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冲突
中西文化冲突案例
中西文化冲突案例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都会有所不同。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冲突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下面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中西文化冲突的具体表现和解决方法。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时间观念的冲突。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金钱,准时是一种尊重和效率的体现。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对时间的看法更为灵活,常常会出现迟到或临时改变计划的情况。
一位中国商人和一位西方客户约定了10点的会面时间,然而中国商人因为交通堵塞迟到了半个小时。
西方客户因此感到非常不满,认为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而中国商人则认为这只是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这种时间观念的冲突往往会影响到商务合作的顺利进行。
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是双方应该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念,中国商人可以在约定时间前尽量提前赶到,西方客户也可以对中国商人的迟到有所包容。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沟通方式的冲突。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习惯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我表达。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含蓄和间接的沟通方式,注重集体的利益和和谐。
一位西方领导和一位中国员工在工作中发生了沟通不畅的情况。
西方领导习惯于直接下达指令和表达不满,而中国员工则习惯于避重就轻,不愿直接表达负面情绪。
这种沟通方式的冲突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团队氛围紧张。
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是双方应该了解对方的沟通习惯,西方领导可以更加耐心地倾听员工的意见,而中国员工也可以逐渐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礼仪习惯的冲突。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习惯于握手问候,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身体接触和亲近,常常会有拥抱和亲吻的行为。
一位西方客户和一位中国客户在商务活动中发生了礼仪习惯的冲突。
西方客户觉得中国客户过于亲昵,而中国客户则认为西方客户过于冷漠。
这种冲突会影响到商务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是双方应该尊重对方的礼仪习惯,西方客户可以适当地接受中国客户的亲昵行为,而中国客户也可以注意避免过分亲昵的举动。
谈谈当代中西文化冲突
谈谈当代中西文化冲突与社会和谐【研究成员】【导师】【选题原因】关注中西文化差异有助于解决和避免文化差异所引起的冲突,从而更好的融入世界让世界更多了解我国,提高国际地位。
【研究过程】:当代中西文化冲突的实质是在全球化得外力推动下,两种构成要素差异较大文化体系之间激烈的对抗争斗。
由于文化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循环作用文化冲突产生的能量必然会传递给整个社会系统,导致社会系统失衡。
减少中西文化冲突保障社会和谐,更需要的是降低文化冲突产生的能量,保持我国文化系统自身的相对稳定,实现文化有限流动。
为此必须保持文化核心构成要素的稳定和表层文化要素的适当流动,并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从许多资料得出文化结构的核心,就是文化精髓或文化心理,它解决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可以说文化精神或文化心理的不同就是中西文化存在较大差异的更本原因。
例如中国人认为‘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西方人则认为必须战胜自然进而控制自然;中国人强调群体认同,而西方人关注个体认同;中国人注重内心的修练,西方人则强调上帝的意志。
那么,如果要保持文化核心构成要素的稳定性就是要保持文化心理的稳定性,如此则会表现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受到其他文化影响而轻易改变。
同时由于文化流动是文化的保障。
各构成要素必须处于不断的变化和运动中。
在文化核心构成要素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表层结构的文化要素必须适当流动,以保证文化活力。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流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语音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别,很多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文化冲突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和交往的顺利进行,必使双方处于尴尬的局面。
所以,面对越来越开放的社会,我们当代学生在加深自身文化理解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尽可能的多主动理解对方的文化特征,努力把自己锻炼成具有多文化能力,善于跨文化交际的现代人,在保持自身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外国文化好的一面,使自己能够顺利进行有效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际和中西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际和中西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和中西文化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必要的技能。
在全球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不仅是商务人士的必备技能,也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能力。
但不同的文化因素以及中西文化的冲突,也为跨文化交际带来了种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和中西文化冲突的相关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文化是人类群体共同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是群体成员沟通和相互理解的基础。
但文化也是人类相互间最主要的分化因素之一,不同的文化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考方式等等。
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识相交时,文化差异就会出现,这种差异既会给沟通和相互理解带来难度,也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文化差异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在礼仪方面,不同的文化传统有不同的规矩和习惯,如在中国,长辈之间的交往要比普通人多一些象征尊敬的动作和用语;在西方国家,男性与女性见面时握手是很普遍的礼节行为。
在沟通方式方面,不同国家之间的表达方式也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比如,在面对批评时,西方人习惯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东方人更容易避免冲突,通常是委婉地表达。
除此之外,在观念、信仰、生活习惯、美学价值等方面的文化差异也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因此,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需要认识到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展现出应有的尊重和容忍。
除了问清楚文化习惯,你也可以和他们探讨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
二、中西文化的冲突中西文化的冲突是跨文化交际难以避免的问题之一。
虽然西方文化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文化差异还是可能导致冲突。
比如,在东西方道德观上,有很多明显的不同。
在中国,孝道是非常重要的民间美德,认为“有孝则天下安”。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意识相对较为强,强调个人权利和利益。
因此,在商业谈判以及劳动关系等方面,中西文化的差异也会导致一些甚至是极端的冲突。
中西文化冲击的例子(一)
中西文化冲击的例子(一)中西文化冲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元素进入到中文化中。
这些元素既可以丰富和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也可能对我们传统文化产生冲击和影响。
本文将列举一些中西文化冲击的例子,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节日文化情人节情人节最早起源于欧洲,后来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在中国,情人节的兴起,既反映了现代人对爱情和浪漫的追求,也带来了商业化的氛围和消费导向。
一些人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类似情人节这样的节日,情人节的到来促进了中国年轻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但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庆祝。
一些商家利用圣诞节的商机,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和礼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
相比之下,传统的中国节日则可能被较少重视,这种情况引发了社会的质疑和反思。
饮食文化快餐文化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快餐作为饮食方式。
快餐的兴起与西方文化的企业经营模式有关,随着进一步的全球化,快餐越来越流行。
而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则在一定程度上被快餐文化所取代和影响。
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茶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喜欢、了解和使用茶。
同时,西方国家也开始导入中国茶的传统文化元素,将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的推广。
这种茶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加深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娱乐文化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西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领域,随着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作品传遍全球。
近年来,不少中国年轻人也开始喜欢并模仿西方流行音乐,这种文化冲击也引起了文化认同的反思。
电影文化电影是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经典电影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追捧。
同样,中国的电影产业也在逐渐发展壮大,不少电影作品也走向国际舞台,加强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总之,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冲击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文化元素,丰富自己的文化视野,也要保持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特点。
21世纪中西文化的冲突和合同及其解决
21世纪中西文化的冲突和合同及其解决
21世纪中西文化的冲突和合同主要体现在多个领域,如社会观念、价值观、教育制度、商业文化等方面。
在社会观念方面,中西方文化存在一些冲突。
例如,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自由和自我表达,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强调个人的责任和家庭的重要性,这两种观念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冲突。
但在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方面,如道德规范、公正和诚实等方面,中西方文化可以达成共识。
在教育制度方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例如,中国的传统教育强调的是课外才艺和道德修养,而西方教育则注重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
两种教育制度各有优劣,但是通过交流和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商业文化方面,由于文化差异和商业模式的不同,中西文化也存在着一些矛盾。
例如,在商业谈判中,东方文化更注重友好关系和相互理解,而西方文化则更强调效率和结果。
在合作中,双方可以互相学习,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解决中西文化冲突的关键是相互理解和尊重。
通过加强交流,学习彼此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可以避免文化冲突的发生,并且促进跨文化合作和交流的发展。
同时,也需要深入探讨中西文化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更好的合作效果。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的重要性及研究意义。
首先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接着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并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建议。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中西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研究所带来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对于加深跨文化交际理解,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冲突、定义、特点、差异、冲突、建议、案例分析、研究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变得愈发重要。
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也变得日益频繁。
了解跨文化交际及中西文化冲突,有助于提高个人与团体的文化适应能力,减少误解与矛盾,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方面面。
跨文化交际涉及多个文化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要求参与者具备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沟通技巧。
而中西文化冲突作为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更是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与研究。
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如思维方式、交际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与冲突的产生。
深入探讨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碰撞,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实现跨文化交际的良好发展。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的重要性,以及探讨这一问题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和密切。
在这种背景下,了解和研究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冲突如何影响个体和社会,对于促进文化间的理解、促进交流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文化中的冲突
二 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 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 和行为准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 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 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 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的头 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 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中国人爱当着外人斥责 或教训孩子,在西方人看来却是极其不可思议的。所以,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 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 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 中国人常常互相热情地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 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的客 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 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 人权益,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 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或劝酒,一切自便
夸文化冲突
黄绿
文化冲突的原因
•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的原因有很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 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这必然带来人们思想、 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下面具体看一下有哪 些主要的原因!
一 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 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西方 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 则表现出直觉和整体性。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 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 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 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 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从本质上说, 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 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在所有的定势 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有些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 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
如何解决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文化冲突
如何解决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文化冲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冲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了解对方的文化:首先,要求我们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礼仪等方面。
通过学习对方文化的历史和背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对方的差异。
2.尊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文化标准强加于他人身上。
相反,我们应该接受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
尊重和接纳对方的文化可以建立互信和友好的关系。
3.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处理中西文化冲突时,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积极的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立场,并协商解决文化冲突。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或难以理解的方言。
4.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并适应跨文化环境。
这些技能包括语言能力、应对挑战的适应能力、观察力等。
通过培养这些技能,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中西文化冲突。
5.寻求共同点:在解决中西文化冲突时,我们应该寻找双方的共同点,以建立共识和合作。
共同点可以成为双方沟通的桥梁,有助于解决文化冲突和促进合作。
6.创造文化交流的机会:为了减少文化冲突,我们可以创造文化交流的机会,包括组织跨文化培训、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等。
通过这些机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对方的文化,从而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7.接受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不能期望对方完全按照我们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行事。
相反,我们应该接受和尊重对方的差异,并尽力避免对方触犯他们文化中的禁忌和敏感点。
总之,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文化冲突。
了解对方的文化、尊重差异、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培养跨文化交际技能、寻找共同点、创造文化交流机会和接受文化差异,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中西文化冲突,并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完整版)中西文化的冲突
中西文化的矛盾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从价值观点、传统风俗到思想方式,都有差异。
一、失败的社交某留学生初到美国,不久被朋友请去参加一个party,他准时抵达,但却发现很多人都徐徐来迟,穿得也很随意。
在聚会上,有几种饮料和一些简单的食品,可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菜。
聚会上熟人极少,好不简单见到了朋友马克,于是与他交谈起来,谈了大概十来分钟,马克说他要和另一个朋友去恋恋,就走开了,这位留学生特别绝望。
聚会的主人把他介绍给一两个人,而后就不再论他了。
两个钟头此后,他拖故走开,回到家,他仍是很饿,不得不煮些方便面嘱。
他信心此后不再去参加这种聚会了。
(可附外教在中国之二三事 )二、风俗的差异有一年,荷兰有位嘉宾到中国接见,安排他的夫人观光幼儿园。
那一天下着毛毛小雨,她抵达幼儿园门口时,看见一群孩子站得笔挺,在门口迎接她,她看到这些感觉很不舒畅。
接着观光幼儿园的教室,进去后。
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都背着手,面部表情十分严肃。
她很快结束了观光。
归国后,她请我到她家里看她拍的观光幼儿园的幻灯片,说这是此次接见感觉最不舒畅的事,下着雨,为何还要让孩子到门口来 ?为何孩子都是这样正直地坐着,五六岁的孩子应当是特别俏皮的,吵喧华闹是正常的,那才像幼儿园。
我想幼儿园的老师,为了做到次序井然,必定做了大批的工作,认为这才是有礼貌的文明表现。
而就欧洲人的思想方式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美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站立和坐着的姿势明显与我国师生不一样。
我们观光他们的小学,经常感觉学生在讲堂上太随意、缺少纪律,七颠八倒,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老师管教不严。
英佳人观光我们的学校,又会认为中国教师对学生管得太死,学生没有什么自由。
这里既波及到教育思想,又与文化背景相关。
我们强召集体、纪律、合作,他们重申个人、自由、发展自我。
在大学的讲堂上,美国教师有时坐在讲桌边上与学生一同议论,这在我们看来有些合体统,但美国教师的想法是在讲堂上创建一种自由自在的自由议论的氛围。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思想冲击与对抗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思想冲击与对抗中西文化交流在全球范围内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
从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东西方的交流从未停止。
文化交流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思想冲击与对抗。
本文将对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思想冲击和对抗进行探讨。
一、思想冲击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思想在某些方面开始碰撞和对抗。
首先,价值观的冲突。
西方文化中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的价值观迥异于中国的集体主义和家庭主义。
例如,在西方社会中,人们经常强调自由和人权,在家庭中也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性;而在中国社会中,家庭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人们更愿意为家庭付出,牺牲个人的利益。
其次,信仰和宗教的对抗。
西方文化中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影响非常大,而中国文化中则主要是儒家文化、道教和佛教。
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中西方文化之间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冲突和分歧。
另外,文化习惯的纷争也不可避免。
例如,中西方在对待礼仪、风俗、饮食和娱乐等方面的差异很大。
西方人喜欢通过用餐、聚会等活动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中国人则更注重礼仪和传统文化,如茶道、糖果、红包等。
二、思想对抗在中西文化交流中,随着文化的传播,中西方社会的思想也产生了一定的对抗。
例如,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很多人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西方的时尚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些在中国社会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弹和冲突。
为了保持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政府不断宣传和弘扬中华文化,鼓励人们保持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色。
而在西方国家,也存在对中国文化的质疑和挑战。
例如,西方社会对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化和误解,例如传统的龙舟节和中秋节被认为是中国民间营销策略的一种,而不是中国文化丰富多彩的产物。
三、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思想冲突和对抗如何处理?尽管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思想冲突和对抗,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精髓。
因此,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我们应该采取开放、平等和包容的态度。
通过良好的沟通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和思想,获得互相尊重和平等共处的机会。
中西文化冲突:鸦片战争对中华文化的破坏
中西文化冲突:鸦片战争对中华文化的破坏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它的发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该战争始于1840年,前后历时14年。
西方列强为了自身利益和贸易需求,向中国输出鸦片,这种新药物很快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瘾癖,对中国的社会、政治以及文化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出现全面瓦解的情况。
在鸦片入侵的冲击下,许多中国人沉溺于此,变得游离于现实之外,丧失常人的理智和行为准则,导致社会的道德倒退和日益加剧的腐败现象。
此外,国家的政治体系也受到摧毁。
中国在鸦片战争失去了对外交往的话语权,大量的物资和土地被占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华文化难以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根和壮大。
对于文化,鸦片战争也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战争期间,许多中国古籍遭到毁坏,一批批具有文化价值的书籍被法国、英国等列强带走。
这些书籍代表着中国古文明的文化底蕴,每一件都经历了时间的沉积,昭示着中国几千年来的知识和文化财富,无论是历史、文学、哲学和其他方面的作品,都被带走了,中国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
此外,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工业发展滞后,对于当时西方所推出的先进科技的介入不能够及时跟进。
这样就导致了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渐行渐远。
而西方文化又深地侵入了中国,中国人开始接触到了前所未有的外来文化,这种新文化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具有很大的冲击。
总之,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
它不仅导致了社会、政治的混乱和文化破坏,同时也引发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颇多冲突和分歧。
鸦片战争成为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道伤疤,尤其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惕。
我们应该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维护自身的文化底蕴。
中西文化冲突的表现与化解
中西文化冲突的表现与化解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愈发频繁。
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越来越多。
这种文化之间的交往,不仅展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是必然存在的,如何化解冲突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中西文化之间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价值观差异中西方的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庭、亲情、尊老、重义等等,而在西方文化中,注重个人自由、平等、人权等等。
例如,当谈到劳动力市场时,西方人认为个人的名誉、资质、技能越好,应得到更高的价值;而在中国,往往会优先考虑亲戚、朋友等的关系。
这些差异很容易导致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如何化解这种冲突呢?首先,需要理性地分析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
在交往中需要相互尊重,包容,理解。
其次,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秉持开放心态,主动了解对方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避免因为语言、行为不当而引起误解和冲突。
二、思维模式不同中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着不同。
由于文化传承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中西人的思维方式往往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中西方人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中国很重视思考的深度和内涵,强调抽象思维,西方人则更注重拓展思维、逻辑分析和系统化思考。
这些差异常常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应如何化解这种冲突?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
在交流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可能影响到对方的认知和理解方式,影响到了交流的效果。
因此,在交流中,我们需要主动去了解对方,倾听对方的想法和建议,并做出差异化应对。
三、行为规范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在行为规范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注重独立、自主性、进取心、竞争意识,更加注重时间和效率。
而在中国文化中,强调团体、互助、合作,遵守传统礼仪和规范。
这种行为差异经常会影响到跨文化交流中的谈判、沟通等活动。
如何化解这种冲突呢?首先,在行为规范和礼仪习惯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文化的区别,并尊重和包容。
中西文化冲突案例
中西文化冲突案例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文化冲突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很多时候会产生一些冲突和误解。
本文将以几个案例来探讨中西文化冲突的现象,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在商务交流中常见的案例。
在西方国家,商务谈判时通常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立场,甚至会进行一些较为激烈的讨价还价。
而在中国,商务谈判更注重维护双方的关系,通常会委婉地表达意见,避免直接冲突。
这就造成了在商务谈判中,中西方代表很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影响谈判的进展。
其次,我们可以看一个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案例。
在西方国家,家长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而在中国,家长更注重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希望他们能够遵从家长的意愿。
这就导致了在家庭教育中,中西方家长很容易产生意见不合,甚至发生冲突。
再者,让我们看一个在社交礼仪中常见的案例。
在西方国家,人们习惯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甚至在公共场合大声交谈。
而在中国,人们更注重保持自己的形象和礼貌,通常会避免在公共场合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这就造成了在社交场合中,中西方人士很容易产生误解和不适,影响彼此的交流和交往。
针对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冲突的根源主要在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主义和直接表达,而中国文化更注重集体主义和委婉表达。
因此,要解决中西文化冲突,首先需要双方加强文化交流和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其次,需要双方在交流中更加注重沟通和表达,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最后,需要双方在实际交往中更加灵活和包容,逐渐融合双方的文化特点,实现和谐共处。
综上所述,中西文化冲突是一个长期存在且需要重视的问题。
只有通过双方的努力和理解,才能够有效地化解文化冲突,实现文化交融和共存。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共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理解。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历史案例对比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历史案例对比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主题。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冲突,而文化融合则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在历史上,有许多经典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的思考。
一、中西文化对比下的冲突与融合在中国历史上,中西文化碰撞带来了一系列的冲突与融合。
19世纪中叶,中国遭受无数次的外国侵略,这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制度思想让中国人意识到了自身的落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内忧外患。
面对西方的侵略,有些中国人选择了抵制外来文化,认为外国文化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
这种固守传统的思想表现为中国人民群体性的反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义和团运动。
然而,这种单纯的反抗并没有取得成功,相反,更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而另一部分中国人则意识到了现代文化的优势,他们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的先进成果,试图在融合中实现中国的崛起。
这一时期,中国不少新兴的思潮开始出现,包括康有为的“兴中术”、“求实学”。
他们主张借鉴西方,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改革。
这些思想的出现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进程建立了基础。
二、文化融合下的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在扬子江和亚述河的交汇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巴比伦。
巴比伦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的大城市之一,也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重要场所。
在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期间,巴比伦成为了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地方。
当时,巴比伦王国的统治者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学者。
东方文明的巴比伦文化和西方文明的古希腊文化在这里相互影响、交流融合。
例如,巴比伦的象形文字系统被改进和重新发展,造就了新的文字体系,为古代近东的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希腊学者们也通过来访、交流唤醒了巴比伦人对于人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的兴趣。
古巴比伦的文化融合是古代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交流的一个典范,为两大文明的进一步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文化冲突与融合背后的启示以上两个案例都以文化冲突为起点,但最终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融合,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中西文化冲突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中西文化冲突在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是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它触发了中西文化冲突。
那么,何为中西文化冲突?从何而来?对两种文化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面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西文化冲突中西文化冲突发生在中国封闭状态时期,其根源在于两种文化的差异。
从政治、宗教、道德观念到文化传统,中西文化差异极大。
其中,西方文化以民主、人权为核心,不断追求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家族、父权制和社会等级制度。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在于西方列强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却遭遇了中国官方的强烈反应。
当时,英国伙商将鸦片走私入华,导致中国南北江河干涸,民间疾苦深重,康熙、嘉庆两朝均视之为禁品。
但是面对英国强势的态度,中国当局不得不向他们开放贸易,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二、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给两种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英国人将鸦片运到中国,在短时间内就变成了很多中国人的毒瘤。
从此,中国人对英国产生了厌恶和不信任的情绪。
从此,对于文化差异无法兼顾的问题,中国人也开始选择“抵制”西方文化的做法。
在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英国人对于更多还未开发的中国市场所显示出来的渴望。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率先使用了现代化武器制造了惊人的进步。
当时中国精锐战士无法与之相抗衡,不得不败走台湾。
中西文化的冲突和当时更多的现代化进程一样,给战争带来了全新的局面。
三、以共存态度解决冲突中西文化冲突必须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以合作的态度解决这些问题。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
同时,为实现和平共处,中国和西方国家应该抱团合作,互相扶持,建立良好的互信和互惠互利的关系。
中西文化冲突带来的巨大影响时刻提醒我们,文化差异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去认知差异并寻找解决冲突的方式。
只有通过相互的了解、尊重和理解,才有可能实现中西文化共存与交流。
只有如此,中西文化间的隔阂才能逐步消除,才能同时达成长远的合作共识。
中西文化冲突
中西方文化冲突1隐私方面的冲突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
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
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
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
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
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
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
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总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
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
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中西方的文化冲突
中西方的文化冲突工商管理学院08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洪银银 200895088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1、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
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2、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
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
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
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3、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与调和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与调和中西文化交流是当下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话题。
两种文化,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原因,存在着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带来了深刻的文化冲突。
通过文化调和,中西文化交流才能够顺利进行,这对我们更好地认知彼此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西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文化差异是中西交流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源于对于世界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具体而言,文化差异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原因: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特点。
而西方文化,又以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为中心,其思想和理念有着不同的根源。
2.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在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东方文化中的佛教,儒教,道教等教派对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而西方文化则有天主教,基督教等,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与东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别。
3.社会制度:中西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异也是导致文化差异的原因之一。
中国以家庭为中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个人主义和等级制度。
这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导致了中西文化中的不同观念和价值取向。
二、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文化冲突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多,有些看似微小的差异,实则代表着大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差异。
这些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际障碍:中西两种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中西方的礼仪和社交习惯不同。
中国人喜欢打招呼,礼貌问候。
而欧美人则习惯于简单地点头示意,这种表达方式容易被误解为冷淡或不友好。
2.信仰价值观的不同:在宗教信仰和人生观方面,中西两种文化存在较大的观念差异。
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中国文化则注重传统美德,强调自我的修养和道德。
3.规范行为的不同:中西两种社会对待行为准则、礼节、道德标准等也存在较大差异。
如中西方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西方人注重守时,而中国人则其实比较看重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相互理解和关心。
三、文化调和的方法为了解决中西文化冲突,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文化调和。
中西文化冲突案例
中西文化冲突案例中西文化冲突案例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
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一些文化冲突的出现。
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中西文化冲突案例。
某国一家跨国公司请来一位西方管理咨询师,他被派到该公司的中国分公司,负责帮助进行管理升级和团队建设。
在他的指导下,该公司采用了西方的管理模式和业务理念,包括推崇个人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然而,这种管理方式在中国员工中引起了冲突。
中国人文化中注重的是集体主义和尊重权威,他们习惯于遵从上级的指示,不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接受这种新的管理方式时,他们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他们认为,这种个人主义注重的是个人的权益,而不是整个团队的利益。
他们也不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害怕冒犯他人或被认为是不顺从上级的行为。
同时,他们对于西方管理咨询师的指导感到不解。
在他们看来,他只是一个外国人,不能理解他们的文化和背景。
他们认为,应该由自己的领导来指导他们,因为他们更了解本地的文化和情况。
这种文化冲突导致了团队内部的紧张气氛和沟通障碍。
员工不再彼此信任和合作,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意见不会被尊重或接受。
同时,他们对于外国咨询师的态度变得冷淡和不合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决定进行跨文化培训和团队建设活动。
他们邀请了一位中西合并的文化顾问,通过培训和互动活动,帮助员工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培训过程中,员工发现了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他们了解到,尊重权威和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而个人主义和独立思考是西方文化的特点。
通过互相倾听和理解,员工开始接受并尊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同时,培训还强调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员工学会了如何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鼓励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他们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国际团队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专业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和团队建设活动,中西文化冲突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从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到思维方式,都有区别。
一、失败的交际某留学生初到美国,不久被朋友请去参加一个party,他准时到达,但却发现许多人都姗姗来迟,穿得也很随便。
在聚会上,有几种饮料和一些简单的食物,但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菜。
聚会上熟人很少,好不容易见到了朋友马克,于是与他攀谈起来,谈了大约十来分钟,马克说他要和另一个朋友去恋恋,就走开了,这位留学生非常失望。
聚会的主人把他介绍给一两个人,然后就再也不管他了。
两个钟头以后,他借故离开,回到家,他还是很饿,不得不煮些方便面嘱。
他决心以后再也不去参加这类聚会了。
(可附外教在中国之二三事)二、习俗的差异有一年,荷兰有位贵宾到中国访问,安排他的夫人参观幼儿园。
那天下着毛毛细雨,她到达幼儿园门口时,看见一群孩子站得笔直,在门口迎接她,她看到这些感觉很不舒服。
接着参观幼儿园的教室,进去后。
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都背着手,面部表情十分严肃。
她很快结束了参观。
回国后,她请我到她家里看她拍的参观幼儿园的幻灯片,说这是这次访问感到最不舒服的事,下着雨,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到门口来为什么孩子都是这样端正地坐着,五六岁的孩子应该是非常调皮的,吵吵闹闹是正常的,那才像幼儿园。
我想幼儿园的老师,为了做到秩序井然,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这才是有礼貌的文明表现。
而就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美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站立和坐着的姿势显然与我国师生不同。
我们参观他们的小学,常常觉得学生在课堂上太随便、缺乏纪律,东倒西歪,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老师管教不严。
英美人参观我们的学校,又会认为中国教师对学生管得太死,学生没有什么自由。
这里既牵涉到教育思想,又与文化背景有关。
我们强调集体、纪律、合作,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发展自我。
在大学的课堂上,美国教师有时候坐在讲桌边上与学生一起讨论,这在我们看来有些合体统,但美国教师的想法是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的气氛。
英美人一般尽量避免身体的接触,他们忌讳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或地铁上与陌生人的身体有长时间的接触,从人堆中挤过去则更是大忌,而且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
所以有些西方游客在我国一些售票处前看到拥挤的情形,常常显得不知所措,既要买票又害怕与周围人有任何的身体接触。
有握手方面,文化的差异也有些不同。
在英语国家,两名男子相遇时伸出张开的手掌,握住对方的手,稍稍用力地垂直摇动一两次,然后立即松开。
和西方国家的人握手,我们可能会感到用力过猛,有点像折筋断骨式的握手。
而西方人又感觉我们握手太轻,感觉不够恳切。
有时中国主人握住外国客伯手,并不马上松开,这也是西方客人所不习惯的。
在西方每个有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的距离。
它是无形的,但进入了别人的私人空间会让别人很不自在的。
由于价值观的差异,我国采取计划生育政策防止人口膨胀,不少西方人认为是剥夺个人生育自由权。
产国有2亿支私人枪支,人人可以买枪,枪击是青少年丧命的重要原因。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被枪打伤,要求控制私人枪支的舆论举起。
里本人表示反对,认为控制私人枪支侵犯个人自由。
对此,我国人民是很难理解的。
由于伦理观念差别,我国在眉头孩子时采取绝缘化对策,尽可能不让孩子知晓自己的身世与身生父母;美国人在收养孩子时采取亲密化对策,尽可能保持孩子与原生文化、亲人的联系。
三、个人至上与群体至上个人至上一般称为个人主义。
我国与西方对个人主义的认识有本质区别。
我国«辞海»对个人主义的注释是“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尔虞我诈。
”显然是个贬义词。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个人主义的注释是:“重视个人自由,自我支配,自我控制。
信我的个人主义,尊重你的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成了褒义词。
美国宪法规定百姓可以和平集会、请愿、示威。
但是,不能影响正常的通告、工作。
如果侵占了办公楼出入的通道,警察就会干预。
对个人广义词义的巨大分歧,采用个人至上表述美国人的价值观。
美国«独立宣言»又称个人至上宣言。
«独立宣言»上说:“人重生而平等,并被造物都赋予某些不可的权利,包括生命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美国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个人成就,推崇个人,强调个人权利,提倡自已判断,喜欢独来独往,竞赛竞争。
颁发奥斯卡奖、普利策奖等奖项,很少有两个得主并列的书面。
美国人提倡快乐生活,享受人间幸福,不必自寻烦恼,一旦条件允许就去买汽车、建房屋、周游世界。
在英语中,“我”始终是大写的,有self作后缀的单词有100多个。
我国重视群体,重视家庭。
国家是大家,个人相对渺小,个人利益带入家和国中。
古汉语中没有与西方“个性”相符的词。
“满招损,谦受益。
”“谦谦君子”是重要的道德规范。
涉及“我”要“小”写,称鄙人、愚兄、老朽。
贵至皇帝,自称寡人。
自己的亲人称内人、贱内、糟糠、犬子。
自己的家叫寒舍。
“有人都的哥,无我不称弟”,见到比自己小的男士也可以称哥,自称弟。
涉及个人的词,如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大都含有义。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家庭、家乡在国人的以上中分量很重要。
英文和各德文中没有“老乡”这个词英语字典中短语解释老乡:A person from the same village,town or province. 桃园三结义讲刘备、关羽、张飞结拜兄弟。
本来三人是君臣关系。
结拜后就成兄弟关系,更亲近了,完全可以信赖了。
四、平等观与等级观我国经历漫长的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过去,从房屋的规制,门户的形式,衣服和帽子的颜色,都可以区别人的等级。
“官大一级压死人”,人的等级代表人的地位,代表说话的分量。
直到现在,习惯称呼要加职称和头衔。
姓刘的工程师叫刘工,姓张的处长叫张处。
遇到过一位姓傅的处长,不时要申明自己不是副处长,是姓傅的正处长。
美国人有较强的平观念。
除教授和医生外,一般直接叫。
不少美国老板要求下级直呼其名。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时,有人向杜鲁门的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
”杜鲁门的母亲回答:“是的。
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按照杜鲁门母亲的观念,总统和家民是平等的。
美国人还有不信赖父母的观念,不轻易接受别人的评委会的观念。
孩子过了18岁再依赖父母,是不光彩的。
轻易接受别人的施舍也有失尊严。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前妻海伦帮助斯诺创作«西行漫记»,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海伦晚年穷困潦倒,蛰居美国。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驻美代表黄镇要资助她实现访华,被她谢绝了。
地变卖了珍藏30年的瓷盘、珠宝、驼铃、清朝式样的对襟绣花衣服等,筹措奖金,自费重访中国。
海伦的行为反映了美国人自立意识。
五、商务文化比较应聘面试时,中国人常说:“本人能力有限,请大家多多教。
”在美国老板面前这样陈述,十之八九是要失败的。
美国人在应聘时,尽一切努力展现自己的才能。
参加会议时,中国人喜欢坐在会扬后面。
中国人常说“枪打出头鸟”,不愿意做出头鸟。
会议主持人反复请大家往前排坐,就是不愿意往前去。
美国人参加会议,喜欢坐在。
谁来的早,谁坐在前排,是美国人的习惯。
商务活动中,中国人比较重人情,讲关系;中国人商务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有些重要决定在饭桌上敲定;美国人一般在严肃的会议桌前做决定。
出现纠纷时中国人喜欢私了,美国人一般在法庭解决。
艾伦是一家中美合资食品有限公司的外方经理,因为第一次派驻国外,所以对一切都很新奇。
中国人的热情和合作给了他很深的印象,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然而,良好的开端并没能带来成功的结果。
几个月过去了,艾伦渐渐感到什么地方不对头,他的中国同事说话总喜欢兜圈子;处理事情是讨论决定而不是投票表决;他们总把“面子”看得很重;办事靠关系,讲人情;只知服从而缺乏独创等等。
这些都让艾伦困惑不解,无所适从。
而反过来,中国同事对他也同样不满。
他们觉得艾伦太死板,只知照章办事,不讲情面,没有灵活性;处事独断,一个人说了算;只知赚钱,对员工缺乏尊重和关心。
有位经理甚至愤而辞职,公司的管理一片混乱,产品销量也直线下降。
艾伦的经历对许多派驻中国的外方经理来说并不陌生。
他们对中国满腹牢骚:政策和法律模棱两可、严重的官僚主义、太多的政府干预、蛛网一样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马拉松式的谈判、中国人令人费解的行事方式,诸如此类。
对一些外国公司来说,中国远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金矿,反而是一个吞噬巨额投资的无底洞。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似乎只与个人的性格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相联系。
既如此,那么,为什么有着相近文化背景的港澳台和海外华人投资者比起欧美投资者来说成功的机会要大得多呢答案很清楚:是文化差异使然。
上述这些看似彼此不相干的问题都有一个背后的深层原因:文化冲突。
六、法制观念在中国,人们的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纪律性较差。
这和西方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位好事的留学德国的学生,拿循规蹈矩的德国人好好地开涮了一把。
他在两个相连的电话亭上各写上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在一边暗中观察,发现那些呆板的德国男人真的只在写有男的一边排队打电话,而写有女士的那边即使没有人用也没有一个男士过去占用。
在美国人们发生争端通常会去法院解决问题,遇到小事也是按照规矩办事,不会越雷池半步。
旅美学子何晓航有一段生动描述:“我在美国的家,后面是一片原野。
院子没有围墙,芳草萋萋,接向远方,连着近邻。
有一天刮起暴风雪,邻居家后院的花盆刮得地上跑,女主人在后面追。
花盆吹到我家草地上,她迈过一步就可以抓得到。
但她停住了,,给我家打电话,问可不可以允许她跑进我家的草地她在电话里说:‘糟糕,婕妮不在家,我还有东西刮到她家的院子去了,只好等她回来再打电话。
’活得真累呀。
”在美国,私人园地神圣不可侵犯,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能踏入。
关于这方面还有一个更加血腥的真实案例,案件是在Louisiana,1992的万圣节,一位在美国的日本留学生误闯别人的私家领地,屋主误以为那个戴着面具的女孩是强盗,手持长枪,喝令这位留学生时说了一句:'Freeze!'(意思是不准动)。
这位日本留学生可能不明白这个字的意思,还急步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