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_精华资料重点总结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中级经济师全套知识点总结

中级经济师全套知识点总结

中级经济师全套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经济学基础1.1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资源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学科,它探讨了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如何利用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其研究范畴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1.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市场中的个体经济单位,主要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

它分析了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决定以及市场运行机制等问题,并通过供给与需求分析,生产成本分析以及市场结构来揭示市场行为。

1.3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体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宏观规律,主要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总量关系,如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国民经济核算、货币与银行、宏观经济政策等。

1.4 经济体系经济体系指经济总体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三种。

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计划经济由政府主导,通过计划制度调整资源配置;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

第二章:产业经济学2.1 产业经济学基本概念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学科。

其中涵盖了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2.2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指整个经济体系中,各种产业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3 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研究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竞争市场等。

产业组织的状态会对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

2.4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产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

政府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可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的良性竞争和持续发展。

第三章:国际经济合作3.1 贸易理论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国际产品生产要素配置理论。

这些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效益,对国际贸易活动和国际分工有重要指导作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考点五: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一、弹性系数的计算二、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

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四、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五、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六、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七、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 s >1,供给富有弹性。

(2)E s <1,供给缺乏弹性。

(3)E s =1,供给单位弹性。

(4)E s =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5)E s =∞,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八、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考点一: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考点二: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考点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注1】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注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考点四:预算约束线1.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2.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1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1

11.会劳动力市场11.1.考点一劳动力市场概论11.1.1.劳动力市场11.1.1.1.基本含义11.1.1.1.1.宏观角度: 是由各种各样的局部性或单一性劳动力市场构成的一个总劳动力市场体系11.1.1.2.微观角度: 是指特定的劳动力供求双方在通过自由谈判达成劳动力使用权转让的合约时所处的市场环境11.1.1.3.基本特征11.1.1.3.1.特殊性11.1.1.3.2.多样性11.1.1.3.3.不确定性11.1.1.3.4.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11.1.1.3.5.交易的延续性11.1.1.3.6.交易条件的复杂性11.1.1.3.7.劳动力出售者地位的不利性11.1.2.劳动力市场的结构11.1.2.1.全国性市场及地方性市场11.1.2.1.1.全国性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全国范围内彼此搜寻而形成的劳动力市场;某一类劳动力越稀缺, 需求方对这种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越高, 则这种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受到地域限制的可能性就越小, 形成全国性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大11.1.2.1.2.地区性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仅仅在某一局部地区范围内彼此搜寻而形成的区域性劳动力市场;地区性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者通常是技能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是很强的劳动者11.1.2.2.外部市场及内部市场11.1.2.2.1.外部劳动力市场, 即一般性劳动力市场, 是指处于组织外部、不受单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及实践的影响, 由大量的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参及的市场11.1.2.2.2.内部劳动力市场11.1.2.2.2.1.是指在大型组织内部存在的, 由一系列规则和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用关系调整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管理体系11.1.2.2.2.2.重要特征之一是, 企业通常只从外部雇用填补较低级别岗位的劳动者, 内部的中高层职位, 一般都是通过内部晋升来实现11.1.2.2.2.3.采用内部劳动力市场做法也会存在较高的成本11.1.2.2.2.4.可能会因为竞争不足而导致组织内的激励水平下降, 甚至出现所谓的员工之间的串谋行为11.1.2.2.2.5.内部劳动力市场不能脱离外部劳动力市场而独立存在11.1.2.3.优等市场及次等市场11.1.2.3.1.优等劳动力市场特征: 就业条件较好, 工资福利水平较高, 工作环境良好, 工作保障性较强;对劳动力供给者的要求较高, 只有具备一定的受教育水平、技术熟练程度或者具备某种技能的人才有可能进入11.1.2.3.2.次等劳动力市场特征: 就业不稳定、工资率较低、工作条件较差;工作的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11.1.2.3.3.大部分知识技能水平较低、就业机会较差的劳动者很难从次等劳动力市场流入优等劳动力市场;贫穷、歧视以及受教育程度不足导致的技能缺乏等是造成两种劳动力市场之间出现相对隔离的主要原因11.1.3.效率工资11.1.3.1.概念11.1.3.2.是指企业提供的一种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原因是基于一个基本假设, 即高工资往往能够带来高生产率11.1.3.3.理由11.1.3.3.1.高工资能够帮助组织吸引到更为优秀的、生产率更高的员工11.1.3.3.2.高工资有利于降低员工的离职率, 强化他们的实际生产率11.1.3.3.3.高工资往往能够更容易让人产生公平感11.1.3.4.适用企业11.1.3.4.1.从降低员工流动性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最大的企业11.1.3.5.很难通过基于产出的工资制度来激励员工, 或者是对员工进行监督的难度很大的企业11.1.3.6.条件劳动者期望及企业保持长期雇佣关系11.1.4.晋升竞赛11.1.4.1.基本特点11.1.4.1.1.更高一级的职位通常是事先设计好的, 而及每个职位对应的则是一个确定的工资率或一个工资浮动区间, 职位级别越高, 对应的工资率也就越高11.1.4.1.2.一位员工之所以被晋升到更高职位上去, 往往仅仅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有优势一些, 至于这种优势是大还是小, 则不会影响到他们被晋升后得到的工资水平高低11.1.4.2.被晋升者将得到更高一级新职位对应的全部报酬即工资水平上涨, 而失败者将不会因为参加竞赛而得到任何报酬即工资上涨11.1.4.3.设计要点11.1.4.3.1.要想让晋升竞赛能够激发候选人的最大努力, 必须使参及晋升竞赛的候选人之间在知识、能力或经验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即没有人能够非常有把握地认为自己能够获得晋升, 也没有人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获得晋升的希望11.2.要在参及晋升竞赛者当前的职位和拟晋升职位之间创造出一种合理的工资差距, 工资差距太小会削弱竞赛参及者的努力动机;要设计合理的工资差距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 即晋升的综合价值以及晋升风险11.3.考点二劳动力供给理论11.3.1.劳动力供给总量的的含义11.3.1.1.劳动力供给总量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11.3.1.2.劳动力供给质量主要是指劳动力队伍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受教育和训练的程度, 其中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水平11.3.1.3.劳动力供给数量方面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人口总量、劳动力参及率以及劳动者的平均周工作时间三个因素11.3.1.4.劳动力参及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当中, 已经有工作的人和正在找工作的人及本国或本地区劳动人口总量之比11.3.1.5.平均周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平均每周在劳动力市场上供给的工作小时总量11.3.2.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及其经济学含义11.3.3.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的, 揭示的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

2015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试重点要点

2015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试重点要点

第一章组织激励第一节需要与动机一、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对食物、水、空气等的物质需要,及对归属、爱等的社会需要。

二、动机1、动机的概念: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动机有三个要素:1)决定人行为的方向;2)努力的水平;3)坚持的水平。

2、动机的分类:内源性动机(又称内在动机)和外源性动机(又称外在动机)三、激励1、激励的概念: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激励对于人们潜在的积极性,使员工出色的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激励的类型:(1)从激励内容角度分类: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2)从激励作用的角度分类: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3)从激励对象的角度分类: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

第二节激励理论一、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划分的五层次人类需要(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2、主要观点(1)人具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2)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源,以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有激励作用。

(3)这五种需要层级越来越高,当下一层次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

(4)以上五种层次的需要还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因为前三者的满足主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而后两者的满足主要靠内在因素。

3、在管理上的应用(简单了解)(1)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内在激励。

(2)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3)该理论还表明,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4、局限性五层次需要并不严格成阶梯关系,不是某种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不再有激励作用,也不是只有当第几需要都得到满足后高一级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

2015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总结笔记第二部分

2015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总结笔记第二部分

人力资源第二部分第四章战略人力资源管理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具有5个特征:①战略性②系统性③一致性④目标性⑤灵活性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两个部分:(1)人力资源战(定位)(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践)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1)人力资源战略制定(2)人力资源战略执行阶段(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评估与反馈4、美国学者戴尔和霍德的人力资源战略三类型:(1)诱因战略(2)投资战略(3)参与战略5、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战略的匹配不同总体组织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1.成长战略(内部成长、外部成长)2. 稳定战略或维持战略3. 转向或紧缩战略6、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经营战略的匹配不同经营战略的人力资源需求:1、成本领先战略(与诱因战略匹配)2、差异化战略(与投资战略和参与战略匹配)3、聚集战略(与诱因战略、投资战略和参与战略匹配)7、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大卫•尤里奇):战略伙伴:参与到公司战略制定,工作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管理专家:设计和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及承担相应的职能管理活动。

员工激励者:构筑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通过激励使员工更好工作。

变革推动者:成为变革推动器,其中文化的变革是人力资源经理面临的重要挑战。

8、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需具备的技能四种技能:(1)掌握人力资源(基础技能)(2)掌握业务(观念性的技能)(3)掌握变革(基础技能)4)个人信誉(核心)9、四种技能与四种角色对应关系(三角模型)10、量化评估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意义:(一)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发展产生战略性的贡献(二)有助于显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成绩,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地位(三)有助于掌握人力资本增值情况,帮助企业灵活应对外界环境的改变第五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实施意义:a.有助于组织发展战略的制定 b.有助于组织人员稳定c.有助于降低人力资本的开支2、与其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关系:工作分析工作设计;招聘;绩效;薪酬福利;培训。

201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_会计

201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_会计

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七章会计概述考点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范畴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

现代会计按照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管理会计的产生标志着现代会是特定对象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企业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一般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1.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关系:资产 = 权益 = 债权人权益 + 所有者权益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所存在的平衡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2.在不考虑调整因素,如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情况下:利润=收入–费用三、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有九种情况)【注】此处内容由两个考点构成:(1)判断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引起会计要素如何变动;(2)根据会计等式判断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是否正确。

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式去掌握。

经济业务事项不会破坏该等式关系。

考点七: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内部资料,禁止传播内部资料,禁止传播括: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第二十八章 会计循环考点一:会计确认会计上将按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要环节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的方法称为会计循环。

会计确认是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利润等会计要素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1.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2)确定该业务应在何时进行确认;(3)确定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2.会计确认的一般标准包括:(1)被确认的项目是通过经济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其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的要求。

(2)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的评估。

(3)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

权责发生制构成了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也进一步构成了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基础。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章节考点背诵速记完整版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章节考点背诵速记完整版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章节考点背诵速记完整版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章节考点背诵速记完整版(说明:“♀”为历年知识点“”加下划线是必考点)经济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2、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支付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3、需求规律: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因:价格变化具有收入和替代效应)。

*价格变动产生的效应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替代效应与价格效应方向总是相反。

收入效应比较复杂,取决于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劣等品。

5、影响/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重要因素,社会人均收入,正向变化“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方向变动但对于劣质商品来说,需求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而下降的”)③产品的价格(最关键因素,最重要因素,反)④替代品的价格(使用价值相近,正)⑤互补品的价格(反,交叉弹性系数为负数,A价格涨需求降B需求降)⑥预期(正,预期价格上涨刺激购买,预期价格下跌推迟购买)⑦其他因素。

(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A价格上升则需求下降,引起B需求下降*互补品上升需求下降,替代品上升需求上升6、需求变动类型:①需求量的变动(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曲线上的点的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②需求的变动(非价格引起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7、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例外:钻石的价格与需求是正向变化。

*又如:对于第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来说,某些普通食品的价格上涨,购买也会增加。

*需求量与价格呈同向变化是极少数商品或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发生的*需求规律仍是市场经济活动中一条重要的经济规律。

供给:1、市场供给: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个人学习笔记精编 根据新版教材、课件编写 更新 第四部分《统计》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个人学习笔记精编 根据新版教材、课件编写  更新 第四部分《统计》

含义1.统计工作2.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或“产品”3.统计学尺度 ①定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②定序尺度(等级差或顺序差)③定距尺度 (可加减)④定比尺度分类数据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表示为类别,用文字表述,不区分顺序定性(品种数据) 序数据 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表示为类别,用文字表述,有顺序统计数据类型 定量(数量数据)数值型数据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常用数值来表示时期指标一段时期内的总量,是可以累积 如:(产品产量;能源生产总量;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总量指标时点指标某一时刻上,不能累积,各时点数累积之后没有实际意义(年末人口数、科技机构数、股票价格)相对指标相对数表现形式:比例和比率(经济增长率; 物价指数; 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率)二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统计指标分类 平均指标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利润)按 调查对象的范围①全面调查(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 ②非全面调查(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种类调查 登记时间连续①连续调查(一年之内如:人口出生、死亡)②不连续调查(一年以上如:生产设备拥有量、耕地面积)统计报表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目前的大多数统计报表都是全面报表普查一次性全面调查,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①数据一般比较准确②范围比较窄③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最广泛最常用 根据样本可推断总体 ①经济性 ②时效性强 ③适应面广④准确性高抽样调查㈠概率抽样最理想,科学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整体抽样④等距抽样㈡非概率抽样不适于推断总体项目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方式典型调查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通过典型单位是一种定性调查, 着眼点不在数量特征上,因此不认为它是一种统计调查也是可以的搜集第一手数据①直接观察法②报告法常用③采访法④登记法⑤电话访问法⑥网络调查法⑦实验设计法方法 搜集第二手数据来源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①要评估价值②注意是否具有可比性③注意弥补④注明数据来源误差来源1、登记性误差(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可以消除)2、代表性误差(在用样本数据产生的随机误差,无法消除)产生原因: ①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②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 ③样本容量不足等第二十二章统计调查质量 质量要求①精度 ②准确性 ③关联性 ④及时性 ⑤一致性 ⑥最低成本频数与频数分 布 频数也称次数;①比例之和等于 1②百分比③比率可能大 于 1 各不同类别的数量比值分类数据图示 ①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②圆形图也称饼图用圆 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①向上累积(从开始一方向顺序的最后一方,变量值小向变量值大) ②向下累积(相反)品质数据 顺序数据 图示顺序数据与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基本相同。

2015年经济师考试中级《工商管理》第三章笔记整理

2015年经济师考试中级《工商管理》第三章笔记整理

第三章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共5节内容,历年考试分值在15分左右,题型主要为单选题、多选题,2013年本章内容做了较大调整,案例分析题的出题几率有所增加,主要围绕第四节进行出题。

第一节市场营销概述主要内容1.市场的含义2.市场营销的含义3.市场营销观念传统营销观念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传统市场营销观念与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区别4.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注意各种类型需求的概念)一、市场的含义1.含义市场: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需求的总和;亦指由特定需求和欲望,并具有购买力使这种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的消费者群。

2.市场三个构成要素:(熟悉)(1)人口——是构成市场的基本要素,决定市场规模大小(2)购买力——人们购买所需产品时的货币支付能力◆购买力取决于三个方面:①人们收入水平的多少;②物价的高低;③人们信贷的能力。

(3)购买欲望——购买某种产品的要求和愿望。

是导致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驱动力,是消费者将潜在购买力变为现实购买行为的重要条件。

◆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例题】单选题:市场是某种产品或劳务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需求的总和,()因素是构成市场的基本要素。

A. 产品B. 人口C. 购买力D. 购买欲望答案:B解析:人口因素是构成市场的基本要素,故B选项正确。

二、市场营销的含义市场营销: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教授认为“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了解)◆主要包含几个方面内容:(1)需要、欲望和需求;(2)交换和交易;(3)关系;(4)营销者和预期顾客。

三、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企业如何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1.传统市场营销观念(掌握)(1)生产观念——“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得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观念。

2015年中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个人学习笔记精编 根据新版教材、课件编写 持续更新 第二部分《财政》

2015年中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个人学习笔记精编 根据新版教材、课件编写 持续更新 第二部分《财政》

特征 保罗·萨缪尔森提出“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非竞争性主要特征 (潜在收益)非排他性派生特征(潜在困难)融资 ①政府融资(强制融资)难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②私人融资(自愿融资)导致供给数量不足结构不平衡③联合融资生产 ①政府生产②合同外包(私人签约者可能是营利性机构,也可能是非营利性机构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公共物品供给 结构 ①公共物品供给决策制度是核心②公共物品供给融资制度③公共物品供给生产制度④公共物品受益分配制度公共财政配置资源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主要是市 场失灵而社会又需要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范围①满足政府执行职能需要②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支出③对社会资源配置引导性支出资源配置机制手段①确定社会公共需要基本范围和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例.实现高效社会资源配置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③ 为公共工程提供资金保障④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 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方向,提高投资效率⑤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收入 分配 机制手段目标实现公平分配①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政府对社会收入分配范围和界限②加强税收调节,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资源税③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④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公共财政经济稳定 和发 展机制手段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①推动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保证物价和经济发展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②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增长③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④财政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公共 选择 “政府失灵”的三大理论基石 ①个人主义方法论②经济人假设(自我 利益最大化)③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第十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①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② 政治家(政党)选票极大化(导致少数派社会成员利益被忽视,违社会公正原则)③投票循环(又称“孔多塞悖论”)④官僚体系无效率(最大化本部门预算)⑤利益集团与寻租含义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实际上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反映政府用各项财政资金都做了什么事分类支出经济性质各项财政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反映财政每一笔钱具体是怎么花的功能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即政府的钱到底被拿来做了什么事经济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用途,说明政府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 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 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秩序和安全,经济事务,环境保护,住房社会服务设施,医疗保健,娱乐文化宗教,教育社保购买性支出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从私人部门取得并支付相应资金发生费用 分类方法根据交易经济性质进行分类 转移性支出政府扮演中介者不要求回报,包括政府补助、捐赠、债务利息支出财政支出及其分类2007 年 1 月1 日起中国分类改革①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等 17 大类②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等 12 个“类”绝对规模指标 是政府在预算年度的财政支出总和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 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断上升反映政府干预 经济的程度常用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相对稳定反映中央对地 方政府的控制程度衡量 财政 支出 规模 的指标相对规模指标其他 人均财政支出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反映人均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政府活动扩张 瓦格纳因为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增加了需求 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第十一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财政支出规模梯度渐进增长 皮考克和魏斯曼(阶梯式,非连续)①内在原因公众容忍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最高限度②外在原因总是同步增加的发展阶段增长马斯格雷夫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初、中、成熟)非均衡增长鲍莫尔对增长原因作出解释①进步部门(技术决定)②非进步部门(劳动决定)生产率低支出快增长的理论解释公共选择学派①选民“财政幻觉”② 政治家倾向大的支出来争取选民③官僚机构掌握着更精确成本信息④公共利益很难界定财政支出总量快速增长、支出结构有所调整财政支出的重点也逐步由经济建设向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转变存在问题①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处于较低的水平②相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然略有下降趋势,但仍徘徊在较高的水平上③社会性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有上升,但还较低仍有待进一步增加数量和改善质量 中国的结构优化结构①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②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③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④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财政支持,落实城镇养老保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支持社会福利慈善,经济发展优先)⑤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含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是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的对象是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 绩效评价的内容是公共委托-代理事项;4E原则: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

2015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复习要点 第一章

2015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复习要点 第一章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2015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复习要点 第一章考情分析本章内容属于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问题。

从近三年考题来看,本章的考试分值平均在7分左右。

本章主要考点1.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2.需求曲线3.影响供给的因素4.均衡价格5.需求价格弹性6.需求交叉弹性7.需求收入弹性8.供给价格弹性重点、难点讲解及典型例题考点一 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一)需求的含义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有支付能力。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市场需求是所行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例1】支配着消费者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的因素是( )。

A.消费者预期B.生产成本C.消费者偏好D.消费者个人收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消费者偏好的影响。

【例2?单选题】下列关于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

A.预期价格要上涨,人们会推迟购买B.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C.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其互补品的需求会下降D.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会引起需求增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就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而如果预期价格将下降,会推迟购买,选项A 说法有误。

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其互补品的需求会增加,选项C 说法错误。

消费者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选项D 说法错误。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 个人学习笔记精编 根据新版教材、课件编写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 个人学习笔记精编 根据新版教材、课件编写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货币需求 含义货币需求量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 币的行为是一种经济需求、有效需求、派生需求需求量 是经济中各个部门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

一定时期内经济 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 说 MV=PT 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商品和劳 务的交易量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理论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 数量说 庇古货币价值=比重(相当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总资源(总收入)/名义货币供给传统 货币数量说关系 ①剑桥方程式包括贮藏货币是区别于费雪交易方程式的关键②本质 一致物价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量的变化。

假定其他因素不 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动机 “流动性偏好”动机①交易动机-进行日常②预防动机-应付各种紧 急③投机动机-根据市场利率变化预期凯恩斯 的理论 函数 ①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②投机动机由利率的高 低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流动性陷阱货币需求弗里德曼 现代 因素①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与货币需求量成正比)②财富构成(人力财富比例与货币需求量成正比和非人力财富比例与货币需求量成反比)③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货币需求量成反比)含义 ①货币供给(机制货币创造决定货币供应量)②货币供应量(非银行部门的货 币资产数量,即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层次依据资产流动性①M0 =流通中现金②M1= M0+银行活期存款狭义③M2= M1+定期 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广义货币供给机制 ㈠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㈡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因素①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②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③企事业单位 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M=B*K(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 数)特征 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体一致,而非完全相等②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 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 ①总量性货币失衡经常出现的货币失衡形式②结构 性货币失衡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 关系假定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货币供应量(M1)应 当与 GDP 同步增长,即 ΔM1=GDP×M0货币均衡 均衡水平决定 物价自然上涨的因素①造成“剪刀差”现象②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不断提高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不断上涨若考虑物价自然上升的因素,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概念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纸币过度发行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①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②物价持续上涨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分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特点:①自发性②诱发性③支持性)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①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②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是人为)㈢输入型通货膨胀(进口商品价格上升)㈣结构型通货膨胀类型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分①公开型通货膨胀②抑制型通货膨胀(人们普遍持币待购又称为隐蔽性通货膨胀)原因①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②主要原因: 财政原因/信贷原因 其他原因--如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衡紧缩需求政策通货膨胀治理积极供给政策 ㈠紧缩性财政政策①减少政府支出②增加税收③发行公债 ㈡紧缩性货币政策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提高再贴现 率③公开市场业务[供给主要措施有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 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定义 ①中央银行:处于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 政府的银行,具有双重性质②中央银行制度: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一国 金融业,并以其为核心构成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融资媒体的金融体制建立的必要性 ①集中货币发行权②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③管理金融业④国 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产生 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是第一个标志①由存款银行转化为央行②专门设置央行 ③由综合型银行改革为单一职能的央行发展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①高度独立 ②基本不独立 ③相对独立职责 ①不以盈利为目的②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③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 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行政干预和牵制主要 业务①法定唯一发行机构②对银行{集中准备金/最后贷款人(信贷业务有再抵押 贷款;再贴现;再贷款)/全国清算(主要的中间业务)}③对政府{代理国库/代 理国家债券发行/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督执 行}资产①贴现与放款②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③外汇、黄金储备④其他资产资产负债表负债 ①流通中通货(现金)②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③商业银行 等金融机构存款④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系统 包括同城或同地区和异地两大类。

第四部分:统计-201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第四部分:统计-201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第四部分、统计二十一、统计与统计数据1、统计的含义(了解),有三种不同含义,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统计数据;统计学。

①统计工作,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有关社会现象数字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其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实施统计监督。

②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活动过程所到得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统计资料包括原始的调查资料以及经过加工、整理、分析而成的系统的统计资料。

③统计学,关于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科学。

是一门认识方法性质的科学。

目的在于:探索数据内在的数据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按照计量学的一般分类方法,可将所采用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3、统计数据的类型: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4、统计指标及其类型(掌握,每年考)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

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1)统计指标是用来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2)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

①总量指标,反映现象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通常以绝对数的形式来表现,因此又称为绝对数。

②相对指标,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数之比,如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等。

相对数的表现形式通常有比例和比率两种。

③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或均值,它所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利润。

二十二、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统计调查,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过程。

包括搜集第一手统计数据和搜集第二手统计数据。

①第一手统计数据,是统计活动所取得的初级统计数据,是原始的统计信息。

原始统计数据,指从各个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统计数据,这些个体数据需要通过汇总、整理,形成总体特征的综合数据。

201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_财政

201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_财政

内部资料,禁止传播①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制度(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③公共物品供给的生产制度 ④公共物品的受益分配制度考点四:供求规律及政府活动范围1.市场系统是由居民、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

2.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亚当斯密称为“看不见的手”)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生产低迷; 3.政府经济活动范围(2)矫正外部性 (3)维持有效竞争 (4)调节收入分配2.政治家(政党)选票极大化3.投票循环4.官僚体系无效率官僚在给定需求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下,最大化本部门的总预算。

5.利益集团与寻租考点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1.目前我国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2.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意义(1)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2)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公平统一市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3)是建立健全现代国家治理结构、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4.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主要任务(1)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①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

②预算编制科学完整、预算执行规范有效、预算监督公开透明, ③重点推进的改革和制度建设。

(2)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

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取向:优化税制、完善调解功能、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

第十二章 财政支出考点一: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及经济性质内部资料,禁止传播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

(3)指标选择:确定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关键。

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相关性、经济性、可比性、重要性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内部资料,禁止传播内部资料,禁止传播1.衡量国债绝对规模有三个指标:一是国债余额,即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精华资料重点总结学习笔记
本人2014年高分通过中级经济师考试,把自己使用过的和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精心整理,已加入链接,ctrl+点击文件名即可免费学习。

1、201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模拟练习试题(1-35.)
2、201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重点考点总结小抄版
3、2013年中级经济师_经济基础知识_课堂学习笔记精编【重点红色标示】
4、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章节考试要点汇总终极小抄版小纸条【必考】
5、201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35章节小抄版A4纸一张打印.
6、最新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典型考题汇总章节版刘艳霞小抄版
7、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应试指导完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