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工作报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范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范文前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内容。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和实践,积极培养自己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现在我将对我自己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总结和反思。
主体一、学习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我认为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首先,我能够主动积极地掌握课程知识,并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善于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我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我也会主动寻求学习资源和与老师、同学交流经验,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
首先,我会主动关注时事和新领域的发展,积极了解新技术和新思维,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
其次,我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提出自己的创新解决方案。
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创新意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三、沟通能力沟通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技能,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之一。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在集体中和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我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善于用平等、友善的语气进行交流。
同时,我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人提高。
我通过参加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四、团队合作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我能够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我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且乐于接受他人的指导和帮助。
在团队合作中,我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声音,尊重他人的权威。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我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究结题报告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究结题报告一、项目研究背景铁岭中学在“全面、优质、生态”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积极探索课程与教学改革。
近年来,学校在课程设置中既开足规定的基础型课程,又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探索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校本化实施教学的有效途径。
同时开发出一系列如:机器人制作、快乐农庄、围棋、合唱、足球、男女篮球等可供学生选择的兴趣类拓展型、探究型课程。
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市、区级相关比赛,硕果累累。
但是,学校课程开展与实施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育人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亟需进一步明晰。
课程设置与育人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明晰;课程设置往往是平铺直叙的门类叠加,三类课程“各自为政”,系统设计不够;课程开设门类较多,但“品牌”课程数量有限;课程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等。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亟需进一步提升。
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仍比较陈旧,缺乏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的思考,导致课堂上学生训练少、活动少,针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设计更少。
语文、体育教研组是区优秀教研组,化学备课组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
但有些学科缺少骨干引领,课程意识不够。
3、学生思维品质亟需进一步优化。
学校“绿色指标”数据在“学生学习负担”指数上还不够理想。
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校外补课较多,学习负担较重。
思维调研结果显示学生高阶思维提升还有很大空间。
课改实施中目标与成效间存在落差,关键问题是校本化实施课程不到位,其本质是学校课程领导力不足。
2007年,上海首次鲜明地提出了“提升课程领导力”并开始探索;2009年起,以51个子项目学校和一个整体研究区为点,以全上海为面,开展了大规模的行动研究。
杨浦区“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2016年—2020年)”是杨浦区第三轮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七大核心项目之一。
旨在通过项目团队的实践研究,提升学校课程的思想力、设计力、执行力和评价力。
新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共50页)
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政策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标分析 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的整体框架
1. 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
➢ 教育改革效果不理想:适应社会能力不强、负面情绪较多、实践和创新能 力不足等素养发展不全面的问题
➢ 课程体系需要重视顶层设计,加强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之间的垂直衔接, 加强不同学科的课程目标之间的横向整合。
意义重大,专业性强
对这一重大教育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必须 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必 须依靠科学的思考和方法。
➢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 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 践能力。”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树立科学的质量 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义核心价值观。
1957年 最高国务会议
1. 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
1995年 《教育法》
2006 年 《义务教育法》
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2013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
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学实践
197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01 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
具体、细致、
学生核心素养
2.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社会
全球化 信息化
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 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的
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实践与构想
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实践与构想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关注的焦点。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国内外核心素养发展的背景出发,探讨其在中国教育中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国内外教育界普遍认为核心素养是21世纪的基本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础。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各国纷纷开始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在中国,近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普遍缺乏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核心素养发展不够全面和均衡。
探讨如何在中国教育中引入和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之一。
背景介绍部分将以国内外核心素养发展的背景为引,分析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现状和挑战,为后续的讨论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和基础。
【字数:284】1.2 问题意义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知识传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一系列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例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教育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竞争力。
研究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问题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引导。
通过研究核心素养发展的问题意义,可以帮助教育部门和学校更好地调整教育政策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课题报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人教教材培训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工作的情况报告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工作的情况报告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工作的情况报告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工作的情况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
我校结合时代对学生发展提出的要求,针对郊区地域特点和学生特有的思想、品德、文化基础和经历体验等因素,紧围绕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初步构建了理念先植,学科再现,课外延展三维立体培养方略,努力实现学生发展的再提高。
一、以学校文化体系的常模化,形成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内驱力1、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确立办学理念本着对学校的文化精髓,即为师生的意识形态这一认识,近年来,我校针对生源特质,将实现郊区学生基本行为习惯“低进高出”的可能、个体发展“由单一到多元”的可能、教学质量由“个别落后到全面突出”的可能、师生发展“人尽其才”的可能,即“让生命拥有一切可能”作为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
学校在实现不同层次的“可能”中,探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广大教师在实现不同目标的“可能”里,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平台和策略。
2、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定位培养目标学校培养“健康、有志、文明、有为”的社会人,定位为培养目标。
其特质有强健的体魄、明确的志向、文明的素养、为社会贡献积极力量的能力。
近年来,学校文化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这块主阵地进行宣传,在醒目位置悬挂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文学家等画像和事迹简介,制造宣传氛围,使学生熟知他们的成就,励志为学习的榜样,并在不同程度上内化为教职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
其中还包括“正德、乐学、善思、笃志”的校训,“追求优质教育,实现主动发展”的办学思想等等,学校文化得到教师的高度认同,家长的积极拥护,社会的共识赞赏,极大程度的推动了学校主动挖掘潜质,形成行动实践的内驱精神能量。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现状,本文开展了一项实证调查,旨在揭示我国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水平,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期望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覆盖了全国多个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群体。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分析等多维度分析,以揭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整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本次实证调查,我们期望能够发现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优势与不足,为教育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逐渐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过程中应当形成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对于其未来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具有深远影响。
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已有的研究中,我国学者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
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科知识与技能,更涵盖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新思维、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应对当前的学习任务,更是其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素质。
同时,学者们还对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
他们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我国学生在不同核心素养方面的表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这些研究不仅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实践指导。
学者们还关注了核心素养与全球教育趋势的关联。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选题目的近年来,我国一直以课程改革的方式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999年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重要政策文件均对课程的建设与推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余年时间。
2012年,修订后各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正式颁布。
我国正处于新课改推进的关键阶段,需要集中精力试水课改的“深水区”,推动课程改革进入一个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阶段,实现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最终目标。
在这一教育政策与实践的背景下,我校通过分析国际国内上核心素养和课程体系的相互关系,克服困难,不断尝试,构建我校丰富而开阔的“睿智”课程体系。
努力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贯通,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成为具有身心健康、诚信友善、乐学善学、审美情趣、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有用人才。
(二)选题意义《意见》中指出:“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需以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为依托。
因此,我们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教学要求。
选题意义在于教育目标从追求分数转到育人为本,转到立德树人。
1、完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自上而下的研究推广周期过长、缺乏灵活,滞后于社会变革、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等不足,有利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2、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新课程的开发给学生留下空间,根据学生的需求而开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
“睿智”课程开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
3、教师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设计者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是指教师在学校层面进行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组织和解释、教学和评价过程中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调适等一系列活动。
20170825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1.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的迫切需要
设者和接班人。 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与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
•2.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大力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
国力竞争:表层生产力水平竞争转化为深层人才为中心的竞争。 研究分工:山东师范大学牵头负责小学生核心素养
开展项目研究的顶层设计,细化研究方案。
具体内容
阶段成果
实施子课题研究,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共完成六个子课题研究报告。 开展子课题2研究。比较分析各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建构与发展核心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
开展子课题1研究,通过概念的历史演变与国际比较确定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理论研 概念的内涵。 究》子报告 素养的研究背景、研究程序、内容体系与实施途径。
1. 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
1957年 最高国务会议
1995年 《教育法》
2006 年 《义务教育法》
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的进展成果与反思
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的进展成果与反思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源于对当代教育改革的需求和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术机构开始关注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在国内,核心素养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学者们通过探索现有教育体系的弊端和不足,提出了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新理念和方法。
一些重要的调查研究也揭示了学生在各种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的开展对于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系统总结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的进展成果与反思,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通过研究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可以为学校教育和教学实践提供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研究核心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时代背景下对教育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为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最终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核心素养,推动中国教育事业不断迈向现代化与国际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的历史回顾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的历史回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核心素养研究逐渐深入发展,涉及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的历史回顾表明,我国学者对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国家未来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点和实践路径,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通过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实现有效沟通、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在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提出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体系。
它包括道德品质、学科素养、跨文化素养、信息素养、身心健康素养、审美素养、劳动素养和创新素养等八个方面,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二是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突出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四是强调跨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增进国际理解五是注重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实践路径方面,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是完善课程体系,将核心素养融入各学科课程二是改革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三是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能力四是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五是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精神和时代担当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借鉴,助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 背景介绍:中国教育改革的现状和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基本内容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人格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挑战时 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和态度。这种品质和态度需要具备自信、勇敢、坚韧不拔等特 点。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例如通过角色扮演、 自我反思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和失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研究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次演示旨在探讨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的内涵、重要性及实现路径,从而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采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期获得更全面、 更准确的认识。
基本内容
研究结果: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重要性及实现路径 21世纪学生 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 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些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其次,要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兴趣和优势,因此,我 们应该在核心素养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 展路径。
基本内容
最后,要加强对学生发展的持续性评估。要建立一个长期、持续的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进行跟踪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 以解决。
合作素养与21世纪核心素养:探索5C模型的核心要素
想象一下,你和一个由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团队一起工作,每个人都 熟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如何才能迅速凝聚团队, 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一种重要的能力——合作 素养。
合作素养与21世纪核心素养:探索5C模型的核心要素
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工作报告
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压力过大 ,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其
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
深化课程改革
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学生主 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提升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和实践能力。
创新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案例三:某高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总结词:多元评价
详细描述:某高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改革,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考 试成绩、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才艺展示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 素质。
案例四:某初中的家校合作模式探索
总结词:家校共育
详细描述:某初中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会、家长志愿者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 长和发展,促进家校共育。
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核心素养培训,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师实 施核心素养的能力。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内容
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 度等多方面的评价。
评价方式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和综合素质。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指在 教育过程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 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 格和关键能力。
特点
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实践性。 该体系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关注学生 的可持续发展,并强调核心素养在实 践中的运用。
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性
05
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体系的挑战与展望
小学核心素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核心素养课题研究报告小学核心素养课题研究报告目前,小学教育的重点已经从传统的学科知识转移到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的综合表现,包括认知能力、情感态度、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
本报告将对小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
它包括学科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小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1. 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基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合作与竞争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
三、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为了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1. 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跨学科融合。
通过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团队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4.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
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正确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核心素养的评价和反馈核心素养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科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价值及体系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价值及体系框架引言: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愈发重视,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一项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价值及体系框架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1.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而这些素养恰恰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逐渐转变为以素养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3.中外教育观念的碰撞中国的教育体系正在逐渐融合国际教育理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受到了国际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1.为个体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注重学术素养的培养,更注重个体素养的培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更具竞争力。
2.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核心素养是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增强国家竞争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素质。
一个拥有高素养的人口,可以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框架1.知识技能素养知识技能素养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包括学科知识、科学素养、信息素养等。
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书学生的话怎么写
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书学生的话怎么写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森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
可教科学。
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学科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
提升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但是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谈谈自己对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历史学科思维是解决历史学习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
结合历史材料引导学生体会构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明确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地位和关系。
一、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通过学习。
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制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
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
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二、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直观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通过学习。
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案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薪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
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三、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通过学习。
学生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
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一、引言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估的一份重要文件。
学生核心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本报告旨在准确描述学生在各个核心素养领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参考和反思的机会,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改进教育方法和课程设计的指导。
二、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关注。
传统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因此,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核心素养领域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素养领域:学科知识与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社交能力、身心健康、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每个领域包含多个具体指标,根据学生在每个指标上的表现进行评估和描述。
四、评估方法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多样化,包括测验、观察、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评估结果以文字形式记录在报告中,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五、报告内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 学科知识与能力:对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掌握的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2. 学习能力:评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等。
3. 创新思维:评估学生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等,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和适应能力。
4. 社交能力:评估学生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情绪管理等。
5. 身心健康:评估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包括体能测试和心理测量等。
6. 文化素养: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认知程度及综合素养体系等。
7. 人文关怀:评估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等。
六、报告应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可以应用于多个层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在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功能
(二)研究目标与原则
科学性
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采用科学的程序与方法
时代性
面向未来 反映时代需求
民族性
立足国情和现实需要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面向未来 立足现实
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政策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标分析 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
2013. 12.2112.29
召开 50 余次总项目及子课题研讨会, 整合研究成果;进行多轮意见征询,征询 130余人次的学科专家、课标组专家、课程 12 月21 在连云港召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专题研讨会,征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 教材专家、教育学、心理学专家的意见, 架报告》 求教育学专家、学科教学领域专家、心理学专家、教育行政管理者意见。 12月23-29日根据专家意见对总报告进行修改,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 修改完善总框架。 养体系总框架(修改稿-4)》。
2014年1月3日-4日,在大兴召开“学生核心素养研讨会”,征询17个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
架报告》(最终建议稿)
报 告 提 纲
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
二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总体设计
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的建构
四
几项比较说明
核 心 素 养 体 系 总 框 架 建 构
一、核心素养研究的支撑性研究
开展项目研究的顶层设计,细化研究方
开展子课题1研究,通过概念的历史演变与国际比较确定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理论研 概念的内涵。 究》子报告 开展子课题2研究。比较分析各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建构与发展核心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 素养的研究背景、研究程序、内容体系与实施途径。 究》子报告 开展子课题3研究,厘清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成德的思想以及传统教育 《基于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分 的人才培养内容与要求。 析》子报告
案。
第二 2013. 阶段 6-10月
开展子课题4研究,分析我国党和国家教育政策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 求。 究》子报告
实施子课题研究,形成子课题研究报 告, 《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 共完成六个子课题研究报告。
开展子课题5研究,分析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课标中对于学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标分 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析》子报告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政治课件
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
报 告 提 纲
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
二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总体设计
四
几项比较说明
回归原点的反思与追问:
我们到底需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
开展子课题6研究,调查不同群体对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见和建议。 先后在北京、广东、河南、山东和辽宁开展了 48 场焦点小组访谈、 33 《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研 次个别访谈和608名专家的问卷调查,获取各领域专家对学生素养指标 究》子报告 体系的意见。 在山东济南召开课题组研讨会,总结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的相关成果。
接受任务 把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 •1.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的迫切需要 三个原则:科学性、时代性与民族性 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与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组成联合攻关项目组,共96名研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 究人员参与,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总体设计,进行6个子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课题研究,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 •2.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大力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 研究分工:山东师范大学牵头负责小学生核心素养 切需要 辽宁师范大学牵头负责初中生核心素养 国力竞争:表层生产力水平竞争转化为深层人才为中心的竞争。 华南师范大学牵头负责高中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解决两大问题:个人自我发展,社会健康发展。 河南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牵头负责大学生核心素 养 国际趋势:三个国际组织、十个国家和两个地区将核心素养放在教
文化传承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基础研究
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
实证研究
专家研讨 北京、济南、广州、连云港等多 次会议
意见征询
形成框架
(四)研究过程与工作概况
阶段 日期 具体内容 阶段成果
第一 2013. 阶段 5-6月
成立学生核心素养顶层设计项目组。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总课题组细化研究方案,形成六个子课题组;子课题组开会讨论并确定 研究方案》 具体任务、分工和工作进程表。
报 告 提 纲
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
二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总体设计
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的建构
四
几项比较说明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位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 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 格和关键能力。
基本特点 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
二、理论思考与指标遴选依据
三、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的建构
1. 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
2013年 2006 年 2010年 十八届三中全 1995年 《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 1957年 会 使适龄儿童、 育改革和发展规 最高国务会议 《教育法》 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坚持立德树人, 让受教育者在 培养德、智、少年在品德、 划纲要》 加强社会主义 德育、智育、 体等方面全 智力、体质等 坚持德育为先; 核心价值观教 面发展的社 方面全面发展, 坚持能力为重; 体育几方面都 围绕“德、智、体”主线, 育,完善中华 会主义事业 为培养有理想、 坚持全面发展。 得到发展,成 具体内容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传统文化教育, 的建设者和 有道德、有文 为有社会主义 增强学生社会 化、有纪律的 觉悟的有文化 接班人。 2012责任感、创新 年 社会主义建设 的劳动者。 2007年 2001 年 体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精神、实践能 《党的十八大报 1978 年 者和接班人奠 《基础教育课程 《未成年人保 告》力。 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定基础。 护法法》 改革 把立德树人作为 宪法》 注重培养未成 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 纲要》 级政治服务, 同生 强调形成积极主 年学生独立思 培养德智体美全 产劳动相结合,使 动的学习态度, 考能力、创新 面发展的社会主 受教育者在德育、 使获得基础知识 能力和实践能 义建设者和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