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江高考作文人生三本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三本书主义”?并不是我想写三本立身、立 命、立言的书,以便获得三块“敲门砖”,去敲富贵腾 达之门。而是觉得人生退一步从小处想,要做到不虚度, 善始善终,全身而退 ,当读好“三本书”;而如果从 大处着眼,起心动念自度度人,经国济世,就更得读好 “三本书”了。
我所说的这“三本书”中的第一本“大书”,主要
三本书主义
卢新华《 人民日报 》( 2010年12月06日 24 版)
打从少年时代起,就曾不断地听人宣传和推崇“一 本书主义”。那意思大约是,人生只要有一本成名作, 便是获得一块敲门砖,足以敲开文途或宦途的大门,躺 在上面吃喝一辈子了。所以,当年《伤痕》发表并引起 轰动后,就曾有朋友半是戏谑半是羡慕地对我说:“你 这可是一篇短篇小说主义啊。”这话从客观上来讲似乎 倒也不错,但那朋友肯定并不了解,随着年岁的增长, 阅历的加深,我后来越发看重的倒是“三本书主义”。
于时光中,某些细碎经历会化为齑粉,便如 “字”的升华,语境仍存,体悟延伸。这不是 太虚幻境,但它容许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式 的理想飞扬;这不是光耀万世的烫金碑文,但 它却是荒冢之上凹凸有致、刻骨铭心的生命曲 线。这便是体悟的升华,却又最难驾驭。
而阅读“自己的心灵”的过程,更是检验我们所读的 “书本知识”与“自然和社会”两本“大书”,有否 真正消化并加以吸收的最佳途径,同时还可以促进我 们去更有的放矢地阅读更多的好“书”,以便更快更 好地打破、砸碎和超越知识和经验的智障,打通我们 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连接的桥梁,进而达到“天人合 一”的至境。
为此,我信仰并热烈地宣传“三本书主义”,并 愿以一生的努力去实践“三本书主义”!
人生如书,逐级而读59 禅语有论,佛学有三大境界:一是毋言,二是慎言、 寡言、讷于言,第三才是修辞。人生亦是如此,于“有字 之书”中初步领略世界,继而以“无字之书”体悟世间冷 暖,最终在“心灵之书”中沉淀深邃灵魂,循序渐进,方 可臻于完满。 “有字之书”恰似借用他人视角看喧腾社会,它可以 是外交辞令式的《左传》,或是纵横捭阖式的《国语》, 还可为寡欲清淡式的《世说新语》。从中,我们可以领略 圣传贤经、六韬三略的风采。“有高世之才,必有负俗之 累。”这些世间流传下来的经典亦是人生不可逃脱的法门。 然而拘囿于“纸上得来”,难免“终觉浅”。人生不 需要过于厚实的显性堆砌,因为我们深谙“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的玄妙。第二阶段“无字之书”便可引申为亲身经 历、人生阅历。
而今,当我步入“知天命”之年纪后,于“书本知识” 和“自然和社会”两本“大书”之外,更感到还有另一 本“大书 ”值得自己去认真阅读,那便是“自己的心 灵”。长时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了用自己的双眼去向外 部的世界进行探索和研究,却忽略了对“自己的心灵” 这样一个可能更广阔、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在世界进行 内省、反思和阅读。一个仅仅醉心于外部世界的科技成 果而不能经常“反躬自问”的人类,会是一个没有前途 的也缺乏真实的幸福感受的人类。一个总是“随财波, 逐物欲”,“人云我云”,而不能时时事事仔细阅读 “自己的心灵”的人生,必定也会是一个短视的、焦虑 的、放纵的、“残疾”的人生。同样,一个家庭,一个 企业,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一样,对自 己的文化传统,对自己走过的弯路,对自己曾经犯下的 过错,如果不能深刻检讨、反省和忏悔,也很难有一个
而在牌桌上,我不仅“阅牌”“阅人”无数,还从那 些固态的五颜六色的筹码上,逐渐领悟到“财富如水” 的性质:“那一枚枚的筹码其实就是一滴滴的水,那 一堆堆的筹码就是一汪汪的水,那一张张椭圆形的铺 着绿丝绒的牌桌,则是一处处碧波荡漾的荷塘。而偌 大的赌场,俨然也就是一片财富的湖泊了。”由此进 一步想到,人类文明发展史其实也正是围绕着一张张 赌桌展开的: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是围坐在这一张张赌 桌四周的玩家,土地、人口以及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 财富是赌桌上常年流转不息的筹码,贪婪是赌桌上最 难以平息和抑制的“汹涌暗潮”,战争是赌桌上最容 易“召之即来,挥之不去”的“腥风血雨”……
是指古往今来的一切“书本知识”。“三十而立”之前, 我对这本“大书”最为情有独钟。尤其因为“文革”期 间学业的荒废,思想的混淆,甫进复旦大学中文系,我 便如饥似渴地找来古代和西方的各种典籍细加阅读。除 一点点“啃吃”过《昭明文选》以及《战争与和平》等 大部头著作外,还先后背诵过整本整本的唐诗、宋诗、 宋词及元曲等,以为“补课”之举。作为这种阅读的收 获,我在鲁迅先生的《祝福》的影响下,曾写成了第一 篇小说习作《伤痕》。同时,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中 所言“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取 法要高”,最高境界是“法乎自然”的话,也曾启发和 鼓舞了我在而立之年后更好地去“行万里路”,花更大 的气力去捧读“自然和社会”这第二本“大书”。
世间一切的“书本知识”,包括释迦牟尼、老子、孔子 的书,以及马列、毛泽东的著作,归根结底还是前人或 别人咀嚼过的“馒头”,是别的个体生命在特定的时空 关系下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虽然可以给我们以种 种启示,但毕竟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个体生命体验”。 更何况,唯有“自然和社会”这本“大书”,才是宇宙 间最原初的版本,一切“书本知识”充其量也只能是它 的“摹本”。读书又岂能只读“摹本”而不努力捧读 “原作”呢?为此,我先是在1985年辞去记者的职务, 下海经商;嗣后又远渡重洋,留学美国。其间,既踩过 三轮车,当过书店经理,卖过废电缆,做过金融期货, 也在赌场发过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以,我几十年来——虽然还远远做得不够,总是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努力耳提面命自己读好“自己的心 灵”,以期能够抵制住权力的诱惑,金钱的腐蚀……
当然,“书本知识”“自然和社会”“自己的心 灵”,这三本“大书”并不是单独或孤立地存在着的, 而是事相的“一体三面”,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 相促进着的“三位一体”,必须给以整体的观照,融会 贯通的理解,方能帮助我们对外在和内在的“大千世界” 一并“了然于心”。读“自己的心灵”,自然离不开前 人或别人的“书本知识”的启发和“引路”,更离不开 “行万里路”的经验、探索和研究。
我所说的这“三本书”中的第一本“大书”,主要
三本书主义
卢新华《 人民日报 》( 2010年12月06日 24 版)
打从少年时代起,就曾不断地听人宣传和推崇“一 本书主义”。那意思大约是,人生只要有一本成名作, 便是获得一块敲门砖,足以敲开文途或宦途的大门,躺 在上面吃喝一辈子了。所以,当年《伤痕》发表并引起 轰动后,就曾有朋友半是戏谑半是羡慕地对我说:“你 这可是一篇短篇小说主义啊。”这话从客观上来讲似乎 倒也不错,但那朋友肯定并不了解,随着年岁的增长, 阅历的加深,我后来越发看重的倒是“三本书主义”。
于时光中,某些细碎经历会化为齑粉,便如 “字”的升华,语境仍存,体悟延伸。这不是 太虚幻境,但它容许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式 的理想飞扬;这不是光耀万世的烫金碑文,但 它却是荒冢之上凹凸有致、刻骨铭心的生命曲 线。这便是体悟的升华,却又最难驾驭。
而阅读“自己的心灵”的过程,更是检验我们所读的 “书本知识”与“自然和社会”两本“大书”,有否 真正消化并加以吸收的最佳途径,同时还可以促进我 们去更有的放矢地阅读更多的好“书”,以便更快更 好地打破、砸碎和超越知识和经验的智障,打通我们 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连接的桥梁,进而达到“天人合 一”的至境。
为此,我信仰并热烈地宣传“三本书主义”,并 愿以一生的努力去实践“三本书主义”!
人生如书,逐级而读59 禅语有论,佛学有三大境界:一是毋言,二是慎言、 寡言、讷于言,第三才是修辞。人生亦是如此,于“有字 之书”中初步领略世界,继而以“无字之书”体悟世间冷 暖,最终在“心灵之书”中沉淀深邃灵魂,循序渐进,方 可臻于完满。 “有字之书”恰似借用他人视角看喧腾社会,它可以 是外交辞令式的《左传》,或是纵横捭阖式的《国语》, 还可为寡欲清淡式的《世说新语》。从中,我们可以领略 圣传贤经、六韬三略的风采。“有高世之才,必有负俗之 累。”这些世间流传下来的经典亦是人生不可逃脱的法门。 然而拘囿于“纸上得来”,难免“终觉浅”。人生不 需要过于厚实的显性堆砌,因为我们深谙“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的玄妙。第二阶段“无字之书”便可引申为亲身经 历、人生阅历。
而今,当我步入“知天命”之年纪后,于“书本知识” 和“自然和社会”两本“大书”之外,更感到还有另一 本“大书 ”值得自己去认真阅读,那便是“自己的心 灵”。长时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了用自己的双眼去向外 部的世界进行探索和研究,却忽略了对“自己的心灵” 这样一个可能更广阔、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在世界进行 内省、反思和阅读。一个仅仅醉心于外部世界的科技成 果而不能经常“反躬自问”的人类,会是一个没有前途 的也缺乏真实的幸福感受的人类。一个总是“随财波, 逐物欲”,“人云我云”,而不能时时事事仔细阅读 “自己的心灵”的人生,必定也会是一个短视的、焦虑 的、放纵的、“残疾”的人生。同样,一个家庭,一个 企业,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一样,对自 己的文化传统,对自己走过的弯路,对自己曾经犯下的 过错,如果不能深刻检讨、反省和忏悔,也很难有一个
而在牌桌上,我不仅“阅牌”“阅人”无数,还从那 些固态的五颜六色的筹码上,逐渐领悟到“财富如水” 的性质:“那一枚枚的筹码其实就是一滴滴的水,那 一堆堆的筹码就是一汪汪的水,那一张张椭圆形的铺 着绿丝绒的牌桌,则是一处处碧波荡漾的荷塘。而偌 大的赌场,俨然也就是一片财富的湖泊了。”由此进 一步想到,人类文明发展史其实也正是围绕着一张张 赌桌展开的: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是围坐在这一张张赌 桌四周的玩家,土地、人口以及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 财富是赌桌上常年流转不息的筹码,贪婪是赌桌上最 难以平息和抑制的“汹涌暗潮”,战争是赌桌上最容 易“召之即来,挥之不去”的“腥风血雨”……
是指古往今来的一切“书本知识”。“三十而立”之前, 我对这本“大书”最为情有独钟。尤其因为“文革”期 间学业的荒废,思想的混淆,甫进复旦大学中文系,我 便如饥似渴地找来古代和西方的各种典籍细加阅读。除 一点点“啃吃”过《昭明文选》以及《战争与和平》等 大部头著作外,还先后背诵过整本整本的唐诗、宋诗、 宋词及元曲等,以为“补课”之举。作为这种阅读的收 获,我在鲁迅先生的《祝福》的影响下,曾写成了第一 篇小说习作《伤痕》。同时,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中 所言“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取 法要高”,最高境界是“法乎自然”的话,也曾启发和 鼓舞了我在而立之年后更好地去“行万里路”,花更大 的气力去捧读“自然和社会”这第二本“大书”。
世间一切的“书本知识”,包括释迦牟尼、老子、孔子 的书,以及马列、毛泽东的著作,归根结底还是前人或 别人咀嚼过的“馒头”,是别的个体生命在特定的时空 关系下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虽然可以给我们以种 种启示,但毕竟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个体生命体验”。 更何况,唯有“自然和社会”这本“大书”,才是宇宙 间最原初的版本,一切“书本知识”充其量也只能是它 的“摹本”。读书又岂能只读“摹本”而不努力捧读 “原作”呢?为此,我先是在1985年辞去记者的职务, 下海经商;嗣后又远渡重洋,留学美国。其间,既踩过 三轮车,当过书店经理,卖过废电缆,做过金融期货, 也在赌场发过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以,我几十年来——虽然还远远做得不够,总是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努力耳提面命自己读好“自己的心 灵”,以期能够抵制住权力的诱惑,金钱的腐蚀……
当然,“书本知识”“自然和社会”“自己的心 灵”,这三本“大书”并不是单独或孤立地存在着的, 而是事相的“一体三面”,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 相促进着的“三位一体”,必须给以整体的观照,融会 贯通的理解,方能帮助我们对外在和内在的“大千世界” 一并“了然于心”。读“自己的心灵”,自然离不开前 人或别人的“书本知识”的启发和“引路”,更离不开 “行万里路”的经验、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