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原则

合集下载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民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具有责任心、关爱他人、守纪守法、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第三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当贯彻育人为本的理念,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能力。

第四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当与学校其他工作相互融合,形成合力,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第二章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原则第五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为中心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法律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

第六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当坚持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第七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当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合力的原则,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发挥社会资源的积极作用。

第八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当坚持实践导向、形成具体行动的原则,通过参与实际活动和社会实践,落实德育要求。

第三章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第九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当围绕六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包括道德修养、社会责任、家庭教育、法律意识、公民素质和文化传承。

第十条道德修养是中小学德育的核心,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品质修养。

第十一条社会责任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意识、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他人的精神。

第十二条家庭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基础,注重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第十三条法律意识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知识、法治精神和法律遵从意识。

第十四条公民素质是中小学德育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文明素质。

第十五条文化传承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四章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第十六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包括德育课程、活动教育、学习任务、实践体验和评估考核等。

中小学德育指南原则

中小学德育指南原则

中小学德育指南原则一、总则中小学德育指南原则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制定。

本指南旨在明确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中小学德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规范。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放在首位,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3. 坚持知行合一。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4. 坚持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 坚持协同育人。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建设,形成育人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吸引力。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性,实施途径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组织措施的严密性和科学性,确保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质、良好心理素质、扎实科学文化知识和健康体魄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德育实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为成为有益于社会、有尊严、有幸福感的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而言,总体目标包括:- 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 培育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形成文明礼貌、诚信友善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抗挫折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教育原则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教育原则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为此,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应当明确教育原则,引领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道德教育。

一、明确培养德育目标教育原则的第一个要点是明确培养德育目标。

中小学德育工作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家庭教育的合作家庭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原则的第二个要点是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作。

学校和家庭应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教育。

三、注重德育的全过程性德育工作不应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进行,而应贯穿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

教育原则的第三个要点是注重德育的全过程性。

学校应把德育纳入到各个学科和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性格。

教育原则的第四个要点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五、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育原则的第五个要点是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学校应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强化师生互动和角色定位师生关系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础。

教育原则的第六个要点是强化师生互动和角色定位。

教师应做好榜样的示范,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也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和问题,积极与他们进行互动和沟通。

七、构建正向德育环境学校是培养学生德育的主要场所之一。

教育原则的第七个要点是构建正向德育环境。

中小学德育原则

中小学德育原则

中小学德育原则中小学德育原则(一)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当前的思想实际来提出要求、确定内容和方法,使德育更具有针对性。

学生的“实际”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都有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在道德行为、道德意识方面有较大差异。

其次,是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教育者选择德育方法意义重大:同样的心理内部矛盾会因个性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促进矛盾的转化。

再次,是学生当前的思想实际。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所以其思想实际必然会有时代色彩,会随时代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深入学生调查研究,做到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二)知行统一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学生相应的实际锻炼和行为训练,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联系起来,使学生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要求做到:1、联系实际向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教育,晓之以理。

2、指导学生将思想认识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导之以行。

(三)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用理论、事实和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启发和调动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有带强制性的纪律约束,督促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要求做到:1、正面教育,积极疏导。

2、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中小学生善于模仿,模仿是其重要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行为习惯的养成。

根据青少年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向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新时期的英雄模范学习,向同学中的优秀分子看齐,从中受到感染和鼓舞,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中的一个榜样群体,也应该严格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道德的表率。

3、表扬为主,严禁体罚。

青少年学生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好胜心强,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教育方法上应坚持以表扬为主,批评和惩罚为辅。

中小学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中小学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中小学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点,改革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他发展的特长。

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合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更不能从根本上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根据十几年当班主任的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在德育工作中探索创新性教育的体会,使我深刻理解到:搞好创新性德育工作也应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尊重信任学生原则,表扬鼓励学生原则,关心爱护学生原则,准确评价学生原则等。

一、尊重信任学生原则班主任尊重和信任学生,具体表现在:1、了解学生。

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分析学生中的每一件事,探索他们心灵的奥妙,特别是善于发现他们身上隐藏着的那怕是极其微小的闪光点,不要把他们看死、看扁。

2、尊重学生。

尊重,是待人的起码要求,又是医治自暴自弃的良方。

我们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尊敬长辈,自己也理应尊重学生。

3、相信学生。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依靠自己的水平展开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他们分配适当的工作,让他们有发挥自己智慧和才能的机会,并在工作中受到教育、锻炼。

二、表扬鼓励学生原则班主任表扬、鼓励学生,体现在:1、表扬、鼓励必须是学生自觉努力的结果,而不应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

表扬、鼓励不是目的,而是推动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

所以,班主任表扬、鼓励学生时应着眼于学生的自觉性,把自觉性作为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标准,并且引导学生持续提升行动的自觉性。

2、表扬、鼓励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

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表扬、鼓励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三、关心爱护学生原则班主任尊重和信任学生,体现在:1、严格要求。

严格要求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学记》中说:“师严然后道尊”。

俗话也说“严师出高徒”。

实践证明,教育是与要求紧密相联系的,没有严格的要求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

班主任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信任学生,还要善于点燃学生心灵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把教育和感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小学的德育原则

中小学的德育原则

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一、塑造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学校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形成崇高的人生目标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的教育,要教育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懂得正确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

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诚实、友善、勤劳、自律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课堂教育、课外活动以及校园文化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自律自爱的品质。

通过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他们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健康成长的能力。

五、推行阳光校园文化。

学校要建设阳光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

学校要培养学生具备优良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风气。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他们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品质,推行校园文化活动。

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全面发展个人能力和素质,并促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

七、与家庭教育结合。

学校要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衔接,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学校要与家长合作,建立家庭和校园的互动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

中小学的德育原则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全面发展的基础。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塑造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推行阳光校园文化,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与家庭教育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全面素质。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培训手册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培训手册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培训手册一、引言德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手册旨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指导和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

二、德育工作概述德育工作是指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旨在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公民。

三、德育工作原则1. 科学性原则:德育工作应基于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原理,针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进行科学设计。

2. 整体性原则:德育要渗透到学校教育各个方面,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发展的格局。

3. 个性化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培养个体的特长和潜能。

4. 实践性原则:德育工作要结合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实践能力。

5. 协同性原则: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四、德育工作内容1. 学校文化建设: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营造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学校文化氛围。

2. 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

3. 学生日常管理:落实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习惯。

4. 课堂德育教育: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素养。

5. 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6. 优秀品德典型培养:树立典型榜样,通过表彰、宣传等形式激励学生向优秀品德典型看齐。

7.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

五、德育工作方法1. 面向问题: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问题,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和引导。

2. 寓德于学: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3. 以身作则: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自身言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道德感召力。

4. 多样化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德育教育,如讲座、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管理育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管理育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管理育人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1.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原则: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学生。

(3)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实效性。

(4)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5.生态文明教育
6.心理健康教育
7.法治教育
8.安全教育
四、德育工作的形式和方法
1.课堂教学
2.班队活动
3.社团活动
4.实践活动
5.家校联系
6.校园文化建设
五、加强德育工作的措施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2.创新德育工作机制
3.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4.加强德育工作的评价机制
5.发挥家校社会的协同作用
德育工作事关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全校上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形成合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德育原则八大原则和贯彻要求

德育原则八大原则和贯彻要求
总之,贯彻德育原则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全面落实德育工作,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合力,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需求,倡导学生自治、自律、自尊、自信。
3. 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要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和支持学生的德育工作,形成合力。
5. 注重德育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求
德育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它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若干原则》,德育原则包括八大原则:
1. 以德育为先。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2. 以人为本。尊重和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7. 以示范引领为重点。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8. 以实践育人为途径。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
贯彻这些德育原则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德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将德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3.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以诚信为根本。弘扬诚信精神,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和道德观念。
6. 以家校合作为基础。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和支持学生的成长。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九条德育基本内原则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九条德育基本内原则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九条德育基本内原则(1)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根本原则,它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这个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我们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校要培养“四有”、“两热爱”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的原则。

知行统一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3)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依靠和发扬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学生消极落后的一面,长善救失、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优点和缺点、先进和落后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是这种矛盾斗争转化的结果。

德育的规律决定了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必须同时进行。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个人的尊重、信任和爱护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严格要求是指教育者按照 ___规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教育。

尊重学生就是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护和关怀。

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他们的自尊心,相信他们的能力。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培养学生集体的过程中,通过集体的形成教育每个学生,又通过每个学生的进步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培养集体与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统一起来。

要培养坚强的集体,就要依靠集体,培养、教育和健全学生集体。

教育每个学生关心集体,自觉地为实现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而严格要求自己。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学德育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长善救失原则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记忆诀窍:一连营(因)长,双导三结合1.方向性原则定义:德育要有理想性和方向性,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要求: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新思想、新观念,同时在实践中逐步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和判断善恶的能力;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方向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2.疏导原则定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定义:德育过程中,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集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要求: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定义: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任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

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简述贯彻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定义:是指德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调节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使之协调一致地进行。

贯彻要求:充分发挥教师集体作用;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

6.因材施教原则定义:是指德育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及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从而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小学德育指南原则

中小学德育指南原则

中小学德育指南原则
1.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工作应当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独立性,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2. 因材施教,注重实践养成
德育教育应当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方法。

要重视学生实践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内化德育知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3. 渗透融合,统筹校内外
德育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与学科教育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要统筹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育人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4. 循序渐进,因时制宜
德育教育要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和重点任务,有计划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同时要因时制宜,紧密联系时代发展和社会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学校和教师要对自身严格要求,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教师要在
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感染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是指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的要求,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规程和规范。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的内容:一、德育目标和原则1.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德育原则: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突出实效、全员参与、系统推进。

二、德育组织和管理1. 设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德育工作的规划、组织、推进和评估。

2. 成立德育督导小组,定期进行德育工作的督导和评估。

3. 制定德育工作规划,并按照年度计划和周密安排进行实施。

4. 设立德育档案,记录学生德育情况,并及时通报家长。

三、德育内容和方法1. 开展德育教育课程,包括思想品德课、生活与法律课、爱国主义教育课等。

2. 组织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

3. 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推进德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能力。

5. 通过德育教育功能室等特殊场所,提供心理咨询、矫正和辅导服务。

四、德育评价和奖惩1. 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定期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品德、孝道、友情、助人等方面的评价。

2. 对于德育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如德育先进个人、德育标兵等。

3. 对于德育表现不良的学生,及时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并进行跟踪辅导和帮助。

五、德育与家校合作1.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定期举办家长会、家校沟通会等,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2. 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组织家长学校、家庭讲座等,帮助家长提高育儿能力和家庭教育水平。

六、德育师资培训和学科建设1. 加强德育师资培训,提高德育教师的德育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 完善德育学科建设,加强德育教材和教辅的编写和使用。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的内容,不同学校可能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中小学德育教育知识点汇总

中小学德育教育知识点汇总

中小学德育教育知识点汇总德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素养和社会行为规范。

以下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道德基本原则1. 诚实守信原则: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讲信用的品质,强调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任。

2. 社会公德原则:注重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尊重社会规范和他人权益的意识。

3. 孝道原则:强调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心家庭,维护家庭和睦、和谐的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1. 勤奋: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品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守纪律: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合作与友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并友善相处的能力。

三、社交礼仪1. 礼貌用语:教育学生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保持良好的交往礼仪。

2. 交际技巧: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能力,注重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倾听能力。

3. 衣着仪表:教育学生讲究整洁、端庄的仪表形象,注重培养学生的仪容仪表意识。

四、社会责任意识1. 关爱他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承担社会责任。

2. 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公民责任: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培养学生作为公民应尽的权利和义务。

五、德育教育方法1. 以身作则:教师要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课堂教育:利用课堂教育资源,融入德育元素,通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3. 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塑造正能量的学生行为。

总结:中小学德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和行为习惯。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内容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内容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内容第一部分: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总体目标与原则一、总体目标本指南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小学生具备以下德育素养:1. 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勤俭节约。

3. 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尊重法律,维护公平正义,具有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

4. 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善于沟通,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5. 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往,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工作原则1. 系统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涵盖中小学生的全学段,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确保德育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针对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成长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3. 实践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成长,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 协同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5. 激励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6. 持续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指南内容旨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具体指导,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第二部分: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主要内容与实施策略一、主要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 深化国家历史、地理、文化教育,增强国家认同感。

- 开展国家安全、国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 举行升旗仪式、主题班会、重大节日纪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一、疏导原则1.基本涵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二、因材施教原则1.基本涵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三、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基本涵义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四、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1.基本涵义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其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中小学德育指南的五大基本原则和六大实施路径

中小学德育指南的五大基本原则和六大实施路径

中小学德育指南的五大基本原则和六大实施路径一、五大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指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疏导原则:指德育要从提高学生认识着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打通学生的思想。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指德育要把对学生的尊重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以保证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 :指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六大实施路径1.课程育人,从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等方面,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

2.文化育人,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3.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

4.实践育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

6.协同育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三、《指南》其他要求《指南》指出,要严格落实德育课程。

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

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中小学的德育原则

中小学的德育原则

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中小学的德育原则是一套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道德素养的教育指导原则。

这些原则既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准则,也是教师和学生行为的指南,同时也涵盖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发展个人潜能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中小学的德育原则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中小学的德育原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核心的。

学校通过制定校规校纪和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积极的和健康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相互帮助的精神,使其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中小学的德育原则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为基础的。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应该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区分是非,明辨是非,使他们明白道义之所在,正确认识社会伦理与道德规范,并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第三,中小学的德育原则是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目标的。

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关注社会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明白作为一名公民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发展进程,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四,中小学的德育原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导向的。

学校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该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五,中小学的德育原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的。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使其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同时,学校应该教育学生远离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自己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中小学的德育原则是一套多维度、全面覆盖的指导原则。

通过此系列的原则,学校和教师能够辅助学生全面发展,并帮助他们成为具备良好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公民。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教育部编写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

该指南包括以下内容:
1. 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原则: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核心,坚持全面育人、德育为先、兼顾知育、劳育、美育、体育的原则。

2. 德育课程和活动设计:指导学校开展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同时,鼓励学校组织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的提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德育研究和实践,推动德育队伍建设。

4. 德育评价和考核:明确对学生德育水平的评价和考核标准,注重德育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机结合。

5. 德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强调家庭是德育的重要环节,鼓励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6. 德育工作的管理与研究:提出科学管理德育工作的要求,鼓励学校开展德育研究,不断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的德育原则编辑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是他们言行一致。

疏导原则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进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因材施教原则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