工(四级)的培训模块分为六个模块:1、基础知识2、模具设计、模具工艺方案设计与分析3、模具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编制4、模具零部件制造5、模具的总装和调试6、安全文明生产《基础知识》培训大纲一、模块培训的基本要求1、掌握基本的绘图技法2、能够进行模具装配图的识读和简单装配图的绘制3、掌握模具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测量方法4、掌握金属材料性能及其热处理方法5、了解常用模具材料的牌号和特性,掌握模具材料的合理选用二、培训要求与内容单元1 机械制图培训要求:1、掌握绘图的基本知识2、掌握零件图、联接件、简单装配图的画法3、掌握识读和绘制模具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培训内容:1、机械制图基础1.1 绘图基本知识1.1.1 绘图工具的用法和维护1.1.2 几何作图(如圆的等分、圆弧连接、斜度和锥度的画法)1.2 零件图的画法1.2.1 测绘步骤和方法1.2.2 零件图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1.2.3 测绘零件图和工作图1.2.4 零件图识读方法1.3 联接件的画法1.3.1 螺纹联接件的标记及联接画法1.3.2 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规定画法(啮合画法)1.3.3 键、销及其联接画法1.3.4 弹簧的规定画法1.3.5 三角皮带、链轮、棘轮等零件图的分析1.4 简单装配图的画法1.4.1 装配图的内容(包括标题栏、明细表的画法和序号的编制方法)1.4.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1.4.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1.4.4 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和画装配图的步骤1.5 模具装配图的视图表达与画法1.5.1 模具装配图的内容(包括标题栏、明细表的画法和序号的编制方法)1.5.2 模具装配图的表达方法1.5.3 模具装配图的尺寸标注1.5.4 模具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和画装配图的步骤1.6 实训1.6.1 零件图识读和测绘1.6.2 联接件分析和测绘1.6.3 识读装配图(识读方法、步骤、测画零件图)1.6.4 识读模具装配图的(识读方法、步骤、测画零件图等)单元2 量具与技术测量培训要求:1、掌握常用量具、量仪的使用方法和各种间接测量方法2、掌握常用的技术测量的方法并能进行测量计算3、掌握测量误差的种类并能分析其产生原因及特点4、熟悉公差配合的标准、了解形位公差检测方法培训内容:1、量具及工作原理1.1 常用精密量具、量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1.1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1.1.2 模具检验的常规量具1.1.3 模具检验的专用量具1.1.4 工具显微镜1.1.5 投影仪1.1.6 三坐标测量仪简介1.2 实训1.2.1 常用量具测量2、测量技术2.1 测量误差的种类、产生原因及特点2.3.1 测量误差的种类特点及产生的原因2.3.1 常用解决测量误差的方法2.2 公差配合2.2.1 互换性概念2.2.2 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2.3 实训2.3.1 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应用2.3.2 形位公差的名称、意义、代号及标注2.3.3 位置公差的名称、意义、代号及标注单元3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培训要求:1、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牌号2、了解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要求3、掌握模具材料的合理选用培训内容:1、常用金属材料1.1 常用金属的性能1.1.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1.1.2 纯金属的结构与结晶1.1.3 合金及其组织1.1.4 铁碳合金相图1.2 常用金属的性能、用途及牌号2、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2.1 常用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要求2.1.1 合金模具钢的机械性能2.1.2 国内外模具钢的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2.2 钢热处理和常用模具钢的热处理2.2.1 钢在加热及(或冷却)时的组织转变2.2.2 钢的预先热处理(退火和正火)2.2.3 钢的最终热处理(淬火和回火)2.2.4 钢的表面热处理(火焰淬火、感应淬火、和化学热处理)2.2.5 常用热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及防止方法2.3 实训2.3.1 钢的热处理三、课时分配表《模具设计、模具工艺方案设计与分析》培训大纲一、模块培训的基本要求1、了解模具的分类与模具技术2、掌握冲压工艺、工序排样、冲模的典型结构与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3、了解常用塑料的牌号和工艺特性,掌握注射模成型工艺4、掌握注射模的典型结构、浇注系统与产品结构工艺性5、了解压铸模的一般结构与成型工艺二、培训要求与内容单元1 冲压工艺与冲压模培训要求:1、掌握冲压工艺和冲裁件的排样2、掌握冲裁模、复合冲裁模的结构、有关计算和工作零件的制造工艺3、掌握级进冲裁模的结构和排样4、掌握弯曲模、拉深模的典型结构、弯曲回弹和模具间隙及相关系数的确定5、掌握冲裁模、复合冲裁模的装配、间隙调整与试冲方法培训内容:1、冲压工具和冲压模1.1 模具的基本结构与分类1.2 冲裁模1.2.1 冲压工艺与冲裁工序1.2.2 冲裁模的结构和冲裁力的计算1.3 级进冲裁模1.3.1 级进冲裁模的概述1.3.2 级进冲裁模的结构1.4 复合冲裁模1.4.1 复合冲裁模的基本概念1.4.2 复合冲裁模的结构1.4.3 实训4 模具总装图的结构阅读1.5 弯曲模1.5.1 弯曲模的类型1.5.2 弯曲模间隙与回弹1.6 拉深模1.6.1 拉深模的结构1.6.2 拉深模间隙的确定1.7 实训1.7.1 冲裁模工作零件的制造工艺编制1.7.2 冲裁模的装配与试冲1.7.3 级进冲裁模的排样与计算1.7.4 弯曲模凸凹模圆角半径与回弹量计算单元2 塑料成型工艺与注射模培训要求:1、了解常用塑料的牌号和工艺特性2、掌握注射成型工艺,工艺参数对制品的影响3、掌握注射模的典型结构、成型件尺寸计算与有关机构4、了解塑料成型的压注模、压缩模和相关工艺培训内容:1、塑料成型工艺1.1 常用塑料和助剂1.1.1 塑料及其分类1.2 注射成型工艺1.2.1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1.2.2 注射温度1.3注射模浇注系统1.3.1 浇注系统的组成与选用1.3.2 浇口的类型与选择1.3.3 分流道1.3.4 冷料穴和拉料杆1.4 实训1.4.1 注射成型工艺参数与制品缺陷分析2、注射模2.1 注射模的结构2.1.1 单分型面注射模的基本组成2.1.2 合模导向机构2.1.3 脱模机构2.1.4 侧向分型抽芯机构2.2 注射模的分型面与成型零件2.2.1 注射模的分型面与锁模力的计算2.2.2 注射模的成型零件2.3 塑料成型的压注模和压缩模2.3.1 塑料成型的压注模2.3.2 塑料成型的压缩模2.4 实训2.4.1 注射模的分型面选择与成型零件的尺寸计算2.4.2 注射模主要零件的工艺编制与注射工艺试模单元3 压铸模培训要求:1、了解压铸工艺及特点2、熟悉压铸模的一般结构3、掌握压铸模加工与装配工艺的特点培训内容:1、压铸模1.1 压铸工艺及特点1.2 压铸模的结构1.3 压铸模加工与装配工艺的特点1.4 实训1.4.1 压铸模装配和工艺编制三、课时分配表《模具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编制》培训大纲一、模块培训的基本要求1、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和工艺基准的确定2、掌握零件的工序分析和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3、掌握常用金切设备的型号、规格、性能、传动性能和调整方法4、掌握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刀、量、夹具的使用二、培训要求与内容单元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培训要求:1、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和工艺基准的确定2、掌握零件的工序分析3、掌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培训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1.1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1.1.1 机械制造工艺原理1.1.2 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1.1.3 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1.2. 机械制造工艺基准1.2.1 工艺基准及选择1.3.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3.1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1.3.2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1.3.3 工艺文件的格式及应用1.4 零件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1.4.1 切削余量选择的基本要求1.4.2 制造工艺的选配(机床、刀具的种类与牌号的选用)1.4.3 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1.4.4 零件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1.5. 夹具的定位原理和分类1.5.1 夹具的定位原理1.5.2 夹具的分类1.6 机床夹具1.6.1 机床夹具的选用1.6.2 工件在机床上的装夹定位及定位误差1.7 实训1.7.1 零件制造工艺规程编制1.7.2 工件的装夹定位及定位误差单元2 模具的机械加工方法及加工精度培训要求:1、掌握常用金切设备的型号、规格、性能、传动性能和调整方法2、熟悉编制工艺规程及掌握零件工艺基础3、掌握定位原理和定位误差4、了解模具中常用夹紧机构与原理5、掌握中等复杂工件、模具主要零件的制造工艺培训内容:1、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2.1 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及加工精度2.1.1 影响模具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与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2.2 模具的切削加工2.2.1 模具零件的外圆车削加工2.2.2 模具零件的镗孔加工2.2.3 模具零件的铣削加工2.2.4 模具零件的仿形铣加工2.3 实训2.3.1 中等复杂工件的切削加工、工艺计算和测量2.3.2 模具零件的装夹与磨削加工2.3.3 模具主要零件的机械加工操作三、课时分配表《模具零部件制造》培训大纲一、模块培训的基本要求1、掌握模具零件的电加工方法和机床操作2、掌握模具零件的线切割编程和机床操作3、正确选用电加工工艺参数,掌握模具成型件制造工艺4、了解模具型腔的其他加工技术二、培训要求与内容单元1 模具零件的电加工技术培训要求:1、掌握模具零件电火花加工操作,电极的选用和参数选用2、掌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手工编程的基本方法,包括钼丝选用、断丝处理培训内容:1、模具零件的电加工技术1.1 模具零件的电火花加工1.1.1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知识1.1.2 电极的选用及损耗1.1.3 型腔电火花加工技术1.1.4 提高型腔电火花加工效率的措施1.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1.2.1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1.2.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3B指令的编制1.2.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零件的装夹方式1.3 实训1.3.1 型腔电火花加工电极的选用、参数选用与实际操作1.3.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3B指令的编制和加工操作单元2 模具型腔的其他加工技术培训要求:1、熟悉模具的冷挤压加工2、了解模具的电铸加工3、掌握模具的电解加工原理培训内容:1、模具型腔的其他加工技术1.1 模具的冷挤压加工1.2 模具的电铸加工1.3 模具的电解加工单元3 模具成型件制造工艺培训要求:1、掌握模具成型件制造工艺2、掌握模具成型件工艺规程的编制培训内容:1、模具成型件制造工艺和装配1.1 模具成型件制造工艺1.1.1 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1.1.2 凸、凹模的固定1.2 实训1.2.1 典型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单元4 模具型腔表面的加工技术培训要求:1、熟悉模具型腔表面的抛光加工2、了解型腔表面的照相腐蚀加工技术培训内容:1、模具型腔表面的加工技术1.1 模具型腔表面的抛光加工1.2 型腔表面的照相腐蚀加工技术1.3 实训1.3.1 型腔表面的照相腐蚀加工技术多媒体演示三、课时分配表《模具的总装和调试》培训大纲一、模块培训的基本要求1、掌握中等复杂工件的测量、测绘2、掌握中等复杂工件的划线与制作3、掌握中等复杂模具的主要、关键零件的机械加工4、掌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操作和程序编制5、掌握中等复杂程度夹具、模具的装配与调试,模具的一般保养知识6、编制一般模具零件的工艺规程,并具有一定的工艺分析的技术应变能力7、安全文明生产二、培训要求与内容单元1 中等复杂工件的测量、测绘培训要求:1、掌握中等复杂工件的测量、测绘培训内容:1、实训1.1 中等复杂零件的测量、测绘单元2 中等复杂工件的划线与制作培训要求:1、掌握中等复杂工件或箱体零件的划线与制作培训内容:1、中等复杂工件的划线与制作1.1 实训1.1.1 组合镶嵌件制作1.1.2 型腔加工单元3 工件在切削机床、电加工机床上的加工培训要求:1、掌握手动数控二用机床、电加工的基本操作与编程2、掌握手动数控二用机床、电加工的特殊性与适用范围3、会正确设置加工时的座标系与常用参数4、会加工简单的型腔零件和配用刀具培训内容:1、实训1.1 手动数控二用机床1.1.1 操作入门与面板功能1.1.2 对刀、刀具的轨迹补偿、刀具参数设定1.1.3 基本插补指令的应用1.1.4 循环指令与子程序和镜像功能的应用1.1.5 综合应用1.2 电加工机床1.2.1 操作入门与面板功能1.2.2 编程基础1.2.3 放电参数与选用、钼丝的选用与断丝处理1.2.4 综合应用与操作1.3. 常用刀具和磨削1.3.1 钻头1.3.2 铰刀1.3.3 丝锥与板牙1.3.4 车刀、铣刀、刨刀、镗刀等1.3.5 磨削操作及砂轮的选择单元4 中等复杂程度的夹具、模具装配、调整培训要求:1、能按技术要求制造、装配、调试中等复杂的冲裁、弯曲模具或注射成型模具培训内容:1、中等复杂程度的夹具、模具装配和调整1.1 实训1.1.1 复合冲裁模的制造、装配、调试及维护1.1.2 弯曲模的制造、装配、调试及维护1.1.3 注射成型模的制造、装配、调试及修护单元5 工艺规程编制与工艺分析能力训练培训要求:1、能够严格按工艺操作,并能够进行工艺编制培训内容:1、工艺规程编制与工艺分析1.1 实训1.1.1 中等复杂工件的加工工艺1.1.2 中等复杂模具的工艺分析1.1.3 编制中等复杂模具的装配、调试工艺三、课时分配表《安全文明生产》培训大纲一、模块培训的基本要求1、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范2、贯彻岗位责任制和文明生产的各项要求3、模具安装与加工的安全知识二、培训要求与内容单元1 安全文明生产培训要求:1、掌握安全生产要点,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范并贯彻岗位责任制和文明生产的各项要求,掌握模具安装与加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内容:1、安全文明生产1.1 安全生产管理1.2 掌握模具安装与加工的安全知识三课时分配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检查成型零件、浇注系统表面,应光洁、无塌坑及明显伤痕。
•(5)检查各滑动零件的配合间隙是否适当,要求无卡住及紧涩现象,活动要灵活、可靠。起止位置的
定位要正确,各镶嵌件、紧固件要牢固,无松动现象。
•(6)检查模具的强度是否足够,工作时受力要均匀,模具稳定性要良好。
•(7)检查加料室和柱塞高度是否适当,凸模(或柱塞)与加料室配合是否合适。
加料太多 加料太少 原料含水分过多 分流道或铸口太小 模穴排气不好 制件太薄 制件太厚或薄厚变化大 成型机能力不足 成型机锁模力不足
PPT文档演模板
制件不足 √ √
溢边 √
√
√ √
√ √ √
√
√ √ √
√ √
凹痕 √
√ √ √
√
√ √ √
√ √
银丝 √
√ √
√ √ √
熔接痕 √
气泡 √
√
√
√
√
√ √
•(8)检查工作时互相接触的承压零件(如互相接触的型芯、凸模与挤压环、加料室与柱塞)之间的间
隙是否适当,承压面积及承压形式是否合理,以防止工作时零件的直接挤压。
•2.模具的空载检查
•(1)合模后各承压面(分型面)之间不得有间隙,接合要严密。
•(2)活动型芯、顶出及导向部位运动的滑动要平稳,动作要自如,定位要准确可靠。
架内,将定模装入定位孔并摆正位置,慢速闭合模板将模具压紧。然后,用压板及螺钉压紧 定模,并初步固定动模。再慢速开启模具,找准动模位置。并在保证开、闭模具时动作平稳、 灵活、无卡紧现象后再将动模用压板螺钉紧固。
v 动模与定模压紧应平稳可靠,压紧面要大,压板不得倾斜,要对角压紧。压板尽量要靠近模 脚。注意在合模时,动、定模压板不能相撞。
2.按成型要求调节加料方式 3.注射座要来回移动的注射模,则应调节定位螺钉,以保证正确复位,喷嘴与模具要
紧密配合
装上模具,按模具闭合高度、开模距离调节锁模系统及缓冲装置,应保证开模距离要求。 锁模力松紧要适当,开闭模具时要平稳缓慢
1.调节顶出距离,以保证正常顶出制件 2.对设有抽芯系统的设备,应将装置与模具连接,调节控制系统,以保证起止动作协
项目 选择喷嘴及螺杆 调节加料量,确定加料方式
调节锁模系统 调整顶出装置与抽芯系统 调整塑化能力 调节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
调节成型时间 调节模温及水冷系统 确定操作次序
主要说明
1.根据不同塑料、按设备要求选用螺杆 2.按塑料品种及成型工艺要求选用喷嘴
1.按制件质量(包括浇注系统耗用量,但不计嵌件)决定加料量,并调节定量加料装 置,最后以试模为准
v (3)调节锁模机构,以保证机器有足够的开模力和锁模力。 v (4)调节顶出装置,保证顶出距离。调整后,顶板不得直接与模体相碰,应留有5~
10mm间隙。开合模具时,顶出机构应动作平稳、灵活,复位机构应协调可靠。 v (5)校正喷嘴与浇口套的位置及弧面接触情况。 v 校正时,可用白纸放在喷嘴及浇口套之间,观察两者接触情况。校正后,拧紧注射定位螺钉,
图4.3 注射模的安装方法
模块四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教案
课题一 塑料模的安装
• 安装大中型模具 • 大中型模具,可采用分体安装法安装。 • (1)先把定模从机器上方吊入机器间。 • (2)把定模装入定位孔,并找正其位置后用压板通过螺钉压紧。 • (3)然后将动模吊入机器装模间,与定模配合。 • (4)合模后初步压紧动模(螺钉不要拧紧)。 • (5)开启模具,使定模进入动模并相配和,待动模位置调整正确后, 再将螺钉拧紧,将其紧固。
PPT文档演模板
模块四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教案
课题二 塑料模的调试
• 现将试模过程中易产生的缺陷及原因列表,如表4.2所示。
• 表4.2
试模过程中易产生的缺陷及原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料筒温度太高 料筒温度太低 注射压力太高 注射压力太低 模具温度太高 模具温度太低 注射速度太慢 注射时间太长 注射时间太短 成型周期太长
调,定位及行程正确
1.按成型的具体条件进行调节 2.调节料筒及喷嘴温度,塑化能力应按试模时塑化情况酌情增减
1.按成型要求调节注射压力 P注=p表d2缸/d2螺 式中P注——注射压力,N/cm2; p表——压力表读数,N/cm2; d缸——油缸活塞直径,cm; d 螺——螺杆直径,cm。 2.按制件及壁厚调节流量阀,以调节注射速度
•(3)锁紧零件要安全可靠,紧固件无松动现象。
•(4)开模时,顶出部位要保证顺利脱模,以方便取出塑料和浇注系统的废料。
•(5)冷却水要通畅、不漏水,阀门控制要正常。
•(6)各附件齐全,适应良好。
PPT文档演模板
模块四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教案
课题二 塑料模的调试
PPT文档演模板
• 调整塑料注射模 •注射模调整要点见表4.3。
模块四模具安装调试与 维修教案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0
模块四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教案
学习目标 v 注射模具的安装步骤及初步调整 v 掌握模具调试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v 掌握卸模步骤和模具维护等技能 v 产品产生不良现象的原因 v 模具的管理
PPT文档演模板
模块四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教案
• 前面学习了塑料模的装配,塑料模装配后还要进行安装调整、维护保养等 方面的后续工作,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塑料模的种类很多,结构也很复杂, 其结构与塑料的品种、塑件的结构和注射机的种类等很多因素有关,如图4.1所 示比如:注射模是由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件、推出机构、温度调节 系统、排气系统和支撑零部件组成,如果塑件有侧向的孔或凸台,注射模还包 括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所以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以及维修工作是很复杂、 细致的工作。 • 本模块主要以注射模为例,介绍模具的安装步骤及初步调整;模具调试中 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卸模步骤和模具维护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
PPT文档演模板
模块四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教案
课题二 塑料模的调试
•模具的调整与试模称为调试。 •一、基础知识 •试模人员必须具备成型设备、原料性能、工艺方法以及模具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下面以注射模为例,简略地介绍试 模过程。 •(1)试模前,必须熟悉设备使用情况。熟悉设备结构及操作方法、使用保养知识;检查设备成型条件是否符合模具 应用条件及能力。必须对设备的油路、水路以及电路进行检查,并按规定保养设备,作好开车前的准备。 •做好工具及辅助工艺配件准备。准备好试模用的工具、量具、夹具;准备好记录本, 以记录在试模过程中出现的异 常现象及成型条件变化状况。 •(2)原料必须合格。根据推荐的工艺参数将料筒和喷嘴加热。由于制件大小、形状和壁厚的不同,以及设备上热电 偶位置的深度和温度表的误差也各有差异,因此资料上介绍的加工某一塑料的料筒和喷嘴温度只是一个大致范围,还 应根据具体条件调试。 •(3)在开始试模时,原则上选择在低压、低温和较长的时间条件下成型,然后按压力、时间、温度这样的先后顺序 变动。最好不要同时变动2个或3个工艺条件,以便分析和判断情况。压力变化的影响,马上就从制件上反映出来,所 以如果制件充不满,通常首先是增加注射压力。当大幅度提高注射压力仍无显著效果时,才考虑变动注射时间和温度 。延长时间实质上使塑料在料筒内受热时间加长,注射几次后若仍然未充满,最后才提高料筒温度。 •(4)注射成型时可选用高速和低速两种工艺。一般在制件壁薄而面积大时,采用高速注射,壁厚而面积小者采用低 速注射,在高速和低速都能充满型腔的情况下,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均宜采用低速注射。 •(5)确定加料方式。加料方式一般有固定加料法、前加料法和后加料法。 •固定加料法:在整个成型周期中,喷嘴与模具一直保持接触,适于一般塑料加工。 •前加料法:每次注射后,塑化达到要求注射容量时,注射座后退,直至下一个循环开始时再推进,使模具与喷嘴接 触进行注射。 •后加料法:注射后注射座后退,进行预塑化,待下一个循环开始,再回复原位进行注射,主要用于结晶性塑料。 •(6)对黏度高和热稳定性差的塑料,采用较慢的螺杆转速和略低的背压加料和预塑,而黏度低和热稳定性好的塑料 可采用较快的螺杆转速和略高的背压。在喷嘴温度合适情况下,采用喷嘴固定形式可提高生产率。但当喷嘴温度太低 或太高时,需要采用每成型周期向后移动喷嘴的形式(喷嘴温度低时,由于后加料时喷嘴离开模具,减少了散热,故 可使喷嘴温度升高;而喷嘴温度太高时,后加料时可挤出一些过热的塑料)。 •在试模过程中应作详细记录,并将结果填入试模记录卡,注明模具是否合格。如需返修,则应提出返修意见。在记 录卡中应摘录成型工艺条件及操作注意要点,最好能附上加工出的制件,以供参考。 •试模后,将模具清理干净,涂上防锈油,然后分别入库或返修。
PPT文档演模板
模块四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教案
课题一 塑料模的安装
PPT文档演模板
•图4.2 模具的紧固 •1—座板 2—压紧螺钉 3—压板 4—调节螺钉
模块四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教案
课题一 塑料模的安装
v 二、课题实施 v 本课题分为注射模的安装方法和大中型模具的安装方法两部分,首先以小型注射模的安装来
裂纹 √ √
√ √
翘曲变形 √ √ √
√ √
√
√
模块四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教案
课题二 塑料模的调试
•二、课题实施
•按照塑料模调试工作的顺序,课题分为注射模调试前的检查、塑料注射模的调整、注射制品易出现的
不正常现象、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三个操作,通过操作练习,最终能够解决注射制品的质量问题。
• 在注射模调试前进行相关检查
进行操作训练,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大中型模具的安装训练。 v 安装注射模 v 注射模一般安装在卧式、角式、立式注射机上。现以卧式注射机为例,说明其模具的安装方
法及安装程序,如图4.3所示。 v (1)清理模板平面及模具安装面上的油污及杂物。 v (2)模具的安装。对于小型模具,先在机床下面两根导柱上垫好木板,模具从侧面送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