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学习任务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学习任务设计
一、学习内容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
《雷雨》(节选)/曹禺
《哈姆莱特》(节选)/莎士比亚
二、学习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教学提示”。
三、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本单元,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2.通过精读、朗读以及表演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剧作《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选段,初步认识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的基本特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欣赏戏剧组织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理解悲剧作品的风格特征,欣赏作者的独特艺术创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剧本,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4.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尝试续写、改
写或者创作一个片段或者一个剧本,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
5.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四、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设计:首都剧场将要举办一场以“良知与悲悯”为主题的中小学中外经典戏剧汇演的活动,郑重邀请你参加布展及汇演。
具体任务如下:
(一)宣传展板与宣传单
1.请你在《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中任选一部剧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设计1个宣传展板,1张宣传单,以备活动之需。
(1)宣传展板——伟大的剧作家
介绍剧作的作者,主要包括他的名字,生卒年,朝代或者时代,别人对他的评价,他的代表性作品,他的作品特色、地位价值等等;200字左右;在活动举行时,该展板将在首都剧场的展厅里,向前来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进行展示,以宣传普及戏剧文化。
(2)不朽的经典
可以介绍剧作主要内容,剧作特色或者地位价值,创作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小插曲、小故事什么的。
要体现出该剧与本次活动主题的关系,300字左右。
要求,设计成宣传单的形式,图案、张数、颜色搭配、是否折叠均可以考虑,最好切合主题,富有特色。
(二)经典剧作片段展演【单元任务一、二】
阅读剧本,能让我们初步领略戏剧的感染力。
登上舞台,亲身体验,则能让我们深入戏剧天地,感受其中的无穷魅力。
从本单元的《窦娥冤》选段、《雷雨》选段和《哈姆莱特》选段中任选其一,参考以下步骤,在班上先组织演出,然后选出优秀的表演团队参加首都剧场的展演。
1.深入研读剧本。
(1)阅读体验分享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本单元的课文中,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莱特的理想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也都遭遇了现实的摧残和毁弃。
阅读这样的悲剧作品,常常会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哀痛乃至愤懑,激发起我们对良知的坚守、对道义的追求。
阅读本单元课文,推荐阅读整部剧作,看看这些悲剧故事毁灭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以悲悯的情怀看待悲剧人物的命运,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感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同学分享你的阅读体验。
自选角度,谈谈你读剧本的体验、感受、认识或者收获,写下来,和全部同学进行交流。
(2)剧作研讨会
对同一部剧作感兴趣的同学结成4-9人的小组。
共同阅读,牢牢抓住戏剧冲突这一中心,多层次深入理解剧本的丰富意蕴,为排演打好基础。
研讨下面的任务,然后在班里开一个以“良知与悲悯”为主题的中外经典戏剧汇演活动研讨会,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发言。
1)剧情是如何展开的?发生了哪些戏剧冲突?其中哪些是主要的冲突?如何理解这些冲突?
2)剧本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身份、处境、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彼此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3)剧情发生的特定环境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背景?
2.集体讨论,形成演出本。
演出本又叫“台本”,是经过处理、补充适当内容后作为演出依据的剧本。
补充细节时要特别注意那些意蕴丰富、充分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关键台词或关键动作,悉心体会戏剧情境和人物性格,揣摩最合适的语气、语调,设计最适宜的表演方式。
例如,《雷雨》中“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和“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台词,蕴含着强烈而又复杂的情绪,要考虑怎样说才最合适。
原剧本对于舞台布置、服装设计、灯光安排等方面,往往并没有详细的规定,也需要在演出本中加以补充。
通过小组讨论,仔细推敲,初步形成演出本。
《窦娥冤》可以依据原作进行适当改编,改成影视剧版,但注意尊重原著。
每个小组提交一份演出本,待老师反馈后再进行修改,形成本小组的演出定稿。
建议演出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内。
如果不是课本上的《窦娥冤》选段、《雷雨》选段和《哈姆莱特》选段,而是三部
剧作的其他选段部分也可以。
每个小组选出导演做组长,合理分工,安排好每个人的角色。
通过朗读的方式可以大致测算一下演出时间,不要太短,也不要太长。
3. 进行排演,准备演出。
进入排演阶段后,投入剧情,化身为剧中人物,也许就会发现许多在阅读剧本时没有发现或没有充分考虑的问题。
例如,按照剧情,哈姆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
这段台词很长,要考虑当哈姆莱特独白的时候,奥菲利娅究竟应该如何表演,才能最恰当地表现出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诸如此类看似细枝末节、对实际演出却十分重要的问题,往往只有通过排演才能找到最适宜的处理方式。
排演时,要特别注意表现人物之间的互动,借此“演”出人物的性格和相互关系。
一场戏中,有时候登场人物比较少,只有一两个人(比如《雷雨》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有时候登场人物众多(比如《雷雨》中周朴园等与鲁大海对峙,《哈姆莱特》中国王与王后、群臣对话),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注意理解这些登场人物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始终处在互动之中,从而让戏“活”起来。
各个小组在排演中发现问题,及时找老师沟通。
灯光、服装、道具的准备视本组情况而定,最好自制道具,减少不必要的开销。
可以查看网上相关影视、戏剧作品的正式演出情况,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揣摩。
4. 正式演出,评议总结。
(1)正式演出(时间,场地提前确定好),演出之前可以彩排一次上下场。
可以邀请其他老师前来观赏。
(2)演出评价
演出后,根全班同学进行评议,根据投票结果,选出“最佳剧作”、“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道具师”等等。
选票可以由学生进行设计、统计。
(3)“良知与悲悯——**班中外经典戏剧汇演活动颁奖晚会”
提前、选出主持人,写一份主持稿;
提前对选票做好统计;
提前由学生设计出奖杯,写好颁奖词。
给获奖同学颁奖。
“最佳剧作”、“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道具师”等等分别上台谈“获奖感言”或者“心得体会”。
老师给予指导、反馈。
表演较佳的剧组将推荐参加市级或者区级的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校艺术节或者其他中小学生戏剧活动。
(三)剧作评论与创作
如果要编写一期以戏剧为主题的班级刊物,请每位同学从下面的任务中至少选择一个,独立创作一篇文章,发表在班级刊物上。
(1)每名同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可以说说对所排演的剧本的理解,也可以记录自己的观剧心得,还可以分析剧中人物的形象。
题目自拟,角度自定。
(2)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
本单元的《窦娥冤》就是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学习中你体会到戏曲的独特魅力了吗?不妨查阅资料,大致了解宋元以来传统戏曲的情况,读一读《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等不同时代戏曲的经典选段,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
还可以观看一些戏曲演出片段,欣赏演员们的表演。
在阅读、观看的基础上,从故事情节、角色安排、演出形式以及剧作中渗透的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谈谈你对传统戏曲的认识。
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800字。
3.以“良知与悲悯”或者“悲剧之美”为题,从《窦娥冤》选段、《雷雨》选段和《哈姆莱特》选段中任选其一,参照上学期写“文学评论”的方式,写一篇剧作评论。
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不少于700字。
不能抄袭,引用别人的观点、文章要做明确的标注。
4.尝试改编一段经典作品或者之前自己的一篇记叙文,或者独立创作一个弘扬人性真善美的小品,写出剧本,并简要介绍自己剧作的主题、特色和演出设想。
语文课代表组织一个编写小组,给班级刊物起个名字,设计栏目,写发刊词或卷首语,然后组织编写班里同学的优秀文章。
编写完成后印刷成册,人手一份,留作纪念。
也可赠送学校领导和老师。
(四)语言积累与梳理
1.请你给初中同学开一次讲座,普及一下关于戏剧的知识,讲讲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是否相同。
写成讲稿,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 北京市老年大学邀请你去开一次讲座,普及一下关于元杂剧
的知识。
写成讲稿,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3.如果你是老师,需要挑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整理积累。
请你指出有哪些生字词,在作业本上抄写原句,标出生字词,标音或者释义,之后运用该生字词再造一个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