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及大纲教材:《机械基础》(机械类)主编:栾学刚《机械基础》教学计划及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维修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机械的功能、动作及使用一般机械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熟悉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器的组成;熟悉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的功能和动作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1.绪论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掌握机器的组成。
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
了解零件的强度。
了解摩擦和磨损。
2.机械零件的精度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术语、定义和相互关系;掌握孔和轴的概念;尺寸的分类定义;了解形状公差项目和基准的选用:3.杆件的静力分析掌握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了解力矩、力偶、力向一点平移的结果及应用。
熟悉约束、约束反力和受力图。
掌握平面受力时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平面受力的特殊情形。
4.直杆的基本变形了解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熟悉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截面法、应力、变形、应变。
了解静载荷下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
了解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
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了解扭转的概念。
了解外力矩的计算和扭转的计算。
熟悉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应切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
了解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
了解直梁弯曲的概念。
了解弯矩图及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
掌握常用截面的惯性矩和抗弯截面系数的计算。
熟悉梁的强度计算。
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
了解交变应力及疲劳的概念。
5.工程材料掌握铸铁、碳素钢及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 通过对液压和气压传动基本知识的学习,应熟悉液压和气压传动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应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树立工程意识和标准化意识,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创新精神二、课程基本要求:机械基础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系统地进行学习,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通过对机构和零件受力分析等知识的学习,应掌握一般构件的受力分析、构件基本变形和强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对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和钢的热处理方法的学习,应了解机械工程常用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 通过对常用机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的学习,应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 通过对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和标准的学习,应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3、课程任务: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金属冷热加工工艺、公差配合与互换性、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机构的结构、运动特性,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
初步掌握机械动力学某些基本知识。
了解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计算和维护等,初步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及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获得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
适用专业: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 《机械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机电和近机、非机专业的必修课78本大纲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各专业《机械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2、课程内容: 本书主要包括工程力学基础、机械工程材料基础、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等内容。
选用教材:〈机械基础〉 顾淑群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机械基础学 时:三、《机械基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TOPIC 14 轴瓦结构和轴承材料了解轴瓦的作用,轴瓦的分类,工作的条件,所选的材料轴瓦的作用,轴瓦的分类,工作的条件轴瓦的作用,工作的条件讲授2TOPIC 15 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知道滚动轴承的构造、工作的条件和方式,以及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工作的条件和方式,以及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类型代号讲授2TOPIC 16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掌握轴承的轴向固定方式,了解轴的支承结构形式,熟悉滚动轴承的配合。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电气设备安装专业72课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机械基础》是电气设备安装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1、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中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常用机构、机械零件和公差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2、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高机电方面知识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全面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机械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观念,运用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认识世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机械方面专业基础知识的认识水平,掌握一些典型的机械原理和机械结构,学习基本的机械设计概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机械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在毕业后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本课程教学应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方面(1)对理论性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懂得机械设计概论和公差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平面机构、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的基本工作原理、类型和它们的特点,了解联接中常见的结构。
(3)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的结构特点和他们中的一些计算方法,要学会设计简单的传动结构。
(4)对轴系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包括轴、轴承和联轴器及离合器等。
2、能力方面(1)熟练掌握好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懂得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机械方面问题,能运用公差和测量方面的知识,掌握其中公差、粗糙度及测量等方面的计算。
(2)掌握平面机构、凸轮机构及间歇运动机构的设计方法,能够按给定的要求进行机械结构系统的简单设计。
(3)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带传动、齿轮传动等传动结构的原始数据设计和对系统的安装和维护,了解轴、轴承部件的组合设计,懂得计算设计轴承部件中所需要注意的疲劳强度计算和轴系刚度调整措施,最后还需要懂得对轴系的维护和修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本模块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论1、内容:(1)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2、要求: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零件的常用材料。
《机械工程基础 (7)》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353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1ofMechanica1Engineering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3.5课程学时数:56授课对象:粉体工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一、课程简介《机械工程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它在培养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关于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一般通用零部件和一般机器装置的能力;逐渐形成规范的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及技能;了解一些机械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
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和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
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设计并分析机械系统的实际工作能力。
绪论教学内容:1 .机器的组成2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素3 .机械零件材料选用原则4 .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性及标准化5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要求:了解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第一篇工程力学基础第1章: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教学内容:(-)掌握力的概念(二)了解力矩和力偶的概念,会使用力的平移定理。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教学大纲
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时数
实验类型
内容提要
备注
1
典型机构介绍
2
验证
介绍齿轮机构、凸轮机构、平面连杆机构、间歇运动机构以及组合机构的基本类型和运动特性
2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2
验证
1、了解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2、了解各种运动副对机构结构和运动的影响。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编号
实验课程名称
中文
机械设计基础
英文
Mechanical Design Experiments
实验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总学分
5
开设实验项目数
6个
其中:必修(5)个,选修(1)
课程总学时
80
实验总学时
10
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
适用专业
机械类
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开设本实验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
实验内容:
1.典型机构介绍
2.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3.机构运动创新设计
4.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范成
5.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测定与分析
6.减速器的拆装与测绘
实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的有关内容):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掌握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方法和步骤,熟悉实验设备和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清楚对试件的要求和准备。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原理、目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试件,实验方法和主要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O347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1CourseDesign课程学分数:1课程学时数:1周授课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基础等。
一、课程设计简介(目的与任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1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题目常为一般用途的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C其工作量相当于以单级(设计时间为一周)的机械传动装置为最低要求。
每个学生应完成:1)装配图(轴系部件装配)1张(A1或A2图纸);2)零件图1~2张(轴、齿轮(或蜗轮)、带轮等);3)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拟定机械系统方案,进行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运动动力学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设计,轴承寿命计算、轴(许用应力法和安全系数法)、键的强度校核,联轴器的选择、设计总结、参考文献等内容。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习和掌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培养独立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基础。
3)能够正确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
三、进程安排时间表四、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法提交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老师对其质量进行检阅得出成绩。
2、成绩评定优秀:图面整洁,结构合理,标注正确,设计计算完整、正确,资料齐全;良好:图面较整洁,结构较合理,标注较正确,设计计算完整、正确,资料齐全;中等:结构基本合理,标注基本正确,设计计算基本完整、正确,资料齐全;及格:设计计算基本完整、正确,资料齐全,个别结构不合理,有些线条不正确;不及格:结构不合理,标注错误较多,设计计算不够完整并有较多错误,资料不够齐全。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性质和内容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内容主要包括: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常用轴系零件等知识。
1、机械传动摩擦轮传动、带传动螺旋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轮系2、常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变速机构3、轴系零件常用连接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内容以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分析解决机械类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掌握力学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及应用等问题,能对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和螺纹联结进行功能分析及简易计算,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选用标准件。
在学习机械基础课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运用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具体实例,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具有涉及面广、联系实际较强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现场实际、教具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不断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讲情基本理论、简化理论力学的推导、突出结构特性及其应用,切忌抽象的做理论推导,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条理性和简明性。
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教学要求:熟悉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传动类型、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掌握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传动比、包角和带长的计算,了解带的新标准及其选用方法、带传动机构的装配。
熟悉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教学内容:§1—1摩擦轮传动一、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二、摩擦轮传动的特点三、摩擦轮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场合§1—2带传动一、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二、平带传动的形式、主要参数、类型和接头方式三、带传动的结构和类型四、普通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用要点和正确使用五、平带传动和带传动的特点六、带传动的张紧装置第二章螺旋传动教学要求:了解常用螺纹的种类、应用场合及装配,掌握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及普通螺纹、管螺纹和梯形螺纹的标记识别。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
具体内容包括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难点: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和传动比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齿轮模型、蜗轮模型、链条和皮带等;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汽车的传动系统,让学生了解机械传动在实际中的应用;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3. 例题讲解:分析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和传动比的计算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行计算一组齿轮传动的传动比;5.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齿轮模型的组装和传动比的实验;7. 课堂作业:布置一道齿轮传动和一道蜗轮传动的计算题目;8. 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机械传动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六、板书设计齿轮传动:基本原理:齿轮的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齿轮的形状和啮合方式;传动比:齿轮的齿数比。
蜗轮传动:基本原理:蜗轮的蜗杆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蜗轮的形状和蜗杆的形状;传动比:蜗轮的齿数比。
链传动:基本原理:链条的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链条的方式和链条的强度;传动比:链轮的齿数比。
皮带传动:基本原理:皮带的摩擦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皮带的材质和皮带的宽度;传动比: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数比。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组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答案:传动比 = 从动轮齿数 / 主动轮齿数;2. 题目二:计算一组蜗轮传动的传动比。
答案:传动比 = 从动轮齿数 / 主动轮齿数;3. 题目三:计算一组链传动的传动比。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综合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计算方法和选用原则。
2、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3、掌握常用轴系零部件(如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4、了解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绪论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3、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4、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1、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2、用相对运动图解法对平面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四)平面机构的力分析1、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2、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五)机械的效率和自锁1、机械的效率计算。
2、机械的自锁条件。
(六)机械的平衡1、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和实验。
2、平面机构的平衡。
(七)机械零件设计概论1、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2、机械零件的强度。
3、机械零件的耐磨性。
4、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5、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八)连接1、螺纹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2142 实验总学时:10 课程编号:0102172 实验总学时:6 一、制定实验大纲的依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筹)机械工程系2004年5月制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二、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及作用机械设计基础是培养非机类学生所需的一门以机械设计为主的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
其主要内容包机械工程常用零件、部件及机构的工作原理、理论计算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和机械学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具有机械结构的使用、维护、分析和设计能力。
其作用是增加非机类(管理类等)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是其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利于学生就业选择。
三、实验教学的目的及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是通过实验课使学生获得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观察分析事物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巩固、深化和验证课堂教学中掌握的机械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文件学时分配:课程编号为0102142的课程,课时为60学时,实验环节为10学时。
课程编号为0102172的课程,课时为40学时,实验环节为6学时。
教学文件:王科社,韩凤莲编﹒机械设计实验任务书与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印制,19971.实验成绩按10﹪记入期末机械设计基础课总成绩,实验成绩不及格或缺做1/3以上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的试卷中应有2~10分与实验内容有关的题目。
2.实验成绩有实验指导教师从五方面综合评定:实验预习;实验能力;实验态度;回答问题;实验报告。
3.实验指导教师在每次实验中均应填写实验日志及考核记录,期末考试前两周,实验指导老师将实验成绩交认课教师,由认课教师把实验成绩按10﹪记入期末机械设计基础课总成绩。
执笔:王科社审核:姚文席。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工科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入门课,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未来深入学习和研究机械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2.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包括机械零部件的图纸阅读,简单机械的组装和拆卸;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机械原理1.1 力学基础知识1.2 运动学基本概念1.3 动力学基本概念1.4 静力学基本概念1.5 能量原理和动能原理1.6 力结构分析2. 机械设计2.1 零件图纸的基本要素和构图方法 2.2 机械零件的尺寸和公差2.3 零件装配和组装工艺2.4 常用机械元件的选择和设计2.5 机械传动和控制3. 实践教学3.1 机械实验室实验3.2 机械装配实践3.3 设计和制作简单机械项目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和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将重点讲解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和讨论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方法本课程将通过书面测验、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
其中,书面测验将占50%的成绩权重,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将占50%的成绩权重。
通过这些评估手段,旨在全面评价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六、参考教材1. 程褚华.机械工程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2. 陈传礼.机械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七、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教室和实验室场地以及学习资料。
学生可以在教学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学习。
八、教学团队本课程将由机械工程系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机械工程实践经验,并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基本工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基础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能,为其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械结构、机械运动学和机械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常见的机械元件和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轴、齿轮、螺母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并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仿真和优化;4. 培养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故障排除、维修和安全检查等;5.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参与机械工程项目。
三、课程内容1. 机械基础概论-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机械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机械工程师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2. 机械结构与材料- 机械元件的分类和特点;- 常用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结构设计原则和方法。
3. 机械运动学- 机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运动副和机构的分类及其特点;- 常见机械运动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4. 机械动力学- 牛顿定律及其在机械动力学中的应用;- 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刚体的平衡和运动分析。
5. 机械元件与部件- 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机械元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 - 常见机械部件的选型和使用方法;- 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和优化。
6. 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 机械系统的建模方法和技巧;- 机械系统的仿真和分析工具;- 机械系统的参数优化和性能评估。
7. 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机械工程实验室的常规操作和安全规范;- 机械工程实践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机械故障排除和维修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机械基础知识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实验和仿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3. 综合应用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课程项目,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4. 团队合作法: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0803333201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英文名称:BASIC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10学分数:4适用对象: 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的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是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本科生一门主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根据非机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机械类多门专业平台课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处理一般机械工程问题的基本理论,了解处理一般机械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丰富学生的一般机械工程常识,并对机械工程中的常用平面机构和有关简单问题初步具有分析与选用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机械的特征、机构的组成,掌握零件、部件、构件和运动副的概念,能看懂机构示意图。
2.掌握力、力矩、力偶等基本概念,掌握零件典型受力分析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3.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熟悉材料的基本变形形式,掌握低碳钢在常温、静载下的拉、压力学性能,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
4. 掌握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防松措施。
掌握螺旋传动的特点及类型。
5.了解轴的类型、结构,了解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特点、应用,掌握滚动轴承基本代号含义6. 掌握各种机械传动方式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并会计算有关主要几何参数。
7. 掌握液压、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元件分类及功能,熟悉相应的基本回路。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①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特点。
+2.静力学基础①掌握力的概念、力的定义,约束与约束反力②掌握力的表示方法、受力图、力矩及力偶③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能看懂机构示意图。
3.材料的强度和刚度①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材料的基本变形形式②掌握材料的强度条件③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4.常用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基础①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力学性能②掌握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基本知识③了解工业用钢、铸铁、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材料分类5.常用机构①掌握运动副及其分类②了解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的结构和特点③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6.联接①掌握螺纹的形成、分类和参数②了解螺纹联接类型、结构尺寸及应用场合③了解键联接级其他常用联接简介7.轴承①了解滑动轴承的结构②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及代号,能进行基本的滚动轴承设计选型8.轴①掌握轴的类型及材料②了解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轴的结构工艺性9.液压传动①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液压传动的两个基本参数②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③了解液压元件的基本分类④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回路10.气压传动①掌握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②了解气压传动元件的基本分类③了解气压传动的基本回路四、实践环节实验10学时。
机械基础实验 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实验二、课程代码11033715三、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Machinery Foundation四、课程负责人宋立权五、学时和学分54学时 1.5学分六、课程性质基础课程(实验)七、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八、选课对象大学三年级学生九、预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十、使用教材:宋立权,朱小梅,任亨斌等. 机械基础实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十一、参考书目1.《机械原理》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2.《机械设计》龙振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3.新开发实验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自编十二、开课单位: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十三、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工程分析综合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测试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剖析现代典型机械系统功能原理、构思设计及结构实现与对比分析,认识机械的组成;了解机器人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机器人编程控制及应用;通过创意方案的组合设计,启发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动手能力;深入了解典型机构及传动装置的运动、动力学特性;通过分析,建立改善、提高机械性能的概念;掌握现代机械参量的测试方法和手段;掌握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零部件的测绘方法及尺寸、形位公差和粗糙度的测量。
实验教学大纲通过应用实践和不断完善,形成了能反映从认知到分析深化再到综合设计与创新设计的科学培养过程,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要求和既重视共性基础训练又注意了因材施教与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系。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中指出:实验教学应“按照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并注重先进性、开放性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形成适应学科特点及自身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辅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 学生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针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 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设计过程顺利进行。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以便互相学习和交流。
根据机械零件的特殊要求,选 择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
陶瓷等。
复合材料
根据机械零件的综合性能要求, 选择复合材料,如金属基复合
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
材料选择原则
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能 良好、经济性合理和环境友好。
03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轴承与轴的设计
轴承类型与选择
了解各种轴承类型、特点及应用 场景,掌握轴承选择方法。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 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就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 计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和答辩,以便进一步检验学生的设 计能力和水平。
课程设计总结与反思
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步骤等方面的总结, 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学生未来学习方向建议
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理论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相关的 理论知识,掌握更加扎实的设计基础。
关注机械设计前沿技术 建议学生关注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技 术和发展趋势,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
态度。
拓展现代设计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 优化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提高设计 能力和水平。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机械传动、机构和液压传动三部分内容。
各部分内容如下:机械传动部分:磨擦轮传动、带传动、螺旋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及轮系等。
液压传动部分: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液压系统的常见元件和基本回路。
机构部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1)、掌握各章的基本概念,熟悉机械传动的传动类型。
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2)、熟练掌握传动比的计算,标准齿轮的计算,了解轮系的应用特点和分类,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计算(3)、熟悉铰链四杆机构和基本类型,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掌握凸轮机构的分类及某应用特点,熟悉机械式变速机构的常用方式和工作原理熟悉键连接的类型、轴的种类及滑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应用特点。
(4)、了解液压传动的特点、液压传动的两个基本原理、流量和压力和基本概念,掌握液压传动原理和液压传动四大组成部分的功用。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引言要激励学生学习好本课程,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打好基础。
(2)结合专业需要列举应用实例,以扩大应用知识面。
(3)液压系统的组成,可选用液压设备或液压系统教具进行讲解。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及要求模块一绪论教学要求明确机器、机构、机械、构件与零件的的概念,教学内容:(1)机器:是人为实体(构件)的组合,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信息)的转换。
(2)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
(3)机械:机器与机构统称为机械。
(4)构件:是机械中相互之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体。
教学建议:从日常所见的机器设备入手,引导学生建立概念;模块二磨擦的传动和带传动教学要求:1、熟悉磨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类型、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2、掌握传动比,带传动的包角和带长的计算方法。
3、熟悉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教材内容:1、磨擦轮传动的基本概念(1)摩擦与摩擦力F=FN(2)摩擦轮传动原理(3)摩擦轮传动的传动比i=n1/n2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1)带传动的定义(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讲述要点1)带传动是利用带作为中间扰性件,依靠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或啮合来传递运动和运力的。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和非机类各专业的一门通用的专业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的必要准备。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几种机械传动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和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计算的基本能力。
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革新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的几种机械传动。
2、掌握常用机构的运动特性,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和计算。
3、了解常用轴系零件的类型、结构性能和应用。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课程内容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机械基础》的课程性质、内容和基本任务。
2、掌握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运动副的概念及应用特点。
3、机械传动的分类【教学内容】1、课程概述2、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3、运动副4、机械传动【教学重点】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运动副的概念及应用特点。
【教学难点】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第一章带传动1-1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教学要求】1、了解带传动的组成、掌握带传动的原理和传动比2、了解带传动的类型【教学内容】1、带传动的组成与原理2、带传动的类型【教学重点】带传动的传动比【教学难点】带传动的原理1-2V带传动【教学要求】1、了解V带传动及其组成2、掌握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的计算3、了解V带传动的特点、安装及张紧问题【教学内容】1、V带传动的组成2、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3、V带传动的安装维护与张紧【教学重点】V带传动的传动比、包角和带长的计算【教学难点】V带的使用1-3同步带传动简介【教学要求】1、了解同步带传动的特点2、了解同步带传动的应用【教学内容】1、同步带传动的特点2、同步带传动的应用【教学重点】同步带传动的原理【教学难点】同步带的使用第二章螺旋传动2-1螺纹的种类和应用【教学要求】了解螺纹的种类和应用【教学内容】螺纹的种类和应用【教学重点】螺纹的种类【教学难点】螺纹的应用2-2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教学内容】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教学重点】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的理解【教学难点】螺距与导程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2-3螺纹的代号标注【教学要求】熟悉常用螺纹的代号标注【教学内容】普通螺纹的代号标注梯形螺纹的代号标注管螺纹的代号标注【教学重点】常用螺纹的代号标注【教学难点】公差带代号的理解及螺纹配合的标注2-4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教学要求】掌握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和传动时转速与位移速度的关系【教学内容】1、普通螺旋传动2、差动螺旋传动3、滚珠螺旋传动【教学重点】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和传动时转速与位移速度的关系【教学难点】螺杆(螺母)移动方向的判定第三章链传动3-1链传动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链传动的组成、掌握带传动的原理和传动比2、了解链传动的特点【教学内容】1、链传动的组成、原理2、链传动的传动比【教学重点】链传动的传动比和原理【教学难点】链传动的应用特点3-2链传动的类型【教学要求】了解链传动的类型【教学内容】1、滚子链的结构、参数2、齿形链的结构、参数【教学重点】滚子链【教学难点】滚子链的参数及标记第四章齿轮传动4-1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应用【教学要求】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应用特点【教学内容】1、齿轮传动的类型2、齿轮传动的应用特点【教学重点】齿轮传动的类型及传动比【教学难点】齿轮传动的应用特点4-2渐开线齿廓【教学要求】1、熟悉渐开线的形成及性质2、熟悉渐开线齿廓啮合特性【教学内容】1、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2、渐开线的形成及性质【教学重点】渐开线齿廓啮合特性【教学难点】渐开线的形成及性质4-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教学要求】1、熟悉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2、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尺寸计算【教学内容】1、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名称2、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3、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教学重点】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教学难点】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的理解和几何尺寸的推导过程4-4其他齿轮传动简介【教学要求】掌握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和齿轮齿条传动【教学重点】1、斜齿圆柱齿轮的形成2、斜齿圆柱齿轮的啮合条件3、直齿圆锥齿轮的啮合条件4、齿轮齿条传动齿条移动速度和齿条移动距离的计算【教学内容】1、斜齿轮的形成、啮合条件2、直齿轮的啮合条件3、齿轮齿条传动【教学难点】1、斜齿圆柱齿轮的形成2、齿轮齿条传动齿条移动速度和齿条移动距离的计算4-5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教学要求】了解渐开线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教学内容】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教学重点】渐开线齿轮失效产生的过程及解决失效的办法【教学难点】渐开线齿轮失效产生的过程及解决失效的办法第五章蜗杆传动5-1蜗杆传动概述【教学要求】了解蜗杆传动的组成及分类,掌握蜗杆传动的旋转方向的判定【教学内容】1、蜗杆传动的组成2、蜗杆的分类3、蜗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教学重点】蜗杆传动的旋转方向的判定【教学难点】蜗杆传动的旋转方向的判定5-2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啮合条件【教学要求】1、了解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2、掌握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教学内容】1、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2、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教学重点】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啮合条件【教学难点】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啮合条件5-3蜗杆传动的应用特点【教学要求】了解蜗杆传动的应用特点蜗杆传动的润滑与散热【教学重点】蜗杆传动的润滑和散热【教学难点】蜗杆传动的选择和使用第六章轮系6-1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教学要求】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应用特点【教学内容】1、轮系的分类2、轮系的特点【教学重点】轮系的分类【教学难点】轮系的应用特点6-2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教学要求】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教学内容】1、传动比的大小2、末轮的回转方向【教学重点】定轴轮系转动方向的确定和传动比大小的计算【教学难点】定轴轮系转动方向的确定和传动比大小的计算6-3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教学要求】掌握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轮的转速计算【教学内容】从动轮的转速计算【教学重点】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轮的转速计算【教学难点】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轮的转速计算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7-1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教学要求】了解平面连杆机构、四杆机构、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定义和特点【教学内容】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介绍铰链四杆机构【教学难点】铰链四杆机构7-2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教学要求】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分类及特点【教学内容】1、曲柄摇杆机构2、双曲柄机构3、双摇杆机构【教学重点】曲柄摇杆机构的构成条件;双曲柄机构的构成条件;双摇杆机构的构成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一、学时、学分
总学时:64 总学分:4.0 讲课学时:58 实验学时:6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20%
二、课程简介
机械基础实验是本科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的主干课程,它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三门课程的常规实验和数值模拟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1)实验目的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实验是《机械基础》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巩固课堂教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常用机构和典型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通过实验数据及其处理结果,揭示一般的原理或规则;使学生了解所用仪器的结构和操作方法,从而获得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增强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动手能力。
2)实验基本要求
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及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本次实验的实验项目、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积极提问、认真做好各种试验参数记录,写出实验报告,以便进行考核和评分。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曲柄摇杆机构 10只
偏心凸轮机构 10只
电子万能试验机 4台
游标卡尺 10只
低碳钢试件 40只
铸铁试件 40只
齿轮范成仪 20个
实验桌 34张
实验凳 20个
六、考核方式与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实验操作分和实验考试分。
实验操作分: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准备情况、实验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实验纪律等方面给学生实验分。
实验考试分:当堂进行考试,根据答题情况给出分数。
七、教材与参考书
《机械学基础》蒋秀珍编,科学出版社,2009.1。
《机械原理》杨黎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机械设计》宋宝玉,王黎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简明材料力学》刘鸿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