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在脑卒中筛查防治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脑卒中实施方案

脑卒中实施方案

脑卒中实施方案四平市中心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实施方案为了贯彻和落实卫生部关于在全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防治的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工作要求,为了更好的做好基地医院的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开展,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1.医院成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领导小组组长:唐立峰副组长:徐岩.刘海峰.许兆辉.刘锦平.崔玉玲张亚珍.郭晓平职责:负责领导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的规范化建设;负责研究审核各项规章和工作计划的制定;负责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经费支持及人员调配等全面领导工作。

2.下设“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办公室主任:张成(兼)副主任:巩越丽.贾海燕.杨益民.宋慧敏.野向阳.崔运昌.张丽丽.许恨修.温戈.梁纪峰.李晓玲.赵亮秘书:陈雷.李东红职责:具体负责对各项工作计划的安排和落实;协调沟通各相关科室之间的工作配合.流程完善;制组织和实施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及科室宣教,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与当地社区.乡镇.及周边地区建立服务协作网,建立区域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领导小组布置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

3.成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专业组主任:常志田成员:郭立斌.张晓英.赵均峰.王建中.胡伟山.朱瑞生. 孙丽.赵静岩.高潜.白莉.陈春.刘雨涵.李振家.毛锐.顾殿发.赵向东.牛力.杜杰.高凤兰.陈昕职责:负责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相关专业机构的协调;制定和协调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的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及科普宣教的实施方案.资料印刷.各工作组档案建立和管理以及网络建设。

布置完成病人信息资料录入和建档等工作,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录与整理,填写脑卒中筛查基本信息表(CRF 表),确保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并按要求报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建立医院多学科专业联合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努力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建立健全规范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网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介绍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介绍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介绍一、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概况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高”特点。

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 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发病者约30%死亡,70%的生存者多有偏瘫失语等残障。

脑卒中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国民健康干预工程。

2009年6月,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 正式启动。

卫生部7个司局的相关领导,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的领导和全国部分省市三甲医院的领导及专家共270余人参加。

陈竺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强调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重要意义,建议考虑将其列入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重大专项。

他呼吁全国医务人员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树立预防理念,学习有关知识,多做宣传,共同为降低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而努力。

随后,卫生部印发了《缺血性脑卒中筛查及防控指导规范(试行)》。

医政司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推荐,在全国范围初选了60家三级甲等医院,作为省级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积极构建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大力推进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捐助200万元,用于救助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开展过程中因经费困难而不能进一步筛查或治疗的患者。

该会王彦峰理事长表示,支持这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呼吁更多的人奉献爱心,通过积极募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爱心基金”,让更多的贫困人群得到及时的救助,为遏制脑卒中的发病做出贡献。

2010年5月,卫生部召开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相关技术及基地建设研讨会。

全国人大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王陇德院士强调:近20年来,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

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小结

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小结

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小结导言脑卒中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为了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我们举办了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

本文对该讲座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脑卒中的防治知识。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即中风,是指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或破裂导致的疾病。

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前者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而后者是因脑部出血引起的。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大多数,约占70-80%。

它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受阻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包括血栓形成、动脉狭窄和动脉硬化等。

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措施预防缺血性脑卒中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测量血压并采取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2.管理血脂异常: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等血脂异常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通过饮食和药物管理血脂水平可以有效预防。

3.控制糖尿病:糖尿病不仅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还会加重脑卒中后的损害。

定期检测血糖并控制血糖水平非常重要。

4.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尽量戒烟限酒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通常是由脑部血管破裂引起的,约占脑卒中的20-30%。

主要类型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内出血。

预防出血性脑卒中的措施虽然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与缺血性脑卒中有所不同,但以下措施可有助于预防:1.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控制血压可以降低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2.避免过度用力:过度用力会导致脑血管破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过度用力,如举重、用力憋气等。

脑卒中的症状和诊断脑卒中有一些典型的症状,包括面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无力或麻木、言语困难、意识丧失和突然丧失平衡能力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脑卒中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问诊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并进行体格检查以评估神经系统和其他身体功能。

神经外科实习医生在脑卒中手术中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

神经外科实习医生在脑卒中手术中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

神经外科实习医生在脑卒中手术中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脑卒中,即中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其引起的脑组织损害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作为神经外科实习医生,我有幸参与了多次脑卒中手术,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心得,现总结如下。

一、前期准备工作在脑卒中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中,患者的全面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患者的年龄、病史、病情稳定性等因素。

此外,我们还需了解患者的现有疾病以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以便对手术方案进行调整。

此外,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都是必不可少的,以确定手术的范围和手术的风险。

二、手术操作技巧在进行脑卒中手术时,对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因此,作为实习医生,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训练,熟悉手术器械的使用,掌握手术的规范操作步骤。

此外,术中的沟通协作也非常重要,与其他团队成员密切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脑卒中手术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有许多,其中包括注重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尽量减少手术对脑内器官和血管的创伤。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我们还需根据病变的性质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例如血管修复、血栓切除等等。

然而,我们也要清楚手术的局限性,譬如在一些复杂的病例中,手术并非总是能够完全解决问题,术后的治疗和康复也同样重要。

三、团队协作与患者护理在脑卒中手术过程中,团队的协作和患者的护理十分关键。

作为习医生,我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与其他医务人员密切配合,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流畅。

在手术中,我们还需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譬如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其他潜在的并发症。

此外,我们还需给予患者关怀和支持,缓解其手术前的焦虑,以及术后的身心压力。

四、术后恢复和康复脑卒中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为实习医生,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他们的术后恢复情况,并根据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康复建议。

在康复过程中,多学科的协同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

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

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
①调查 的工具 。调查 问卷是 由 2名教授 、2名康复科护士 以 及 4名康复治疗师在 复习有关的脑卒 中康 复护理 的知识 以及相 关 的参 考文献 的基础上所 制定的 .在 正式调查 之前先对 40名护 理人 员进行预调查 ,并依 据预调查 的结果 对问卷 的内容 进行完
善 ,从而提高 问卷 的可信度 。问卷 内容主要包 括了 20个 与脑卒 中康 复护理知识密相关 的问题 ,每个 问题分别设 有 3个答案 ,即 知道、不知道和不清楚 。②调查 的方法 。此次调查是 由参与到指 定 问卷 过程的 2名护理人员共 同完成 的 .在这三所 医院神经外 科 的护士长 的协作下 。问卷 当前发 放 ,填写完 问卷后立 即收 回 , 从 而确保此次调查过程 的顺利完成『1]。 2 结 果
理念是 tt我护理 ,病人在康 复的过程 中起 到主体 性的作用 .而护 足 ,这也很 大程度上 限制 了其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 。只有早期的
士则是尽可能的帮助患者逐步 的实现 自我照顾 ,并能够独 立生 介入 了脑卒 中的康 复护理过程 。才能 降低肩手综合 征的发病率 ,
活。对脑 卒中偏瘫的病人及其家属应进行相关康复知识 的宣传 也能尽快 的恢复病人的 日常活动和生活 的能力。
工作 ,帮助病人 掌握 自我 护理 的相关技 能 。提高他们 的 日常生活 3.4 为脑卒 中的康复护理构建合适 的环境
能力 ,这样他们才能更快 的重返社会 。通过上述 的调查结果笔者 能够发现 ,81.2%的护理人员都没能清楚 的认识到脑卒 中康 复护 理的理念 ,也不 知道康 复护理 的内容和治疗措施 ,无法 判断脑卒 中康复的标准 ,认为脑卒 中康复护理是等 同与一般 的临床 护理 的。另外 ,约有 82.5%的护士不明确什 么是 “自我护理 ”,都还停留 在“帮带护 理”的模 式 ,这种护理模 式无法让 患者主动 的参 与到 护理过程 中来 ,对提高病人的 日常活动和生活的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3.2 重视 脑卒 中康 复护 理 知 识 和技 能 的培 训 工作

脑卒中患者在神经科做哪些体格检查

脑卒中患者在神经科做哪些体格检查

脑卒中患者在神经科做哪些体格检查神经科的体格检查范围包括脑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神经反射。

此外,患者的共济功能、姿势和步态,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和脑血液供应情况也需检查。

(1)脑神经检查:检查直接与脑相连接的12对脑神经的功能。

外伤、肿瘤或感染都可损伤脑神经的任何部分。

需通过检查来确定损伤的确切部位。

(2)运动系统的检查:运动神经支配随意肌(随意肌产生运动,如走路时的腿部肌肉)。

运动神经损伤可导致其支配的肌肉瘫痪或肌力下降。

缺少外周神经的刺激,可导致肌肉萎缩(原发性萎缩)。

医生要求患者逆阻力做推拉动作,了解各组肌肉的肌力。

(3)感觉神经:感觉神经把压力、疼痛、冷热、震动、运动及图形感觉传递到脑。

通过检查体表感觉来查证感觉神经是否正常。

当患者体表某部分有麻木、刺痛或疼痛感时,医生先用尖头针轻刺这部分体表,然后用钝头针轻刺同样区域,以此判断患者是否有区别尖锐和钝性感觉的能力。

利用轻压力、热或震动同样可检查感觉神经的功能。

检查运动感觉时,医生令患者闭目,然后轻轻地上下活动患者的指(趾),并令患者告诉移动指(趾)位置。

(4)反射:反射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反应。

例如,用叩诊锤轻叩膝盖下的肌腱,下肢就产生反射,这个反射叫膝腱反射(这是一种深腱反射)。

膝腱反射显示传入脊髓的感觉神经、脊髓内突触连接和返回下肢肌肉的运动神经的共同功能。

其反射弧是一个完整的从膝到脊髓再返回腿部的回路环,并不涉及脑。

常用的反射检查是膝腱反射和与其类似的肘、踝反射和巴宾斯基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检查是用钝性物划脚底外缘。

除了6个月以下的婴儿,正常反射是趾向下屈。

如果野趾向上屈,其余各趾向外侧展开则是脑或由脑到脊髓的运动神经异常的征象。

此外,还有许多神经反射检查法适用于评估特殊神经功能。

(5)共济功能、姿势与步态:检查患者的共济功能时,医生要求患者先用示指触自己的鼻尖,然后触医生的手指,如此反复迅速地重复此动作。

做第一次指鼻试验时,患者可睁眼,然后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都闭上眼。

神经外科品管圈 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正确率

神经外科品管圈 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正确率
通过良肢位摆放,病人能够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 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当前摆放正确率的现状
摆放正确率低
患者及家属认知不足
目前脑卒中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正 确率较低,很多病人因为不正确的姿 势导致并发症增多,康复效果不佳。
患者及家属对良肢位摆放的重要性认 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正确的操作技 巧,导致摆放效果不佳。
持续改进
在品管圈活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良肢位摆放的流程和方法,以确保正确率的持续提高 。
病人的康复效果
康复进程加快
正确的良肢位摆放有助于预防并 发症、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从而加快病人的康复进程。
减少并发症
通过提高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有 效降低了病人因不当摆放导致的 并发症发生率。
护士的满意度调查
THANKS
感谢观看
提高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措
04

培训和教育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对良肢位摆放 01 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摆放技巧和方法。
开展病人及家属的教育活动,让他们了解良肢位 02 摆放对康复的重要性,提高配合度。
制作宣传资料和操作指南,方便医护人员程和规范
01 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明确良肢位摆放的 标准和要求。
02 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步骤,确保每一步都符合标 准,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02 制定检查和评估标准,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监 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定期检查和评估
定期对病人的良肢位摆放情况 进行检查,确保摆放正确,并 及时调整和纠正。
神经外科品管圈 提 高脑卒中偏瘫病人良
肢位摆放正确率
目录
• 引言 • 脑卒中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现状 • 品管圈活动计划 • 提高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措施 • 实施效果评估 • 总结与展望

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的全面总结

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的全面总结

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的全面总结一、前言脑卒中作为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自2011年开始启动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

2023年,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总结旨在梳理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的全面情况,为未来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建设概况1.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2023年,全国范围内共建成脑卒中防治中心1500余家,覆盖率超过90%。

在机构设置上,脑卒中防治中心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为核心,涵盖了影像、检验、心电等多个相关专业。

在人员配置方面,专业医护人员达到3.5万余人,较2022年增长10%。

2. 设备设施脑卒中防治中心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床位数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技术水平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在技术水平上取得了显著突破。

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关键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治疗成功率不断提高。

此外,中心还开展了一系列脑卒中相关的研究项目,推动我国脑卒中防治技术走向国际前沿。

三、防治成果1. 发病率和死亡率2023年,全国脑卒中发病率为120/10万人,较2022年下降5%;脑卒中死亡率为40/10万人,较2022年下降8%。

脑卒中防治中心的建设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患者救治脑卒中防治中心共救治患者500万余人,其中急性期患者300万余人,康复期患者200万余人。

通过及时、有效的救治,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 健康教育脑卒中防治中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脑卒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知识。

全年共举办各类讲座、宣传活动10万余场,受益人群超过1亿。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1. 地区差异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部分中西部地区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

脑卒中防治的质量控制与评估

脑卒中防治的质量控制与评估

脑卒中防治的质量控制与评估引言概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提高脑卒中防治的效果和质量,质量控制与评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脑卒中防治的质量控制与评估。

一、建立规范的脑卒中防治流程1.1 制定脑卒中防治的指南和规范制定脑卒中防治的指南和规范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该指南应包括脑卒中的预防、急性期治疗和康复阶段的内容,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1.2 建立脑卒中防治的多学科团队脑卒中防治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护理科等。

建立多学科团队可以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治疗和康复服务,提高防治效果。

1.3 完善脑卒中防治的信息化系统建立脑卒中防治的信息化系统可以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及时获取患者的病情和治疗信息,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二、提高脑卒中防治的诊断水平2.1 加强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筛查早期识别和筛查是脑卒中防治的关键。

通过普及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和危险因素的宣传,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患者并及时就诊。

2.2 完善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对于确定病因和指导治疗非常重要。

持续关注并采用最新的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可以提高脑卒中的诊断准确性。

2.3 推广脑卒中的快速诊断工具快速诊断工具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为脑卒中,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推广应用这些工具可以提高脑卒中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三、优化脑卒中防治的治疗策略3.1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脑卒中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2 加强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很大。

加强急性期治疗,包括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和抗凝治疗等,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命。

脑卒中筛查工作总结

脑卒中筛查工作总结

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2014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脑防委:现将我院2014年脑卒中工作汇报如下:一、通过加强神经内科的建设,提高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能力。

1、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由原来的一个病区扩大至两个病区,病床数由原来57张增加至74张,专科医师增加至16名。

2、我院神经内科经积极发展和努力筹备后,于2014年11月向区卫计委申报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并获得大部分评审专家的认可。

3、2014年11月北海市成立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我院,以此加强全市、全自治区的脑卒中联合预防和诊疗工作。

二、继续加强培训学习1、院外培训:按照脑防委要求,我院选派超声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内分泌代谢科等科室的15名医师报名参加“培训基地”组织的“2014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新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其中已有5名医师分别到北京宣武医院、天津环湖医院等相关培训机构学习并完成学业,其余5名医师已作好培训计划和安排。

2、院内培训:(1)2014年我院2014年3月22日举行“脑卒中多学科联合诊疗培训”,对象为超声功能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等科室全体医务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并购买50张“脑卒中多学科联合诊疗技术网络培训学习卡”,发放到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上网自学。

3、2014年10月29日“世界脑卒中日”,我院举行《脑卒中防治知识》培训和学习,除本院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外,本市中医院、二医院、银滩中心卫生院等医院医务人员也踊跃参加,大大推广了脑卒中防治新技术的应用。

三、继续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1、继续对来院就诊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规范化诊治。

至2014年11月30日,共诊治脑卒中住院患者1250人次,门诊患者7303人次。

2、开展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继去年完成3000例筛查任务后,今年我院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会议讨论和总结,继承优点,改进不足。

已于今年10月份开始对我市靖海镇和铜鼓里社区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人群的选定、筛查点、工作细节均严格按照脑防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要求进行,目前已完成筛查人数703人,其中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79例次,心电图检查55例次,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66人次,余下的筛查工作正按部就班地进行,同时经过加强宣传后,现日均筛查数在不断递增。

神经外科手术对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作用和方法

神经外科手术对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作用和方法
术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 ,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THANKS
感谢观看
与康复治疗的比较
康复治疗是脑卒中后遗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对于某些严重 后遗症,如偏瘫等,康复治疗的效果可能不太理想。而神经 外科手术能够针对这些严重症状进行干预,提高康复治疗效 果。
手术治疗的优缺点
优点
手术治疗能够直接去除病因,效果显 著;可以降低复发率,减轻患者疾病 负担;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06
典型病例分享和讨论
02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原

手术目的和原理
01
02
03
去除病因
通过手术去除导致脑卒中 后遗症的病因,如脑出血 、脑梗死等,防止病情进 一步恶化。
减轻症状
手术可以减轻脑卒中后遗 症患者的症状,如头痛、 恶心、呕吐、肢体无力等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康复
手术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 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自 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减轻患者痛苦。
手术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影像学技术的辅助应用
01
借助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精确定位病变部位和
范围,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显微镜和内镜技术的应用
02
利用显微镜和内镜技术,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
脑水肿。
脑梗死处理
采取溶栓、抗凝等药物治疗,以 及高压氧疗等物理治疗方法,促 进脑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

05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实

神经外科手术在治疗脑卒中中的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在治疗脑卒中中的应用
手术步骤
开颅手术通常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医生会根据病变部位选 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切开头皮、颅骨,暴露病变部位,进 行处理后再逐层缝合。
适应症与禁忌症
开颅手术适用于脑出血、脑肿瘤等引起的脑卒中。禁忌症 包括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无法耐受手术的情况 。
微创手术
手术目的
微创手术旨在通过较小的切口和较少的组织损伤,达到治疗脑卒中的目的,如清除血栓 、扩张血管等。
手术步骤
微创手术通常使用显微镜或内镜等辅助设备,通过小切口或穿刺进入病变部位,进行精 细操作。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
适应症与禁忌症
微创手术适用于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脑卒中。禁忌症包括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血管 狭窄等无法进行微创手术的情况。
血管内介入治疗
手术目的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等器械在血管内进行操作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血管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等引 起的脑卒中。
患者自身因素与预后
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病变部位及范围等因素均可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 。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病变部位局限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好。
05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卒中 的并发症与风险
手术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
出血
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出现颅内出血 ,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采 取止血措施。
感染
手术创伤和术后卧床可能导致颅内感 染,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术后 护理和抗感染治疗。
手术效果与预后关系
01
手术时机与预后
早期手术干预可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预后。然而,对于某些患者
,延迟手术可能更有利于病情稳定及预后改善。
02 03
手术方式与预后
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例如,去骨瓣减压术可降低颅内 压,改善患者预后;而血管内介入治疗可针对病变血管进行精确治疗, 降低并发症风险。

神经外科科普小知识

神经外科科普小知识

神经外科科普小知识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

它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血栓、栓塞或动脉狭窄等病变,导致局部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脑梗死。

主要症状包括突发性的面瘫、肢体无力、语言障碍、视力模糊等,需要紧急治疗,如果治疗及时和有效,可以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出血性脑卒中则是指脑血管破裂或破裂后的出血,导致神经组织局部受压和损伤。

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头痛、意识障碍、肢体无力、呕吐等。

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较高,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或者药物干预。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等。

治疗措施包括急性期抢救和恢复期康复训练,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和康复治疗等方式进行。

神经外科医生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或者介入治疗等方式,尽可能地减小神经组织的损伤和后遗症。

在手术治疗方面,常见的手术包括颅内血肿清除、脑室
引流和颅骨开窗等。

在介入治疗方面,可以通过血管内溶栓、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等方式进行治疗。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我们加强预防和治疗。

神经外科医生在脑卒中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通过手术和介入治疗等方式,尽可能地减小神经组织的损伤和后遗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

谷城县人民医院卒中防治中心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一、脑卒中工作目前现状1.筛查与防治情况自2018年我院被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委员会授予“卒中防治示范中心”以来,我院建立、完善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并对本县域地区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进行了积极推进。

2.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情况近年来我院多次派神经内外科骨干医师到上级医院学习急性脑卒中救治诊疗规范和静脉溶栓技术,并多次请上级医院相关教授来院指导“卒中中心”建设,以神经内科为主导承担急性脑卒中溶栓任务,并探索建立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康复科共同组成的“卒中单元”。

2019年1至6月份,我院共成功开展静脉溶栓18例。

3.多学科救治情况①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积极开展介入诊疗技术,已成功开展颅内外血管内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等。

2019年上半年我院共进行头颈部CTA检查1078例,脑血管造影检查154例,颅脑MRA检查36例,介入治疗5例。

②神经外科积极开展了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3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6例)及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4例)等。

③康复科早期跟进,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床旁康复训练、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

④超声科每日常规开展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不断提高诊断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1.整体脑卒中防治体系、框架有待进一步健全,偶有工作协调不够完善,未形成自动有效机制及良性循环。

2.进入溶栓绿色通道病源少,主要是相关知识宣传需进一步加强。

不但是在本院医务人员和县内其他医务人员加强学习了解和转诊工作,同时应多次深入乡镇、社区等群众中开展卒中宣教和防治工作。

3.技术发展不均衡,未能达到全面发展,干预手段较单一,暂时未开展介入取栓技术及颈动脉剥脱手术。

三、改进措施及下一步工作重点1.继续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完善流程,明确筛查-干预-救治-随访-康复等各个环节的任务职责,继续坚持以神经内科为主导、多学科协作工作机制,提高配合与高效运作。

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概要

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概要

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概要一、本文概述《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是一篇深入剖析中国脑卒中防治现状及其所面临挑战的报告。

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本报告基于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医疗资源配置情况以及防治政策分析,揭示了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报告首先概述了脑卒中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指出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

随后,报告从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的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报告指出,尽管我国在脑卒中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脑卒中防治网络、提高了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等,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公众的健康行为习惯有待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机构的脑卒中防治能力有待提高;脑卒中防治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等。

针对这些挑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加强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脑卒中防治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为脑卒中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等。

本报告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推动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二、中国脑卒中流行现状脑卒中,也称为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脑组织损伤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卒中的流行情况在中国显得尤为严峻。

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这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神经外科品管圈 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正确率

神经外科品管圈 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正确率
ERA
主题选定理由
脑卒中偏瘫病人良肢 位摆放正确率对病人 康复效果有重要影响 。
通过品管圈活动,能 够集思广益,提高良 肢位摆放正确率。
目前神经外科病人良 肢位摆放正确率较低 ,需要改进。
主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脑卒中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正 确率关系到病人的康复效果和 生活质量。
提高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有助于 减少并发症,降低病人痛苦。
标是否具有可行性。
资源分析
评估神经外科品管圈的资源状况 ,包括人力资源、时间资源、物 资资源等,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具
备足够的资源保障。
风险分析
对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 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策略,以
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目标实现时间规划
时间节点设置
监督与调整
根据目标实现的需要,设置具体的时 间节点,如前期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评估阶段等。
原因分析
培训不足
医护人员对良肢位摆放的培训不 足,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偏差

缺乏重视
医护人员对良肢位摆放的重视程度 不够,未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
沟通不畅
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家属之间的沟通 不畅,导致病人及家属对良肢位摆 放的理解和配合不足。
03
目标设定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在实施过程中,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 监督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 行调整,以确保目标的顺利达成。
任务分解
将提高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目标分解 为具体的任务,并分配到各个时间节 点中,以确保目标的逐步实现。
04
对策制定与实施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在脑卒中筛查防治中的作用
概述: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致病死因,致死者占死亡总数的22.45%。

世卫组织最新数据表明,全球每6个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1人因卒中永久残疾。

我国卒中发病率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到5倍,是日本的3.5倍。

随着慢性病发病年龄的提前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速,我国脑卒中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机理:缺血性脑卒中有60%左右为颈动脉狭窄所致。

颈动脉狭窄引发脑梗塞的原因:(1)、硬化斑块表面的附壁血栓或不稳定斑块表面碎屑脱落随血流进入脑内造成栓塞;(2)、硬化斑块和血管壁分离形成夹层或极重度狭窄造成颈动脉管腔完全堵塞引发大面积脑梗死;(3)、重度狭窄形成持续低血流状态造成脑供血不足出现以分水岭梗塞为特点的脑缺血。

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通过外科方法将堵塞在颈动脉中的斑块取出,疏通血流,恢复缺血部分脑组织的供血,从而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并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对已有颈动脉重度狭窄(〉70%),但还没有发生脑卒中的人群还可以起到预防发作的作用。

这项技术在美国已经开展50多年,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都得到了确凿的证明。

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每年的颈动脉血管内膜剥脱术(CEA)有20万例。

手术安全、经济且效果肯定。

手术指征:卫生部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筛查及防控指导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关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手术指征:1、对于颈动脉狭窄大于60%小于100%的无症状患者,可考虑行CEA手术;2、对近期TIA发作或近6个月有缺血性卒中史的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70%-99%)的患者,推荐行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

几十年的研究证实,CEA手术不仅可以预防脑卒中,而且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导致的新发脑卒中且伴有症状的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CEA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视觉功能、听觉功能、认知功能。

术后并发症:颈部血肿、高血压、术后低血压、高灌注综合征、脑出血、癫痫发作,再发狭窄。

手术本身仅是治疗的一部分,术后要求医生严密观察病情,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可危及病人生命,需及时处理。

现状:权威估计,中国每年大约有100万患者需要接受CEA,而目前现状却是每年不超过几百例,使几十万患者处于脑卒中的高危状态,这也是我国脑卒中发生和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美国每年十几万CEA手术的背后,是有两千多名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医师熟练和安全的掌握了这项技术。

开展这个手术需要医院多科室的协作,特别是神经内科、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

因为是预防性手术,尤其要贯彻微创的理念,应用神经外科的显微操作技术等,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保证病人的安全。

目前国内大多医院的CEA手术由神经外科医生开展,像天坛医院、宣武医院、301医院、等,在病人筛选、手术方案设计、显微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目标:作为卫生部在安徽省设立的脑卒中筛查防治备选基地之一,开展CEA 手术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院领导重视下,依托本院强大的团队优势,部分神经外科医生经过系统的显微神经外科训练,掌握颈动脉狭窄的病理生理,具备开展该项手术的条件,如能针对此项手术进行专病培训,将为本地区更多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解除痛苦。

此项手术的开展,将推动脑血管外科较常见的烟雾病、颈动脉闭塞、难以夹闭动脉瘤进行血管吻合等手术的进行,使我院脑血管外科治疗水平跃上新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