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答题技巧:正确提炼要点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答题技巧:正确提炼要点的方法
备考事业单位申论,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对给定材料进行深入地分析、提炼、加工。如何快速的从给定材料中提炼要点呢?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给考生们进行讲解。考生们在做题时,首先要学会定位,从材料中寻找到有用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归纳;然后凝练、归纳,化繁为简,最后完成对要点的提炼。下面针对申论题目的特点,归纳出两种方法。
1.勾画重点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材料中对于要点的表述清晰,不需要考生进一步归纳和演绎就能判定出来的要点。对于这类给定材料,最直接简便的方法就是利用自己习惯使用的符号或记号,边读材料边对关键词句进行勾画和标识,必要的话可把重点词汇写出来,这样既可以清晰明了地审阅材料内容,又方便对要点的提炼加工,从而在微观上为组织答案提供依据。这些要点根据题目的不同可能包括措施、影响、原因等等。
【例题】
假定“给定资料4~9”是你在调查研究中获取的信息,请你依据这些资料归纳出一份情况汇报提纲,以供领导参阅。(25分)
要求:分条归纳,内容全面,表述准确,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
2.概括关键词
在申论考试中,很多题目的要点并非那么明显,还需要考生根据材料进行归纳、演绎或引申发挥。但考生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引申发挥并不是说可以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给定资料内容基础上的适度阐释和推断,因此答案要点还是要依据材料,不脱离于材料。
对于这类材料要点的提炼,主要是通过概括关键词来完成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对阅读给定资料过程中的问题表现和措施做法等进行概括和总结,用简练的语言代替较长篇幅的叙述,方便要点的查阅和整合。
【例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归纳出所反映问题。(1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归纳全面,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用给定资料的内容,结合我省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解决所反映问题的措施。(25分) 要求:有条理、针对性、可靠性、见解全面深刻,不超过500字。 定资料4、6、8
分析 4.······
百花洲之衰落应在清代之后,清代这里成为贡院所
在地,原古建筑遗迹渐消。清乾隆年间,江西布政
使彭家屏书“百花洲”三个大字,镌为石碑,后碑
残破。1950年7月,更名为八一公园。建国以来,人
民政府种树修堤,淘浚湖泥,建造亭台及曲桥,使这里一度脏、乱,园中花卉几近绝迹,古建筑更无踪影。故国外游客寻踪来游,难免失望。曾有某国外旅行团到南昌游览,提出要去看百花洲。他们拿着海外出版的书籍和地图说,百花洲在南昌东湖中,是中国著名的景点,一定要看。于是导游陪同访问团乘车来到了八一公园,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就是百花洲吗?”一位华裔团员突然问他。另一位外国友人也开始问:“百花洲在哪?花在哪?碑在哪?”一位华人后裔说,他们来祖国
之前就知道南昌有个百花洲,百花洲从古至今名气
很大。没想到,看到的竟是光秃秃的一座公园,完
全没有江南姹紫嫣红乱花迷眼的美感。临走时,这
位华裔问,南昌为什么不珍惜“百花洲”这三个
字?这样的质问令导游无言以对,十分尴尬。
八一公园负责人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面露难色:
“恢复百花洲盛景,谈何容易?那需要大量的财力
支持啊!”
6.余秋雨在《青云谱随想》中写道:“有一年我招
收研究生时曾出过一道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题:
‘略谈你对八大山人的了解。’一位考生的回答是:
‘中国历史上八位潜迹山林的隐士,通诗文,有傲
要点1:地方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不足,导致遗产受损,恢复建设资金不足。 要点2:传统文化普及度不够,一些青年的传统文化知识匮乏。 要点3:某些城市规划不合理,不注重文化古迹周边环境的协调建设。
骨,姓名待考。’把八大山人说成是八位隐士我倒
是有所预料的,这道题目的‘圈套’也在这里;把
中国所有隐士一并概括为‘通诗文,有傲骨’十分
有趣;至于在考卷上写‘姓名待考’我不禁哑然失
笑了。”
然而当我们和余秋雨先生一起哑然失笑的同时,作
为江西人——八大山人朱耷的后人,不应该有更多
的思考吗?
8.现在我国很多城市很重视文化建设和保护。但是,
也有些城市却只能重视物质环境改善,而忽视文化
内涵。大兴土木、大拆大建,外表看起来座座高楼
拔地而起,旧貌换新颜,实际上缺少文化底蕴,有
的城市规划只注重功能性,而忽视其间应有的文化
质量,只注重物质结构而忽视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
有的城市甚至将原有的具有历史文化的街区、胡同、
建筑物大肆拆毁,以新为好,以洋为好,以洋为美,
追求所谓“政绩”其实是对城市的破坏。而欧洲城
市恰好相反,它们文化底蕴厚重,风格各异,很少
见雷同抄袭现象。
【中公分析】
根据对材料进行的概括,可以找出问题所在,以回答第一题。然后根据所提的问题反推出对策,即可完成作答第三题。这里面的问题表现都体现在具体事例当中,概括的时候要忽略掉一些不重要的信息,比如具体的人名、地名等信息,或直接抽取出主体、做法、客体等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