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
中医学肱骨髁上骨折
![中医学肱骨髁上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3f479d4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7.png)
• (二)有移位骨折: –1、手法整复: –(1)先在牵引下纠正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
16
–(2)伸直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屈 曲,术者用手法推远端向前,拉近端向后,使 其复位。
–(3)屈曲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伸 直,术者用手法推近端向前,拉远端向后,使 其复位。
4
二、病因病机xxxx
• 1、伸直型:
–(1)跌倒时肘关节伸直、手掌撑地所致。 –(2)骨折近端向前方、远端向后方移位。 –(3)容易损伤肱动脉和正中神经。
5
• 2、屈曲型:
–(1)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部着地所致。 –(2)骨折远端向前上
方移位。 –(3)血管、神经损伤
机会较少。
6
• 3、粉碎型
• 3、桡神经损伤。
13
–4、肘内翻畸形。 图(8)
• 年令越小发生率越高,原因尚未完全清楚,通常认 为:
• (1)远端尺偏移位未纠正。 • (2)骨折远端内旋移位。 • (3)内侧皮质塌陷,失去支撑,愈合过程中自动
尺偏。
14
–5、肘外翻畸形。(少见) –6、迟发性尺神经炎。(少见)
15
五、治疗 xx xx
9
• 4、肱骨髁上压痛,有骨擦音和异常活动。 • 5、X片显示骨折。图(6)
xx xx
10
四、并发症
• 1、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 又称Volkmann氏肌挛缩。原因:骨折块 和血肿的胀力挤压肱动脉及其分支,使血管受 压、痉挛,导致前臂屈肌缺血、水肿,神经麻 痹(肌肉缺血2~4小时可发生功能障碍, 8~12小时即不可逆坏死。神经缺血30分钟即 感觉异常,12~24小时造成不可逆损害)最后 肌肉坏死,疤痕挛缩,发生畸形。
肱骨髁上骨折鉴别诊断模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肱骨髁上骨折鉴别诊断模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b1839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0.png)
肱骨髁上骨折鉴别诊断模板-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髁上端出现的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造成的。
这种类型的骨折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减轻病情对患者的影响。
在诊断肱骨髁上骨折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检查,借助影像学和其他检查手段来确定诊断。
以下是一个肱骨髁上骨折鉴别诊断的模板,帮助医生进行诊断:1. 主诉: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臂疼痛,活动受限,局部疼痛明显。
2. 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外伤史,是否有慢性疾病或药物过敏史。
3. 体征:检查患者上臂的肿胀、压痛、活动受限等情况。
4. 影像学检查:X线片是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主要手段,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的位置和程度。
5. 鉴别诊断:需要鉴别肱骨髁上骨折与其他类型的肱骨骨折、软组织损伤等情况。
6. 治疗方案: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可能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
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但需要注意与其他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便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医生在诊断时可以参考以上提供的鉴别诊断模板,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示例2: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类型之一,正确的鉴别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肱骨髁上骨折鉴别诊断模板,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1. 病史询问- 患者年龄、性别- 有无外伤史,如摔倒、交通事故等- 有无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是否有既往的肱骨骨折或其他骨折经历2. 体格检查- 观察受伤部位的肿胀、皮肤瘀伤等情况- 触诊受伤处是否有明显疼痛、畸形等- 进行活动检查,观察患者的活动范围和疼痛程度3.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明确受伤部位的骨折情况和类型- CT扫描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具体情况和断面4. 诊断标准- 肱骨髁上骨折表现为在肱骨髁上部位的横行或斜行骨折线- 骨折线的位置、角度、长度等特征有助于确定骨折的类型5.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与肱骨颈骨折、肱骨干骨折等需进行鉴别诊断- 根据X线及CT检查结果,结合病史及体格检查,进行全面分析判断6. 治疗方案- 确诊肱骨髁上骨折后,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开展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通过以上的肱骨髁上骨折鉴别诊断模板,医生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肱骨髁上骨折ppt课件
![肱骨髁上骨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1d13a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8.png)
术后护理
伤口护理
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疼痛管理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止痛药,缓解术后疼痛。
康复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防止肌肉萎缩 。
康复指导
康复计划
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 肉力量。
心理支持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
功能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预防关节 僵硬和肌肉萎缩。
3
预防血栓形成
适当运动、穿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等措施可预 防血栓形成。
THANKS
感谢观看
骨扫描
X线检查是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主要 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的位置 和移位程度。
骨扫描可以检测到骨折后骨骼内部的 代谢变化,对于一些X线检查难以发 现的骨折有辅助诊断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一些隐匿性骨折或需要进一步了 解软组织损伤情况时,MRI是一个很 好的补充诊断工具。
诊断标准
病史
。
后遗症处理
关节僵硬
骨折愈合后,关节僵硬可能是常见的后遗症,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来恢复关节活动度。
肌肉萎缩
骨折后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需要通过锻炼来恢复肌肉力量 。
疼痛
部分患者在骨折愈合后仍会感到疼痛,可能需要采取物理治疗、药 物治疗或手术等治疗方法。
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1 2
定期换药
保持骨折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换药以预防感 染。
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评估恢复情况并及时调整康复计 划。
05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与后遗 症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56e3c47f1922791688e86e.png)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要点,都在这里!严亚波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多见于5到10岁儿童,约占所有儿童骨折的5%。
儿童肘关节骨折中,80%为肱骨髁上骨折。
很多年轻医生第一次值班遇到的骨折就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如此常见的骨折,对于每个刚刚进入临床工作的年轻医生都是一种考验,也是每个骨科医生需要掌握的骨折类型。
1肱骨远端的解剖和髁上骨折损伤机制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在肱骨内外髁连线上方2~3cm处的骨折。
此类骨折为AO分类中的A 型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
最常见于5-8岁的儿童,约占全部肘部骨折的50%~60%。
临床上,依据远端骨折块的移位方向,髁上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当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或伸直位,则出现伸直型骨折;若处于屈曲位,则出现屈曲性骨折。
伸直型骨折最为常见,约占98%,此次主要讨论伸直型骨折。
图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肱骨远端分为外侧柱和内侧柱,中间由前方的冠状突窝和后方的鹰嘴窝连接,这个区域是肱骨由圆柱解剖形态转变为三棱柱的部位,骨质相对薄弱,是应力上的弱点,因而骨折风险高(图1)。
图2.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如果肘关节过伸,鹰嘴抵在鹰嘴窝上作为支点,而前方关节囊向后牵拉肱骨远端,形成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2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后内、外侧移位临床上,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应该充分考虑儿童自身的特点(肱骨髁上区域正在重建且骨皮质薄,肱骨下端无明显前倾角而不存在应力遮挡,肘部韧带比较松弛)。
儿童的骨膜较成人厚且坚韧,在儿童骨折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时刻考虑到骨膜的作用。
在伸直型骨折中,肱骨远端前方的骨膜可能被撕裂。
而后方骨膜可能完整,可以作为手法复位的铰链。
骨折块的移位方向有时候可以提示内外侧骨膜是否完整:如果骨折块向后内侧移位,提示内侧骨膜完整。
肘关节屈曲旋前可以使内后侧的骨膜紧张,可以纠正内翻和有助于复位。
如果骨折块向后外侧移位,提示内侧骨膜撕裂。
肘关节屈曲旋后有助于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e8f71eb14e852459fb5700.png)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方案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肱骨干肘线与肱骨髁肘线之间有30度—50度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
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系间接暴力所致各个类型骨折损伤机制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一诊断(中西医诊断相同)(一)诊断标准: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1病史:有明显的外伤史,肱骨髁上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常见于跌倒,肘关节在半伸位,或伸直位,手掌先触地,或者肘关节屈曲,后部着地,致伤2症状和体征: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局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肱骨髁上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伸直型骨折肘部呈半屈曲伸位,移位明显时呈“靴状”畸形肘后三角正常3辅助检查:肘关节的X线正侧位片可做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二)骨折分型与分期〖中医分型〗1伸直型:最多见,占90%以上。
跌倒时肘关节在半屈曲或伸直位,手心触地,暴力经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
由于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
骨折近段常刺破肱前肌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
骨折时,肱骨下端除接受前后暴力外,还可伴有侧方暴力。
2屈曲型:较少见。
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常为后下斜向前上方,与伸直型相反。
很少发生血管、神经损伤。
〖中医分期〗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1早期:伤后1—2周内,可以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2中期:伤后3—4周左右,此时如需要复位,应该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04e627da102de2bd9705880c.png)
辅助检查:2018-4-14 DR示:右肱骨下段骨折
术前右肘关节正侧位片
三维重建
病例诊断及处理要点
• 诊断:右肱骨髁上骨折(伸直桡偏型 Ⅳ) • 特点:骨折前后骨膜铰链的完整性完全丧失,在 肘关节屈曲和伸直时均不稳定。 • 处理: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金标准) • 并发症:1、神经血管损伤 神经术前,术中;血 管(无脉却温暖的粉红色-被灌注的手;无脉苍白 -未灌注手)2、缺损性肌挛缩3、肘内外翻畸形 (最为常见)4、骨化性肌炎
手法复位要点
• • • • • 杨氏四步复位法:一摆二牵三挤四屈。 一摆:屈肘90度,前臂旋后位----纠正旋转移位 二牵:牵引--------------------纠正重叠移位 三挤:前后侧方挤压---------纠正前后侧方移位 四屈:屈肘小于90度(极度曲屈)并尽量桡偏--利用肘
后部完好的骨膜及肱三头肌的张力纠正残余的前后移位, 并使骨折端紧密。
术后处理
• 术后将肘关节屈屈60度石膏托固定,5-7天 后改90度固定,3-4周开始功能轻柔锻炼。
病例分析
病史:850床 患者,黄超 男 9岁 以”摔伤致右肘
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1小时”为主诉入院。
专科情况:பைடு நூலகம்肘部肿胀,畸形,局部压痛,可触
及骨折端,周后三角存在,纵向叩击痛阳性,可 闻及骨擦音,右肘伸屈活动受限,出现异常活动, 患肢末梢各指感觉正常,拇指背伸正、拇指对掌、 拇内收活动正常,桡动脉搏动正常。
复位侧位片评估—影响伸屈
肱前线
• 肱前线经过肱骨小头中三分之一、后三反之一肘关节曲屈 及整体活动度较佳 • 肱骨小头前方及前三分之一没有良好复位,后方是复位过 度经影响肘关节功能。
本病例术后侧位片评估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2be142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d.png)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一、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由于肱骨髁上骨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其进行正确的分型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方法主要有三种:AO分型、Schild分型和Winquist分型。
1. AO分型AO分型是最常用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方法之一。
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性,AO分型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A型、B型和C型。
A型骨折是指骨折线从冠状面斜向通过关节,通常为稳定型骨折;B型骨折是指骨折线从矢状面斜向通过关节,相对较不稳定;C型骨折是指骨折线呈垂直方向通过关节,通常为不稳定型骨折。
2. Schild分型Schild分型是基于骨折线的位置和方向进行分型的。
Schild分型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三型:I型是指骨折线从外髁向内髁延伸;II型是指骨折线从内髁向外髁延伸;III型是指骨折线同时涉及内外髁。
3. Winquist分型Winquist分型是基于骨折的稳定性进行分型的。
Winquist分型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四型:I型是指稳定型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II型是指不稳定性骨折,有移位但可用手法复位;III型是指不稳定性骨折,有移位且无法手法复位;IV型是指粉碎性骨折,通常为不稳定性骨折。
三、分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型方法,以便更好地评估病情和治疗方案。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对于手术入路、固定方式以及康复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例如,对于AO分型中的B型和C型骨折,由于其不稳定性较高,通常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进行固定;而对于Schild分型中的I型骨折,由于其稳定性较高,通常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同时,不同分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在康复过程中也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16bfeb10453610661ed9f4d9.png)
一、概述
肱骨下端关节面向外侧倾斜,当肘伸直时,形成前 臂较上臂向外偏斜5-15度的携带角。携带角过大称 肘外翻,过小而成负角者,则称肘内翻。肘内、外 翻畸形是肱骨髁上骨折易发生的晚期并发症。肱骨 下端有肱动静脉和正中神经尺桡神经通过。骨折后 需注意有无伤及血管和神经。
二、病因
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 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
位牵引,纠正侧方移位及折端间的旋转,然后矫正前后移位,伸直型者 屈肘位固定,而屈曲型者固定于半伸直位。通常使用长臂石膏后托,较 小夹板固定简便易行,3周后去固定,活动关节。 大部分病例并不需手术治疗,但闭合复位应力求矫正内翻及内旋畸形, 恢复Baumann角(肱骨角),以免遗留肘内翻畸形。即使留有一定程度 的前后错位或角度,可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矫正,远期功能影响不着。 有些不稳定骨折,可在复位后经皮自内、外髁穿入克氏针交叉固定,以 保持整复的位置。 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应急诊进行探查处理并同时手术复位骨折,以克氏 针交叉固定。
六、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内容: 1.外伤史 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2.临床表现 以肘部肿胀(多较明显)、剧痛及活动受限为主,并应特别
注意有无血管损伤。 3.影像学检查 常规正、侧位X线片即可确诊及分型。
七、鉴别诊断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 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 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 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
三、临床表现
无移位骨折者,肘部可有肿胀、疼痛、肱骨髁上环状压痛及 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52cd0eb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b.png)
肱骨髁上骨折一、查房医嘱概述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入院评估一、病史询问要点有手着地受伤史,肘部疼痛剧烈、活动障碍;二、体格检查要点1.肘部肿胀突出并处于半屈位;2.检查局部明显压痛,有骨摩擦音及假关节活动,肘前方可扪到骨折断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3.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三、分析门、急诊资料通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不难确诊;四、继续检查项目为明确损伤类型有时行CT检查;五、门诊医嘱示范对于怀疑骨折的病人拍摄肘部正侧位x线斤;对于已经确诊骨折需要保守治疗的病人1.闭合复位石膏固定;2.对症止痛非甾体类药物;3.随访固定4~6周,定期拍片复查;病情分析一、初步诊断外伤史;患侧局部肿胀、畸形、压痛,可触及骨折端;X线可发现骨折线即可确定诊断;二、鉴别诊断1.对关节脱位儿童期肘关节脱位很少见,如有发生多是直接暴力;肘后三角可以鉴别,如是脱位,肘后三角消失;2.肱骨远端骨骺分离注意观察X线片,有内、外髁的骨折片,而且肱桡关节和尺桡关节排列正常;三、临床分期或分型常用分型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当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经前臂向上传递,身体向前倾,由上向下产生剪式应力,使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骨折;通常是近折端向前下移位,远折端向上移位;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屈曲位,肘后方着地,暴力传导致肱骨下端导致骨折;治疗计划一、治疗原则根据病人的骨折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二、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没有血循环障碍者,可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2.手术治疗1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症:手法复位失败;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开放性骨折;禁忌症:局部或全身感染;2术前准备全身准备及专科准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包括对病人心、脑、肺、肾等多脏器评估;3手术入路及特点·病人仰卧位;·肱骨内下方切口,向肘前方延伸;·可采用钢板螺钉固定;4注意要点·怀疑血管神经损伤时,术中应探查神经及肱动脉,若为血管痉挛,在骨折复位后大多数可以缓解;若有正中神经、尺神经或桡神经损伤,在进行骨折复位时,应仔细检查神经,进行松解或修复手术;5术前准备备皮,术前30min麻醉准备期给予抗生素;三、术前医嘱示范一长期医嘱﹡骨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健康教育﹡普通饮食二临时医嘱﹡血常规十血型﹡尿常规﹡凝血四项﹡生化C21﹡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爱滋病病毒抗体﹡梅毒抗体﹡申请心电图检查﹡申请X线检查胸部正位平片十肘部正、侧位﹡与家属谈话并签字术前医嘱﹡明日上午在臂丛麻醉下行患侧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晨禁食水﹡备皮﹡尿管明晨术前﹡地西泮5mg术前晚口服﹡抗生素皮试术后观察及处理一、一般处理1.监测生命体征2.平卧位3.饮食和输液术后6h可以进食;4.抗感染抗生素预防感染;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观察肢体远端感觉和血运,及时处理血管神经损伤;三、术后医嘱示范一术后当日长期医嘱﹡骨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禁食水6h后普食﹡记尿量二术后当日临时医嘱﹡心电监护6h 多功能监护仪﹡氧气吸入6h管道氧﹡抗生素治疗﹡复方乳酸林格液500ml iv gtt﹡生理盐水500ml+维生素C 2.O iv gtt三术后第一天长期医嘱﹡骨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普食四术后第一天临时医嘱﹡血常规﹡ST9出院小结一、预后XXX手术效果良好,目前恢复良好,已经不负重活动;二、后续治疗继续功能康复训练,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拍片复查;三、出院当天医嘱示范1.长期医嘱:﹡二级护理﹡普食2.临时医嘱:﹡拆线﹡换药﹡明日出院﹡出院带药病例教学病历摘要男性,8岁;2小时前跌倒手掌着地后,诉右肘部痛,不敢活动右上肢;遂来急诊就医;查体:右肘向后突出处于半屈曲位;肘部肿胀,有皮下瘀斑;局部压痛明显,肘前方可及骨折近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右手感觉运动正常;问题1.诊断及依据;2.肱骨髁上骨折可能发生哪些合并损伤答案1.学习目的熟悉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方法;好发年龄10岁以下、典型受伤机制、局部压痛并触及骨折断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2.学习目的熟悉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合并损伤;在肱骨髁内、前方,有肱动脉、正中神经经过;在神经血管束的浅面有坚韧的肱二头肌腱膜,后方为肱骨,一旦发生骨折,神经血管容易受到损伤;在肱骨髁的内侧有尺神经,外侧有桡神经,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线穿过骺板,有可能影响骨骺的发育,因而常出现肘内翻或外翻畸形;刘振字李亚东三、出院指导肘关节脱位是肘部常见的损伤,多发于青少年;单纯性肘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石膏固定2~3周,功能锻炼后,功能恢复满意;对于陈旧性肘关节脱位、复杂性肘关节脱位伴有骨折、不宜采用手法复位的肘关节脱位,需经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3~6周,通过一段时间的功能锻炼,绝大多数患肢功能恢复满意;但也有少数是由于遭受多方向复杂外力作用,造成某些复杂类型的肘关节脱位和骨折,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部分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化性肌炎,关节活动受限;■出院后应在家休息还是可以工作◎单纯性肘关节脱位和脱位伴有简单骨折的肘关节损伤的病人,经手法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2~3周,在此期间可在家休息,也可做一些轻便工作;◎复杂的肘关节骨折脱位的病人,经手术治疗,石膏托固定3~6周,出院后可在家休息,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再根据肘关节损伤程度和功能恢复情况,决定是否恢复原来的工作;■出院后如何用药◎单纯性肘关节脱位的病人无需服药;◎复杂的肘关节脱位伴骨折的病人,可适当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或西药,如三七总甙片、麝香接骨丹、维生素B1等;■出院后是否需要复查◎单纯性肘关节脱位的病人,石膏固定3天和1周后各复查1次;◎复杂的肘关节脱位骨折的病人,术后1周、4周、6周应到医院复查,了解复位情况,指导功能锻炼方法及评定效果;■一般护理与自救◎单纯性肘关节脱位伴简单骨折的病人,用石膏固定,抬起患肢,将患肢屈曲功能位悬吊在胸前,如出现患肢疼痛肿胀,手指麻木感,应到医院检查原因;◎复杂的肘关节骨折脱位的病人,患肢出现持续性疼痛肿胀、麻木、手指末梢皮肤颜色变深、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压迫,查明原因,解除病因,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到医院检查之前不要随意去除外固定物,防止因移位而给复位带来困难;■饮食与营养肘关节脱位的病人不必忌食;损伤开始几天,因损伤或疼痛影响食欲,可少量多次给予软食、水果等,待机体基本恢复正常后可进行正常饮食,注意蛋白质和钙的补充;■生活起居与情绪◎单纯性肘关节脱位的病人,功能恢复良好,不必担心;◎复杂的肘关节脱位伴骨折的病人,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功能锻炼,保持乐观心态;◎应尽量用患肢做事,使患肢的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休息与锻炼肘关节脱位的治疗手段为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治疗的手段之一,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促进血液回流,消除水肿;加强肌肉的舒缩运动,防止肌肉萎缩;促进关节的伸屈运动,防止关节粘连;以上运动方法,适用于整个功能康复期的全过程,只是在力量、次数和强度上有所不同,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肘关节脱位后即行肩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活动;肩关节的活动有上举、旋转;◎去石膏后进行肘关节活动锻炼,这将是很痛苦的过程,尤其对于复杂的肘关节脱位伴骨折的病人;同时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病人可用自己的健肢帮助患肢进行运动,也可用运动器械协助运动,如用吊环或用患肢拎水桶的方法以帮助肘关节伸直;◎后期如肘关节活动不理想,可在麻醉下行手法松解;◎可辅以红外线照射、中草药浸泡、理疗等治疗方法,促进功能康复;。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0864ed5a21614791611287a.png)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摘要】从肱骨髁至肱骨干之间,正是肱骨骨弧度和前后厚度的移行部,是肱骨全长较为脆弱的部位。
在儿童,由于发育尚未完善,又生性喜欢活动,跌倒时手掌撑在地面上,肘关节过伸及前臂旋前形成髁上骨折,此类骨折多见于5~10岁的儿童和体操运动员。
目的讨论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及时准确复位,防止肘部畸形和神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尽快恢复伤肢功能。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治疗从肱骨髁至肱骨干之间,正是肱骨骨弧度和前后厚度的移行部,是肱骨全长较为脆弱的部位。
在儿童,由于发育尚未完善,又生性喜欢活动,跌倒时手掌撑在地面上,肘关节过伸及前臂旋前形成髁上骨折,此类骨折多见于5~10岁的儿童和体操运动员。
一伤因和受伤机制肱骨髁上骨折因暴力作用方向不同,可分为伸直型或屈曲型。
1.伸直型此型最多见,占95%。
体操运动员在翻滚跳跃中突然摔倒,肘关节在半屈曲或过伸位,掌心触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人体的重力和势能由上而下,将肱骨干推向前方,于是在肱骨最薄弱之处即在髁上部位造成骨折。
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
骨折近端向前移位,严重者穿透肱肌损伤正中神经或肱动脉。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根据骨折端侧方移位情况的不同还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
(1)尺偏型:肱骨髁前外方遭受暴力时,骨折移位,桡侧骨膜因近段向前外方移位而断裂,尺侧骨膜仍连续,但尺侧骨皮质已分离,此型骨折内侧骨皮质已有挤压或塌陷,复位后容易发生肘内翻。
(2)桡偏型:肱骨髁前内方遭受暴力时,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有挤压或塌陷,桡侧骨膜仍保持连续性。
此型骨折复位后大多不会发生肘内翻,但如过分追求解剖对位,将桡侧骨膜拉断,也容易发生肘内翻。
2.屈曲型肘关节于屈曲位跌倒,肘后侧着地受伤。
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冲击尺骨鹰嘴,骨折线也从后下方斜向前上方,形成远折端向前移位的髁上骨折。
此型骨折神经血管损伤很少见。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治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41856e5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4.png)
内侧移位;易损伤桡N ;外侧移位易损伤肱A和正中N
• X线摄片 • 必要时CT
诊断
治疗
• GartlandⅠ度 石膏外固定;中立位、屈肘90°长臂石膏固定3-4周 拆除石膏后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炼
长斜骨折;不稳定骨折:牵引治疗;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0-1/12& • 常用牵引方式: • ①悬吊式牵引:2周去牵引改石膏托固定& • ②伸直位牵引:6-10天后改石膏托固定&
后侧入路
肘后侧入路能较好地保护尺神经;显露视野清晰;且易使骨折断端达到解剖复位;固定操作 方便;因而在早期手术入路中被公认为金标准& 但此入路需切开肱三头肌肌腱才能显露骨折端;对肱三头肌损伤较大;且术后易发生 肌肉粘连、挛缩导致关节活动障碍&
外侧入路
优点为切口浅;经肌肉间隙;组织损伤少;神经损伤几率相对低;可以防止关节周围组织黏 连;降低肘关节活动障碍的发生率& 外侧入路不能有效暴露骨折端内侧;复位后往往遗留部分旋转移位;这也是外侧入路在 治疗尺偏型骨折出现较高肘内翻的原因之一&
外侧交叉克氏针
• 外侧交叉克氏针可以在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的同时达到交叉固定的
目的;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 王强等、Shannon等、Queally等国内外学者报道闭合复位经皮桡侧 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髁上骨折创伤小、恢复快、获得较好疗效 &此方法不用内侧穿针;可以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的同时达到交叉固 定的目的&但外侧交叉穿针有一定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国外研究报 道外侧交叉克氏针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3%明显低于内外 交叉克氏针的发生率3.4%&
并发症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224cb8316f1aff00bfd51e4d.png)
查体时应该特别注意观察前臂肿胀程度, 腕部有无桡动脉搏动,手的感觉及运动功 能。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由于近折断向前下移 位,极易压迫肱动脉或刺破肱动脉,加上 损伤后的组织反应,局部肿胀严重,均会 影响远端肢体血循环,导致前臂骨筋膜室 综合征。如果早期未能做出诊断及正确的 治疗,可导致缺血性肌挛缩,严重影响手 的功能及肢体的发育。
儿童期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时,桡侧或尺侧 移位未得到纠正,或合并了骨垢损伤,骨 折愈合后,可出现肘内外翻畸形。
不严重的畸形可以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 逐渐得到纠正,经过观察,畸形有加重的 趋势,合并有功能障碍者,在12-14岁时, 可作肱骨下端截骨矫正术。
肱骨髁上骨折
解剖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 发生的骨折。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 间有30度—50度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 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 。
在肱骨髁内 前方 ,有肱动脉,正中神经 经过。在神经血管束的浅面有坚韧的肱二 头肌腱膜,后方为肱骨,一旦发生骨折, 神经血管容易发生损伤。
屈曲位,肘后方着地,保利传导致肱骨下 端导致骨折。
临床表现及诊断
外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肘后凸起,皮下 瘀斑。查体时可发现肘上方压痛,后方可 扪及骨折断端。
X线:近折断向后下移位,远折断向前移位, 骨折线呈前上斜向后下的斜行骨折。
骨折可出现尺侧或桡侧移位,但少有合并 血管神经损伤。
治疗
一 手法复位外固定 二 手术治疗 1 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 2 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
一 手法复位外固定 二 手术治疗 1 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复位穿针内固定 2 切开复位内固定
无论手法复位外固定还是切开复位内固定, 术后应该严密观察肢体血运循环及手的感 觉,运动功能。抬高患肢,早期进行手指 及腕关节的屈伸活动,有利于减轻水肿。46周后可进行肘关节的屈伸活动
肘关节脱位和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鉴别要点
![肘关节脱位和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鉴别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89d40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c.png)
肘关节脱位和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鉴别要点一、背景介绍肘关节脱位和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由于两者症状相似且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在临床上需要进行准确的鉴别。
本文将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等方面对两者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二、临床表现1. 肘关节脱位:患者常有外伤史,肘部明显变形,可见皮下血肿或挫伤。
患者主诉剧烈的疼痛和不能活动受伤侧手臂。
肘关节处可闻到“咔嚓”声。
2.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常有外伤史,肘部明显变形,可见皮下血肿或挫伤。
患者主诉剧烈的疼痛和不能活动受伤侧手臂。
但与脱位不同的是,患者尝试屈曲或伸直手臂时会出现明显的阻力和疼痛。
三、影像学检查1. 肘关节脱位:X线检查可见肘关节明显脱位,肱骨头与尺骨头分离。
CT或MRI检查可进一步确认脱位程度和伴随损伤。
2. 肱骨髁上骨折:X线检查可见肘关节明显变形,肱骨外上髁出现明显的骨折线。
CT或MRI检查可进一步确认骨折程度和伴随损伤。
四、治疗方法1. 肘关节脱位:应及时进行复位,通常采用手法复位或外科干预复位。
复位后应进行固定和康复训练。
2.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而定,轻度的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戴上支架或石膏固定;严重的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五、预后评估1. 肘关节脱位:及时复位和恰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大多数患者恢复正常功能。
2. 肱骨髁上骨折:预后取决于损伤程度、治疗方法和康复情况。
一般而言,轻度骨折预后较好,严重骨折可能会影响肘部功能。
六、总结肘关节脱位和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有相似之处,但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却截然不同。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以便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肱骨髁上骨折X线诊断分析
![肱骨髁上骨折X线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e3c26465ce05087732136b.png)
肱骨髁上骨折X线诊断分析发表时间:2013-05-13T16:29:24.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吴晓丽1 王东华1 仇晓岩2 [导读] 青枝型相当大量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仅为青枝型,无断端错位,X线征象细微。
吴晓丽1 王东华1 仇晓岩2(1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 163461;2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6)【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181-02【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 X线检查表现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的骨折,多见于儿童。
占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
骨折处理不当时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
选取2010年以来收治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X线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为2010年以来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3~11岁,平均6岁;右侧32例,左侧28例;骨折按Gartland分型:Ⅰ型6例,Ⅱ型16例,Ⅲ型38例。
伤后就诊时间1h至3d。
2 X线表现摄正侧位X线片一般能明确诊断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
对无移位的骨折可拍健侧X片对比。
有不少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仅为青枝型骨折无断端移位,X线表现为髁上细微骨折,须仔细阅片。
肱骨髁上部一侧皮质轻微成角、皱褶,或呈小波浪状改变[1]。
肱骨髁部侧位像可见“X”型的改变白线,前为缘突之皮质,后为鹰嘴窝之皮质,髁上骨折时可能仅表现为“X”皮质的断裂或成角。
脂肪垫征阳性。
由于关节囊内出血,造成关节囊内滑膜外的脂肪层向上推移。
2.1在正位X线片上可观察到:正常肱骨远端前后扁,两侧宽。
如两骨折端不等宽,或有侧方移位而两侧错位的距离不等,均说明骨折端之间有旋转移位。
正常儿童肱骨鹰嘴窝两侧皮质在正位X线片上观察均不明显,只表现为一骨质疏松区。
肱骨向哪侧旋转,超过20°以上,则哪侧鹰嘴窝皮质白线清楚。
肱骨髁上骨折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4036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7.png)
演讲人:
目录
1. 肱骨髁上骨折的定义及症状 2.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 3. 护理要点 4. 康复及预防 5. 总结
肱骨髁上骨折的定义及症状
肱骨髁上骨折的定义及症状
什么是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在肱骨下端靠近肘关节的 骨折。
常见于跌倒或直接撞击,尤其在儿童和老年人中 较为常见。
疼痛缓解后可逐步进行功能性恢复训练。
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感染迹 象。
如发现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护理要点
活动指导
遵循医嘱,适度进行肘关节活动,防止僵硬。
在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幅度,注意避免过度负 荷。
护理要点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缓解其焦虑情绪。
可通过与患者沟通、提供信息来增强其信心。
康复及预防
康复及预防 康复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
康复及预防
预防措施
加强骨密度检测,保持适当的锻炼以增强骨 骼健康。
老年人应注意防跌倒,儿童应避免高风险活 动。
康复及预防 定期随访
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
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确保康复效果。
总结
总结
全面护理的重要性
良好的护理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肘关节功 能。
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总结
关注患者心理
心理支持和合理的期望管理在康复过程中至关重 要。
建立信任关系,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总结
持续教育
患者及家属需了解骨折护理知识,提高自我管理 能力。
通过教育和咨询,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康复过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型
Ⅰ、无移位骨折 Ⅱ、骨折远端后倾或者横向移位,但后侧骨皮质
连续 Ⅲ、骨折断端完全移位,包括伸直型和屈曲型
1、病史
儿童最常见的肘部损伤 最主要的原因是跌伤所致,肘关节过伸时摔倒
而引起
2、症状
肘部肿胀与淤斑、疼痛与压痛、功能障碍
体征
检查肱骨、前臂、手部、腕关节以排除合并伤 感觉运动检查: 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健侧作为对比
病例资料
病史:患儿孙××,男,不慎摔倒后伤及右肘部 症状:疼痛,活动障碍 外科查体:右肘部肿胀明显,压痛,可触及骨擦
感,肘关节活动受限,手指及肩部活动可,肢 端感觉和血运正常 X线检查:右侧肱骨髁上骨折
诊断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畸形、骨擦音及假关节活动
血管检查:脉搏、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皮肤温 度
手指被动伸直是疼痛反映前臂筋膜室压力增高
体征
Pucker征 骨折近端骨突穿通肱肌,进入皮下,骨折远端 向近端移位,皮肤受到向后上的牵拉从而产生 皮肤褶皱
X线检查
观察骨折线,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 须摄正、侧位,并包括邻近关节,必要时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